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月亮的味道》教案优秀4篇
  • 《月亮的味道》教案优秀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0-14 20:54:59
  • 移动端:《月亮的味道》教案优秀4篇
  •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月亮的味道》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篇一:幼儿园大班《月亮的味道》教案 篇一

    活动准备

    作品的动画片、幼儿建构作品的照片、PPT(人体叠高)

    叠高用的多种用具、纸制隔板、可移动的“月亮”。

    活动目标

    在观察动物“吃月亮”的画面中,讨论并发现叠高时保持平衡的方法。

    与同伴一起探究叠高的“奥秘”,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交代名称,引发好奇

    (通过“开门见山”式的问题引出作品,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和学习的积极性。)

    1、这是什么(月亮)?这里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这个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认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3、过渡:有一群动物也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它们想去摘月亮,动物们有没有摘到月亮?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借助重点问题和插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讨论并发现叠高的一些方法,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1、播放PPT:看看讲讲(讲述中适当进行一些插问)。

    (1)大象这么大,海龟这么小,我们一起帮忙想个好办法,让上面的大象站稳、下面的海龟不受伤,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大胆推测)?

    (2)现在谁来帮忙了?狮子站在斑马身上,它的头往哪边比较合适呢?为什么这样站比较好?

    (3)现在几个动物在摘月亮(7个)?你认为猴子会请哪个动物爬上去比较合适(推进)?为什么小老鼠爬上去比较合适?

    (4)小老鼠为什么能成功?这是朋友们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结果吗?

    (5)谁能说说动物们是用什么办法站稳、够到月亮的?

    2、小结:动物们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叠,它们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它们不怕失败,最终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大家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很值。

    3、过渡:动物们齐心协力用叠高的方法够到了月亮,品尝到了“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和朋友一起“够月亮”?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借助操作体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幼儿在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第一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桌上有一个可移动的“月亮”。一个塑料筐,筐里有一些小纸板、罐头、积木、木板等。每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这些材料像什么呢(动物的腿)?这些小纸板可以代替什么(动物的身体)?

    有的动物是两条腿的,也有的动物是四条腿的。你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代替动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们有16个人,可以怎么玩游戏呢(4人合作游戏)?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怎样的材料适合放在下(上)面?怎样放置材料才会稳稳当当的?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2、第二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小组增添相同数量的药盒、酸奶罐、圆柱体积木。

    (1)交代操作要求:

    这次每个小组增加了材料,你们可以用和动物不一样的方法试试叠高“够月亮”。

    提醒幼儿可移动的“月亮”可移至中间处或最高处。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有意识地挑选材料?幼儿是否能分工合作进行叠高?叠高时是否细心?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重点介绍与众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小结激趣。

    “够月亮”的办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可以试试各种办法,相信你们肯定可以够到月亮。

    延伸活动

    请幼儿欣赏图片或PPT,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有关人体叠高等画面,进一步感知其中蕴含着的有关叠高——平衡的“奥秘”。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叠高用的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继续玩游戏,并记录游戏的操作情况,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篇二:幼儿园大班《月亮的味道》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的想象,并学说句子“xxx,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3、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PPT、音乐舒伯特的《小夜曲》、每人各一本图书《月亮的味道》

    (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清故事的线索以及规律;通过操作,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重点:

    感受故事的有趣发展,尝试想象并讲述故事小动物们的活动与对话。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导入,激发幼儿猜想和阅读的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吃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味道吗?

    (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迁移到绘本的阅读线索,激发幼儿说的欲望,从而让幼儿带着一丝悬念、一丝疑惑进入绘本的阅读。)

    2、出示封面和封底,通过月亮形状上的变化让幼儿猜想故事的内容。

    “有这么一群可爱、充满了好奇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尝尝味道,你们知道它们想吃什么?想尝尝什么的味道吗?

    (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很重要,因为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隐藏绘本内容的重要线索,引发幼儿想象并尝试表达,所以阅读从封面开始。)

    二、幼儿自主阅读,大胆想象与表述。

    月亮会是什么味道呢?你们想知道吗?它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能吃到吗?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绘本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在阅读时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书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阅读图书,给予幼儿一个猜想的空间,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诱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三、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中体验故事的有趣及小动物们合作分享的快乐。

    (一)、播放课件第一页,引导幼儿观察。

    1、黑暗中是什么在偷看着月亮?有几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

    2、为什么小动物都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

    3、教师小结:它们盯着月亮,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到月亮?

    (教师通过多样性,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有效完成目标)

    (二)播放课件2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谁第一个想去摘月亮?它是怎样去的?表演小海龟爬山的样子。

    2、是呀小海龟的办法真不错。可是它摸到月亮了吗?

    (三)播放课件3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爬到山顶,月亮近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小海龟怎么办呢?(幼儿发挥想象表述)月亮的表情怎么样?

    2、幼儿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出小海龟请来谁。引导幼儿学说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教师讲述绘本片段,一方面是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动物与月亮的不同心理,同时,也是为孩子的自主讲述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来帮助的小动物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月亮与动物玩游戏的乐趣,更形象地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四)播放课件4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大象有没有够到月亮呢,为什么?它会怎么办呢?

    2、幼儿观察说出请来的小动物,引导幼儿说句型“xxx,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说”是幼儿绘本阅读的基本能力。大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句子结构完整,有益于出现大量的复句。在《月亮的味道》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句式就是“xxx,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幼儿在这个句式出现两次后,就能够结合画面尝试说出完整的句型。)

    (五)课件播放5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大象请来了谁?它会怎么喊呢?我们一起来学大象喊长颈鹿。

    2、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来尝月亮。他们摸到了吗?月亮觉得好玩,又轻轻往上一跳。长颈鹿努力伸长身子,可是还是够不着。长颈鹿会请来谁?

    (六)课件播放第6页。

    1、你们猜猜月亮是怎样做的呢?小动物们会放弃吗?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吗?

    2、这么多的小动物一个叠一个做成了梯子,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七)课件播放第7页。

    1、小猴子还是够不到月亮,它请谁来了?

    2、老鼠是怎样爬上猴子的背?有没有吃到月亮呢?

    (有了前面的讲述经验,孩子对讲述的内容、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逐步地退出,给予孩子自主讲述的机会。在讲述过程中,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叠罗汉”的趣味性,释放自己的情绪变化,跟随动物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充分感受故事中蕴涵的互爱、快乐、分享的喜悦与满足。)

    (八)课件播放第8页。

    1、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吗?“为什么这么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

    2、现在月亮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九)课件播放第9页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个动物,引出小鱼。

    1、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摘月亮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2、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引出小鱼的出场,小鱼的疑惑也同时是孩子的童趣疑惑,’小鱼为什么要这么想?水里的月亮能吃吗?)

    四、幼儿阅读绘本,懂得团结力量大,体验分享乐趣多。

    (一)教师完整读绘本。

    “小朋友安静翻书,跟着老师一起完整的阅读绘本。”

    (《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应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读绘本,使孩子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故事意义。)

    (二)、再次出示封面和封底的月亮,引导发现月亮表情的变化。

    “谁来说说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是啊,小动物们一个叠一个做成梯子,它们为了同一个心愿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终于让老鼠够到了月亮,看来集体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没有忘记它们的好朋友,和它们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动物们觉得这是最好吃的东西。

    (首尾呼应,绘本主题的升华,让孩子通过细微的观察,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五、延伸活动,想象迁移,继续探索思考与月亮相关的问题。

    “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你会邀请哪些朋友和你一起合作分享呢?”

    活动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绘本。书名“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把握故事的主旨,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就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图书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从第一次让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讲述到第二次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设计活动环节时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做到前后呼应,从阅读封面封底开始到结尾从仔细观察封底封面月亮表情的变化结束,是孩子从猜想到反思的过程。

    篇三:月亮的味道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在小动物摘月亮的文学情景中,讨论并发现叠高的方法。

    2、尝试与同伴一起探究如何“叠高”,初步体验探索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故事画面。

    2、积木、多种材质小棍棒、纸制隔板、悬挂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封面导人,引发好奇

    1、介绍故事名称《月亮的味道》。

    2、谈谈说说动物们猜想月亮是什么味道。

    二、观察画面,发现叠高的方法

    1、有一天,一只小海龟决心去摸摸月亮、尝尝月亮的味道。它找到一座高高的山,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于是海龟叫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它们用什么办法去尝月亮的味道呢?(发现叠高。)

    2、讨论:

    (1)小海龟为什么要趴在最下面,它的窍门是什么?(四条腿缩进身子里,就像一块大石头,可以让大象站稳)

    (2)大象是怎样在海龟背上站稳的?(四条腿并拢)

    (3)长颈鹿怎么低下头,它的好办法是什么?(可以让斑马把两条腿站在它的脖子上)

    (4)狮子和斑马为什么要换方向站?(使两边重量差不多)

    (5)小猴子和老鼠又有什么窍门?(站立起来)

    3、“咔嚓!”老鼠掰下了一片月亮,咬一口,冰冰凉凉的,就像雪月饼一样。它把这片月亮分给朋友们一起品尝,大家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值了!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操作要求:

    (1)设置模拟月亮的高度。

    (2)两人一组,合作运用积木进行“叠高尝月亮”的游戏。

    (3)可适当选用纸板小棒等辅助物。

    (4)在规定的时间内叠高,以够到月亮为胜。

    交流各组叠高的方法:有没有用到动物朋友的办法?还用到哪些新方法?谈谈各自的体会(例如:小心轻放,轮换搭建,共同商议判断摆放的位置等)。

    2、第二次探索。

    (1)月亮跳了一下,即升高月亮的高度,谈论:怎样才能利用现有的材料够到月亮?(启发学习他人的好办法继续尝试)

    (2)想一想:还能不能找到别的窍门?

    (3)在操作过程发生问题时思考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四、交流体验

    1、叠罗汉能叠那么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是不是一下子成功的?有没有失败过?最后是放弃还是继续下去?

    3、过程中是怎么进行合作的?有没有商量过?为够到月亮而高兴,体会大家一起搭建时必须互相商量和配合才能成功。

    活动反思:

    一、要注重引导,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从让孩子观察现实中月亮图片开始,引出孩子对月亮味道的思考,把孩子从现实带人到想象的天地中。“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第一个孩子的回答很让人惊喜“是月饼味道的。”而面对接二连三“草莓月饼味道”“柠檬月饼味道”,我给予肯定的同时没有及时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导致对月亮味道的想象由惊喜变成了单调。在对水里的月亮是什么味道的想象过程中,孩子的回答都显得那么理性,“水里的月亮是没有味道的。”“它是月亮的影子,是假的。”“水里的月亮是白开水味道的。”“是冰冰的、凉凉的。”,我提问了很多学生,试图从他们中间找到富有童趣的声音,但一个个的回答都是那么的现实。这又一次让我意识到,现在的孩子普遍都缺乏童趣和想象力,在这个充斥着电视、电脑等画面感十足的信息时代,孩子见得多了,想得少了,过早的成人化了,童年都缺少了童趣。而课堂上,面对孩子们没有童趣的回答,我应该要抓住这次的机会去激发、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但可惜没有及时抓住这次机会。

    二、要注重想象,为孩子创设想象的空间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缺乏想象力,面对这个问题老师要做的就是尽量为孩子创设想象的空间和机会。每一本绘本都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好素材,《月亮的味道》中“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封面上的圆月怎么变成了封底上的弯月?”“小动物们是怎样吃到月亮的?”“故事的最后,在小鱼和月亮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等等,这些都可以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在设计教学时,整节课我为孩子创设的最大的想象空间是水里的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小鱼和月亮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画一画。我考虑到了故事的延续性,觉得这样顺着故事的发展继续往下想象是比较合理的,但忽视了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想象的余地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思维受水的局限,在他们的认知里水就是没有味道的,水里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小鱼是吃不到月亮的,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孩子的想象空间就变小了。正如课后研讨时老师们提到了,如果改成你如何到月亮上去,去尝尝月亮的味道,可能面对这样的情境,学生想象的空间会更大。

    三、要注重语言训练,培养孩子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时就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在教学时,我就重视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把话说完整,要注意观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绘本《月亮的味道》和大多数绘本一样,故事的发展中情节都是相似的,文字表达上只存在个别差异,这就成为了训练学生语言的好素材。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语言表达适合从模仿开始,因此在教学《月亮的味道》时,我引导学生边观察图画边听我缓缓讲述故事中小海龟和大象的情节,学生在两次听到小动物相似的话和月亮相同的反应后,就能自发的模仿绘本中的语言,然后故事接下来的情节就渐渐变成了学生和老师一起学用绘本语言进行讲述。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小老鼠自己吃到月亮后是怎样做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把“分享”的美好播种到了大家的心里,分享会让人感到快乐、幸福,心里会甜甜的。体会到了分享的美好,我又让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是怎样吃到月亮的?有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小动物们的团结,团结合作坚持不放弃,努力过后品尝到了最美味的月亮,才有了挤在一起美美睡觉的温馨一幕。希望这次的绘本课后能将“分享”和“团结”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里,在今后的行动中发芽开花。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篇四:幼儿园大班《月亮的味道》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一)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二)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对故事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表达。

    活动准备

    PPT\图画书《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发想象

    [师]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是的,月亮很圆,也很亮。

    (出示图书)我这里有一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本书的名字好吗?(《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幼儿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样甜甜的。

    幼儿B:也可能就是大饼的味道,成成的。

    幼儿C:也可能是没有味道的。

    [师]让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师]《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九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九只小动物)

    2、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幼儿A:再找一只小动物,找一只小一点的就可以了。

    幼儿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儿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A:这幅画面让我感觉很温馨。

    幼儿B:我感觉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温暖。

    幼儿C:这让我想起了宿泊活动,大家睡在一张大床上,心情很愉快。

    4、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幼儿A:小鱼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幼儿B:小鱼说,水里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趣?

    幼儿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儿B:小动物们“叠罗汉”很有意思。

    幼儿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们是怎样“叠罗汉”的?

    7、小动物们想摘月亮,但月亮为什么要轻轻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动物们在做游戏)我们也来玩一玩。

    (教师可请幼儿边复述边体验故事主要情节。)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个故事。

    (播放配乐故事,引导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师]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教师示范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儿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飞机去摘月亮。

    幼儿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儿C:我要做一架很长很长的梯子。

    幼儿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儿E:我希望乘热气球去月亮。

    幼儿F:我希望月亮是月饼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来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活动延伸

    教师可启发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活动评析

    瑞士画家麦克·格雷涅茨笔下的绘本故事《月亮的味道》充满童趣。

    夜晚,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里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更不要说会想到去品尝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这则故事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吗?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像极了一片香喷喷的薯片,还像极了一个诱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动,故事中小动物们那可爱的“坚忍不拔”“坚持到底”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当小动物们尝到了月亮的味道,一个挤着一个心满意足地睡着时,一条小鱼看着刚才发生的这一切,提出问题了:“为什么它们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这一情节无疑又激发孩子们更深地去思考和想象……这真是一本既好看,又好玩,还可以让人动脑筋的故事书。应该讲,教师在执教中,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旨,并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尤其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导入,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由此激发幼儿听赏故事的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听赏一想象一讨论一体验”的方式,预设了一些插问,如“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这些插问在启发幼儿想象的同时,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当然,在以下方面,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1、需进一步正确把握主次线,采用恰当方式演绎作品

    这个故事的重复情节较多,讲述中教师采用了边讲边插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内容,但插问要注意详略得当。我认为重点插问可以放在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情节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展开讨论,使幼儿了解动物们“叠罗汉”的顺序,感受动物们玩耍时的调皮可爱。次重点插问可以落在小动物们睡着了的情节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去体现齐心协力的成功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的情绪。

    此外,在讲述故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处理好语气语调以及适度的情感渲染。教学中可以请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话,让幼儿融入角色体验“摘”月亮的快乐,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

    2、要注意满足幼儿对问题讨论的需求

    从活动现场看,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叠罗汉”,因此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幼儿对这个情节和画面进行重点讨论,如“小动物是怎么叠罗汉的?”“海龟为什么被叠在最下面?”“海龟会不会被压死?”结尾时,孩子们对“水中怎么会有一个月亮”尚存疑问,教师在此可以即兴组织一次小小的“辩论赛”,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借“辩论”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进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现象“水中倒影”产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3、应适当选用乐曲,营造温馨的欣赏氛围

    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乐曲的选用上,还可再做努力。如当小老鼠“摘月亮”时,配上更加优美流畅的音乐;当小老鼠“吃月亮”时,配上活泼诙谐的音乐;当小动物们“同枕共梦”时,再配上舒缓的梦幻曲。这样处理,会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增强幼儿对故事情趣的感受。

    附故事:《月亮的味道》

    作者:(瑞士)麦克?格雷涅茨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啊!”

    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决心去摸一摸月亮。小海龟爬呀爬,总算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于是,海龟叫来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这时,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然后长颈鹿叫来了斑马,斑马叫来了狮子,狮子叫来了狐狸,狐狸叫来了猴子……每次都是眼看就要摸着了,可月亮总是会轻轻地往上一跳,月亮又漂远一点,还是够不着。

    最后猴子叫来了老鼠。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有动。

    瞧,老鼠先爬到海龟身上,然后爬到大象身上、长颈鹿身上、斑马身上、狮子身上、狐狸身上、猴子身上,然后……

    “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多么美味的月亮啊!”

    小老鼠给动物们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夜幕下,动物们在月亮的陪伴下,美美地睡着了……

    这时候,河里的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为什么它们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月亮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月亮的味道》教案优秀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76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