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设计【3篇】
  • 《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设计【3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1-28 19:00:12
  • 移动端:《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设计【3篇】
  •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篇一:《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从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寓意。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1、由题目设问导入。

    2、带着“给主人公加定语”,这样的一个问题朗读课文。读完之后,同学们用“一个___________的皇帝”谈自己对皇帝的初步认识和评价。

    3、用两个字概括故事的情节,教给学生排除法、检验法、比较法。

    4、文中的各类人物与这两个字有什么联系。

    5、分组合作讨论,“骗”与“贪”的关系(教给学生析因阅读法),明确童话寓意。

    6、提供中国古代文言文《狂人之细布》的材料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阅读,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明确童话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批判或揭露。

    狂人之细布

    昔狂人,令绩师绩锦,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绩师。

    (南朝《高僧传(初级)》)

    ────────

    〖注释〗

    绩师:纺织师。

    加意:特别用心的织。

    恨:不满意,嫌。

    参照注释疏通句意后,要求学生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

    7、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会想些什么,展开想象,口头作文。

    【板书设计】

    小孩无揭

    皇帝欲受

    骗子财行

    官员位助

    百姓生传

    篇二:《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篇二

    文本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是一篇富有想象、同时反映生活的童话故事,运用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虚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荒唐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本质。本文诙谐有趣,情节丰富,且内涵深远,对学生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4、了解文中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本文的艺术特点和描写手法。

    2、难点:理解文章意蕴。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走进童话

    教师说以下导入语: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童年,每一个童年都伴随着多彩的童话。童话好似一个可爱的精灵,与年少的我们整日为伴,它飞翔在梦幻的国度里,承载着我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感受童话带给我们的神奇和精彩。

    (二)初读文本,初步感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诵读本文,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的初读感受。(生写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代表本小组的感受。)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皇帝的新装》不愧为一篇出自童话大师之手的童话故事,整篇文章情节丰富,语言活泼,对话精彩,让我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故事。

    (三)再读故事,深入感受

    请同学们用略读的方式,再一次浏览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思考,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独立发言

    2、小组讨论

    3、复述故事情节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本文写了一位皇帝每天都只顾着穿新衣服,最后竟然被两个骗子所骗,穿上一件并不存在的新衣服去举行游行,最后被一个天真的小孩揭穿谎言,结束闹剧。

    (四)三读课文,自选式学习

    每位同学用快速浏览的方式三读课文,然后凭自己的直觉爱好,就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方面自主展开学习。

    教师可稍作提示,提供以下学习主题:

    1.课文写到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如何描写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人物的?

    3.故事的情节发展围绕着什么展开?

    4.故事的主角是谁?

    自主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说说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原因。

    (五)四读课文,共选式学习

    每位同学再次以浏览的方式四读课文,然后全班共同选择确定一两个学习主题,深入品味。

    以分析皇帝性格这一学习主题为例,可设计以下教学:

    思考:结合以下问题,说一说,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说明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用夸张手法表明皇帝的心思都在穿漂亮衣服上,爱慕虚荣,昏庸懒惰,由此揭示了故事发生的原因,为下文骗子行骗埋下伏笔。)

    为什么皇帝要先派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了解骗子织布的情况?(参考:说明皇帝很心虚,害怕他自己看不见布料,说明了皇帝的愚蠢和不称职。)

    游行中的皇帝听到老百姓说的真话以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在被揭穿后他并没有穿衣服,同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态?(参考:说明皇帝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总结: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昏庸无能、愚蠢可笑、自欺欺人的人。

    (六)五读课文,积累新词佳句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非常精彩的句子,朗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自己认为精彩的理由。

    (七)总结学习收获或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说一句结束语,说说自己学习本文后的感受或收获。

    (八)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安徒生作为一名世界级的童话大师,他的一生都在进行坚持不懈的创作,他把自己的天才和生命献给了全世界的儿童,除了《皇帝的新装》以外,我们也可以读一读他其他的作品,比如:《海的女儿》、《野天鹅》、《小锡兵》等。

    篇三:《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理解童话深刻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进行表演。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舞台剧,分析人物性格,展开想象。

    一、导入:

    《皇帝的新装》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篇童话,他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天才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极力刻画了统治阶层的种种荒诞可笑的行经,揭露了封建统治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今天,我们班天才的演员将在这里给大家上演这个天才的喜剧,请欣赏由115班各大天王联袂主演的舞台剧《皇帝的新装》。

    二、整体感知:

    1、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

    一个的皇帝

    一群的大臣童话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些人物关系的话,你觉得是哪一个字最合适?

    “骗”字。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3、在骗与被骗的故事情节中,简要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骗子:狡猾、贪婪

    皇帝:愚蠢、奢侈、虚伪、昏庸

    大臣:自私、阿谀奉承

    百姓:怕被杀头、怕被嘲笑

    孩子:纯洁天真、无私无畏

    三、拓展延伸:根据人物性格展开联想的翅膀: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告重要军情,皇帝会作何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会说些什么?

    3、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回到宫中会做什么?

    4、假如没有人把真相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呢?国家、皇帝、大臣、骗子会有怎样的"命运?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续写课文结尾(写在练笔本上)

    要求:

    1、大胆想象,富于创新;

    2、情节合理,文意相关;

    3、300—500字。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童话内容,赏析文章语言,理解童话想内涵。

    一、快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

    1、这篇童话围绕什么来展开的?即童话的线索的什么?

    明确:新装

    2、围绕新装发生了哪些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

    3、骗子为什么会得逞?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皇帝对新装的喜爱?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

    二、合作探究:

    1、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查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写法有何不同?

    2、阅读7—13自然段,思考:

    A、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的经过,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怎样的人?

    B、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

    明确言:A、动作,心理活动。虚伪愚蠢(见风使舵、老谋深算)

    B、第一次写老大臣“眼睛睁得特别大”,是说他吃惊的样子;第二次“眼睛越睁越大”,是说他在竭力想看见布料;第三次写“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是说他装着真看见的样子。

    3、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有一个小孩来揭开这场骗局?

    明确:自私自利是罪恶之源,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四:讨论:

    1、你对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如何评价?

    2、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身处当时的情景,你会讲真话吗?

    板书设计:

    皇帝:爱新装(愚蠢、奢侈、虚伪、昏庸)

    骗子:做新装(狡猾、贪婪)

    大臣:看新装(自私、阿谀奉承)

    皇帝:展新装(荒诞可笑)

    百姓:赞新装(怕被杀头、怕被嘲笑)

    孩子:揭新装(纯洁天真、无私无畏)


    《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设计【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51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