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试题答案 > 黑发底下阅读答案
  • 黑发底下阅读答案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黑发底下阅读答案
  • 篇一:黑发底下

    黑发底下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蓼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11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12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13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文/简默 有删改)

    19.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2分)

    20.第③段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2分)

    21.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22.请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2分)

    23.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24.第⑨段“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2分)

    2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2分)

    辈子做好一件事

    ⑴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⑶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1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一脸得意。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⑷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原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⑸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步。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选文有改动)

    34.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2分)

    35.选文第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36.请围绕中心论点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分)

    37.选文第?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8.读了本文后,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34.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2分。)

    35.举例论证(1分)(举了莫泊桑在福楼拜教育下,专注于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1分)论证了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这一分论点。(1分)进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1分)(共计4分)

    36.王羲之一生专注于书法,在书法上造诣极深,被后人誉为“书圣”。(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专注于历史研究,完成了“无韵之《离骚》”的《史记》。)(3分)

    (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即可)

    37.举李国修的事例(1分)引出中心论点,(1分)同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共计4分)

    38.围绕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做好一件事需要毅力与恒心;做好一件事要有兴趣;做好一件事需要有一颗淡泊之心;做好一件事需要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提出感受,(1分)结合自身生活实际。(2分)(共计3分)

    示例一: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集中注意力专心做那件事。例如:我学了五年围棋,但棋艺

    一直不理想,原因就是我同时又参加了书法、乒乓球特长班,分散了注意力。

    示例二:要想把一件事做好,没有兴趣是不行的。例如:我学了六年钢琴,结果六级也没过,

    因为学钢琴是妈妈的主意,我毫无兴趣,上课时根本不用心。

    自拍神器

    ①“你还拿着自拍这个??吓人哪??我这话出去了,就是你(播出去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看着崔永元举着的自拍杆,哈哈大笑。不止小崔,小米CEO雷军和多位记者也都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使用了这种神器,自拍杆在两会上真是大放异彩。

    ②神器自拍杆堪称自拍爱好者的福音。它的主要部件是伸缩杆、固定支架和蓝牙遥控自拍器。它曾是跳伞等极限运动发烧友的专业用品,但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其它好处——能把更多的人装进相框,这真是一大惊喜!因为“自拍”虽风靡已久,但伸长手臂自拍始终有难以突破的局限——镜头离人太近,能拍进来的人太少。而该“神器”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傻瓜相机固定在自拍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③自拍大家都会,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却是一门手艺活。

    ④首先要选择和自拍杆重量相匹配的搭档。自拍杆原则上能像独脚架一样,固定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拍摄工具,但自拍杆本身重量不过一两百克,要再加上平板电脑就成了双手武器,还是斧头造型的,一点都不酷,所以手机才是它的最佳“拍”档。

    ⑤其次,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自拍杆的伸缩范围一般是20到120厘米。自拍杆拿在手中,拍照时可能会因手抖而产生虚像,杆越长抖得越厉害,就像钓鱼时手一动鱼就溜了一样,所以不建议把杆调得过长。

    ⑥仅注意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角度。除非要拍威廉王子的发际线,否则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毫无意义。45度才是自拍的最佳视角,具有瘦脸、遮盖双下巴和仰望星空等多重功效。要赢就赢在起跑线上,掌握好自拍角度能省去后期修图的诸多烦扰。

    ⑦另外,由于自拍杆取景范围广,入镜的人还得注意着装是否无死角,在上半身西装领带、下半身大裤衩的直播间工作场景,自拍杆可能就不那么适用了。

    ⑧“自拍杆”这个新鲜的小玩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年轻”,实际上它已经至少存在几十年了,而且几乎每十年都有不同的自拍杆诞生。

    ⑨1983年,日本人上田宏申请了可扩展杆的专利,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自拍杆,可惜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1995年,自拍杆还曾出现在一本日本科技杂志讲述“无用日本发明”的章节里,那时数码相机还未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想象不出咔嚓咔嚓走一堆胶片拍张大头贴有什么意义。21世纪初期,加拿大发明家Wayne Fromm发明了一个手持可伸缩自拍杆,并在2005年申请了专利,自拍杆开始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⑩如今自拍杆样式五花八门,并随时可能有新的样式出现。随处都可见到使用自拍神器的

    年轻人,自拍杆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表达自我的新方式。它甚至成为中老年政客亲近年轻人的上好工具。去年10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一个经济中心的成立仪式上,就拿出自拍杆与青年们合影。2014年《时代》杂志还把自拍杆评为年度25大发明之一。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自拍杆满怀好意。韩国政府已下令禁用未获认证的蓝牙“自拍神器”,因担心这些装臵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另一理由是可能干扰其他装臵的信号。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都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自拍杆,为的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文物破坏或者伤人事件。一些体育馆、音乐会、博物馆,乃至最新的苹果发布会都明令禁止人们使用自拍杆。

    ?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或别人)的感觉。

    (选自2015年5月《青年文摘》有改动)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4分)

    26.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27.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8.选文⑨⑩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简要分析理由。(4分)

    29.自拍杆的出现迎合了人们喜欢自拍的心理需求,解决了自拍时的缺憾。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自拍杆一样的事物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请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两例,并就其中一例简单解释其作用。(3分)

    5.参考答案:选文依次写了自拍杆的构造和好处(1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1分)、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1分)以及各国对自拍杆禁止使用的情况(1分)。(计4分)

    26.参考答案:第一自然段用自拍杆在“两会”上大放异彩的情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1分),说明自拍杆使用范围之广(1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计3分)

    27.参考答案:列数字(1分)、打比方(1分), 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拍杆在使用时应注意伸缩杆的长度,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分)。(计4分)

    28.参考答案:不能调换。⑨段说明的是自拍杆的发展历史及使用情况(1分),第⑩段说明的是如今自拍杆的使用情况(1分),⑨⑩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1分),并且与第⑧段内容相照应(1分),所以不能调换。(计4分)

    29.参考示例:手机支架、笔记本散热架、移动充电器、蓝牙耳机、车载导航等。例如手机支架,可以代替手和手臂,长时间托举电话,缓解疲劳。(举例恰当,每列举一种得1分,计2分;能结合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即可得1分,计3分)

    篇二:阅读习题

    黑发底下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蓼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11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12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13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19.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2分)

    20.第③段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2分)

    21.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22.请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2分)

    23.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24.第⑨段“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2分)

    2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2分)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x~.JL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

    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

    那“O.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2014年9月17日《黄山日报》)

    17.结合第(6)~(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体现出的美德。(5分)

    答:

    18.体会本文用“0.5克的挚爱”指代“眼角膜”的深层含义。(5分)

    答:

    19.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下面的侧面描写对表现老人有什么作用?(3分)

    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被老人的固执己见感动了,没有像对待其他固执己见的病人那样,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

    (2)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3分)

    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20.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日子里的诗意

    ①她的煎饼摊就摆在热闹的步行街口,简单的手推车上嵌着一个平底锅,锅边一盆和好的面粉,一盆碧绿金黄的韭菜鸡蛋馅。每天,她专心致志做着煎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在面粉的搓揉拿捏中寂寂度过。

    ②那个深秋的黄昏,空气中’刮着冷冷的风,我接儿子放学,等公交车时,被一阵阵浓郁的韭菜香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第一次仔细看她: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留下岁月的痕迹,脸和手都被冷风吹得通红,看上去四十多岁,没有一般小摊女人的邋遢随意,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她正用双手飞快地搓揉翻拣,一个个圆乎乎、油汪汪、金灿灿的韭菜饼子在她的手下翻飞。

    ③瑟瑟秋风里,能有这样一个热乎乎的煎饼也是一种寻常日子里的幸福吧。

    ④等煎饼的间隙,我打量这个小摊,没什么特别。在昏黄的街灯下,她及她的小摊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烟火的气息,一种浓浓的家的味道。突然,我发现在小推车中间的档子上,放着一个红皮笔记本,式样已经过时,却是一种记录岁月的陈旧,有一种俗世里的美好。看得出,主人一定很爱它,并日日抚摸它,翻阅它。

    ⑤我的目光停留在红皮笔记本上,久久没有移动。她仿佛看出我的疑问,腼腆一笑说“没事时坐着晒晒太阳、翻翻杂志,遇见好的诗,忍不位抄下来。呵呵,年轻时候喜欢文学。”她的话让我愕然,想不到,这样一个卖煎饼的女人,被生活打磨得如此粗糙,却又如此细腻,竞如此执着地喜欢诗、喜欢文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和坚守?

    ⑥忽然间,很想看看她的红皮笔记本,可以吗?

    ⑦她用沾满面粉的手递过来,不好意思啊,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好,爱。

    ⑧爱,多么强_欠的理由!

    ⑨我想起电影《SWANN》中那个写诗的普通农妇,生前默默无闻后却令许多城里人惊讶喜爱。她常穿着农家朴素的衣裙,站在风里,嘴唇紧闭,目光忧郁地望着远方。她生活莅粗壮丈夫的暴力之下,那个男人人不懂得她的诗,更不懂得她的美。她只能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才悄悄地把自己沉浸在内心深处的世界里,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美丽的句子表达,她将希望与梦想写在破碎的纸片上,一片又一片,藏在皱皱的牛皮纸袋里,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中,她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思想的飞翔。

    ⑩其实,做煎饼女人抄写的诗句有多美,意蕴有多深刻,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与电影中的农妇一样,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

    ⑥此时,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坐在暖和的车厢里,儿子依偎在我的怀中,他香甜地吃着煎饼,和我说着幼儿园的趣事。车窗外,秋雨潇潇,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下班的人们裹着阵阵寒气上车,不一会儿,车厢里的阵阵温暖就将这寒气融化,人们说着笑着,牵挂着不远处亮着灯光的家。

    ⑥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是晴空艳阳的暖,是春风拂面的柔,是姹紫嫣红的娇,是围坐火炉的热,是韭菜煎饼烙在锅里的香。日子里的诗意,原来是这样好!

    15.结合选文说说“日子里的诗意”有什么含义。

    16.选文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7.阅读选文⑤一⑧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发现她写诗的红皮笔记本了解到笔记本里的内容得知她写诗的理由 “我”的心情 1 2 3

    18.选文⑤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细腻”有什么表达作用?

    19.选文⑨段中写电影《SWANN》的内容对表现做煎饼女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0. 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篇三:2015年宁夏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_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36分)

    1.默写。(16分)

    ①求之不得, 。 (《关雎》)

    ②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⑧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⑩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11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2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

    ○13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14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1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花自喻,表达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

    2.依据所给信息填空。(2分)

    他从眉山走向中原,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一生“历经八州”,在被贬黄州时,自称“闲人”。

    “他”是 ,“其词”特点是 。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4分)

    ( )然一体 出类拔( ) 有条不( ) 痛心疾( )

    4.下面字谜是哪些字?请选取其中的两个作答。(2分)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②木偶。

    ③金木水火 ④半耕半读。

    5.将备选的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3分) 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熏陶、浸润的过程,是通过( )、( )、( )实现的,不能指望通过“短平快”的万式立竿见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没有良好的家风是不可能的。

    ①潜移默化 ②言传身教 ③耳濡目染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2分)

    本报讯 中国人百米跑进10秒大关!这不仅是中国人,也是黄种人第一次在10秒内跑完百米!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苏炳添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同时也打破了张培萌保持了两年的10秒的全国纪录。苏炳添是继“飞人”刘翔之后中国田径史上的又一面新旗帜。

    7.依据下面所给的两个信息,介绍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3分)

    龙舟 粽子

    8.观察下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4分)

    ①过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1分)

    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分)

    二、阅读(40分)

    (一)(16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②舜发于畎亩之中。 .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10.翻译。(6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1.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2分)

    12.说说《小石潭记》“漳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空游”的表达效果。(2分)

    13.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中“醉”和“乐”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 (2分)

    (二)(10分)

    善于倾听

    ①人际交往中,我们最怕也最无奈的就是被人误解,而我们常常也会误解别人。要不怕误解,就要学会交流,要学会交流首先就要学会倾听。

    ②有一位母亲非常生儿子的气,向同事诉苦说:“我实在是不了解他,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问题。

    ③这位母亲说“我实在不了解他”,那“不了解”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他太不听我的话了”。我们想要了解孩子,就要去听孩子说话。认真去听,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希望什么,埋怨什么。这位母亲却反过来去做,要了解孩子,却不去听他的,而是要他听她的,她当然不会了解孩子。

    ④所以说,我们要了解别人,善于倾听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⑤有人说,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那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

    ⑥善于倾听对我们做什么工作都有帮助。

    ⑦曾有研究人员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研究。因为这批推销员接受了同样的培训,业绩却差异很大。研究人员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对比,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多长时间。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10%,每次累计只说12分钟。

    ⑧很显然,说得少,自然听得多。听得多,对顾客的各种情况、疑惑、内心想法自然了解得多,就会采取相应措施,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⑨善于倾听,还能使你有好人缘。

    ⑩为什么?因为一般人喜欢讲,不善于听。因此,他喜欢讲,你善于听,那当然是一种绝配。

    ○11美国最有影响的人生导师卡耐基,有一次到一个著名植物学家家里做客,整个晚上植物学家都津津有味地给卡耐基讲各种千奇百怪的植物。而卡耐基呢?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像个特别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中间只是偶尔忍不住问一两句。没想到,半夜离开时,植物学家紧握着卡耐基的手,兴奋地对卡耐基:“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谈话专家。”

    ○12卡耐基一个晚上根本就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听,却居然获得了“最好的谈话专家”的美誉!

    (文/周士渊 有删改)

    14.本文第①段是如何引题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5.请以第③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2分)

    16.第○11段中两个“津津有味”相同吗? 谈谈你的理解。(2分)

    17.说说本文第○11段所用论据的特点。(2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____。(2分)

    (三)(14分)

    黑发底下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蓼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

    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11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12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13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文/简默 有删改)

    19.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2分)

    20.第③段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2分)

    21.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22.请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2分)

    23.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24.第⑨段“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2分)

    2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2分)

    三、作文(40分)

    青春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操场,图书馆??走过远方的高山,原野,村庄??也走过青春的懵懂,快乐,梦想??这些真实的经历使你有许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题目:走过


    黑发底下阅读答案》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8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想象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