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爱莲说》原文及欣赏【优秀3篇】
  • 《爱莲说》原文及欣赏【优秀3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9-07 20:00:40
  • 移动端:《爱莲说》原文及欣赏【优秀3篇】
  • 《爱莲说》是北宋散文家周敦颐的代表作。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爱莲说》原文及欣赏,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篇一:《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

    比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2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陶后鲜有闻

    7、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爱莲说》一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而《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的特殊心境。(2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6、(2分)(1)(xiè)(2)(xiǎn)

    7、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洗涤(2)树立(3)共同,一起(4)只,只是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院子里好像充满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原来是以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9、(2分)托物言志;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派遣。

    篇二:《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清风过之

    B.濯清涟而不妖 雪霜凌厉而见杀

    C.花之隐逸者也 来岁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 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参考答案:

    8.A

    9.D

    10.A

    11.(6分)(1)(3分)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观:观赏,1分;亵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为:因为,1分;芳:发出芳香,1分;句意1分。)

    篇三:《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什么(用文中词句回答)?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什么?

    3、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4、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

    5、请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

    6、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花之君子 讽刺追名逐利的世风。

    3、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4、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

    5、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少、难得,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6、“略”。


    《爱莲说》原文及欣赏【优秀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11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尚且…何况…造句3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