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林黛玉的故事名称|林黛玉的故事精选3篇
  • 林黛玉的故事名称|林黛玉的故事精选3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5-30 16:39:57
  • 移动端:林黛玉的故事名称|林黛玉的故事精选3篇
  •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里面个个人物都描写得十分细致,栩栩如生,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林黛玉的故事,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林黛玉人物生平 篇一

    仙界来历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转世为林黛玉,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家庭出身

    林黛玉本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家虽是富贵之家,却亦是书香门第。林黛玉曾有小一岁的幼弟,养到三岁死了。所以父母对她爱如珍宝,见她聪明清秀,便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教她读书习字,假充养子之意。

    宝黛钗初会

    林黛玉六岁,母亲一病而终。贾母怜她无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边。初次见面,贾宝玉便问她可也有玉没有,她如实回答说没有,不料惹发了贾宝玉的痴狂病,当场摔玉。她感到内疚,夜里独自淌眼抹泪。适逢残冬,贾母把碧纱橱里的空间腾出来给黛玉,贾宝玉挪出来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富察明义诗曰“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便是吟咏宝黛隔着碧纱橱同室分榻而睡的场景。

    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贾宝玉因与林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林黛玉九岁,冬底,父亲重病,贾琏送林黛玉到扬州探亲。次年九月初三,父亲病逝,归葬苏州。十一月下旬,林黛玉、贾琏回京,从此常住贾府。

    林黛玉葬花

    林黛玉十二岁,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元春评价这首比贾宝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贾宝玉要把落花葬在水里,林黛玉则以为大观园里的水干净,但一流出去,外面人家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所以她在园内畸角上做了一个花冢,把落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这样才洁净。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然后独自回房路过梨香院墙外时又聆听十二女伶演习《牡丹亭》,大受感动,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受这两本爱情教科书的启蒙,宝黛爱情开始萌芽。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恰好贾宝玉寻来,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贾宝玉连忙赶上去,解释误会,这是宝黛第一次诉肺腑。

    元春赐端午节礼,独有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一样,触动了贾宝玉;清虚观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触动了林黛玉。五月初二,宝黛大吵,贾宝玉砸玉,这是二人闹得最大的一次。至初四日,二人和好。初六,贾宝玉在史湘云面前表达对科举仕途的不满,认林黛玉为知己,无意间被林黛玉听了去,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遂有宝黛第二次诉肺腑。晚间,贾宝玉托晴雯带给林黛玉两条旧手帕传情,林黛玉作《题帕三绝》。

    诗社夺魁

    林黛玉十二岁,八月二十一日,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当日就在探春秋爽斋做海棠诗,众人都推林黛玉那首为上。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探春同意评林黛玉居第二。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讽刘姥姥

    菊花诗会后,刘姥姥游大观园,林黛玉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以致一时高兴,得意忘形,失于检点,行令时将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她还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她这些雅谑之语在回目上被誉为补刘姥姥之余音,刘姥姥给她带来了非常珍贵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

    步步惊心

    刘姥姥刚回家,林黛玉就因那《牡丹亭》《西厢记》的艳曲而受到薛宝钗审问。薛宝钗采取了临之以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步,令她在钗黛之争中顿失自信,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央告讨饶。九月初,薛宝钗又与她促膝谈心,摆明自己的强势在于有哥哥、母亲。林黛玉深感危机四伏,闷制《秋窗风雨夕》一首。

    从九月初到十月中,薛宝钗坚持给林黛玉送了一个多月的燕窝。后来贾宝玉察觉了,婉拒薛宝钗好意,转而求之于贾母,悄悄叫人每日送一两燕窝。此事被赵姨娘偷听了去,恰应了当初林黛玉的担忧,招人嫉恨咒骂。燕窝事件给林黛玉拉仇恨,令潇湘馆与赵姨娘结怨。果然,那段时间贾府中关于林黛玉的流言四起,诽谤她与贾宝玉私定偷盟。

    林黛玉十三岁,元宵夜宴,贾母借着说书的机会当面辟谣,严厉驳斥所有对林黛玉的造谣诽谤。

    林黛玉受审、薛宝钗送燕窝,被贾宝玉称为“孟光接了梁鸿案”,意指钗黛和好。然而与此同时,林黛玉病情日益加重,时常“自寻烦恼”“只觉心酸”“只管酸痛”。连紫鹃都替她着急,巧用情辞试探贾宝玉真心。事后,紫鹃冷冷否定了薛宝钗这位“金兰契”,“凭人去欺负”一句更直指薛家。林黛玉明知其故,但迫于无奈,依然认了薛姨妈做干娘。

    七月十五日,林黛玉在房里设坛祭祖,作《五美吟》,分别咏怀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八月,薛宝钗馈赠江南土物,林黛玉睹物思乡。

    中秋联诗

    林黛玉十四岁,三月,作《桃花行》。初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但因各种琐事耽误,直到暮春之际,才开了一社,命题柳絮词。此后又无下文,大观园诗社无疾而终。

    八月十二日,抄检大观园。到了潇湘馆,凤姐安抚林黛玉,不让她起床,且说些闲话。王善保家的从紫鹃房里抄出贾宝玉旧物,凤姐淡淡地化解了。十五日,中秋夜宴散席后,林黛玉与史湘云往凹晶馆联诗,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等过于颓败凄楚的警句。十七日,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林黛玉从花影中走出来提出修改意见,贾宝玉最后改句云“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林黛玉听了,忡然变色。

    简介 篇二

    林黛玉,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属金陵十二钗正册。小名颦儿,贾母外孙女,宝玉表妹。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母亲贾敏,是贾赦、贾政之妹,早丧,故黛玉寓居于贾府。后其父林如海亦亡故,遂长期寄居在贾府。

    她美丽而聪慧。虽然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所谓“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心灵纯真,坚执于感情与理想的追求。“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话语投向庸俗与虚伪,以至被周围的人以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在礼教森严,人际关系势利而冷酷的贾府中,她深感自己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黑暗的环境,个性的压抑,使她内心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在蔑视权势、渴望自由的思想基础上,她被贾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他们由两小无猜而发展为真挚的爱情。黛玉把全部的热情与憧憬都寄托在这一爱情之中。

    这爱情给她带来更多痛苦的眼泪。她追求的是执着、专一的爱情,薛宝钗的插入及“金玉良缘”的传说使她疑虑、忧郁。另一方面,由于礼教的束缚,尽管她多次试探宝玉,却不敢明确表达自己的恋情,当宝玉用《西厢》曲词向她吐露衷肠时,她却生气地说他“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这爱情更给她添上一种难以痊愈的“心病”,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无力抗争。于是她“不是愁眉,便是长叹”,落花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所描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又如另一首《桃花行》所说:“眼泪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种强烈的悲剧感与幻灭感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悼,也是对不合理封建制度的控诉。

    后四十回续作对林黛玉的描写有违背曹雪芹原意之处,如她也劝宝玉研读“取功名”的“八股”,以至宝玉觉得她“势欲熏心起来”,与前八十回精神不符,削减了黛玉人格的光彩。但续作对宝、黛爱情结局的处理,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贾母、王夫人为宝玉议婚,终于拣中贤惠明达的薛宝钗,并用凤姐的“掉包儿”之计,瞒过宝、黛而完成“金玉良缘”,突出了封建势力的“狠毒冷淡”。宝玉与宝钗成婚之夜,黛玉在潇湘馆里的病榻上,满怀悲愤,焚去诗稿,呕血而死。

    她与贾宝玉都是作者在书中极力歌颂的正面形象,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典型人物。

    附《红楼梦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红楼梦》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篇三

    如果说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注定日日寡欢,郁郁而终的话,那么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她爱面子。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也不无道理。林黛玉,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不能否认她在许多文人中广受好评,也不能否定林黛玉这个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但我认为,这位病态美人从某种意义来讲,就是曹雪芹用另一种方式在向世人哭诉,这个人物形象造就了现实与不现实生活中的共鸣。若她从一开始就能不被面子所束缚,又怎会有红楼的‘梦’?

    从进贾府的那一刻起,她那所谓的面子就注定了她日后的悲剧。她无论做什么事,总在心里琢磨半天。她时刻谨记着母亲临终前所说的话:到贾府后要事事小心,别被人耻笑了去。她不敢暴露自己,用面子将自己遮掩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将自己真实的内心尘封起来。

    初见贾母,细心的林黛玉听出贾母不喜欢读书的女子,便立马改口回贾宝玉说:只刚念了《四书》。她为了维护在自己面子,不得不去注重那些不必要的礼节。她与贾宝玉、宝钗、贾母等人一起去看戏,以拿我比戏子耻笑为由,故意和贾宝玉赌气,不让来寻她的宝玉进门。当她见宝玉离开后,又觉孤单,以寻袭人为由,视察动静。为了保留面子,她总是在为自己寻找理由。看见贾宝玉时,明明很开心,可却为了那所谓的面子,怄气似的说:你怎么没和宝姐姐在一起?她始终放不下自己的面子,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道歉,最后导致吃亏的仍是她自己。

    贾宝玉脸被烫伤的那一次,凤姐笑着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黛玉脸红了,心里明明十分高兴,却说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她总是如此遮遮掩掩,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贾宝玉喊头疼,心里明明怜惜,嘴上却说该。因为她的不坦白,因为她的好面子,让自己包括爱自己的人都百般痛苦。元春回家省亲时考贾宝玉,他答不上话,急得抓耳挠腮,求救似的望着林黛玉时,她有因为着所谓的面子,怕在贵妃面前献丑,又让宝钗有了可趁之机。

    当她听说了贾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后,跌跌撞撞地要去找贾宝玉,想问个清楚明白,可走到半路,爱面子的她始终放不下自己尊严,去问一个已经疯傻了的贾宝玉,为何如此薄情,为何不守诺言。她怎知道,即使已经疯傻,贾宝玉的口中还喃喃地念着:我要娶林妹妹但是这些她永远都不会知道。

    当她茫然的会回潇湘馆,为了保留自己那最后的面子,烧了那些多情的诗稿,试图掩盖那个多情的自己。贾宝玉成家的那一天,林黛玉在白日已昏晕过去,胸口只剩一丝微气不断。临终前,当她手已凉,目光已散时,她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她说到他字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接着便两眼一翻去世了。直到死,她心里也存有怨气。她恨贾宝玉,却不知导致最终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她自己。她自己葬送了自己。而更讽刺的是,当林黛玉气绝时,正是贾宝玉迎娶宝钗的时辰!但是,就算她再恨,再怨,又能怪得了谁呢?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对林黛玉的评价。的确,她聪明多才,美貌秀丽,这样的结局着实可惜。林黛玉,她心境忧郁、敏感多疑、郁郁寡欢、多愁善感。她这朵孤芳自赏的花儿的凋零都缘于她的爱面子。因为面子,她活得百般辛苦;因为面子,她做事胆怯;因为面子,她死得悄然无息。她就像冰雪总无法承受阳光的爱,只有让自己融化了。

    林黛玉,一个被面子束缚的女子。


    林黛玉的故事名称|林黛玉的故事精选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43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爱国篇的诗句】爱国诗句(优秀3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