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优秀5篇
  •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优秀5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0-13 21:38:08
  • 移动端: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优秀5篇
  •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指南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后记:

    篇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 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问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篇三: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__

    555

    2、计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绘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0页的第14、15、16题。

    篇四: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活动重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

    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

    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

    3、尝试应用:

    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

    (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

    (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设法

    生:(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4、巩固方法,准确填数:

    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

    三、探究变化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差问题。

    1、小强在本单元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几分?(一题多变,你能有几种转化的方法。再判断分析。)猜测语文与数学分数。理解平均分数的意义。

    A、数学:(96+8)÷2=104÷2=52(分) 语文:96-52=44(分)

    语文:(98-8)÷2=88÷2=44(分) 数学:96-44=52(分)

    对方法A进行反思和质疑。寻找错误的原因。

    B、数学: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语文:192-100=92(分)

    语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数学:192-92=100(分)

    C、数学:96+8÷2=96+4=100(分)

    D、语文:96-8÷2=96-4=92(分)怎样理解8÷2?

    2、认真选择(机动题):大强和小强共有300元去买书,大强给小强50元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你知道大强和小强各有多少钱?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选择合理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评价同学或老师。

    学习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和差问题。解和差问题的策略很多,用假设法将大数转化成小数,(和-差)÷2=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成大数,(和+差)÷2=大数;巧用平均数移多补少等。

    五、欣赏变化

    1、转化成3个大强

    2、转化成3个小强

    3、转化成3个爸爸

    课堂延伸:

    让我们在音乐中带着思考,将假设转化的思想,将优化选择的策略带回家,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篇五: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优秀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73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班主任暑期培训心得体会(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