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9篇)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9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31 20:42:02
  • 移动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9篇)
  •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篇一:人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

    能正确理解体会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

    面对这条大鲈鱼的诱惑作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今天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问题引路,揭示课题。

    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读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三、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特别注意生字词,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可多读几遍。

    需要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相机引导理解。

    指名逐段检查朗读情况,边检查边指导,对易错的字音相机领读,对难读的句子范读。

    快速浏览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月光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次,“我”和父亲来到湖边时:月亮渐渐地爬出来,银色的水面……

    第二次,“我”哀求父亲留下鲈鱼时:“我”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

    指导学生将这种美妙的情景读出来。

    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配音展示读。

    引导学生划分层次。

    (钓鱼——放鱼——启示)

    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呢?月光的描写在这里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从作者对月光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第一处对月光的描写表明在作者的记忆中,这件事情非常美好,连那一天的月色都是这样美,还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钓鱼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除了能从月光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还有哪些描写也能体现出来?品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与作者一起分享钓到鲈鱼时的快乐。

    然而,作者和父亲没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难题,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研读“放鱼”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亲去钓鱼,作者钓到了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父子二人欣喜异常。

    可是,父子二人没有得意多久,一道难题却出现在他们面前。

    那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它像一杯陈酿令作者三四十年间回味无穷?这节课咱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那个夜晚。

    篇二: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篇三: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腻的内心世界。

    ★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苦糖》这篇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齐读课题。

    2、检查词语

    这篇课文有许多有意思的词语,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挨打陶醉触摸怔怔的发誓拈轻怕重屋梁一小撮

    3、看图复习课文

    (1)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下面看看这幅图,想一想课文,说一说讲了什么?出示课件。展示第一幅图,注意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我搬来凳子还不够高,又取来几块砖头,打算抓糖吃。)。

    (2)刚才同学们看得真细,动词用的真棒,再看看这幅图,说说讲了什么,注意表现人物的心情。

    (做了贼的我心里十分恐惧,只能眼睁睁的等着挨打。而母亲并没有那样做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一脸的愧疚。)

    二、深入学文

    1、导语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错下去的呢?这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了解。

    2、深入读文,感受作者的经历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经历。(教师巡视。)

    过渡:人犯错往往都会有一个原因,“我”又是受了什么诱惑呢?读读那一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偷糖的原因

    课件出示:“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那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1)那个词能看出我是对偷糖蓄谋已久的?”

    ①哄:生活中你哄过别人吗?那什么时候哄人,又是用什么方式哄的?(用好东西或甜言蜜语哄他们)举个用甜言蜜语哄人的例子说说。(看那这张小嘴就跟抹了蜂蜜似的,就是为实现自己的阴谋诡计。

    过渡:自己蓄谋已久的偷糖大计,终于要实现了,心里真是美呀!读一读那一句。想想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

    ②一下子:教师装作不经意间语文书一下子掉到了地上?不好意思老师太大意了,让同学们受惊了,说说你刚才的感受?那你会用怎样的语速读“一下子”?

    ③陶醉:见过喝醉醉酒的人吗?谁能表演一下?既然喝醉了下次为什么还要喝呢?有些人没喝酒也会“醉”,你见过吗?为什么会这样?文中的“我”又醉在哪里呢?指名读这一句。

    过渡:现在满脑子都是对这种奇妙的“甜”的幻想。可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指名读下一句。哪个词表现了我对白糖的贪恋。

    ④爬:你们爬过什么?有什么感受?要使出全身力气,稍微一放松就会?而此时爬在舌尖上的是?那糖仿佛稍不用力吸吮就会(逃跑似的),而作者他会赶快?刚刚还是有些微凉的晶体转眼就变成了……(温柔的暖流)。那滋味来的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真切。

    现在你会怎样读这一句。

    齐读这一段。

    过渡:看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词的品啊,想啊,读啊,那些文字就跃然纸上了。就用这种方法读读下一句,看看在那神奇的味道驱使下作者做了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初次偷糖小心谨慎

    (1)自读第三段,画出表现动作的词语?

    (2)汇报。

    ①哪些词能体现我努力想得到糖?(垫、爬)

    ②哪个词看出了我对糖的渴望?

    触摸:说明“我”有些小心翼翼的,但又忍不住不摸。生活中什么物品我们会用触摸的方式来感知它?为什么?(这些东西往往比较贵重或者容易损伤)那你会怎么读这个词?作者把这个东西称之为什么?(神物)

    过渡:一种大家眼中普普通通的食品怎么就成了“我”眼中的神物呢?其实不单单是“我”,他们一家都把它是若珍宝。

    5、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糖的珍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家里人对糖的态度?

    汇报:令家里人如此看重的白糖是哪里来的呢?这说明什么?爸爸怎么说?妈妈呢?为什么这样做?(留着过节给大家享用,也怕馋嘴的我们偷吃。

    一家子都这么看重这普通的白糖,这和当时的生活条件是息息相关的。

    (2)课件出示当时的状况

    解说:

    当时人们的生活十分贫困,穿的衣服都特别单调,颜色也无非是清一色的灰、黑、蓝,好像全中国人民就那么几件衣服。吃的呢是白开水就贴饼子,碰上灾年连贴饼子也成问题。住的是低矮的土平房,茅草房,夏天又闷又热,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刺骨的寒风使劲往屋里灌,睡睡觉都能冻醒。路就更不用说了,一下雨路面十分泥泞,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通行,只能靠双脚艰难的跋涉。

    可想而知白糖这种稀罕物在大人的眼中有多珍贵,亏惯了嘴的孩子对它更是像着了魔。

    于是我终于忍不住……

    (“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之时,他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6、回到第三自然段继续分析

    你体会到了什么?

    缩:我们的手会在碰到什么东西时缩回来?速度会?我们的心会在什么时候一缩呢?文中的我又为什么一缩呢?

    拈:随老师一起做动作(轻轻拈起一支笔,动作要慢。)你感受到了什么?怎么读?

    一小撮:数量少,为什么弄那么少?(那是家里人留着过端午节的,自己也懂得)你怎么读这个词?

    舔了:做一个伸出舌头去舔的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糖的数量怎样?你打算怎么读?假如是你做了一件愧对家人的事情,心里满怀愧疚,你会怎么读?

    指名朗读。

    过渡:虽然有些恐惧,有些顾忌,但那实实在在的甜还是无法抗拒的。在如此的诱惑下他还会一错再错吗?

    7、自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词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1)“我”意识到自己错了吗?从哪可以看出?

    发誓:我为什么发誓?我信守诺言了吗?为什么?因为那是我从没尝过的甜?我抵抗不了!于是?(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这里那个词给你印象最深?

    出示:①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②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你的发现?在数量变化的背后潜藏的是一个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你有什么发现?(刚才还顾忌重重,不敢任意妄为,可是一尝到甜头,欲望就像打开闸门的洪水一泻千里,再也无法遏制。)现在你会怎么读这一句?

    篇四: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4、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5、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6、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2、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四,有关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吧。(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神话的认识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

    2、课件出示:(出示课件3)

    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让我赞叹不已。

    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性情刚烈、坚韧执着……

    古人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普罗米修斯上天拿取火种,就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源的一种解释。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全班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板书:神话的特点)(出示课件5)

    7、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三、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花圃、花卉、花蕊”。(出示课件6)

    2、教师领读词语。

    3、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4、学生再次认真拼读,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花”字组成的词语)

    5、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玫瑰、茉莉、牡丹、海棠”。(出示课件7)

    6、教师领读词语。

    7、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8、男女生对读,与同桌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花的名称)

    9、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等。

    10、课件出示9个生字:(板书: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11、集体读、开火车读、指名读9个生字。

    12、想一想:你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这些字。

    13、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回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从结构、偏旁、识记方法方面引导。)

    14、把下面的植物分成两类。(出示课件8)

    松树、菊花、荷花、杨树、柳树、鸡冠花、杏树

    (1)()

    (2)()

    四、词句段运用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一些花卉,这节课我们—起走进“词句段王国”,一起去感受词语和句子的无穷魅力吧。

    2、课件出示词语:(出示课件9)

    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神机妙算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刀枪不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一说,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特点的成语。(板书:人物特点)

    (3)师导言: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出示课件10-17)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眼观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刀枪不入:刀砍不进,枪刺不死,原形容人铜皮铁骨或物体十分结实。现多比喻一个人僵化固执,冥顽不灵,很难被说服打动。

    (5)导言: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谁能说说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大家能不能选一两个成语说一句话呢?

    (6)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词说话,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18)

    孙悟空不仅会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呢!

    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难道她真的有刀枪不入的本事吗?

    (7)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出示课件19)

    料事如神博古通今出类拔萃学贯中西宽容大度义正辞严赤胆忠心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临危不惧铁面无私大义灭亲

    3、课件出示课本上的3个句子:(出示课件20)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语句,是作者想象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

    (4)想一想:你在其他神话故事中,读到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5)先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再选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五、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学习自由读。(出示课件21)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2)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课件出示词语意思:(出示课件23)

    [注释]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6、熟读成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神话的特点

    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人物特点

    说说诗句的意思

    篇五: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

    2、练习创变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对话和拟人的方式构思作文情节。

    3、激发学生创编童话的积极性,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

    学习重点: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练习创变编童话。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对话和拟人的方式构思作文情节。

    学情分析:

    孩子们通过第三组几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童话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习作,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通过编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的环节,科学地依照思维特定安排教学流程,分层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童话能力这一目标,让他们体验童话创作的喜悦和乐趣,激发学生进行童话创作的积极性。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在我们学过的第三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篇童话?为什么?

    出示童话特点,加深学生对童话的认识。

    二、指导写作方法:

    1、出示幻灯片《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第一次是鸟与树的对话。

    第二次是鸟与树根的对话。

    第三次是鸟与门先生的对话。

    第四次是鸟与小姑娘的对话。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师:这篇童话中鸟会说话,树会说话,称门为门先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增添了童话故事神奇的色彩,增强了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以对话和拟人方法写童话。)

    2、生回忆《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在小木偶身上都发生了哪些事?

    三、生创编童话:

    (一)出示自学提示:

    之前在小木偶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

    在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哪些事呢?

    主人公可以是原来课文里的,你也可以加入新的主人公。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无拘无束的想象。

    1、生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2、指名汇报。

    (二)出示钢笔和墨水的图片。

    1、生创编童话。

    2、指名汇报。

    四、写童话:

    可以续写《小木偶的故事》,可以写钢笔和墨水的故事,还可以想写什么写什么,写出心中最美的童话。

    五、学生互评

    六、小结。

    篇六: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太阳对自然、对人类博大、无私的爱。

    3。背诵和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太阳给予我们的无私的馈赠。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结合课后题2)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将课文读准读通,并给生字注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问: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2。板题、读题。(指导读出对太阳的问候之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检查读音。

    山巅铺满棕色寄托

    2。练习写“铺”字。

    教师重点指导写好右半部分,注意不能丢掉点。

    3。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

    4。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同桌相互检查读文。

    6。齐读课文。

    7。说一说文中的语句有什么特点?

    8。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三、练习写字。

    1。练习写字。

    (教师提醒注意“善”字的写法。)

    2。学生自评、互评。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请父母评一评。

    2。找一找、读一读与太阳有关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全文,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2。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4。交流,针对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朗读感悟。

    如学习第2—6自然段。

    ①学生先交流读这几段的感受。

    ②自读第2—6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③练读,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④指名读,读前大家提出朗读小建议。

    ⑤引读,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

    ⑥男女生轮读这几段。

    5。质疑解疑。

    (结合课后题2)

    二、拓展延伸。

    1。想一想:太阳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你能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来吗?

    2。拓展阅读(教师推介说明文《太阳》和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对比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积累背诵。

    1。读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摘抄好词好句。

    篇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附:板书:

    潮来前

    观潮潮来时 (时间顺序)

    潮过后

    篇八: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词句段运用”,一部分是让学生为动物找家,另一部分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关于秋天的谚语。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和难点进入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是一个艰难的瓶颈期,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抓中心句、中心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将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这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对文章进行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领孩子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方法。

    教学建议:

    “平台交流”这一板块的内容是要学生养成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孩子慢慢领悟消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2.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

    3.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4.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辨析领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理解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难点

    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谚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思考: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读文中旁批的话。

    5.在此基础上要求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两组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厩”的字音。

    2.读完后告诉学生动物的家的称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生自己连一连。

    4.教师订正。

    (二)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自由读。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4.师生交流,体会不同。

    5.小结:这二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三、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的语句,要求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语句,纠正字音。

    3.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4.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话,秋天打霜会到的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5.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谚语。

    教学反思:

    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教学时,我利用最具感染力的音乐,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篇九:人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的

    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生活的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自惭形秽、软缎、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设计

    自惭形秽——赞扬——自尊自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9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95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