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5篇
  • 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5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2-01 19:01:42
  • 移动端: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5篇
  •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篇一: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远大理想,并要为了实现理想而脚踏实地去实践,勇于探索,奋发进取。

    2、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提出的问题,训练说话能力。

    3、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合理的想象,发展想象能力。

    4、读准本课的生字和多音字“累”的字音;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锣鼓喧天、披红挂绿、凄惨、盼望、留心、积累、天长日久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地理解“锣鼓喧天”等词语的意思,是教学重点之一,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时,重点理解茅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和实现造桥志向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学过一些记叙我国科学家事迹的课文,你们还记得有谁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科学家的事迹,请同学们打开书,谁来读一读第11课的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提示预习要求,指导学生预习。

    1、知道茅以升是怎样成为一个桥梁的。

    2、读课文,读准“秦淮河”“披红挂绿”“锣鼓喧天”“凄惨”“积累”的字音。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懂得词语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三点要求自己学习。(用10分至15分的时间)

    三、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朗读,先正音读通顺,再讲讲画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并要求学生说明理解词语的方法。同学们互相补充。着重理解下列词语: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很多,像山一样像海一样。在课文里是说,秦淮河两岸聚集了很多人来看龙船比赛。

    披红挂绿:披挂上红红绿绿的彩绸。为什么事才这样做?喜庆事。把龙船上披红挂绿,说明人们把龙船比赛当做喜庆事一样看待。

    锣鼓喧天:先讲清“喧”是声音大。什么声音?锣鼓声;大到什么程度?喧天,是说河两岸的上空,哪儿都是锣鼓声。人们这样做,说明什么?说明来比赛的人和来观看的人都很兴奋,情绪高涨。

    盼望:实心实意地期望、等待。课文中是说谁盼望什么?茅以升跟所有的小伙伴儿一样,盼望端午节那天看龙船比赛。

    不幸:不好的事,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事。课文里指什么事?指桥塌了,好多人掉进了河里。

    凄惨:凄,形容悲伤难过;惨,悲惨。合起来是凄凉悲惨的意思。课文里是指什么事凄惨?桥塌人亡的事。

    默默地:默,不出声。课文里是说茅以升看着断桥时不出声、有心事,也很难过。

    结结实实:很结实,课文里指桥坚固,不会倒塌。

    天长日久:时间长,日子久。

    积累:一点一点地聚集。累,多的意思。

    (以上词语的理解,都要让学生先讲意思,说明理解的方法;再放在课文里理解)

    四、读全文,注意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茅以升怎样成为一个桥梁的。(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教师:这文章先讲茅以升小时候非常喜欢看龙船比赛,再讲有一年赛龙船桥塌了,茅以升立志学会造桥,最后讲他成为建造桥梁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读课文,回忆对第一个思考题的预习;没有预习的同学即时思考。

    请几个同学讲讲自己对思考练习两个问题的回答。师生共议。

    (一)第一个问题议论要点如下:

    1、什么事?要讲清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联系1—3段,知道出事的原因是人多(人山人海),热闹(锣鼓喧天)。

    3、茅以升听说出事后怎么样?理解“吃了一惊”“非常难过”“仿佛看见”反映了茅以升对这件事的关心。

    4、行动上如何关心这件事?理解“发呆”,联系“默默地看着”想象:当时茅以升会想些什么?(立志造桥)

    (二)第二个问题的议论要点如下:

    1、第9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读一句说一句的意思。同时理解词语。

    2、着重理解以下词语。

    从此以后:“此”指什么?“留心”是什么意思?“各式各样”用课文里的话讲。“打量”是观察、看的意思,上下打量是说观察的全面,“收集”是把分散的事物聚拢,凑在一起。细心收集是说把有关桥的资料不遗漏地收集在一起。

    3、在逐句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这一段哪几句是写茅以升“特别留心”各式各样的桥?(2、3句)

    (2)第4句和第2、3句是什么关系?()这一段前4句话以总——分——总的结构讲了茅以升“立志”以后,实实在在做了很大的努力。

    (3)这一段的第5句是讲什么?茅以升在立志后是怎样努力的?“终于”说明他成为建造桥梁的理想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谁能讲讲是怎样具体做的?

    二、整体认识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强化教育内容。

    1、读全文,谁来归纳一下茅以升是怎样成为桥梁的?(从小有志气;立志后努力实干)读课文中一句话来回答。教师讲明,文章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

    2、既然第9自然段是主要内容,第1—8段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练习。

    1、给第9自然段分层。讲讲每层的意思与关系。

    2、词语填空。

    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1)商店里有()的商品。

    (2)永红交电公司出售()的自行车。

    打量观察

    (1)今天,班主任带来一位新同学介绍给我们。我()了她一遍,觉得她很健康,像个运动员。

    (2)()事物一定要有顺序,抓特点。

    3、读一读,比一比,组成词语。

    矛()分()旁()

    茅()盼()傍()

    坐()到()黑()

    座()倒()默()

    4、用词造句。

    留心(什么意思?形容做什么?)

    钻研(钻研是对学问、技术说的,要注意词语搭配正确)

    板书设计:

    篇二:语文二年级教案 篇二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画好作品)——着急(弄脏作品)——更满意(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再通过三幅画,理清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更满意”的情感变化。从而形成了“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表演,并在表演中去体会玲玲的“满意”;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拓展,联系生活,重视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节课中,在理解端详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否像玲玲一样动脑筋思考,将坏事变成好事呢?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自由交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

    四、教学反思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个教学过程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课堂评价语言也比较苍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评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篇三: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课前透视】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观察揭题:

    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

    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

    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二、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

    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

    “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篇四: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启发学生观察和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2、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口头表达,顺序清晰,生动具休。

    三、教学难点:

    1、口语交际2、自我展示

    四、教学类型:练习课。

    五、教学准备:收集与春天有关的信息材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内当家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要带同这们到语文园地里去玩,大家准备好了吗?

    2、好,我们开始玩了,今天看哪位同学玩得最棒?

    二、我的发现,观察发现。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东西之间有联系吗?扇子、剪刀、雨伞、飞机、银杏叶、蜻蜓、蘑菇、燕子。

    2、我们看看学习伙伴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燕子的尾巴是剪刀。

    (你能把学习伙伴的话说说完吗?)

    换一种方法说可以吗?(我发现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你能用这样的说法说说其他的东西吗?

    我发现银杏叶像

    我发现蜻蜓像

    我发现雨伞像

    (也可以反过来说)

    4、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呢?(大胆想像、自由表达)。

    如:河水像一面镜子。

    三、日积月累,积累语言

    1、读读认认

    (1)读读下面的字、词,试试看你有什么发现?(生字都是用学过的熟字加上偏旁组成的字。)

    (2)认一认:你能记住哪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如:我记住了“材”,我是根据词语“木材”来记住它是木字旁的。

    (3)用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

    如:西(西瓜)牺(牺牲)

    2、读读背背

    (1)介绍:这是四幅描写春天的对联。

    (2)借助拼音自读。

    (3)老师范读,生生互读。

    (4)说说你最喜欢哪幅对联?把你喜欢的背给同学听。

    3、我会说

    (1)读读横线后边的词语,想想横线上应填什么?

    (2)说说自己想搭配的词语,和其它同学评一评。

    (3)课文中还有这样的短语吗?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增强表达

    1、教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进入情景。板书春天在哪里。

    2、教师启发:从歌词里,你知道春天花在哪里吗?指名回答。

    3、教师播放春景图和春天的录像片断;春天有多美,大家都有自己的感爱,让我们再次走进春天,回味一下在春天里的快乐。

    4、鼓励学生细细描述自己对春天的情由、感受、启发他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观方面,从景物、人物、动物、事物等各个方面的描述(板书:春天里的发现)。

    5、组织学生谈话,各自在春天里最想做什么,训练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尽量多说,说得与众不同最好。(板书:春天的畅想)

    6、教师指名回答并点评。

    二、展示平台

    1、以春天为题,教师组织学生赞美春天。

    (1)喜欢写作的同学在一起练习写话。

    (2)喜欢积累诗句对联的同学,抄写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对联。

    (3)喜欢画画的描绘春天的图画。

    2、组织展示成果。

    (1)请写作抽学将作品展示给全班看。

    (2)抄写诗句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佳词美句。

    (3)请绘画的同学将作品展示给全班看。

    三、宽带网络,拓展学习

    1、老师导入: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春天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2、布置相关作业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有关城市代表性的市花。

    (2)介绍你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自己家乡代表性的是什么花。

    (3)交流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①描写春天的古诗②歌唱春天歌曲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篇五: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这个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巩固音序查字法、辨析形近字拧组词、排列句子成一段话、练习写字、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名句、看图说话写话。

    学情分析:把重点放在看图说话写话上,其方法如下:先由老师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四幅图的大意。再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然后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照第一幅图的样子给另外三幅图写几句话。

    教学要求:

    1、巩固音序查字法

    2、辨析形近字并组词,再写下来。

    3、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再填写序号。

    4、练习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5、朗读背诵,积累词语。

    1、练习看图说话写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读和小写字母相对应的大写字母。

    (2)引读学生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3)指名说一说用音序查字法的一般步骤。

    3、练习

    4、反馈

    (1)指名汇报答案

    (2)小黑板出示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

    (2)说说“诗”和“待”相同和不同处。

    (3)介绍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辨析字的音、形、义。

    3练习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读短句,理解断句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天气变化的规律。

    (3)指导学生整理五句话,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发展顺序。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章、掌”这两个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来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章”“掌”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导

    (2)出示卡片,认读“章、掌”这两个字。

    (3)引导回忆前面提出来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4)指导书写“章”“掌”。

    2、练习

    3、反馈,展示写的好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正。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导

    (2)自读成语

    (3)教师范读

    (4)同座位的同学讨论成语的大概意思。

    (5)自由练读。

    2、练习

    3、反馈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散居古语。

    (2)教师范读

    (3)教师分句讲解这三句古语的意思。

    (4)教师讲解后再读,让学生发现古语对仗的特点,记住反义词,如“黑发”对“白首”、“早”对“迟”、“出”对“来”等。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学生借助拼音读图下面的两个要求。

    (3)教师帮助学生弄清题目有几项要求。

    2、指导复述

    (1)指导复述故事

    指导学生边按顺序观察图边听教师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

    故事中有哪几个角色?小马要干什么?松鼠|、老牛、老马分别是怎样说的?最后,小马是怎样做的?

    指名回答问题,同坐互答。

    指名分角色复述故事中的语言、串联主要情节。

    自练、互练。

    指名复述,全班交流。

    (2)指导仿写句子。

    引导学生读一读第一幅图下面句子,理解意思。教师归纳写法:先写小马在干什么,再写小松鼠说了些什么。

    学生观察余下的三副图,思考:每幅图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记住内容。

    同桌互练

    请学生口头说话写在的横线上,教师指导引号的用法,提示一下引号不要漏写。

    学生自己读一读。

    指导将四幅图下面的话连起来读一读,同桌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评点、修改。

    二、课堂作业把四幅图下面的话连起来写在课堂作业本上,并将《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57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优秀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