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智障儿童案例分析
  • 智障儿童案例分析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智障儿童案例分析
  • 篇一:基于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基于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韩晓兵

    中卫市特殊教育学校 宁夏中卫市 755000

    摘 要: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原因,因而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也相对较多。矫正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培养其良好行为,这是特校教师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以重度智障儿童乐乐的问题行为矫正为案例,运用行为矫正技术依次进行了简单的案例介绍,描述了主要的问题行为,确定了终点行为,分析了他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灵活多样,具体可行的干预措施,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做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期就行为矫正原理在改变智障儿童的认知态度,矫正他们问题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行为矫正;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案例分析

    [收稿日期] 2012-06-27

    [作者简介]韩晓兵(1981—),男,宁夏中卫人,中卫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本科,特殊教育方向:教育学。

    [样刊邮寄地址]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怀远北路中卫市特殊教育学校。

    行为矫正主要是指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有关的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有效而系统的方法。智障儿童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理解和接受能力很差,同时又缺乏自控能力,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如课堂上不参与教学和训练、随意讲话、乱窜座位、喜欢告状、攻击他人、调皮多动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高智障儿童的行为养成也是当前每一位特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就行为矫正原理在改变智障儿童的认知态度,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一些探索和尝试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与各位特教同仁共勉。

    一、个案简介

    乐乐,2002年出生,母亲在怀孕期间药物中毒,导致重度智力障碍。使得他言语表达能力不足,讲话口齿不清,但语言理解能力较好,能够正常理解别人的言语。父母离异,母亲再婚。父母均为自由职业,由于平时工作较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很重视,有问题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寒暑假期间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

    (一)精力旺盛,调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行为不受控制。好奇心强,上课时东张西望,课余时有意无意间好碰人家的东西。

    (二)喜欢集体生活,经常爱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无意识的推推搡搡,好与人发生冲突。

    (三)与同学发生摩擦时,乐乐总会进行习惯性的防卫,明明是自己的不是,却在老师面前表现出一幅委屈的样子,问啥都不是自己干的。

    (四)喜欢让人注意他,话很多,但说话的时候却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老师走到他跟前,他会找话说:“老师,董健骂你了。”我说:“是吗?啥时候骂的?”他回答:“浩浩摔东西了。”

    (五)喜欢告状,只要老师多看他一眼,他肯定会说:老师,强强打我了,浩浩骂人了。但脸上还是一幅无所谓笑嘻嘻的样子。情绪变化快,刚才还是眼泪汪汪,现在又雨过天晴,破涕为笑。

    三、确定终点行为

    通过多次观察,我发现乐乐的异常行为,在上课期间和课间活动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经常、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人际交往。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转化,使乐乐逐渐减少异常行为的次数,回归到一般特殊儿童的行为水平。

    四、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因素

    乐乐因药物中毒,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二)家庭因素

    放任自流是孩子产生异常行为的源头,由于孩子可塑性强,易模仿他人,其父母由于工作时间的关系,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放任其不良行为。另外乐乐喜欢看动画片打斗的场景,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三)教育因素

    乐乐上学前一直在姥姥家寄养,受到姥姥的宠爱,导致行为养成和学习习惯很差。上学以后班里学生较多,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又不能照顾周全,乐乐在问题行为出现或因为能力水平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久而久之,导致了他自信心低下,异常行为的形成。

    (四)环境因素

    乐乐来到新学校,换了新环境,第一次离开姥姥和父母过学校集体生活,比较陌生和不适应,感到不习惯和紧张,进而导致其异常行为增多。

    五、矫正过程

    在对乐乐异常行为的出现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后,我在和家长及任课老师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的矫正转化措施,以消除乐乐异常的目标行为,培养他良好的积极地行为。

    (一)矫正策略

    1.为孩子构建一个全新、和谐的生活构架,给予乐乐爱的教育

    在学校,我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安全。帮助乐乐了解周围环境,熟悉老师和同学们。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引起挫折的外在障碍的能力。给乐乐提供充分展示活动的机会,让他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享受集体温暖,体会集体游戏的乐趣,让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另外,我通过鼓励和赏识训练乐乐降低内在的紧张情绪,从而抑制某些可能发生的异常行为。放学后,我要求乐乐家长每天都能来接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没有把他放弃,是爱他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乐乐逐渐适应学校生活,看着妈妈后能说:妈妈,我没打人,老师喜欢我。这种情感的归属和对学校新环境的认同及信赖,改变了他异常行为产生的内在动机。

    2.利用模仿法减少异常行为

    模仿类惩罚的抑制效果指一位学习者看到一位示范者因表现某种行为而受到惩罚,则学习者本来常表现的这种行为必将越来越少。在转化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在乐乐面前批评教育和他有类似错误的同学,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是不对的,也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克制了自己的突发不良行为。从而减少他异常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进而起到转化教育的作用。

    3.利用消退法减少乐乐的异常行为

    消退法是指在一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如果此时这个反映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正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例如:对于乐乐的某些攻击行为,在不对他人和自己人身安全产生伤害时,可以采取不加理睬的方法,使他得不到注意,激怒的情绪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这时再与他

    进行交流,告诉他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从而使他得不到他人的注意和强化而逐渐减少攻击别人的行为。

    4.利用惩罚法进行事后处理,减少其异常行为

    惩罚法是指行为者在一定情景或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及时给予厌恶刺激(惩罚物)或撤销正在享受的正强化物,以使其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

    (1)暂时隔离法

    乐乐的不良行为常表现为突发,总是在有目标对象在的时候发生,每当他出现突发的攻击行为时,便迅速隔离孩子,使他失去发泄的对象,在无奈中停止当前行为,并等他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教给他正确的处理方法。

    隔离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及时撤销他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消弱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或把个体转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中去,这种行为改变的策略叫隔离。当乐乐脾气暴躁、情绪激动时,并产生有可能伤害他人的异常行为时,我就把他强制带到墙拐角面壁思过,直到不良行为消失。(墙拐角空白,是一个正强化较少的环境)

    (2)身体限制

    身体限制是指在问题行为发生后,控制个体参与和行为部分的身体,限制他不能做出问题行为。例如当乐乐出现情绪激动攻击别人这种异常行为后,我就把他按在座位上1分钟,使他不能再打人,等他情绪稳定了再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反映代价

    反映代价是指在问题行为发生以后,拿走一定数目的正强化物,可以是小红旗,玩具或看电视,玩耍的机会等。例如如果乐乐发生欺负小同学的不良行为后,我就取消他获得本周小红旗的权利,让他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

    5.使用代币制增加乐乐的良好行为

    代币制是指在某中情境中出现了一个行为,会得到一定数量的代币,使用代币来换取其他强化物的行为改变方法。例如,我将乐乐的不良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确定代币为小红星,并拟定了代币交换方法。如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价值为一个小红星;主动擦黑板的行为价值为一个小红星;和同学一起友好的玩的行为价值为两个小红星;打同学、破坏公物,扰乱秩序会失去1个小红星等。最终小红星能换取后援强化物。如5个小红星能得到一块精致卡通橡皮;10个小红星能得到和老师在同学面前握手的机会,20个

    小红星能得到精美文具一件等。

    6.培养孩子行为控制能力,学会自行摆脱其异常行为情结

    我们知道很多特殊儿童“喜欢”被当众惩罚,而在这“喜欢”的背后其实是孩子的被忽视。由于孩子生活环境狭窄,无法获得足够的注意,而家长除了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外也很少主动去和孩子交流,孩子有时表现出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如摔东西、骂人等。我们老师和家长才会注意到孩子的存在。而孩子正是在这种谴责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和被关注,这也无形中强化了孩子这种行为的发生。从此,这种不良行为就成了孩子表达希望被关注的表达方式,他从各种各样的谴责和惩罚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乐乐也不例外,我发现,很多时候他的异常行为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当他出现异常行为时,我冷处理,暂时不去关注,对他的行为也视而不见。当乐乐自讨没趣的时候,我会和他交流,教给他一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交流方式。让乐乐学会以一种合理的表达方式来抑制异常行为的发生。

    (二) 实施环节

    1.在实施的初级阶段,乐乐的抵触情绪十分明显,异常行为次数增多,这与他接受矫正初期心理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注意听讲,即使在同桌的提醒与帮助下,乐乐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乱窜座位。或者就发脾气,将自己的书本文具推到地上。我有意让乐乐自己动手收拾书本文具,把东西放到指定的地方,不让其他同学帮助,更不能因此攻击不帮助他的同学。一开始,乐乐会任性地不按要求做,被老师严厉制止后,会眼泪汪汪,用眼睛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才不情愿地完成任务。

    2. 在过渡阶段,在连续一段时间的矫正之后,乐乐感觉到父母和姥姥逐渐不能成为依赖和迁就他的对象,在学校里渐渐能按老师的要求约束自己。同时,他得到鼓励和赏识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家里乐乐还有些反复,进步也比较慢,究其原因可能和他妈妈要求放松有很大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取得和家长的联系,陈述利害关系,肯定了乐乐这段时间的进步。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提高要求,配合我的矫正方案。

    与此同时,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乐乐的社会适应行为和人际交往的指导和训练,给他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如让父母有空带乐乐去公园里和小朋友玩,带他去买东西,教他观察购物过程,以及付钱方法。在学校里,我通过课间活动、集体劳动等活动有意培养乐乐的与人和睦共处的能力。

    3.在稳定时期,我有目的地强化乐乐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引导他按预

    篇二:智障儿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cn

    智障儿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作者:邓东宏 徐春

    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6期

    摘要: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行为问题、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等。当问题出现时,遵守矫治智障儿童问题的原则,并且注意智障儿童的情绪变化,只要方法得当最终会帮助他们解决克服一些问题。

    关键词:智障儿童;存在问题;处理措施

    一、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不能较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特别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智障儿童甚至连3-5分钟也难以做到。例如:儿童小李,上课时总是坐立不安,左顾右盼,没有目光接触。不停地向教师索要东西,甚至趁人不注意时随意拿玩具,有时还会干扰其他智障儿童上课。

    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在智障儿童中,男孩子发生冲动、攻击行为的比较多,中度者主要表现为冲动、辱骂他人、破坏物品等行为,幼小者主要表现为以好打、咬人或物品来发泄情绪。例如:儿童小青,患有自闭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较严重的攻击行为和自残现象。只要有长发的女性出现在她的视线内,便会很快地抓住那人头发不放,口中大喊其名字。喜欢向他人索要食物,如得不到时就用手抠破自己的脸,得以发泄。

    3.退缩行为。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而在年龄较大,特别是程度重的智障儿童中,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例如:儿童贵贵,从小就胆小、怕见生人,对周围不熟悉、不常见的人会有强烈反应,会不停地大哭,直到有亲密的人抱起才会逐渐停止。

    4.性行为异常。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看,一般3~5岁的儿童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提示下分辨出男女性别。因智障儿童自身自控能力差、行为规范意识也较为低下,都会以某些特定的行为来掩饰自身心理的缺陷。例如:一些智障男孩不分场合、地点随意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一些智障女孩常用力夹紧双腿,或两腿用力夹紧摩擦以刺激外生殖器,还有的会时常抓挠下身。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儿童或教师,在智障儿童中也较常见。

    5.异食行为。表现为吞食非食物性的物质,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头发、污物等,由于吞食的异物难以消化,导致消化系统的紊乱。例如,儿童小青,异食行为表现为抓扯自己的身体皮屑吃,自己无法控制。

    篇三:智障孩子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分析

    龙源期刊网 .cn

    智障孩子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分析 作者:覃兰蕊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2期

    摘 要:在环江县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师资水平的影响,对智障学生青春期的教育一直是个盲区,尤其是青春期不良行为的矫正往往被视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把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甚至把一些心理疾病视为品质恶劣和思想错误。在这个时期,如果对学生引导不够,出现差错,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何把握好这个阶段学生的特征,因势利导,有效进行青春期健康指导和教育成为老师和家长们的迫切期待。

    关键词:智障孩子;青春期;不良行为;矫正

    笔者担任培智班班主任多年,在工作实践中,最令笔者头痛的莫过于智障孩子青春期的不良行为问题——他们对性行为的无知和原始性的性冲动。如何对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正,笔者一时找不到适合的教育对策,只能简单地批评教育。直到2012年3月,笔者所带的培智三班(七年级)来了一个叫小化的孩子,彻底打破了以往沉寂许久的“宁静”。他近乎“另类”的行为问题,让笔者意识到智障孩子青春期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青春期智障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持续研究调查,分析他在青春期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心理和行为方面对他加以辅导,及时防范或消除出现的不良行为,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成长背景及家庭背景

    姓名:小化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7年7月

    智障程度:中度

    就读年级:培智七年级

    学习情况: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语文成绩在班上属中等水平,字写得工整、漂亮,组词、造句做得很好,但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数字感特别差,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未掌握。

    二、问题行为的分析与策略

    (一)问题行为分析


    智障儿童案例分析》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6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礼貌待人的事例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