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最新5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最新5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2-06 08:22:50
  • 移动端: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最新5篇)
  •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一: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篇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二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实践,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将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的分类。加上城区学生基础比较好,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的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分组尝试分类

    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2、集中交流分类标准

    先让学生上台粘贴,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边分边交流分类的标准。

    3、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类别特征的认识。

    4、动手实践,探讨特性

    先由生活中大桥、伸缩门等图片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果换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让学生回忆学生中应用了特性的实例,加深对特性的理解。

    (三)运用拓展,课外延伸

    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3页第3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2、欣赏图片: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明的建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又利用他们的特性设计出了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赏这些有名的建筑图片,去感受图形带来的魅力。

    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

    (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并对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学习给出一个评价吗?”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篇三: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篇四: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2、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3、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4、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篇五: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体检,第一关是量体重。只听见淘气说,我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计算方法

    1、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

    2、讨论:怎么算?

    3、智慧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计算需要,45可以怎么写?

    4、自主计算,检查反馈。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最新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63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