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 篇一: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龙源期刊网 .cn

    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作者:邓红梅

    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然后论述了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路径有: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师生关系人本化;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理论教学个性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育体系网络化。最后,分析了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效应:拓宽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信息渠道、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职业素质;促进高职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路径;效应分析

    不能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空洞地强调自身的地位与作用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无法让学生信服,因此,在思政理论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融入专业教育,服务与专业的理念出发,全方位推动教学改革。高职思政教学过分强调理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缺乏 跨界思考,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职业发展联系不多,很多思政教师甚至不了解自己授课的专业对应的产业发展情况,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及专业要求也不清楚,学生对这种空洞无物的说教也没有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思政能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那课堂教学就会更加鲜活而生动,高职学生也会乐于参与其中,教学效果会显著提升。

    一、思政课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教改意义要明确,要认识到二者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内容选取要科学,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分一个是基础性、强调基础素质的内容,一个是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如职业道德教育、经济形势教育等。专业特点要鲜明,在教学大纲基本的前提下,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与重点,会计、金融、计算机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相同,在教学时,侧重点就不同。

    二、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1.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师生关系人本化

    高职思政课教师既要关心学生专业发展又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实际问题,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高职学生处在思想成长阶段,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受具体困难和问题的影响,尤其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等问题的影响,高职思政理论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细心、耐心的帮助高职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实现思政理论课融入高职的专业教育,思政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如参与专业的教研活动,来了解所教授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等,通过调查,了解现在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情况,闲暇

    篇二:如何在思品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思品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心理素质的要求。目前在校的中学生基本都是90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转轨以及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不同价值观等,都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健康和道德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的独生子女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与人合作,能积极适应社会、积极进取、真诚善良、有着健全人格的人才,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一、润物细无声 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的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的人格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精神的力量。”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从而吸引学生,还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不同领域,不要高高在上,要俯下身来,学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言谈举止中体现教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开朗豁达等人格品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所不在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优化自己的性格结构,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深挖课本素材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讲九年级《可持续发展》这课时,可以联系现在日本福岛核元素外泄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破害,从而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和生活,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这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恐慌;但教师还要使学生认识到核能发电具有极大的优势。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要以偏概全,从而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不要只见其一不知其二,因噎废食。

    教师还可以从教材生活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要进行取舍,特别要挑选那些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材料,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如在《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时,可以联系上海世博会上的“小白菜”志愿者的参加公益活动所体现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社会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综合认识水平。

    三、多样教学模式 形成心理教育合力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也要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发挥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师生平等 进行对话式交往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平等,提倡对话式交往的教学方法。“亲其师信其道”。 这使学生容易从心理上接受,感到教师与学生是“零距离”的接触。师生在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对方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的话语交往、精神交往、思想交往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养成教育。这是师生互教互学,互惠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如在讲九年级《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课中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引擎时,可以联系现在我国经济超过了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这一时政新闻。“这是不是说明我国经济总体实力远远胜于日本呢?”以此来引导学生讨论。在争论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评,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2.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因此,合作探究方式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好的教学模式。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在合作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探究小组成员要不仅学会关注他人,还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善于协调组员间的分歧、善于相互交流、善于向同伴提问,还要学会小结,得出一些自己的结论等。这种探究方法不仅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而且还要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不断学会分析、积累、总结。因此,学生在

    不断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那种独生子女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开始得到扭转,逐步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承受被同伴的否定、学会在困难面前奋进、学会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自己的见解等,从而有利于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3.自主开放 融入社会生活

    学生不仅要有“想学”的欲望,而且要从“学会”到 “会学”,从书本到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上走出去,走向广阔的社会,融入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在社会大课堂里,自主开放地学习,从而丰富自己的阅历,逐步走向成熟,做一个有素质的良好的社会公民。如讲《可持续发展》一课,我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写出有关青龙河水污染现状、原因及保护对策的小调查报告。许多学生利用双休日,来到河边,向钓鱼人或过往行人询问,通过调查的方法获取有关青龙河水污染现状、原因等方面的信息。在调查过程中,有些人给予很好的配合;而有些却给以拒绝,嗤之以鼻,认为小毛孩瞎起什么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了一次考验,得到了一次锻炼和升华。如何说服他人获得帮助,如何学会承受被拒绝,如何克服害怕心理与陌生人交谈等,使自己心理逐渐成熟。

    总之,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才能积极地促进他们潜能、思维、创造力的发挥,才能真正使他们融入社会,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能积极适应社会、积极进取、真诚善良、有着健全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三:美育融入大学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究

    龙源期刊网 .cn

    美育融入大学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究

    作者:马知辰

    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03期

    摘 要: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来说,美育都通过一种怡人的形式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美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应当让美育重回高校教育的视野当中。且当下党和政府均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于这种多元化的美育教学形式的选择给学生传达的审美理论是否能真正显现出效果,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都是需要在实践当中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美育;审美素养;综合素质;思政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62-01

    本文以思政课堂的教学为基础,在和学生们的课下交流过程当中认识到现在的学生在中学时期由于重心都放在文化课上,在思想品德等德育方面的教育缺失严重,尤其是美育。但是恰恰美育作为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像一个水桶的短板一样,审美素养的缺失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已经造成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凤姐、马诺、郭美美等人的追捧甚至效仿就是大学生审美观畸形进而导致人生价值观畸形的一个显著体现。

    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探讨在大学期间,以一个即将走上社会主义的新青年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素质作为出发点,在思政课的教学以及课外实践的环节融入美育的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生活当中什么是真正的美以及如何去审美。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通过课堂的实践活动

    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艺术鉴赏等环节以当下的热点人物如凤姐、郭美美等反面教材和洪战辉等正面人物为主题进行研讨;以引导学生探讨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在课外进行一些校园的范围内的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审美观的调查问卷,如“寻找最美西译人”等活动;社会审美走访、公共场所美德现状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主流审美意识和社会主方向的审美取向,以此反思自身的审美取向,逐渐融入社会,与社会主流审美观结合,顺利过渡为社会人。

    三、初步探索增加美育在思政课中的分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和精力来对审美观进行认识,最终在生活中形成符合主流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22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党代会精神ppt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