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春节的习俗|春节的习俗优秀4篇
  • 春节的习俗|春节的习俗优秀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5-16 10:31:20
  • 移动端:春节的习俗|春节的习俗优秀4篇
  •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贴心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春节的习俗,如果能帮助到您,贴心将不胜荣幸。

    传统的春节习俗 篇一

    除夕的习俗:贴春联,贴门神

    春联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门神则有辟邪之用,这都是要在除夕贴好的,门上红彤彤的春联,崭新的门神,向人们昭示着:过年啦!

    除夕的习俗:祭祖

    祭拜祖坟,宗祠拜祖,或祭拜祖先牌位等形式,都表示着后备儿孙节日之际不忘先人,并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除夕的习俗:守岁

    一家人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这个时候,是一家人乐享天伦之时,也是展望未来之际。

    除夕的习俗:生旺火

    除夕守岁时,屋外点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除夕的习俗:吃年夜饭

    传统年夜饭的名堂很多,一般饺子、馄饨是必备的,取其形状如同元宝,寓意来年财源滚滚。“鱼”谐音“余”,也是年饭桌上年年有余的吉祥菜品。

    除夕的习俗:给压岁钱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磕头,老辈给钱”。压岁钱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更有长辈的庇佑,让孩子们在除旧迎新之际多了几分欣喜。

    除夕的习俗:放爆竹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

    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篇二

    春节,古称元旦、朔旦、正旦,是农历新年之始。所以,过春节又叫过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在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鹤山五邑侨乡,流传着许多春节美俗和趣闻,使离乡别井的游子历久不能忘怀。

    谢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称小年夜,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了。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人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饯行,叫做谢灶。谢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这是表明灶君与这家人关系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带回天上时就会变黑。几棵带尾叶的甘蔗,甘蔗有节,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此外,还有炒米饼、炒米碾、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有些人家还备有一匹纸马和一套黑纸袍、靴,给灶君代步和参见玉皇大帝时穿着。灶君不识字,怕他汇报时讲漏讲错了话,还得为他准备一份《灶君疏》。这《疏》既然由这家人代笔,自然是隐恶扬善,尽拣好话写了。也有图省方便的,到街上买一张预先印好“疏”的黄纸代替。祭拜后把供品放在米缸里,叫做“责缸”。到了团年当晚,还得“接灶”,把灶君接回来,与家人一起团年。

    扫屋扫屋又叫作扫尘,“尘”与“陈”同音,古时称“扫陈”,含有扫荡妖邪,除旧布新之意。五邑风俗,谢灶之后,除夕之前,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要洗扫干净,叫做扫屋。一般是先洗晒被褥衣服,后洗擦家具杂物,除尘、刷灰水、洗地,冲洗沟渠,清理禽窝畜舍,最后把拉圾集中搬走。这实际是一年一度的清洁卫生总动员,预防疾病的大行动,应该大力弘扬的美俗。

    团年团年就是全家团聚过年的意思,离乡游子,非迫不得已,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来。团年大多在年三十晚进行,也有择日提前的。团年前,贴起用红纸书写的神祗、春联、横额、单语,叫作“挥春”。春联内容要要求切合自家身份,或表达美好的愿望;横额、单语大多写上:新春大吉、万事胜意、出入平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货如轮转、财源广进、龙马精神等吉祥句子。团年当日,杀鸡杀鸭,摆满美酒蔬果肉食,先祭拜天地、神灵、祖宗,把灶君接回来,然后全家团桌而坐,欢叙天伦,共进晚餐,这就叫做“团年”。

    除夕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晚,是狂欢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小门户点燃香烛,厅堂插花摆果,一派富丽堂皇景象。说到花果,五邑人最喜欢的。是桃花、吊钟、金桔、水仙,次及菊花、芍药、剑兰、银柳、四季桔、朱砂桔等。重要的是要有一枝桃花和吊钟,在花枝间缀以年桔和彩灯,使花果相辉,取“花开富贵”、“金玉满堂”之意。人们吃罢团年饭,酒足饭饱,兴高采烈,便成群结队去行街,逛花市,尽情欢乐。在过去,小孩则上街卖懒,他们怀揣一个熟红鸡蛋和一个茨菇,手提灯笼,拿着一支点燃的香,穿街过巷,边走边念:“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一直念到土地庙,把香插上,然后回家,把红鸡蛋分给长辈吃,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懒“卖”掉,使自己变得勤恳。除夕夜,大人小孩都参加守岁,守岁就是守候新岁的到来,过去守到子时相交,现在守到零时,钟声一响,家家户户点燃鞭炮,响声此伏彼起,震耳欲聋。烧过炮仗,才关门睡觉。

    拜神和拜人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过去,初一只拜神,人们是不外出拜年的(现在已不拘论了),清早起来,开门先烧炮仗,祭拜天地神灵祖先,然后给小孩派利是。早餐吃斋,晚餐吃荤,说是“朝斋晚杂,生意道合。”其实除夕肉吃多了,吃顿斋也颇合生之道。初二人拜人,可以互相拜年了。天未亮,便不断地有人把写有“财神”二字的小块红纸贴到你家门上,大呼“财神到!”或舞着红纸竹篾糊成的鲤鱼进厅来,高叫“好生鲤!鲤鱼翕翕腮,恭喜今年添丁又发财!”以领取利是、赏钱。一些小贩绝早就开市,高声叫卖生鸡、生鲤、生菜、生葱、香芹,这几样东西谐音是生计、生利、生聪、向勤,是初二开年祭拜时不可缺少的供物。人们争先购买,小贩生意兴隆。祭拜过后,开了年,合家人上茶楼饮早茶,叫做“换盏”。中午全家或全店饮宴,叫做“开牙”必备鸡,商店老板要解雇店员,把鸡肉挟给谁,便是辞退谁,无情可讲,叫做吃“无情鸡”。开了年,人们开始走亲串戚,访朋问友,也就是人拜人。亲朋戚友见面时互相祝贺,说些吉祥的话,给小孩派利是,然后围坐喝茶,客人呈上礼品,主人则招呼品尝自家制作的糕饼、油饩,和“攒盒”中的莲子、马蹄、莲藕、冬瓜、姜片等蜜饯糖果。品尝过后,客人在“攒盒”中放一封利是,以示感谢。送别时,主人只收受部分礼品,把所余部分、回赠的礼品和利是一封,放进客人的提篮中,叫做“责篮”。这就是拜年。拜年活动从年初二开始,至元宵节(正月十五)结束。

    返回分类导航>>>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习俗 篇三

    春节之际,凡有中国人处,大都喜欢吃饺子。俗话说的好,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我国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今天就说说春节吃饺子的来历。

    饺子在历史上最早的名字是“娇耳”,这种颇受人欢迎的食品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河南省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他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张仲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奉献出来的这个特殊的药物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饺子问世,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但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唐代时饺子被称为“牢丸”,水饺叫“汤中牢丸”,蒸饺叫“笼上牢丸”。大约在宋代以前,都用这个名称。宋以后,叫法比较杂乱,又叫“粉角”、“扁食”、“水角”、“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如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统称为“饺子”,大概已是清末民初的事了。

    春节的习俗 篇四

    过年喽!过年喽!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过年是有怎样的来历吗?有怎样的习俗吗?哈哈,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相传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人们准备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一个乞讨老人。乡亲们谁都顾不上这位乞讨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借宿一夜,定把‘年’撵走。”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还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鞭炮声,只能狼狈逃蹿。第二天,人们回来后,村里依然安然无恙。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守更待岁。这种风俗越传越广,最后成为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知道了过年的来历,就让我们再去了解一下绍兴人是怎样过年的吧!

    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裹粽、掸尘、杀鸡宰鹅、晒鱼干、酱猪肉,准备新年的衣裳,购买赠送亲友的礼品。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绍兴人叫祝福菩萨,来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人们都说,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

    大年夜,首先要给祖宗分岁,就是祭祖。祭祖后,一家人就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所备饭菜是最为丰盛的一餐。年夜饭后,就是“辞岁”,小孩向长辈行礼,长辈将事先用红纸所包的钱币分发给晚辈,俗称“压岁钱”。在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有些人会燃放爆竹,俗称放关门炮仗。有些人则嬉戏娱乐,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称守岁、坐长命夜,据说坐长生夜可以保佑长生不老。

    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


    春节的习俗|春节的习俗优秀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16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安全会议记录模板范文_安全会议记录范文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