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不足】解决问题的策略教...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不足】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优秀8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贴心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解决问题的策略 篇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用“替换”“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多种解题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解题策略,你能举例说明吗?(请几位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我们学过的解题策略来解决这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2.李老师买了12支钢笔和18支圆珠笔,共付57.60元。乙知2支钢笔的价钱和3支圆珠笔一样多,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钱?

    3.5千克香蕉与4千克苹果价钱相等,1千克苹果比1千克香蕉贵0.40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问题。

    交流时说说运用了什么策略?怎样进行替换的?替换后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样确定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4.鸡和兔放在一只笼子里,上面有29个头,下面有92只脚。问:笼中有鸡兔各多少只?

    5.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每做错或不做一题扣1分。小华参加了这次竞赛,得了64分。问:小华做对几道题?

    6.1元钱买4分一张和8分一张的邮票共20张,应买4分邮票多少张?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问题。

    提问:解决这几个问题时,大家又运用了什么策略?在运用这种策略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小结:运用“替换”或“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后都应该及时进行检验。

    三、拓展练习

    1.小明给班里买了甲、乙两种电影票共50张,甲票每张0.5元,乙票每张0.35元,共花了19.6元,问:买甲票花的钱是买乙票花的钱的几分之几?

    2.一辆公共汽车共载客50人,其中一部分人在中途下车,每张票价0.6元,另一部分到终点下车,每张票价0.9元。售票员共收票款36.9元。问:中途下了多少人?

    3.某运输队为商店运输暖瓶500箱,每箱6个暖瓶。已知每10个暖瓶的运费为5.5元,如果损坏一个暖瓶,要赔偿成本11.5元(这只暖瓶的运费当然得不到),结果运输队共得到1553.6元。问:共损坏了多少只暖瓶?

    4.甲数与乙数的和是73,甲数的4倍与乙数的6倍的和是388,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解答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综合运用一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5元1千克的茶叶和8元1千克的茶叶共10千克,用去71元。问:两种茶叶各有多少千克?

    2.某人徒步旅行,平路每天走38千米,山路每天走23千米,他15天共走了450千米。问:这期间他走了多少千米山路?

    3.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16次,雨天每天只能运11次。它一连运了17天,运了222次。问:这些天中有几天下雨?

    4.运输队要运2000件玻璃器皿,按合同规定,完好无损运到的每件付运输费1.2元,如有损坏,每件没有运输费外,还要赔偿6.7元,最后运输队得到2005元,运输中损坏了多少件玻璃器皿?

    5.一次数学竞赛共20题,规定:做对1题给5分,做错1题不给分外还倒扣3分,不做的题不给分。小华在这次竞赛中全部题都做了,总分是84分。他做错了几道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 篇二

    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一。谈话导入课前谈话:有谁听说田忌赛马的故事,你能简单的给大家叙述一下?谈话: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已经接触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谋略)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吗?(画图,列表)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上课题)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创设情景:看,这是哪里?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山公园:现在公园里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的景点。供游客们休闲和拍照。那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师: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2)动手操作:师:愿意帮助工人叔叔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你们手上的牙签,每根牙签代替一根1米长的栅栏,动手来围围看。(同桌合作摆牙签,教师巡视摆一摆),写出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谁先摆好谁就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①汇报交流:生1:长8,宽1米。生2:长5,宽4米。……一一展示学生得围法师: 刚才同学们利用小棒围一围列举出了各种围法,但运用摆小棒寻求答案感觉怎样?生1:用小棒摆有点烦。生2:很乱,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师:有没有办法有序的、很快一个不落的将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你们准备怎么做?生1:有顺序的一一列举出师:边板书边一起列举?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文字列举。板书文字列举除了以上几种情况,还有不同意见吗?你们是怎么想的?生1: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所以长和宽的和只要是9米。师:真不错,那除了用文字列举的方法之外,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1:列表列举师:板书列表列举拿出课前准备的表(教材p63)长方形的长/分米 长方形的宽/分米 长方形的面积/平方分米 学生完成作业纸小结师: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用文字列举法,也可以用列表整理的方法,用这两种一一列举的方法能够有序、一个不落的把各种情况找出来。师板书:有序、不重复( 3)观察 发现师: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 4种不同的围法,因为现在围的是长方形花圃,供游客们休闲和拍照。如果你是工人师傅你会选择那种围法?生:第4种(长5宽4)师:为什么?生:因为第4种围法围成的长方形最大,可以供更多游客拍照。师:是吗?请同学们口算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再检验一下是不是第4种(长5宽4)面积最大。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长、宽、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教师小结: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所以你们的选择是有道理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 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1.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

    2. 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

    [说明:教材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重在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画片《曹冲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 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1. 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虫俱乐部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

    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说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设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

    2.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

    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列式:18 3 = 6(元)

    6 5 = 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1) 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2) 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说明: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处?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清晰、简洁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时,注意充分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表格的每一行,体会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初步明确地感受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从而形成对这一解题策略的体验。]

    三、 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

    1. 列表解决问题。

    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

    ( )本

    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 本 18 元

    5 本 ( )元

    ( )本 42 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总数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是及时而有效的。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四、 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略)

    2. 书法长卷。

    介绍:我校的才女邱叶红同学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小书法家。为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专门书写了2008米书法长卷,已经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叶红同学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书写2008米书法长卷,一个星期写了21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10天能写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 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4. 投篮比赛。

    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

    解决下面的问题:

    (1) 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 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说明:练习以教材为基础,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列表的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不管具体的问题情境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从而能够自觉地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反思 篇四

    小葛老师在尊重教材的情况下,把知识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连接起来,将丰富的精彩问题策略进行外显。根据解决问题是多元的,让学生的思维流动,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给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本节课教者没有把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上。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点比较好:

    一、教学设计“实”。

    教学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情感,结合教学实际,大胆更改教材,增加了情景中的信息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种需要情感——愿意在解决问题之前先整理信息。做到了教材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服务于教材。

    二、教学方式“活”。

    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老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有知识的学习,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在老师的组织下充分的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学会赞美别人;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内容“丰”。

    整节课的教学密度大,内容丰富,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课的开始一直到结束,每一个问题的产生,每一次知识的收获都离不开实际生活的情景,这是教师用心之处,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从多种策略中慢慢感知、理解,在比较摆小棒、列举、图表等策略中使学生领略列举的优势,注重过程的学习。诱发学生学习快速进入探索状态,因学而设、顺学而导,把设计、学习、引导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回头看一看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切体会,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同时拓展了问题的深度,培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课时学习的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例题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发展解题策略。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教学的任务是把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前面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学生是合肥市区六年级的学生。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二、能力目标:

    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学活动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一、复习

    引新。1、提问: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画图、列举还原)、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知识。组织学生回忆旧知、交流、汇报。以旧引新复习引新

    二 、探究

    新知

    (一)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问题

    1、出示例题(图文结合)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理解题意

    (1)你从题中获得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回答完成板书:

    小杯6个

    小杯的容量 720 ml

    是大杯的1/3,

    大杯1个

    你认为哪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它们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现在根据已知的条件能直接求出 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不能!

    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可以:

    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或是

    把3个小杯换成1个大杯

    3、自主探索,研究替换策略

    同学们想到了两种方法来解决,下面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

    (1)先画出换杯子示意图。

    (2)然后根据图再列式计算。

    4、汇报交流

    请个别学生回答解题的方法

    生A、大杯换小杯

    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13=3(个)

    6+3=9(个)

    7209=80(毫升)

    803=240(毫升)

    生B、大杯换小杯

    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

    63=2(个)

    2+1=3(个)

    7203=240 (毫升)

    2401/3=80 (毫升)

    5、检验结果

    怎样知道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我们要来检验一下。

    这题怎样检验?

    生: 806=480(毫升)

    240+480=720(毫升)

    符合果汁有720毫升这条件就行了吗?

    生:80240=1/3 或是

    24080=3

    还要符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重要的条件才行。

    都符合了题目中的条件才说明我们做对。

    请大家写上答语。

    6、比较方法,提升策略

    在刚才的探究中,我们知道了可以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也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来替换,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完成板书:

    小杯6个 6+3=9

    1/3 720毫升

    大杯1个 2+1=3

    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把两种不同容量的杯子换成同一种容量的杯子,来计算的。

    7、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也就是把两种不同的量换成同一种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策略。

    (二)用替换策略解决相差关系问题

    1、理解题意

    出示变式题(图文结合)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还是刚才那道题吗?

    与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

    关键句是什么?

    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

    还可以怎么说?

    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20毫升

    你会解答吗?

    2、自主尝试

    请自己试一试,用我们学习解答例题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画图列式计算

    2、交流方法

    生C、大杯换小杯

    1个大杯换成1个小杯

    720-20=700(毫升)

    7007=100(毫升)

    100+20=120(毫升)

    小杯6个 6+1=7 720-20

    多20 ml

    大杯1个

    生D、大杯换小杯

    6个小杯换成6个大杯

    206=120 (毫升)

    720+120=840 (毫升)

    8407=120(毫升)

    120-20=100 (毫升)

    小杯6个 6+1=7 720-20

    多20 ml

    大杯1个 6+1=7 720+120

    4、检验结果

    互相检验结果。

    生: 1006=600(毫升)

    600+120=720(毫升)

    120-100=20 (毫升)

    符合已知信息我们就做对了。

    4、小结变式题思路

    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也是把两种不同的量通过替换变成同一种量,这样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组织学生画图、列式解答、研究方法,使学生充分感知替换策略

    引导学生利用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发现它们共同的特征。组织学生讨论,再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知。

    组织学生自己尝试根据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继续运用替换策略解决相差问题。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替换中,总量变化的疑惑点。

    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替换策略能解决的两种不同情况的问题的特征。充分体会替换策略的价值。

    通过自主研究,汇报交流,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发展,学生通过画图计算感知替换策略。

    观察比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通过尝试算法,汇报交流,进一步理解替换策略,体验它的实用性。

    通过比较集体研讨发现问题的不同类型的特征。

    画图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通过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共同研究策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

    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替换策略解决相差问题,充分体验策略的真正的价值。

    引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比较例题与变式题

    例题与变式题都是运用替换策略解决的,它们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这两道题目我们都是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的。

    倍数关系,杯子个数变化,但总量没有变。

    相差关系,杯子的个数没有变,而总量却变化了。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纸盒问题

    2个大盒,5个小盒装满球,正好100个,一个大盒比一个小盒多装8个,一个大盒装多少个?一个小盒装多少个?

    (1)先画出替换示意图

    (2)再交流自己是怎样来解答的

    2、门票问题

    六(3)班43名同学和王老师、杨老师一起去秋游,买门票一共用去470 元,成人票的价格是学生票的2倍,每张成人票和学生票各多少元?

    3、练习十七的第1题

    钢笔和铅笔的问题

    4、机动练习

    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0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5、生活实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分析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新知,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小杯 6个 6+3=9(个)720ml

    小杯是大杯的1/3 变了 没变

    大杯 1个 2+1=3 (个)720ml

    小杯 6个 6+1=7 (个)720-20

    大杯比小杯多20ml 没变 变了

    大杯 1个 6+1=7 (个)720+120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实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2,完成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反思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推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感知策略

    1.出示:选择其中一道进行填写,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 □ 7 □ 9 54

    ②一个数乘上4,再除以7后得12,这个数是□ 。

    你选择了哪道习题?选择这道习题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简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揭题:

    刚才我们在选择习题时发现,第一小题比第二小题更加形象、直观,所以我们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把题中的条件变成示意图或摘录出来,有利于减轻思维的难度(请一名学生上去演示一下化繁为简的技巧)。师利用两道题的共性引出课题策略(板书:倒过来推想)

    这种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唤醒学生已有经验,为倒推策略的探索提供了着力点,促进新认知的高效建构。]

    二、初步体验,提炼策略

    1.出示例l,提出问题。多媒体动态呈现问题(教材第88页例1)。

    师:这儿有两杯果汁,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讨论:(出示问题)

    ①现在的两杯果汁和原来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②知道了现在两个杯子现在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球原来两个杯子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提出问题:要求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2.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填写课本第88页的表格。提出要求:边填边思考表格中的每个数据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甲杯/ml

    乙杯/ml

    现在

    原来

    ②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说说是怎么推算的。

    ③全班交流,反馈。

    结合回答演示:甲杯的果汁数就在现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增加多少,乙杯呢?

    交流:展示学生的表格,说一说想法?

    追问:要求原来的情况,我们是从哪儿开始想起呢?原来的变化过程是甲杯倒人乙杯40毫升,倒推时是怎样变化的?(强调:变化过程相反)

    3.回顾反思

    师:回想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我们先算的是什么?我们是从哪里开始倒推的呢?

    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后,集体反馈。

    小结:看来当我们知道现在的量,要求原来的量时(板书),我们就可以用倒推的方法来解决。(完成板书:原来: 倒过来想一想 现在)

    小结: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量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量,也可以简称倒推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多媒体动态展示题中的信息和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构数学模型。接下来通过看一看、倒一倒、填一填、算一算、说一说,学生初步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倒推过程与变化过程的相反性,感悟倒推的顺序,为例2多步倒推的探究过程做好了良好的心理定向和认知铺垫。]

    1.探索例2

    出示例2:(教材第89页)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上面的信息?

    师:学习了例1后,同学们都信心十足,能自己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两点学习建议。

    多媒体呈现:

    ①你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摘录下来进行整理吗?

    ②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列式并解答。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反馈。

    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纸,说一说想法。

    追问:要求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你们是用什么策略想这个问题的昵?

    结合学生的展示引导学生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一种:

    52+30-24=58(张)

    师:先倒推哪一步?再倒推到哪一步?倒推时的过程与原来的变化过程相反吗?

    第二种:

    52+(30-24)=58(张)

    师:原来这两个变化的过程可以合二为一吗?现在比原来少6张,现在有52张,把这少的6张补起来就可以得出原来的张数了,52加6的过程;是不是用的倒推法。我们把它变成了一步倒推的题目了。

    3.检验。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明原有58张,结果是否正确该如何验证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检验。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出学习建议,让学生主动探索,深化理解倒推的策略。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因为思维的深度参与,必然决定了学生对获得策略过程的经历是深刻的。在汇报交流中,对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到倒推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策略,但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再次让学生体验事情的变化是有顺序的,从而感悟到有条理的"思考是很重要的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信息,再启发学生逆向推想,突出倒推的思路。]

    四、应用巩固,深化理解

    1.纸牌还原游戏(先用文字出现,学生熟练后师口头说,学生还原):

    师: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曾说过数学好玩,如果我这有4张纸牌,按照一定的顺序操作:把四张纸牌排成一行,将第1张和第3张交换位置,再将第2张和第4张交换,翻开看到的结果。这四张牌原来是怎样放的呢?

    2.完成练一练

    引导:如果你是小军,会怎样拿出画片的一半多1张?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3.哪几道题选用倒推的策略解答?请你列出算式。

    (1)方方和元元原来共有60张画片,方方给了元元5张画片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画片?

    (2)小明今天带了12元钱去学校,买了一支钢笔用去5元,小红又还给他4元,小明身上还有多少钱?

    (3)一辆公共汽车从澄中开往青少年活动,经过瑞佳广场站时,下来了14人,又上去了10人,现在车上有乘客44人,你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名乘客吗?

    五、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的这类问题,其实在古代早就有人研究了。我国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张遂曾以李白喝酒为题材编了一道算题: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斗是古代酒具,也可作计量单位)。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灵活调度,如果时间不允许,留置课外思考)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情况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呢?怎样运用呢?

    小结:如果某种数量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已经知道了现在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量,就可以用倒推的策略。先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往前倒推,直至求出答案。在倒推的时候要注意变化顺序。(板书:变化顺序)

    六、课外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后,对解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是如何运用倒推的策略来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的,体会到倒推策略的问题特点,从而建构倒推策略的模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课后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感知倒推的策略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润物无声地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浓厚兴趣。]

    《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反思 篇七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对于一一列举的方法,有许多学生都在无意中用过,但是却没有把它系统化,甚至根本就没有正视它。换句话说,学生基本都认识列举的方法,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思考方法的整理过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在以下方面下了工夫。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心理学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碰到问题的第一反应终究是形象化的。就比如本课例一,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把围的样子摆出来或画出来,空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是直接想出来。于是,我组织学生从摆小棒入手,在摆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规律、研究规律。在小棒已显得可有可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屏弃小棒,共同进行方法的优化。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每一步的推进既是课堂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学生主宰了课堂,课堂也发展了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是贯穿数学学习始末的一项活动,故数学被喻为思维的体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即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多说,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说说对于问题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发言中的反馈信息合理安排接下来的环节。

    但是,最后的巩固环节处理得很不到位。首先试一试时三份作业一起呈现,学生比较起来无从下手,未能找到各个的特点。而接下来几题由于时间关系交流得比较仓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 篇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两个学生从两边向同一个方向走,直到相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再请这两个同学从同一个地点朝相反方向走)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揭题:像这类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并要求说说知道了些什么,还想到些什么?

    2、引导学生认识到,当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时,可以用适当的方法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这样有利于更清楚地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3、学生尝试整理信息。

    你能将题目中的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

    4、汇报交流:1、列表整理;2、画图整理。

    5、学生整理,教师巡视。

    三、.师生交流

    1、分别展示学生的整理方法,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结:列表和画线段图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题目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像这样的相遇问题用画图的方法比较合适,它不仅可以从图中看出小明和小芳各自行走的速度和时间,而且可以从图中直观地分析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新 课 标第一 网

    3、解答:根据整理的结果,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4、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四、试一试。

    1、出示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

    2、出示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并进行解答,

    再评议订正并说说画图整理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五、巩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先帮助学生理解183元是购买8瓶墨水和9枝钢笔的钱,要从183元中去掉8瓶墨水的钱就是9枝钢笔的钱。

    (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交流反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先引导学生画一个椭圆形跑道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跑道长应等于小张和小李所跑的路程之和。再让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五、总结质疑。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2、作业:想想做做第3~5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资源: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吗?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目,并要求说说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打算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尝试整理信息,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列表整理;2、画图整理。

    分别将两种方法展示在黑板上,然后提醒学生画图时线段长度的比例应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并标出相应的已知条件;列表整理时提醒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把扩建后的操场的长与宽直接填在表中,以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主要数量关系。

    5、学生纠正。

    6、解答: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现在能快速、准确地解答这道题目了吗?(学生独立解答)

    7、反馈交流答案。

    三、试一试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为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用画出示意图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独立解答。

    3、反馈交流答案。

    四、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画出长增加6米后的示意图,理解此时面积增加了48平方米,而48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余的乘积,由此可以求出原长方形的宽,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长,最后计算出原来实验田的面积。

    (2)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交流反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先引导学生理解红花与谎话的摆法,四条边共可摆36盆,但由于4个顶点处被多计算了一次,所以红花的盆数是32盆。同样的道理,可以算出黄花的盆数是40盆。

    (2)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答案。

    五、总结质疑。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2、作业:想想做做第1~3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103页例题通过场景图提供相关信息,启发学生根据解决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是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画线段图和列表方法解决有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p103例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联系现实场景,说说能知道些什么?还能想到些什么?

    二、探索研究

    1、小组探讨:怎样用适当的方法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更有利于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体思路?教师巡视,给与恰当指导。

    2、教师强调画线段图的方法

    (1)、让线段图正确反映小发明家、学校、小芳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在图中看出小明、效仿各自行走的速度和时间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3)、能从图中直观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3、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投影出示:

    (1)、画图整理:

    (2)、列表整理

    小明家到学校 每分走70米 走了4分

    小芳家到学校 每分走60米 走了4分

    4、根据整理结果,小组交流、探讨:

    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富有个性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

    70 4+60 4        (70+60) 4

    =280+240          =130 4

    =520(米)        =52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20米。

    5、比一比,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6、小结,通过例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延伸: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进行解答。

    第2题,让学生在列表整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中题目。

    第2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填出括号里的数字。

    第3题,教师先画一个椭圆形跑道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跑道长应等于小张和小李所跑的路程之和”。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4题,重点引导学生先列表整理条件再独立解答。

    第5题,第(2)小题根据题意,师生合作化出相应线段图,然后再解答。

    四、作业

    想想做做1、5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106页例题主要通过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体会相同的策略可以有不同操作形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会通过画线段图,直观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画直观示意图和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例题:学生读题,讨论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二、探索研究: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教师提示:画出的操场示意图中线段长度的比例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在图中应标出相应的已知条件。

    1、小组汇报解决策略,教师投影展示。

    列表:

    长     宽     面积

    原来  50米  40米  ?平方米

    现在  ?米  ?米   ?平方米

    画图:如图书p106

    2、想想,要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解答。

    板书:(50+10)  (40+8)           50  40

    =60   48                    =(平方米)

    =2880(平方米)

    2880-=880(平方米)

    或50  8+(40+8  10)

    =400+480

    =880(平方米)

    答:操场的面积增加了880平方米

    3、小结:通过例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应用:

    1、完成“试一试”

    指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直观示意图,启发学生把图中“小路”适当分成几部分,分别算出面积后再求和;也可启发学生用外围大正方形面积减去里面的草坪面积,从而求得小路面积。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让学生画出长增加6米后的示意图,理解面积增加了48平方米,而48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与6的乘积,由此可以求出原长方形试验田的宽。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长方形试验田的长,最后计算出原来试验田的面积。

    第3题,分别引导学生理解红花与黄花的摆法,红花应沿里面的正方形边摆,每边能摆9盆,四条边共可摆36盆,但由于4个顶点处各被多计算了一次,所以红花的盆数是32。同样的道理,可计算处黄花的盆数是40,红花和黄花一共要放72盆。

    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1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不足】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44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民族团结的优秀演讲稿100字】民族团结优秀演讲稿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