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智障儿童能治好
  • 智障儿童能治好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智障儿童能治好
  • 篇一: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 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 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 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 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 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 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

    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学习的范围有:

    (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公共场所、交通

    标志等。

    (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的最基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入(包括儿童与成人)交往的能力,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 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介,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婴幼儿和小儿时期发生听觉障碍的儿童,由于听不到声音和语言,无法学会说话,因而发生言语障碍。

    8.教育干预 教学着重形象思维,主要利用挂图、投影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同时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特殊训练:主要利用在校午餐、午睡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刷碗、叠被、打扫卫生。帮厨师摘菜、洗菜、做凉菜。 4年级以上的学生设有编织、缝纫机及手工制作工艺品课等。此外还安排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上街购物,参加运动会、体操文艺表演等活动,从中培养和加强他们生活自理、经济活动,劳动技能、社会责任等能力的发展。

    弱智儿童根据智力的高低选择进入正常教育机构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在正常小学上学:较轻的可接受正常儿童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家长还需做许多辅导工作。随班就读: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但教师根据他的缺陷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在特殊学校学习:专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

    9.职业康复培训 轻度智力低下儿童,生活完全能够自理,适应性行为能力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只表现在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流上存在缺陷,通过及时的康复训练和个人努力,能够使他们获得社会交往和职业技巧。通过职业培训'可以部分或完全自食其力。中度智力低下,生活可以半自理,通过训练可从事简单的手工操作。

    (三)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常用的康复器具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1)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积木

    (1)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以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2)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穿珠子、绳

    (1)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2)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4.带盖的瓶子

    (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5.儿童用剪刀

    (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

    (1)应用:训练触觉分辨,以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2)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

    7.看图识字的图片

    (1)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2)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钟或表

    (1)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2)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lr12个数字。

    9.彩色笔、纸

    (1)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10.日常生活用品 (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

    (1)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11.各种玩具娃娃 (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

    (1)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2)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

    12.家居玩具 (锅、碗、厨具等)

    (1)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

    (2)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

    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分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阶段评估是从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的初期测评时开始的、渐进的多次评估;总结评估则是在阶段评估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判断。在各次阶段评估过程中,应尽早找出智残儿童在康复训练六个领域(即运动、认知、感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中的优势、劣势以及进步幅度最大的领域。通常,对于运动、感知这样的领域,其发展是智残儿童自身发育与康复训练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残疾程度轻、基础好的儿童,更可能是自身发育在其中占较重的比例。而对于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如果原来的起点低,后来的进步幅度大,则可认为是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

    篇二:智障儿童音乐治疗

    智障儿童的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此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

    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

    疗关系来帮助智障儿童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治疗是通过知觉、动

    作、情绪三者相互刺激而产生的治疗作用。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很

    多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对智障儿童(下称“患儿”)的治疗具有积

    极意义。各种音乐活动,如音乐欣赏、合唱、乐器合奏等,可以提

    高患儿的听觉能力、运动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集中注意力、克制

    自我冲动;在小组的音乐治疗活动中,患儿可以学习正确的社会行

    为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各种音乐活动为患儿提供了一个愉悦

    的、安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体验机会,这些体验对于提高患儿

    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是很重要的。所以说音乐治疗为患儿融入社会

    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发展患儿正确的社会与情绪行为:患儿通常都存在着获得正

    确的社会能力方面的困难

    在有组织的音乐活动中,如歌唱、节奏和与运动的结合等活动,

    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社会行为的环境刺激。集体的音乐治疗可

    以增强合作、分享、遵守秩序、正确的礼貌行为等的体验,例如“交

    朋友”让患儿学会交朋友的礼貌,正确的礼貌行为(如握手),以

    及遵守音乐秩序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对患儿的参与和配合是一种

    有力的强化作用,并通常可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不正确的行为,

    篇三:智障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智障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何谓智障?

    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 (即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

    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因智力发展受到障碍,智力水平较一般人稍低。需要适当教育及训练,使其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吸收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缓慢。

    十八岁以下发生,若依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程度,智障人士可为:

    轻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

    中度智障:智商介乎25-49;

    严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

    智障的成因

    引致智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先天及后因素两大类:

    (一) 先天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遗传因子结合出现问题;新陈代谢系统出现问题。近亲结婚或高龄产妇较容易产下此类婴儿。

    (二) 后天因素

    怀孕期间: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病菌感染(如德国麻疹,糖尿 病)、错服药物、跌伤、营养不良、酗酒、吸烟、吸毒 或受X光辐射感染等都可能引致出生婴儿智障。

    生产期间:早产、难产、婴儿缺氧、病菌感染或体重不足引 致儿童脑部发育不良或受损,造成智障。

    婴儿及幼童期间:初生婴儿抽筋、血糖过低、病菌感染(如 脑膜炎、黄疸病)、营养不良或意外令脑部受损,会影 响智力。

    后天培养:后天环境培育也影响个人智能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特质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如此,只要给他们机会,大部份智障人士都可以学习生活起居和职业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沟通方面:

    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行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

    智障人士往往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觉得沉闷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

    (一)、认知:

    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模式是影响行为发生的因素。

    1、缺乏统整能力

    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份、一部份,且每个部份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

    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

    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

    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

    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

    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也就是孩子常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6、注意力的缺陷:

    我们常认为智能障碍者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其实这是以我们师长、家长的立场来看,就孩子本身而言,他是注意力非常集中,集中在他有兴趣的地方。

    (二)、人格

    1、自我中心倾向:

    自我中心就是认为别人所想的,跟我一样。我认为怎么样,你一定也认为怎么样,以自我中心在思考,智慧障碍的孩子因发展的限制,所以一直处在自我中心期里。

    2、依赖倾向:

    智能障碍者常有依赖的倾向,家长、师长应避免孩子过分的依赖。

    (三)、行为模式

    1、直接行为:

    例如:我要直走,前有障碍物,一般人会绕道,智慧障碍的孩子会把障碍物推开,是人就把人推开,是东西就把东西推开。这种直接的行为常会被家人、老师解释为攻击、破坏行为,其实孩子被误解了,他只是想达到他的目的地,而不

    巧的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有障碍物,仅此而已。

    2、非统整的行为

    智慧障碍的孩子像路边草一样窜来窜去,他没有一个主题,找不到中心,他只注意事物的某个部份。例如:走在路上看到那边吸引他的地方、东西,他走过来,所以在街上常会迷失、走错地方。

    (四)、环境因素

    1、学生自身的限制

    2、教养态度的错误

    在孩子的发展阶段中,大人常因不了解而使用错误的教养方法,因而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甚至导致孩子发展的停滞现象。孩子的能力、智力是可以提升的,问题是从小有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他。

    智障人士的潜能

    如常人一样,智障人士有多方面的潜能,只要有适当的培训,他们的潜能便可得到发挥。

    自我照顾:

    轻度及中度智障人士在日常起居方面大部份可自我照顾;而严重智障人士透过重复的学习,亦可掌握一些日常起居生活的技能,如梳洗、如厕、烹饪等,无须依赖他人。

    兴趣:

    智障人士可发展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音乐、舞蹈、体育和艺术,在兴趣发


    智障儿童能治好》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6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智障儿童的特点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