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大全(优秀4篇)
  •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大全(优秀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1-29 19:36:14
  • 移动端: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大全(优秀4篇)
  •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大全,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篇一: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

    一、学习目标

    1、学生入门BASIC编程。

    2、理解LET语句

    二、教学重点

    理解数值型的LET语句

    三、教学难点

    学生了解LET的赋值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程序是由语句组成,一般情况下每一个语句要占一行(多个语句也可用帽号分开在一行),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小程序,求3+5的和

    LET A=5

    LET B=3

    LET C=A+B

    PRINT C

    这就是一个小程序,用了两个语句LET和PRINT,每个语句占一行,可能有人会用PRINT语句作为小学生编程的入门语句,我选择LET,如何才能学好语句呢?

    1、要理解;

    2、要记住它的格式。

    先看LET语句的格式

    LET 变量=常量、变量或表达式

    看到全是熟悉的“拼音”,如何理解呢?意思就是把等于号右边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像上边LET A=5,就是把5赋给A,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号左右数据类型要一致。根据数据类型及常、变量及表达式可以分为以下六种情况:

    一、“=”两边是数值型

    1、变量赋给变量

    LET A=B(把B的值赋给A)

    2、 常量赋给变量

    LET A=5(把5赋给A)

    3、 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LET A=3+2(把3+2的值5赋给A)

    二、“=”两边是字符串型

    1、变量赋给变量

    LET A$=B$(把B$的值赋给A$)

    2、常量赋给变量

    LET A$=”5”(把5赋给A$)

    3、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LET A$=”3”+”2”(把”3”+”2”的值”32”赋给A$)

    这就是最简单的BASIC编程语句了。再强调两小点:

    1、LET语句是赋值语句,不等同于小学数学里的两边相等,如LET A=A+1,是将A本身加上再赋给A,永远是不相等的

    2、变量值的最终结果是最后一个给它赋值的LET语句决定的,如:

    LET A=1000

    LET A=23

    LET A=1

    最后A的值是1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编程语句

    LET

    2、你能记得LET语句的格式吗?

    LET 变量=常量、变量或表达式

    强调两点:1、等于号两边的数据类型要相同

    2、是将等于号左边的值赋值给左边变量

    3、左边的变量是数值型

    LET A=3

    LET A=5

    LET A=8

    PRINT A

    A的结果是几呢?对,是8,

    是最后一个给它赋值的LET语句决定的

    4、看例题

    LET A=3+2

    LET A=A+1

    PRINT A

    A的结果是几呢?是6,

    第一个LET语句是将3+2的结果5赋值给A

    第二个LET语句是将A本身加1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编程语句

    LET

    2、你能记得LET语句的格式吗?

    LET 变量=常量、变量或表达式

    强调两点:1、等于号两边的数据类型要相同

    2、是将等于号左边的值赋值给左边变量

    3、左边的变量是字符串型

    LET A$=”3”

    LET A$=”5”

    LET A$=”8”

    PRINT A

    A的。结果是几呢?对,是8,

    是最后一个给它赋值的LET语句决定的

    4、字符串型与数值型不同,变量要注意有“$”,常量要加上

    看例题

    LET A$=”3”+“2”

    LET A$=A$+“1”

    A$的结果是几呢?对,是”321”

    上一节,我们学了LET语句,我将LET语句作为BASIC编程的入门语句,为什么呢?这一节,我们来见识LET语句的魅力。先看一个小程序,已知A是5,B是8,最后显示A,B,但A的值是8了,B的值是5了,也就是两个变量的值互换了。

    有聪明的学生编出了如下的程序,

    LET A=5

    LET B=8

    LET A=8

    LET B=5

    PRINT A,B

    根据上一节的变量值的最终结果是最后一个给它赋值的LET语句决定的,这样编好像也是对的,但这样编有两个地方不太好,1、没有体现A,B交换的过程,2、如果只是通过给A,B进行常量赋值,那前2个LET语句可以不要,所以我要求除了前两个LET可以有常量5,8处,其余的下面的语句不要出现常量,怎么办?目前我们所学过的语句只有LET,PRINT只会运用,如何解决呢?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是如何两杯水的交换的,有聪明的学生肯定想到用空杯子,那么这道题中如何出现空杯子,生活交换空杯子的顺序又是什么呢?第一步,一杯水倒向空杯子,第二步,第二杯水倒过刚刚倒向空杯子的第一杯水中,第三步,用有水的空杯子倒向原来的第二杯水中,于是出现了以下的正确的解法。

    LET A=5

    LET B=8

    LET C=A或C=B

    LET A=B或B=A

    LET B=C或A=C

    PRINT A,B

    篇二:信息技术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种工作表的插入和删除方法及工作表的重命名。

    2、熟练掌握行和列的插入、删除方法。

    3、熟练掌握两种行高和列宽的调整方法,并理解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4、掌握两种单元格的合并和拆分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任务驱动及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进行操作。

    2、老师通过巡回指导、积极鼓励,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的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通过教学评价,使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得以固巩和强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相互合作的意识。

    2、逐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数据表的操作》是在学生掌握了Excel的启动、退出、窗口的组成、文件的打开和保存,认识了工作表、单元格,学会了数据表格的选择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对工作表、单元格进行操作的一节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对工作表的操作;二是对行、列的'操作;三是对单元格的操作。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命名工作表时,一部分学生选择重命名操作后,不是直接输入新的工作表名称,而是先删除原先的工作表名,使之为空,但却没有及时输入新的工作表名称,而是进行下一个操作,就会出现问题提示,有些学生不注意观察,操作就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二是在插入行和列时,有些学生不清楚到底应该插在指定行的上下或者指定列的的左右;三是在进行单元格的合并和拆分时,有些学生不能根据内容进行操作,以致于内容丢失或者合并或拆分后的单元格不规范。

    只要本节课能突破以上三个问题,就为以后深入学习Excel扫清障碍,做好了铺店,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方便快捷的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

    1、重命名工作表;

    2、行和列的操作;

    3、单元格的合并和拆分。

    难点:

    1、行和列的插入;

    2、根据内容对单元格进行合理的合并或拆分。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已基本掌握,特别是对第一节《初识Excel》的学习,已经具备了Excel方面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对Excel的强大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就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旺盛、思维活跃的阶级,他们的好奇心强,学习、探索运用知识的欲望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这些特点,设置任务,积极引导,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巡回指导,积极鼓励,张扬人性,增强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这节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信息科学素养,倡导探索性学习”的新课改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导下,以任务驱动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阵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这节课的教学时,当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掌握了工作表的的插入和删除后,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再提问谁能找到工作表插入的第二种方法,有些同学就会通过删除工作表的方法找到答案(右键单击相应工作表,就会出现快捷菜单,单击“插入”即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那一位同学能把一个工作薄中的所有工作表删除完(其实删不完,至少要有一个工作表)。为了能完成教学内容,增大课堂容量,将“学生情况表”提前通过电子教室发到每台电脑指定的位置中,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输入数据的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

    这样授课内容灵活机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严格依照课本教学内容行事。另外,每节课适当安排游戏上网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

    2、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在任务的驱动和课件的引导下,通过自学、探究、合作掌握对工作表、行和列、单元格的熟练操作。在对行和列、单元格进行操作时学生得到的数据是八年级学生情况始数据,通过对此表的操作,掌握对行、列的删除及调整和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应注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开展学生间的互助。鼓励做得快的学生帮助做得慢的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张扬他们的个性;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的不断的尝试操作,即使是错误的方法,最后明白为什么错;注意观察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不良操作习惯和错误操作方法,及时给予纠正,对有新意的,进行表扬。

    (2)在微机室进行教学,单人单机,并配有大屏幕;教学软件采用传奇电子教室,该软件可以实现广播教学、信息发布、单独辅导、学生演示等功能;软件资源:excel,还需要一个excel文件,将文件通过电子教室传到每台电脑;课件。

    篇三:信息技术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出租车计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

    (2)根据算法设计,利用VB软件编写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两种形式,描述出租车计费程序算法。

    (2)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用编程实现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体会到编程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

    对出租车计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课前准备

    1、教学环境硬件环境:网络机房软(www.niubb.net)件环境:VB程序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我们很多人都坐过出租车,或者以后肯定会坐到出租车,现有某地出租车计费如下,起步价8元,超过2.5公里的路程,按每公里1.5元计价。

    通过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

    任务一:完善程序界面教师:编写程序解决问题,需要预先设计算法:

    1、用自然语言描述。

    2、用流程图描述。

    任务二:编程实现算法教师:算法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算法。

    教师演示:

    1、编写代码。

    2、调试程序。

    任务三:知识库

    1、算法及其特性

    2、关系运算符

    3、选择结构

    任务四:创新园

    某超市为了促销,规定购买100元以上的物品可以享受8.8折优惠,请设计算法。

    同学们根据提示,学习教材,尝试自主操作。

    同学观看演示,参考书本操作。

    学生自主操作优秀同学演示锻炼学生自主操作能力通过学生演示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扩展知识面锻炼操作能力。

    小结:

    回顾要点。

    回顾本节课知识。

    篇四:信息技术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并学会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计算

    3、学会使用自动填充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熟练的使用公式计算和使用自动求和按钮。具有在实际应用使用基本公式和函数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体会电子表格在数值运算中便捷性

    3、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在表格中输入公式

    2、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计算。

    (3)填充柄的使用。

    2、教学难点:

    1、用函数进行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2、填充柄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期末考试结束了,老师需要计算同学们的总分和平均分,但是手算速度比较慢,那我们这节课和同学们一起用表格来计算。

    (二)讲授新课

    一、电子表格中的的公式

    我们要用表格进行计算,首先就要认识电子表格的公式。

    1、课件出示电子表格的运算符和功能举例表格。让学生找出与平时数学计算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电子表格公式中只能使用小括号,小括号可以有多层,计算时与数学计算 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内层括号计算式优先计算原则。

    3、电子表格的公式都是以“=”开头,

    4、电子表格公式中要用到其它单元里的数据,可以公式中输入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 时,自动从相应的单元格中获取数据进行计算。如果修改了单元格的数值号,就会自动重新计算。

    5、教师演示输入公式

    (1)新建电子表格,在单元格B2、D2、F2中输入公式

    (2)选定B2单元格,在编辑框中修改数值。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变化

    6、学生练习输入公课本中31页的公式

    二、用公式计算

    1、教师演示用公式计算总分、平均分

    (1)打开“成绩表”,在H2单元格输入总分

    (2)在H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3+C3+D3+E3+F3+G3”,然后敲Enter键。

    (3)在I2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平均分”,再在I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H3/6”。

    (4)单击I3单元格,右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数值-小数位数2位-确定。将平均分设置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复制公式

    (1)小组探究用复制公式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同学的总分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演示

    三、自动计算

    1、教师演示用函数自动计算每个月支出总和

    (1)选定B3—G3单元格区域后,单击公式工具杨门女将中的自动求和按钮。

    (2)选定H3单元后,先定区域的右下角就会显示一个黑色的小正方形,这个正方形为填充柄,向下拖动填充柄,就要以计算出所有月份的支出。

    2、学生练习自动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同时用填充柄填充。

    3、找学生演示。

    4、小组探究计算每一科的最高分、最低分,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演示汇报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大全(优秀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54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