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最新9篇
  •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最新9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0-27 20:11:09
  • 移动端: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最新9篇
  •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9篇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篇一: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一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图形平移、对称、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复习重难点: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图形卡片、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点,谈话引入练习。

    1、复习提问: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指名回答)

    2、过渡: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一起来复习图形变换的知识。

    二、练习巩固。

    1、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巡视指导,提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3、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指导完成练习一第4题。

    2、指导完成练习一第5题。

    四、知识拓展,设计图案。

    1、大家看一看教材第11页的数学游戏。还记得那些图形可以镶嵌吗?你能说说书上两个镶嵌图形是如何得到的吗?

    2、现在大家动手做一做,看能否得到书上的图案。(巡视,个别指导)

    3、同学们卷的都不错,下面咱们来进行一个设计大赛,同学们用纸卡剪、拼一个基本图形,看用这个基本图形能设计出哪些漂亮的图案。比一比看谁的设计最棒!

    五、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适时点评学生的回答)

    六、作业设计。教材第10页第7题。

    篇二: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二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教学重点是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难点是初步感悟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说一下本节课还存在哪些不足,第一点导入部分有点重复。在导入时已经用谜语引出线段,然后又拿出毛线让学生回忆线段,有点重复。可以在学生猜出线段后直接复习线段的特点。第二点是教学时的生成没有抓住,当我手中拿了一根毛线,橫着拉直后问学生“手中拉直的毛线可以看成是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时,有一个学生答“线段的特点是左右两端有两个端点”,当时我没有能及时跟进,抓住解决“左右”这个词。后来想一想,可以再把这根毛线竖直拉直,再问“现在再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改成“上下两个端点”。

    还可以斜着拉直,这样学生会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在任何方向。第三点是学生在做习题时,没有刨根问底问个究竟。学生在判断“射线比直线短。”这道题时,大部分学生都知识会,但是我应该追问“为什么不能比”。还可以设计一道判断题。把一条线段画得最短,把射线画得比线段稍长,最后把直线画得最长。然后让学生比较哪条线长,先给学生视觉上产生错觉,然后让学生发现因为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不能比较。更好地解决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篇三: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三

    从本周开始,教学已经进入了总复习阶段。如果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播撒知识种子的过程,那么现在就到了要为这些幼苗浇水、施肥、除虫的阶段了,这是学生能否获得大丰收的关键。因此,复习过程中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础知识要扎实、扎牢。如字的音、形、义,古诗的背诵默写,积累运用中的读背内容,要求会背诵的课文等,必须让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

    二、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平时学生看的题样少,练的题型也少,现在,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年,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如连词成句,把句子写具体,如何区别运用形近字、同音字,句式怎样互相转换等,都应让学生勤练。

    三、阅读训练要从课本中走出来。多给学生提供不同题材的课外短文,设计多样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去完成。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习作方面教给学生如何根据题目要求把一文多用。

    篇四: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习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习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习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习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习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平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习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平,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篇五:复习课评课稿 篇五

    这是一节初三总复习课,内容是锐角三角函数。下面我从教学目的,教材选择,教学过程,教师素养这四方面简单评说一下。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目的明确,紧扣大纲要求,对锐角三角函数进行五方面的讲述,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特殊三角函数值及其运算,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二、教材选择

    在教材选择上与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例题,练习的选择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当,具有典型性,既复习了原有的知识,又对原有的知识作了深化,拓展。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王老师从五个方面来复习锐角三角函数,整堂课知识网络结构一目了然。每一方面都是先系统的列出知识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重视“双基“训练,教师除个别例题辅以分析解题思路,主要以学生思考、练习为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四、教师素养

    另外王老师对教材,教学大纲理解的非常透彻,对课堂把握能力强,反应很快,能积极跟上学生的思维,因时制宜的调整教学节奏,语速快而清晰,教态、板书也能给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总之本节课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并且选题好,容量大,思维密度强,教学信息反馈很好。

    篇六: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六

    一、描述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课前的复习整理,课上交流汇报,已经成了一成不变的一种模式,学生已经在熟悉不过了,对此也就没有了多少热情。这节课要解决87页思考题、104页15题和思考题。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课前整理时,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

    87页思考题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对“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较难理解,我放手让吴自远等好学生头天晚上设计解决方案。吴自远的方案是用假设法,设定一种商品的价格为100元,然后再按照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学生对他的这种讲法易于接受,比较直观。

    在解决104页15题时我首先让思路清晰、口齿表达伶俐的于贝尔上来讲题。果然,姜婷用列举法举出所有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思考题是在15题的基础上出示的,通过刚才于贝尔的列举,小组讨论、分析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出乎我的意料,这时学生都会了,我就叫朱超凡和余浩上来讲。从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两个人很激动,我想:不管这道题多难,他俩永远不会忘记。

    二、分析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习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在宣布了这样的上课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已经聚在一起讨论怎么讲题,其实这就是在自主学习。为了想好怎么解题,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分析,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设计的方案被采纳了,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习,而课堂上的讲题过程突出解决的是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更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上,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淡化并退出学生心中教师的权威形象,让他们感觉课堂是他们的,是他们在辩论,老师不是裁判,只是主持或者说只是观众,对与错都由他们来决定。

    2、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这节课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用这种形式上课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看着他们一脸的喜悦,我多么惊喜,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学习方式吗?!同伴间的学习和合作对这些孩子是多么有效,学习成为了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

    三、反思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在解答开放题时,会表现出不同层次、多种水平的解答方案:有的学生可能只找到一种答案,有的学生能找到多种答案。不同的解答方案和结果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学生通过探索的过程、寻找方法和计算的过程,变简单机械模仿过程逐步上升为深化提高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解题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往学生往往找到一个答案就不必也不再进一步思考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养成创新习惯的自觉性。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在解开放题时,不是机械性地就题论题,而是要从众多的模式中选择自己所需的模式,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小量的题目,但能获取较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大大减轻学生课业的过重负担。

    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畅所欲言,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已开放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可以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这样,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服务的,并以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作为教师主导水平的标准。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篇七:教学重、难点: 篇七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八: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八

    教学目的:

    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65×1050×80

    2.完成复习的第1题

    提问: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写上算式。

    23×58

    师:如果要估算这个算式,你可以怎么进行口算?

    完成复习的第3题

    要让学生说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几十,然后口算出积即可。

    三、笔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并要求第一二小题进行验算。

    集体反馈时,要注意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书写格式。

    要注意强调,乘法的验算方法,可以调换两个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规律

    完成复习的第3题

    集体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引导与板书,让学生初步发展,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跟着扩大几倍。

    五、解决问题。

    通过条件与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觉到图中的3个书架是个多余的"条件,并没有用的。

    六、课堂作业。

    复习第2、4题。

    篇九: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并能用有关词语造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 真切的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2。

    三、教学方法

    启发点拨、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步骤

    (一) 激情导入,乐中求学。

    齐唱《二小放牛》,带学生再次回到硝烟纷飞的战争年代,感受那个时代孩子们的生活与感情。

    回忆本组课文,完成学案1题。

    (二) 着眼整组,明确目标。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制定复习目标(同教学目标)。

    (三)整体回顾,知识归类。

    这组教材有四篇课文,通过学习,我们掌握每篇课文的字词、内容和中心,完成学案中的综合训练,归类复习。

    (四)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反馈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阅读《山里的孩子》完成课后题。

    (五)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着“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编排的,学生要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最新9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96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一面》教学设计优秀7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