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2-03 13:49:30
  • 移动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贴心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篇一: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篇二: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4-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是按什么分类的,又是怎样记录分类结果的?]

    汇报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 4人。

    按性别男和女分:男 6人,女 6人。

    [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突出统计表的简洁性。]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2.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题,然后填在(2)题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3.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学生自选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出来。(①按照行进的方式分为飞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5.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象形统计图或简单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意思:①说说图中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②问学生: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是学生真正理解象形统计图的含义。]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从而认识和理解了简单的统计表,并学会了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终学生感受到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到了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

    篇三: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教学点: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黑板,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加法知识回答出: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46

    +7

    53

    教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前面5道题同学们都会算了,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的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

    让学生做出猜测: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吧!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46+4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6+7的右边相应写上46+47。

    教师: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46+7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46+47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教师:还记得前面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借助了什么学具吗?

    让学生回忆起借助了小棒。

    教师:今天我们也可以首先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理解46+47的计算过程。

    指导学生活动:用小棒分别摆出46和47,要求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后,再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汇报出:把单根的7根小棒和6根小棒中的其中3根合起来,刚好凑成10根小棒,即成1捆,放到整捆的下面,这时还剩下3根单独的小棒,整捆和单根的合起来一共就是9捆零3根小棒,所以46+47=9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幕上显示:

    教师:利用小棒同学们已经能算出46+47的结果了,如果没有小棒用竖式我们又该怎样计算46+47呢?首先你会写46+47的竖式吗?

    请一生上台写竖式后教师用一块纸板遮住47的4。

    教师:如果我把47的4遮住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遮住十位上的4以后的竖式和左边的竖式一模一样了。

    教师取走纸板,十位上多一个4以后该怎么算呢?你会算吗?

    如果学生有会算的,可请他来讲一讲他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计算的全过程,教师则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依然从个位加起,6+7满10了,向十位进1,剩下的3对齐个位写,然后把十位上的两个4相加得8,现加上进位的1合起来就是9,把9对齐十位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6

    +417

    93

    教师:比较一下两道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两道竖式后回答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都要把数位对齐,并且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师: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教师:除了这样算,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解答,如:①40+40=806+7=1380+13=93②46+40=8686+7=93③40+47=8787+6=93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计算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教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你会算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做第90页试一试。分别抽三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在计算类似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再加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进位的1。

    2.教学例4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了,让我们来看看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又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相互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集体抽一两个学生说出他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教师抽其中的一两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如:26+35=35+17=

    教师:这两个算式你会算吗?你准备怎么算?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小棒来算,也可以用竖式算,还可以用口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用竖式来计算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他口算的过程:如6+5=1120+30=5050+11=61。

    教师:口算的过程和我们竖式计算的过程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有两种算法联系,其实口算的过程就是竖式计算的过程。

    在学生基本都理解竖式和口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2)小题并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篇四: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页例5用数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通过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

    师:看来春天真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季节!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在足球场踢足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及游戏,直接激趣,调动全班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可能的答案

    (1)6个同学在踢球,3个同学在加油

    (2)有1个女同学,有8个男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引导每个组的学生,从这个活动的情景中收集、处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1)这一题中,已知条件(数学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小结:知道总数一共是16人,其中一部分已经来了9人,要求另一部分还有几人没来,用减法。

    (3)师:能根据已知条件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与人数无关,所以是多余信息)

    根据生的回答板书:16-9=7(人)

    (4)师:16-9怎样算?

    篇五: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信息窗1——我们的鞋码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表演过节目吗?

    前不久,歌舞团举行了一次艺术体操表演。大家看屏幕,这是同学们在比赛前做准备的两个镜头。你们看,他们穿的靴子漂亮吗?

    这可是他们自己经过调查、整理,然后,老师根据他们所调查的结果,才买到了这么合适的靴子。

    二、新授

    假设咱们班也举行这样的活动,你能像他们一样通过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吗?

    1、那我们应该先知道些什么呢?

    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呢?能想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2、那怎么来记录呢?小组同学赶紧商量商量,选一种你们组认为又快又准的方法。

    现在咱们就找一位同学来念鞋号,其余同学仔细听,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记录。

    3、老师也有一种好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老师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笔,画完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人。大家比较一下,老师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师这种方法不但记录简单,最后数的时候还可以5个5个地数,你瞧,(手指着“正”字开始数),5个、10个、15个,是不是比1个个地数要快呢?

    那以后你们在统计的时候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4、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大家看,这就是统计图。你知道用统计图是怎么来统计吗?

    用涂小格的方法来统计。现在咱们就根据刚才的记录把统计图和统计表舔好。

    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统计图,咱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的最大优点。

    三总结

    第二课时

    1、自主练习

    (1)学生自己讲讲题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自主练习2

    (1)利用学具盒里的小方块,试一试你能摞多少块?摞5次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篇六: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篇七: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篇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 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 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 出示10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 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4. 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5. 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 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2. 用教学软件“百数图” 依次演示。

    3. 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4. 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5.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6. 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7.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计算的正确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8. 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9. 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们进行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58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党员个人自我评价【最新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