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优秀8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优秀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1-10 18:38:33
  • 移动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优秀8篇
  • 篇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一

    一、导入

    我们班级是一个书香班级,平时大家都积累了许多古诗词,你能朗诵几首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吗?(请你来说——《示儿》)

    《示儿》这首诗,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因不见九州同,而感到悲伤遗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找一找这首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2、谁来说说?你来说一说。(喜)板书:喜

    3、作者因何而喜?(剑外忽传收蓟北)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洛阳等地,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身在蜀地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题目中的“闻”就是“听闻、听说”的意思,“官军”指唐朝的军队,“河南河北”指的是洛阳等地。

    3、接下来请你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一看作者喜到什么程度?(喜欲狂)板书:欲狂

    4、你能表演出诗人的喜欲狂吗?(手舞足蹈、仰天大笑)

    三、品读古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呢?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找到的诗句?

    第一小组来说说。

    (你们认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诗最能表现出诗人的喜欲狂。“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须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你们小组也想来交流交流。

    (他们找到的是“初闻涕泪满衣裳”。“裳”,和平时的读音不一样,在这里是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当作者听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不禁泪洒衣衫,这是高兴的泪水,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喜极而泣。)

    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初闻涕泪满衣裳。

    作者是通过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

    还有呢?你们组来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是什么意思呢?是啊,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作者白天高歌痛饮,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启程返乡,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激动、兴奋)

    作者是通过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

    是啊,你瞧,作者连回家的路线都拟定好了。一起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他回家了吗?(没有)是啊,从巴峡到巫峡,从襄阳向洛阳,这么远的路程,他想立刻回到家,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归心似箭)好,带着作者的这种归心似箭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短短的八句诗,却传递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板书:爱国)

    四、熟读成诵

    怎样才能读好古诗?

    对,请大家带着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假如你就是杜甫,此刻,你已踏上回家的路,你想对家乡,对祖国说些什么?

    诗人的一生,颠沛流离,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诗作,你都知道有哪些呢?(补充《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时候,诗人多么想携妻子回到洛阳,落叶归根,安度晚年,于是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篇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二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篇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三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不读d,还:读hun,不读h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篇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诗中突出地抒发了一个“喜”字,从闻喜讯,到流喜泪、观喜容、呈喜态、唱喜歌、思喜归、无处不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风格。

    3、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设计理念

    以读、诵为主线,层层深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聊聊诗人,导入新课

    1、简介诗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安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

    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的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简介时代背景,揭课题。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以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

    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写的这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读读古诗,整洁体感知。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全班正音,注意蓟念“jì”,涕念“tì”

    3、再读古诗,指导学生接古诗的音韵与节奏,读好每一句全班齐读。

    三、自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意。

    (1)学生回忆交流弄懂古诗诗意的方法。(结合注释,反复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串联词义等。)

    (2)请同学综合运用以上方法,默读弄清诗意,不理解的可以打上“?”。

    (3)同桌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全诗大意: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的泪水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愁颜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直奔那旧都洛阳。)

    (1)教师评价。(注意侧重学生把握文意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精当。)

    (2)带着对诗文的理解齐读古诗。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导学生想象全诗意境。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诗人听到“收蓟北”时,有何感受?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2)你还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3、指导学生诵读全诗,读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4、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五、感悟方法,拓展延伸

    1、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行,五、六两行讲究对仗。这里,“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仗十分工整,有极其贴切自然。

    2、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篇短文。

    篇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五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㈠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進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㈡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㈢细读,品诗

    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学生自由体会

    3、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6、指名读

    7、背诵(师引背齐背)

    篇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六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

    3、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

    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jiaoshi/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

    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篇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悟中品读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背得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七言诗,也是杜集中一篇别具风神的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古诗,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看书或看大屏幕自己出声读一读这首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3、结合题目了解背景。

    (诗题写到了当时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课前谁搜集资料有所了解,请给大家讲一讲。)

    三、自由读诗,引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试着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2、指名朗读,评价促思。

    (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大家都感到这首诗的内涵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好呢?)

    3、学生交流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和点拨。

    四、研读古诗,品评赏析

    1、请同学们深入诗歌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对哪一两句感兴趣,就重点研读一下这两句。

    2、自由研读,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评,评促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古诗的欣赏水平。)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

    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篇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八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有选择地讲述,不必讲这么多)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xx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放课文录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 告乃翁

    蓟北 襄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在学生的质疑中相机指导理解诗句)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soft/ 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让学生在读诗句中理解,不必逐个讲解)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六)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

    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24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的教案【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