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贴心为您整理了4篇数学小学三年级优秀教学反思,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我们班有学生少,绝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针对实际情况,对上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两个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整节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以制作年历为主线,层层递进,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评价和游戏带进课堂,开放问题、开放教学形式、开放学习评价,时刻关注着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发挥了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学生始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与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意交融,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星期的循环和日期的连续性。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
1、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教材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部分完,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而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复习除法竖式的写书是很重要的,也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同时对除法意义的加深印象,引出平均分也有剩余情况,也就是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利用搭一搭来说一说,初步体会余数,用13跟小棒搭正方形,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在这里重点让学生说说余数1表示什么?为什么会有剩下的?让学生明白剩下的1根不够摆一个正方形才剩下,同时让学生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单位的填写不明确,我应该在这之前可集体填写有14根和15根小棒时的情况,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交流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这一块,花费时间较长,学生并没有马上发现规律,即使我提醒之后,这与我提问有关,指向性不明确,语言不够精炼,我想可以直接追问:余下的根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余下的根数比4根小?通过这样的追问,最终让学生感受余数比除数小,结论得出后,也可再次引发学生的再次思考,提出质疑:余数真的比除数小吗?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再次验证25根、31根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数学小学三年级优秀教学反思(优秀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99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