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关于挂象问题的通知
  • 关于挂象问题的通知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关于挂象问题的通知
  • 篇一:从大学生挂科现象来审视学生考评制度调查问卷

    从大学生挂科现象来审视学生考评制度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我们正在就“ 从大学生挂科现象来审视学生考评制度 ”做一个问卷调查。您的回答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希望可以占用您一点时间完成这个问卷。我们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不涉及隐私问题,请放心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专业

    A理工类 B文史类 C艺术类 D其他

    4.您认为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是

    A平时就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

    B觉得学得差不多就行,考前突击就ok了

    C不太努力,偶尔做作业

    D不努力,无视它

    5.您对大学的看法(多选题)

    A来学校就是来学习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B还好吧,大学不关学习,还得提前适应社会

    C终于没人管了,我打游戏,逛街,出去玩儿D找个女朋友也不错,天天泡在一块儿,秀恩爱,让单身的人们羡慕去E无所谓

    6.您挂过科吗(没挂过,转至第10题;挂过,请按顺序直接填写) A没有 B一次 C两次 D两次以上

    7.您第一次挂科是在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8.您挂第一门之后的感受

    A老天,竟然挂了,我要努力,加油

    B不才一门嘛,没有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没事,只有以后不

    挂就行了

    C才一门啊,不急,我该怎样就怎样

    D唉,都挂科了,好失败,我不学了

    9.您为啥会挂科呢(多选题)

    A实在是不小心就挂了

    B不喜欢这门课

    C平时参加太多的活动

    D我是班委,学生会的,我很忙

    E老师的原因

    F其他

    10(如果)您挂过科,您今后的学习态度会是

    A从此认真地学习

    B会偶尔加强学习,不能坚持下去

    C无所谓 11.有人认为不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您认为呢

    A同意 B不同意 C这种说法只是安慰之词 D

    12.以下哪些会成为你努力不挂科的动力(多选题)

    A评党员

    B评班委

    C评奖评优

    D以后找工作

    E兴趣

    F补考不容易

    G挂科太多,就没有学位证了

    13.您认为挂科的影响有多大

    A还好,还有机会补考

    B影响不是很大,会影响评奖评优

    C很大影响,关系到找工作等 没有想法

    D没影响

    14.您平时去图书馆或自习室自习的频率

    A每天都去

    B每周都去

    C偶尔去

    D从来不去

    15对于期末考试,您采取的主要的复习方式是什么

    A平时主动学习,注重日常积累,期末轻松复习

    B平时偶尔主动学习,期末认真复习

    C平时很少学习,主要靠考前突击复习

    D简略复习,靠运气

    E其他

    16.您了解学校的考评制度吗

    A了解B有点了解 C不了解

    17.您对所在大学目前的考评制度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还好,无所谓 C不满意

    18.您认为学校针对挂科现象应该有哪些具体措施?请给出您的意见

    19.您对学校目前的考评制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有的话请填一下

    篇二:从大学生挂科现象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调查-马克思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践调查报告

    从安阳工学院大学生挂科现象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

    制度调查

    班级:12级—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1班B组

    实践时间:2013年10月14日—11月10日

    从安阳工学院大学生挂科现象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

    调查报告

    摘要:挂科是全国各高校大学生中都存在的现象,还有这样流行于各高校间的一句谚语:“没有挂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真的是这样吗?通过这次对安阳工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挂科现象的调查,反衬出全国各高校都存在的问题,从回馈的信息中得这样的结果:高校大学生学习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还存在这许多问题,学校安排的课程存在着许多不合理性。所以,有必要从新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挂科现象 考评制度 问题 审视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从安阳工学院的学生挂科现象中发现现高校对学生考评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来改善这种现象。

    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全体在校师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实际交流。

    本次实践调查,走访与问卷,分析总结出结论是:挂科是本校也是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问题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各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学习都存在的问题,各高校课程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大学对大学生的考评制度存在巨大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再一次认真审视大学的考评制度,进一步的改善它。

    一、 大学生挂科现象的原因分析 对于本次结果大体为:

    本次调查中对随机抽取的学生中,有挂过科经历的人数比例为73%,其中挂了三科及三科以上的人数占挂科人数的31%,这是相当高的比例了。就男女生而言,在挂科生中,挂科的男女比例为33:17,男生的比例相当高。而就挂科的年级段而言主要集中在大一与大二,大三的挂科率稍低点。比较挂科的科目,有37%的人是挂在高数,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科目上,有21%的人则是外语,而在史政,马哲,形政类挂科的学生也有14%,对于挂在专业课上也有11%,其余挂科则挂在了零星的科目上。调查中有一项是向学生问及老师是否会在考前划重点,有约为67%的学生表示有,24%的学生感觉和平时没两样,剩下则表示老师并没有画考点。与考前划重点对应就是平时老师上课赶进度的情况,有71%的学生表示都有遇到过老师赶进度的情况,其余的学生则表示没有明显的感觉老师在赶

    进度。大学的活动大体比较多,当然其涉及活动的加分评优自然不在少数,有47%的学生表示有因加分和评优的想法才参加活动的,也有那么33%是因自己的兴趣和锻炼目的才参加的,也有那么少数学生对这些活动并不感冒。

    挂科的人群中,成绩处于中等与中等以下的人挂科比较多,占有81%的比例。 而归结挂科的原因最主要原因就是根本没把时间发在所学的科目上。在挂科的学生中,有41%的学生在平时课余发在学习上的时间还不足一个小时。而在平时的时间安排上,只有不足20%的学生表示会每天去自习,有35%偶尔回去自习,有那么19%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发在了休闲娱乐上,其余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时间安排并不固定。在问卷中问及挂科原因,学生所回馈的信息中87%的学生都有表明在挂科科目上发的时间太少,对这门课没兴趣,上课没精神,听课效率差等。也有少数学生表示压力过大,考试发挥失常,老师原因,沉迷网络游戏,谈恋爱误学习等。

    而对大多数对卷子难易程度的回馈中66%的学生表示卷子一般,21%的学生认为卷子较难,剩下的则认为卷子较为简单。而面对挂科后的学生态度是与之类似,71%的学生更愿加强学习争取补考通过,18%的学生表示会多发点时间在学习上,尽量争取不挂,剩下11%学生表示无所谓。就是否应该增加期中考一项的回答,约有61%学生并不支持,剩下39%的学生表示支持或是无所谓。

    接下来有几个问题的回馈信息比较有趣,其偏向性特别的大。

    其一是:对于期末考试所采取的主要的复习方式。有76%表示平时比较少发时间,主要是靠考前突击复习。17%的学生会平时复习,考试轻松复习。剩下则是无所谓。

    其二是:你有没有在考试中作过弊?其回答是只有4%的学生表示没做过弊。 其三就是问及学校如何应对挂科率高的问题,统计结果有87%的学生选择了E.其他,也就是说他们大部分并不认为增加查课的力度,增加晚修这项措施,做好课堂点名作,认真为挂科同学做好引导工作和学校多举办些学习交流会等措施能很好的预防学生挂科。

    其四,问卷中有对大学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的提问。结果为75%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课程安排大多缺乏合理性,13%觉得其安排合理,剩下的学生并未表态。

    其五为: 除专业外你觉得应该取消科目?而回答是约有81%的学生都认为没

    有开设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史政,马哲,思修,形政,物理等科目的必要;也有31%选择了英语与计算机,只有不足%5表示没必要纠结学校所开的课程。

    其六为:你赞成现在各高校实行的大学考评制度吗?回答是77%的学生表示不赞同,14表示无所谓,只有9%的学生表示赞同。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原因呢?归结来主要为以下几点:

    从学生方面来讲:

    (一)学生对上课环节不重视。

    (二)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会经常进行复习和巩固,考前主要靠突击。

    (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并不感兴趣,有很大的厌学情绪。

    (四)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从教学方面来讲:

    (一)学校的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

    (二)学校过多的安排了并无实际意义的课。

    (三)学校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学生挂科。

    (四)学校对学生的考评机制本身就有问题。

    现各高校所实行的大学生考评制度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它还有很大的缺陷,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现实行学生考评机制进行审视。

    二、 对现高校的学生考评制度的审视

    大学考评制度的现状

    (一)按考试分数评价的不合理

    1.考试内容本身的不合理。目前,大学里的考试(尤其是文科)大多是死记硬背,考试形式单一化,考试内容片面化,老师一般都会在期末划定范围,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学生多数表示自己考试也主要靠考前突击,这样的考试等于是对记忆能力和突击考试能力的考查,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检测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由于考试和教学的严重分离,使得上课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学生不认真听课,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或有部分老师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问和发展前途,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研究上,使教学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但却可以蒙混过关的环节。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善于发散思维、多维思维、创造性

    思维,只习惯于简单的重复操练,思维僵化,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考试本身也开始成为一种目的,学生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参加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工作绩效的主要甚至是惟一的依据和标准,成为评比选拔的惟一方式,教育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2.高分来源途径的多样化。大学里,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正因为这样,某些老师对自己认识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定偏好,特别是在批卷和打分时,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公平竞争。且有多数的学生是因加分和评优的目的去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而增加自己的学分。另外,在大学里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舞弊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考评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二)科研加分的不合理

    对学生的考评中,有15%左右(各个大学有一定的差异)是按能力来考评的。所谓的能力,包括参加学校学院活动、加入学生会、从事科研、发表文章等方面。首先应该承认,这种考评方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学会创新和合作。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过分强调能力,使得一些人放松了对学习的重视,而一味追求能力上的发展,显示了很强的功利主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一个人的能力。

    (三)志愿者加分的不合理

    和很多活动加分类似的,志愿者加分也是常见的现象。青年志愿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有着神圣的使命。大学考评中,这一项也成为了衡量指标,给予了硬性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项活动的性质。我们很难衡量学生参加活动的动机是否纯正,参加活动是否是出自内心的意愿。如果带着功利主义的态度投入到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就很可能影响活动的质量,也会在社会人群中产生副作用,使大家对青年志愿者活动失去本来的信任和崇敬。

    大学课程安排并不合理

    大学的课程安排并不和合理。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对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可以从本校的教学安排看出,许多与自身专业有关课程大多排在了大三了,这是很不合理的,这造成大三的课程过重,而大一大二与专业相关课程涉及的有相对太少,这并不平衡。可能有人会说,大一大二主要的思想和基础的教育,所

    篇三:透视干部三不现象 挂嘴上还是装心里

    透视干部“三不”现象:挂嘴上还是装心里

    2013年08月05日06: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挂嘴上还是装心里

    记者日前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的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现象依然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见不到群众的问题仍然突出。广大群众期待: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

    不会“融入”:

    讲话汇报口若悬河,面对群众结结巴巴

    近日,记者随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

    “说实话,在机关待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向记者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

    “开大会作报告都在行,怎么见到老百姓就没得谈了呢?”一位在场人士事后纳闷。现实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一些领导干部有时虽然“身入”群众,但却放不下架子,缺乏亲和力,不了解群众的所急所需所想,不会讲群众乐意听、听得懂、能管用的话。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干部开会讲话,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一旦去了村庄社区、工地厂矿直面群众时却“结结巴巴”,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查不清基层的实情,摸不准群众的诉求。

    “不会融入群众,反映了当前有些干部并没有找准自身定位,摆正群众位置。”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这种错位的群众观导致了一些干部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不重视学习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由此造成一些事关公众利益的决策缺乏“民意”基础,容易拍脑袋、瞎决策,引发群众不满。

    记者近日在北京、天津、安徽等地随机采访了数十位群众,他们表示,希望干部多深入群众“接地气”,放下架子,不打“官腔”,真心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群众才愿意“掏心窝子”。

    不愿“心入”:

    吃喝游娱时间充裕,群众工作抽不开身

    记者在大别山区走访时,当地一些困难家庭群众告诉记者,这么多年,镇里干部基本没上门过,更别说县里干部了。“领导到群众家里的场景,只在电视里看到过!”

    谈及深入群众时,一些干部往往以工作忙、抽不开身为理由。然而,有的却将大把时间花在公款吃喝等事情上。

    日前,中央纪委通报了8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其中包括部分干部吃喝游娱现象。“没有时间就是借口。”采访中有群众质疑:吃喝游娱有大把时间,做群众工作就没时间?为何不把这些时间花在密切联系群众上?难道群众路线只被挂在嘴上、写在文件里吗?群众反映,部分干部不愿“身入”更不愿“心入”:要么借口公务繁忙,浮在上面,认为群众有事自然会找上门来,走基层迈不开腿;要么下去了也是“隔窗看景、走马观花”,不用心与群众交流,最后变成走过场、做样子。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暴露出个别干部对群众感情淡漠,认为自己比群众“高一等”,基层调查研究习惯于“看材料、要数字、催报表”。

    更有甚者,一些干部对找上门来的群众“厌烦不已”。近日,河北任丘市环保局副局长让举报企业排污的群众“滚出办公室”。记者了解到,任丘市政府已决定将涉事副局长停职。该副局长已就自己的粗暴言语向群众当面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

    “干部脚下沾多少泥土,群众心里就有多少感情。”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认为,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将群众路线真正装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

    不敢“深入”:

    表现政绩争先恐后,遇到矛盾腾挪躲闪

    采访中,有村民向记者反映,找干部反映问题有时很难,面都不让见。

    “碰到矛盾腾挪躲闪”,成为一些干部不敢直面矛盾的真实写照。专家认为,有的干部表现政绩时争先恐后,却害怕面对矛盾、解决难题,不愿倾听批评。

    记者在基层采访中曾遇到诸如小区污水外溢、拖欠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普遍规律是,群众此前反复向有关部门反映,但见不到干部回应,或被“踢皮球”,最终导致“小事拖大”。

    “一些干部长期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不仅自己不敢直面群众,当上级领导深入辖区调研时,也往往‘提前做好工作’。”安徽一位县政府工作人员透露说,甚至领导到哪个村、进哪一家都是“用心安排”,想方设法把那些有意见,有可能说真话、报实情、反映实际问题的群众“隔开”。

    安徽省纪委原党风党纪监督员李益湘认为,领导干部要不怕坐冷板凳,不怕掉架子,不怕碰钉子,直面群众意见和批评,有问题认真解决,有矛盾努力化解,以心换心方能赢得群众信任。

    “感情问题掺不了假,部分干部距离群众远了,群众对干部的感情自然也淡了。必须下大功夫,以实际行动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辛鸣说。

    (据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记者刘元旭、凌军辉、姜刚)


    关于挂象问题的通知》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25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化工安全生产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