•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有象征意义的文章
  • 有象征意义的文章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有象征意义的文章
  • 篇一:象征性散文

    象征类散文

    【考点说明】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对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专题解读】

    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写作构思】这类文章构思和写作四个方面:

    1、发现一个特定下的自然事物具有或寄托作者某种理性思考。(造句)

    2、描绘一个故事或几个生活场景扩展这个句子

    3、点一双俊眼,即把外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会贯通,一般在行文过程中用语句点明中心,点题句既是写物,又似在写理或人。

    4、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使象征矗立起来。也经常开头有铺垫。

    【文体特征】

    (1)“托物言志”散文的含蓄美。含蓄,即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散文中的描写的事物,已经不是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具有哲理性的意义。也正是含蓄美的存在,使“托物言志”的散文有了与其它散文语言所不同的魄力,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2)散文的最大特征,就是每个时期的每一篇散言语里都注重个性。“托物言志”中的“物”就是作者借助其它与现实相符,相密切的事物作为自己的“替身”,对所找的对象—

    —即“替身”进行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3)“托物言志”的散言语中,作者对“物”的特征的细致描绘,是写好这一类散文的重要环节。否刚,“志”就成了水中浮萍,随风漂荡,没有了根基,没有了依托。优秀的作家,都善于细致地描绘“物”的特征,然后巧妙地寄托作者的情感和理念。

    (4)散文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的所在,也就是托物言志中“志”,贯穿全文始终,你所写的事物都是为立意做好铺垫的。立意的深浅考察一个人的学识,考察一人具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优秀的散文作者注重从广泛的人生观现象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使文章赋予普遍性的哲理象征意蕴,同时把视角伸向更为复杂的周围的事物上,力图从中得到共鸣与启迪。

    【答题及阅读思路】

    首先关注文章题目(一般都是具体某个事物或场景),思考预测作者所要表达通过这事物或场景表达怎样的象征意义(有时可以借助作者和注释)。

    其次阅读文本,关注作者由实到虚的过渡段或语句,理清文章基本结构,有可能在开头会有它事物作铺垫。

    第三、关注实写部分细节描写和虚写部分的理性升华语句。

    第四、必须仔细审读4个题干内容,揣摩命题意图,并由透露信息验证之前对文本的理解。

    第五、先做关于全文理解的大题目,后做关于部分段落小题目。

    答题原则: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题目设置】

    根据考点一般设置4个题目,前3个题目一般会考作品结构(开头铺垫、中间过渡、结尾呼应开头点题画龙点睛等)题、段落部分描写技巧题、思想艺术都具备的重要语句题等,第四个题目一定是探究题(见考点说明)。

    【典型例题】

    泥 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

    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

    【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小语境和大语境。小语境着眼于一句或一段,大语境着眼于全篇。第一步就事说事,即思考对于“雪”本身来说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就篇说事,即这样写“雪”对于后文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为写泥泞作铺垫,从热爱雪到热爱泥泞。

    17.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5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要求摘取全文要点回答。归纳就是把散乱的信息,按要求归拢集合起来。同一段内容的归纳要善于分清段内层次,跨段内容的归纳要善于概括段意。归纳内容首先要分清层次,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捷径就是找中心句。

    解答这类题一定不能孤立去看。第一步 “定位”。“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单独一句作为第五段。第二步“瞻前顾后”。前四段通过“雪”引出泥泞,本段明确表示对雪的感情“热爱”。后两段写“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和如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前一段由泥泞想到俄罗斯民族,进而想到俄罗斯艺术及背后的精神,后一段写泥泞

    让我有另一种怀想。第三步“摘取”。经分析不难知道后两段能回答“为什么”,尽量摘取原文来解答,如: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第四步“整合”。所摘取的文字不能都作答案,通过统整、合并、提炼,组织成精练的答案。

    【参考答案】作者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是因为泥泞带给“我”童年的美好

    回忆,给予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勇气,让人记住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

    18.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深入挖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品的人文精神。解答这类题要注意有层次地思考问题。核心概念是“泥泞”,一定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泥泞”的象征义。第二层抓住“泥泞”与“未来的道路”的关系来思考。第三层分析“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的原因。

    【参考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不是人为制造的;而且泥泞象征苦难和屈辱,没有必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会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

    19、探究题:现实中,“雪”是美好的,而由它产生的“泥泞”是丑陋的,但作者却发现“泥泞”的特殊意义。请找出生活类似一组生活现象,谈谈你的理解。

    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马缨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16.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吟 风张绪佑

    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忽然间只剩秃骨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

    篇二:如何用象征手法写作文

    如何用象征手法写作文

    一、象征 (一)象征的来源 “象征”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中国文学的象征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写作手法。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南宋儒学大师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按此解释,比,就是托物言志。“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如《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ao tiao):内心悠闲,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以水鸟相向和鸣起兴喻君子淑女。这种托物象征、托物起兴的方法就是象征方法的起源。

    (二)象征的含义:为了讲清象征的含义,让我们先来读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当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或有时又不便明说的此时就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 如高尔基《海燕》一文,塑造了一个暴风雨的精灵--海燕,面对着即将来临的暴风雨,在险恶的环境中表现出勇敢、无畏、乐观的精神品质,具有坚定的信念,渴望并迎接暴风雨的到来。而这些,正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精神品质的具体体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章用海燕来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在整篇散文诗中,并不止是海燕,可以说,全诗展示的生活图画与刻画的形象无不具有其象征意义,如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日益觉醒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浪潮与风暴;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则象征垂死挣扎的反动派、沙皇统治的黑暗势力等等。正是运用了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海燕》这篇战斗的诗歌才能够在沙皇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之中,通过严格的审查而得以发表,才能够成为进行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力武器,而海燕这一黑色精灵的形象才会如此鲜明,深受人们喜爱。

    再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片断: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

    象征的概念: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它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其概念有三层涵义:(1)、

    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如苍松~坚强;火炬~光明)(2)、用来象征某种特殊的意义的具体事物。(如白色是纯洁的~;火炬是光明的~)(3)、是文艺创作的一种具有假托、替代或暗示性质的表现手法,一般都是在准确把握象征体和本体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某种具体形象,曲折地表现某种概念或思想感情。

    (三)象征的作用 运用象征手法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会使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运用象征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们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四)象征的特点 象征的基本特点是以少喻多,以具体代表抽象,以特殊表现普遍,以有限暗示无限,它要解决的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也就是说,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意思”很大,很多,很抽象,很概括,很深远,很微妙,没有办法没有可能一下子直捷倾注到作品中(直捷倾注不成艺术),因而必须抽象化为一个具体的可视可感的形式——形象或意境,以具体的形象或意境来比喻、来代表、来暗示那个抽象的意思。这时候,艺术的形象或意境就具有了象征功能。具体来说,象征的特点是:一、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如:例如通过对白杨的歌颂——来赞美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二是“暗示性”。象征的暗示性,就是“用甲事物来暗指乙事物。”例如唐代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当年应考进士落第后,写了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末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诗人就是以菊花象征起义的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菊花的暗示特点十分明显。

    (五)象征的构成和分类 构成:象征包括两个部分:1、象征体; 2、象征义(也称本体)。如巴金的《灯》一文中“灯”就是“象征体”、“光明”则是“灯”的“象征义”,“象征体”和“象征义”之间应该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容易使读者产生联想。但是这种联想不是固定的,在不同人的笔下,或同不同篇章里,同一事物可以象征不同的意义。例如:同是“雷电”,在《海燕》中代表反动势力;而在郭沫若的《雷电颂》中,却是正义的化身。 分类:古往今来,中外作家都十分喜欢使用象征这种艺术表现方法,因而象征在作品中的存在相当普遍,类别多种多样,多彩多姿。余秋雨对象征进行综合考察,把象征分为两大类:部件性象征和整体性象征。部件性象征又可分为符号象征和氛围象征,整体性象征可分为寓言象征和本体象征。

    1、部件性式象征。简单地说,就是局部象征,是指作品的某一段落、情节或细节的象征。

    (1)符号象征。中国古人很早就领悟了符号形象的象征功能,就懂得借具体可感的形象(艺术符号)传达微妙抽象的思想感情,例如绘画和诗文中的松、竹、梅、兰、菊、莲、日、月、星、风、云、雨、雪、山、水、老虎、狮子、雄鹰、麒麟、仙鹤、鸳鸯、雁、龙、凤、鱼等等,都有丰富的象征意味,一看到或听到这些形象,立刻就能联想到其中所的意义和意味。用“樱花”象征友谊;用“翠竹”象征革命精神;用“竹子”象征谦虚、坚挺、有节操;用“莲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用“梅花”象征经受考验的品质;用“牡丹”象征人的雍容华贵;用“莲花”象征人的素雅高洁。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丹顶鹤,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麒麟是传说中有德性的仁兽,历代帝王都把它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在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等皇帝的住地和花园里都能见到铜铸或石凿的麒麟。另外,在中国还有“麒麟送子”的传说,人们一方面用麒麟象征有出息的子孙,也表示了祈望早生贵子,子孙繁荣的意思。鸳鸯——爱情和美的象征。再如清朝官制,官级不同,补服图案也不同。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鸳鸯,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xi第一声chi第四声,一种水鸟),八品鹌鹑,九品蓝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

    品彪,七品八品都是犀牛,九品海马。 符号象征在小说中的使用也很普遍。如鲁迅作品《药》结尾写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圈,是运用符号象征的表现方法,它一方面象征了革命者是杀不尽的,必将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表明革命的前景光明和充满希望。(“花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的含义是特定的,再加上限定“坟上的花圈”,便启发读联想:这需要有人为纪念来坟上送花圈,再由“夏瑜”的坟,想到革命者后继有人,所以说:“夏瑜坟上的花圈”象征着“革命者的前景和希望”。)

    (2)氛围象征 氛围象征也是一种部件象征,它与符号象征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通过符号化的具体语汇象征,而是通过有象征意义的意境烘托,片断性地指向诗情和哲理。古代诗歌和抒情散文很注重“氛围”的象征意味。例如王维的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些诗的意境都是富含象征意义的氛围。沉浸流连于这种氛围中,不用分析和思考,而是放任全身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心灵立刻被诗中意象、意境所散发出来的精神气氛所笼罩,所感染,所陶醉,不知不觉得到净化和抚慰,悠悠然感悟到一种清空神秘的宇宙精神,一种安适和谐的人生境界,一种宁静深邃的佛家禅味。总之,氛围所象征的意蕴,在无言中被心灵所摄取,所吸收,所涵纳。 2、

    (3)整体式象征:指作品的全篇借用自然界的某一物体,含蓄而深沉地表达某种抽象的富有哲理的思想。例如高尔基的《海燕》描绘了海上的暴风雨,恐惧、呻吟的海鸥、企鹅,以及不畏强暴、渴望胜利的海燕。作者将这些构成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预示革命风暴的必然来临。

    (4)寓言象征。寓言象征是一种整体性象征。 “寓言象征”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怪诞的故事直指哲理内涵,而这个哲理内涵就是作品的主旨。为什么要故意采用一个怪诞的外表呢?因为怪诞的外表能起到一种“间离”(或曰陌生化)作用,让读者知道这里的所谓“故事”只是一个外壳,一种假定,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在“故事”的背后。这样,读者注意力就不会停留于表层而会有意识地追索深层(意蕴)。

    (5)本体象征。本体象征也是一种整体象征,但它与以怪异故事为外壳的寓言象征不同,而是通过一个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的故事暗示出一个更深远的哲理,从而让读者知道真理就在身边,就在平实平凡平常平淡的生活中。本体象征性质的作品,读起来好读,好懂,好接受,因为它有一个平实、自然独立自足的生活故事。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又有某种欺骗性,麻痹性。——“自然”是一种抗体。它往往会使读者觉得这里并没有什么奥妙,因而眼光会漫不经心地滑过去。

    二、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运用和作用。 一般来讲,象征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像《礁石》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象征手法一般用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件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高尔基的《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作为构思现代技巧之一,象征手法的作用:一是主题升华。升华主题,是写作过程中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提高主旨意义的重要一环。唐代孙樵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只有主题深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引导读者领略美的旨趣。

    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二是含蓄现美。象征和含蓄是分不开的。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是意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比如描写和平鸽,作 8 手法写作的适用范围一是生活里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的意义,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这时不妨用象征手法。比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作者以松树为象征,通过它要求于人的甚少而贡献给人的很多这一特点,生动地阐明了共产主义的高尚风格。二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于是便采用象征手法。如鲁迅的小说《药》,结尾处写到夏瑜坟上的花圈,就是作者当时不直说的内容:虽然夏瑜死了,但自有怀念他的同志会接替他把斗争继续下去。夏瑜坟上添个花圈,象征革命的力量是扼杀不了的。具体步骤: (一)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构思 运用象征手法构思:就是对比较复杂而有深刻意义的事件,运用象征手法,使抽象的事物、情感具体化、形象化;或通过某一具体形象,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增添艺术魅力。要求:立意要明确。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运用象征手法构思作文有“三要”: 一要选好“象征体”,确定象征形象。象征体要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寓意,使读者产生联想,并为他们所理解。如用“煤”、“砖”等做“象征体”——去歌颂献身精神;用“松”、“柏”等做“象征体”——去歌颂崇高的品德。象征形象,是表现概念、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是思想和意念的形象化,或心理状态的形象化。二要明确“象征义”。一个象征体可以包含不同的象征义,赋予它什么象征义必须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令人费解。象征意义在文章中常用隐喻或暗示来构成。 1、隐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隐喻是构成象征性形象的基本条件。例: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的意象被隐喻品德和高洁的人格,“美人”被隐 喻为君王,或是自喻,都具有象征意义。如茅盾的《雾》运用隐喻的方式对 雾、红鲤鱼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了当时我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是,党领导下革命者,正发扬着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暗示。(不明白地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示意的举动或制造某种气氛、景象使人领会,这种手法叫“暗示”)。暗示的形式,也不一定都具有象征意义。但是, 暗示性也是构成象征的基本条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9 通过直接再现具体事物,间接地暗示一种抽象意义。其有时用“寓意”的方法,有时用“曲笔”的方式。例:鲁迅《野草》中的不少篇目,直接再现梦境或幻境, 间接地暗示与梦境、幻境有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例:茅盾的《雷雨前》以闷热的天气, 暗示黑暗的社会;以雷雨闪电暗示革命力量。例:瞿秋白的《云》通过象征,暗示了旧中国“漫漫长夜”的黑暗现实;“战云”作为整体象征, 暗示了黑暗统治;最后,闪现的“虹”,暗示了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 三要根据表达需要,确定是采取全文象征,还是局部象征的方法。如但丁的《神曲》中的地狱、炼狱、天堂都具有整体象征意义;《神曲》开始部分则具有局部象征意义:诗人灵魂走进黑森林所遇见的豹,象征侈奢淫荡;狮,象征傲慢;母狼,象征贪婪。

    (二)运用象征手法写景 用象征手法来进行景物描写,讲究“情在意中,意在言外”。这种写法,不是直接明明白白地讲道理,而是使景物描写的意境具有形象性的美感,要塑造出崭新意境,要巧妙地显示出一个新颖的思想意义,使读者体会出一种美来。如鲁迅的《野草》。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选择。大自然中可作为象征的事物很多,要从认识事物本质的高度进行思考、对比,理解其特征,就能够表现出深刻的象征意义。

    (2)要善于想象。不论是以一个形象来贯通全文,或者描写某一形象在局部“暗示”,都要根据客体与象征体之间相似点的内在联系,充分展开想象,巧妙地描写出象征物的神韵和风貌来。

    (3)要始终如一。在描写中,不论情节如何变化,要始终保持象征物的前后一致。

    (4)描绘要具体。运用象征手法写景的关键是认真观察,细致描写。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茅盾正是着力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型,从树的干、枝、叶、皮、高度等方面塑造了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形象,并赋予人格化的内涵,才从中提炼出“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屈不挠”等性格品质,再由此联想开去,揭示主题的。如描写植物,首先要抓住植物的特征进行具 10 体的描绘。以花为例,同样是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各显丰姿。即使是同一种花,在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不同时间〈早晨、中午、晚上〉,其形状、颜色、气味也不相同。以颜色为例,同样是绿色,也有嫩绿、翠绿、墨绿之分。以香为例,同样是香,也分清香、淡香、浓香等。各类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由发芽、出叶、抽枝、开花到结果。描写的时候,就应把植物的外形特点有序地记下来。描写植物既要抓住植物的静态,又要抓住植物的动态。如《翠竹情》一文描写翠竹时:以其独特的风貌,言其静态,“它在隆冬深秋,涉霜雪,斗风雨,修直挺拔,宁折不弯;它节节刚正,竿竿应心,亭亭玉立,神采飘逸”。状其动态时:“每当春风吹绿江岸,桃李争芳斗艳的时候,家乡竹园里泥土就东一块西一块地向上拱起,这是春笋听到了春风的召唤,开始萌动了。一些春笋以顽强的生命力冲破重重阻力,从泥土中钻出来,经春风滋润,一夜之间就能窜高许多。雨后的清晨,家乡的竹园分外秀美。朝阳初升,一抹金色的阳光首先照亮竹梢,高高矮矮的春笋挺着笔直的腰杆,笋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无论是描写翠竹的静态还是动态都展现出一种美的境界。

    (三 )联想类比,托物言志一是运用象征方法恰当进行联想类比。要按照“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景的描写→景的特征→由景及人”的套路模式进行联想类比。也就是说,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如《白杨礼赞》正是由于“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华北平原上的健儿”等本体对象同样表现出了和白杨树一样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英勇无畏”的精神,白杨树才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尤其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二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具体来说,就是赋予景物新的内涵,揭示生活真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如同样是咏梅的文章,有的赞扬梅花的“旗帜鲜明”、“敢为物先”的精神,在“众芳摇落”、“雪压冰封”的艰苦寂寞时刻,梅花能独树一帜,斗冰雪,迎接春天;有的赞扬梅花的廉洁献 11 身的精神,在冰雪中,她挺立而出,把俏丽和幽香送给人们,在春光里,她悄然隐退,把春天和温暖留给人间;有的赞扬梅花的谦逊品格,严冬里,她面对霜的淫威,昂首挺胸,凛然怒放,向百花报告春的消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情思各异,但都表现了梅花高尚的情操和品格,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篇三:文章标题的含义、作用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体来说,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帮助于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一个热门的知识点。

    二、典型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四)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五)给文章加(换)题目。

    三、课题举例——标题的作用

    1、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和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如《我最好的老师》《为人民服务》

    2、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主要内容。如《一夜的工作》《北京的春节》

    5、贯穿全文的线索。《桃花心木》《鲁宾孙漂流记》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如《跨越百年的美丽》《各具特色的民居》

    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匆匆》

    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如《千年梦回在今朝》《藏戏》

    五、解题思路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比喻义如《灯光》《落花生》、双关义:就是有一个字面义和深层义。如《桃花心木》)

    (1)结构(线索 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六、答题技法

    技法一: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技法二: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技法四: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例题精析】

    1、 锁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

    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

    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双保险锁。

    问题:题目“锁”有什么含义?(或问: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2、花边饺子

    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家里生活拮据(jiéjū),吃饺子当然只能挨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这时候,妈妈威风凛(lǐn)凛,最为得意,一个人又和面,又调馅儿(xià),馅儿调得又香又绵,面和得软硬适度,最后盆手两净,不沾一点儿面粉。然后妈妈指挥爸爸、弟弟和我,看火的看火,

    擀(gǎn)皮的擀皮,送皮的送皮,颇似沙场点兵。

    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儿的饺子,一种荤(hūn)的,一种素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妈妈只好茄子葫芦一起煮。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沿着边儿用手轻轻地一捏一捏,便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儿,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shà]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儿,让我和弟弟

    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那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到了自己做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需要我们必须用经历的代价才能

    把它唤醒。

    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想起那些辛酸和我不懂事的日子,想起妈妈自父亲去世后独自一人艰难度日的情景,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的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想拉上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上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但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kuài)子。我便笑妈妈:“您哪,真

    是享不了福!”

    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们的口味花样翻新,妈妈却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吃得开心的唯一方法是常包饺子。每逢我买回肉馅儿,妈妈看出要包饺子了,立刻麻利地系上围裙。先去和

    面,再去打馅儿,绝对不让别人沾手,那精气神儿,又回到了我们小时候。

    有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儿的饺子,放进盖帘儿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

    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儿的饺子,您一准儿会大福大吉大利!”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

    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儿,惊喜地叫了起来:“哟(yō)!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

    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儿包了

    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

    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买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问题:本文以“花边饺子”为题有哪两层含义?(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青木瓜之味

    ①四年前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去邮局发信.一个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意外的惊奇.我也禁不住看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

    ②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人.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 ╳ ╳老师 "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下子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在这里遇见了你!"

    ③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渲嚣不已.

    ④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她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_____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_____让我感到她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想到只是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却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下滑,不知对她的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去."

    ⑤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帖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个骗子吧 ""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鸭嘴里的肉.""什么 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诉人家了 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⑥一下子,说得我发懵.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两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现在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⑦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渐渐淡忘了.

    ⑧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这里了."开电梯的老太太是个热心人,住在楼里的人要是不在家,来人送的信件报纸或其它的东西,都放在她这里.她家就住在楼下,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打开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字,落款是:"一个你的读者."

    ⑨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⑩这事过去几年了,可我总忘不了那两个木瓜,忘不了切开木爪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散去

    .问题:文章的题目与结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认为青木瓜有哪些“味”?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理解。

    4、把屈辱当做鞭子

    一个男孩,小学四年级时,随父母来到了河南五七干校,在五七干校的子弟学校读书。一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题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13岁的他“改”了标题,写了一篇叫《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文章。于是,他和老师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老师让他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说100遍自己是最没出息的人。男孩委屈极了,他

    的委屈变成了愤怒的喷发,结果他被学校开除了。 1977年,恢复高考,许多人想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他记忆不好,不擅长考试,成了“负状元”,名落孙山,当了一名工人。后来,他恋爱了,但女友的父母认为女儿必须嫁给一个知识分子,好出人头地。于是女友便离他而去。他又一次委屈极了,一周内瘦了10公斤!上天好像就是这样捉弄着他。那时他产生了一个“特农民”的想法,开始自嘲能找出一条不上大学也能让对方会后悔的方法。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作文还不错,于是决定写作,写童话。未曾想,他写的童话孩子们很喜欢。他就不停地写呀写呀,这一写就是20年,写了1000万字的童话。他就是中国童话大王“皮皮鲁”之父郑渊洁。

    委屈的郑渊洁,为了排遣心中的愤懑,洗刷以往的耻辱,他勇敢地拿起了笔,孜孜不倦,不屈不挠,终于用自己手中的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也使人想起以前美国有位毫无声望的年轻律师。一次,他为了一次重要的诉讼事件赶到芝加哥。当地几位著名的律师对他毫无欢迎的表示。他跑去拜访他们,也到处受人白眼。因为那些律师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和这样一个年纪轻轻、资格浅的人往来未免有失身份。然而,他并未以此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而是从中受到警策,锐意进取、挑战自我。他说:“我从人们的白眼中看出自己的学识经验还远不够用。我发现自己应该学习和尚未学习的事还多着哩!”于是,他发奋努力,矢志不渝,果然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当上了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人处在逆境,会遭到挫折、贫穷以及世俗的磨难、压迫和围困。弱者会因此自暴自弃,一


    有象征意义的文章》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28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最有教育意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