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3篇】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3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1-10 18:38:44
  • 移动端:《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3篇】
  •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篇一:《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教时:第一教时时间课业内容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投影

    环节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生一起梳理问题)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通过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二)抓“借箭”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在生字旁书写一遍)、初步理解字义。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补充完整。

    (1)诸葛亮置备了草船,趁着大雾向曹操“借箭”。

    (2)出示小黑板

    出示投影

    落实基础知识

    理清文章思路

    (三)课后小结

    教时第二教时时间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录音投影

    环节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而发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二)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

    “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这是公事”(要挟对方)

    “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主动探究

    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

    欣赏

    评价

    促进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教时第三教时时间课业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

    环节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巩固字词

    1、听写词语:

    奉命撤退崎岖山涧居高临下斩钉截铁

    昂首挺胸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反馈:

    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挺有才干——神机妙算

    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对比法

    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品评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什么?

    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

    篇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二

    【课时安排】

    第一课内容:安排材料的方法,分段,“果然”一词的运用。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总体感受,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深入理解。

    第二课内容: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具体的理解。第二段人物对话时玄机的理解,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想象描述。全文整体理解,总结。作业。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了解相关背景。按课后问题思考,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背景。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初步了解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谨慎。

    3、能正确使用“果然”造句。

    4、了解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并分段。

    5、说出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介绍背景: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书: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2、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

    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填空提示)

    2、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找到关键材料,找出起因、结果给课文分段)

    3、说说安排了哪几个材料?

    4、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等四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吗?)

    板书:

    妒忌、神机妙算、守信、多疑(理解这两个词)

    四、细读课文

    1、探究人物的特点:两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组曹操,一组鲁肃。

    2、交流:

    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雾大到什么程度?

    这是偶然还是原就料到?何以见得?

    板书:

    识天象

    预料的和事实的一样,可以用一个“果然”连接。

    运用“果然”说句子。

    ②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一字儿摆开有何用意?出其不意。

    船的阵式有何变化?为什么这样调头?

    板书:

    周密部署

    ③“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④鲁肃答应了,他并不了解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板书:

    识人心

    ⑤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⑥“希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1000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这叫什么?

    板书:

    识地理

    ⑵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懂阵法。

    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为什么?

    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

    “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阵图,乃庸才也”。

    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后记录〗

    1、本课设计的主要特点: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理解人物的性格:

    ⑴通过预习,学生已经总体感知到周、诸葛、曹、鲁等人的特点:

    分组后,让不同的组承载不同的任务,具体地感知。反馈交流部分,本课重点围绕“神机妙算”进行交流。学生能抓住具体的句子,说明借箭的必要条件,从而理解诸葛的“神机妙算”。对于理解是到位的。

    ⑵注意到了语文的工具性要素训练:

    其一,让学生在提示的引导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简要地概括事件的内容。其二,抓住关键内容,梳理出事件所安排的四个材料。自以为,这也是本课体现工具性的一处有意识的设计与实践。

    2、问题反思:

    ⑴尽管理解是到位的,但是学生参与交流的面不广,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不敢说这种心理原因,有的是学生确实没有感知,不理解。

    ⑵朗读的时间不足:

    按照现在“读中感受”这种观点来看,只有充分读才能有充分的理解。这是对的。但事实上,尽管读得不多,但学生默读的时间还是充分的,特别是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读5篇,并对主要问题进行过思考)。所以并不影响学生的理解。问题是:公开朗读的次数较少。朗读与理解的有机结合,对我来说是弱项。以后重点拿几篇抒情性较强的课文来练习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

    ⑶在板书出借箭成功的四大要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

    是这样引的:知人心,懂天象。那么诸葛对于顺风顺水的把握可以怎样概括?结果学生仍不能用三个字概括,最后还是本人说出:明地理。对于“一字排开”,船头的调向,应该概括为:懂阵图。时间关系,尚未概括,只能留待明天,也是本课遗憾之处。

    篇三:《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同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二、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五、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六、教学设计

    1.快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讲曹操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4):讲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

    第三部分(6-9):讲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四部分(10):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2.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默读课文,借助周瑜的话,概括出诸葛亮的特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

    3.逐段精读课文,自主探讨,说一说诸葛亮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可做一些适当的引导)

    如第一部分:诸葛亮为什么敢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第二部分: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让告诉周瑜?第三部分: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为什么把船连起来,排成“一字儿”?为什么让军士擂鼓呐喊?为什么先船头朝西后船头朝东?……

    (学生弄清这么多为什么后,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会有所领悟。)

    4.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内容梳理清楚。)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知人心(板书:知人心)即对身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了如指掌。

    周瑜: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已看透了周瑜意欲加害的用心,因为十天无论如何也“造”不出十万支箭。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过望,以为阴谋得逞,实际上诸葛亮早有妙计在胸;他也清楚周瑜聪明过人,所以借船之事,不让鲁肃告诉周瑜。

    鲁肃:诸葛亮深知鲁肃忠厚老实,因此特向他借船并且让他保密。

    曹操:诸葛亮也清楚曹操用兵谨慎小心,看不清虚实,绝不会轻易派兵出动,因而雾夜大张旗鼓佯攻曹营。

    (2)有丰富的知识(板书:懂知识)

    ①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敢于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这是他知道第三天的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有天文方面的知识);

    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③箭取到手后,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要追也来不及了。(精通地理)

    (3)有胆量(板书:有胆量)

    面对强大的曹敌,诸葛亮敢带着600个军士亲自去取箭。

    以上这三方面都是草船借箭的原因,在这里我们不能不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产生敬佩之情。画简笔画,即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出现了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各具特点。周瑜的阴险狡猾,诸葛亮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都体现得很充分。要通过朗读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如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就很能反映两人的个性特点和内心活动。要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把这一部分内容演一演。

    6.复述课文。

    本课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强,可按“思考·练习”第一题的要求首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练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复述、接龙复述等形式,练习复述课文。

    7.课后作业。

    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25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