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 来源:卡耐基范文网
  • 时间:2020-07-01
  • 移动端: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





    编写人:
    2020年6月5日
    第一部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如:2468
    +575=3043
    加数+
    加数=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如:3043
    -
    575=
    2468
    被减数
    -
    减数=

    (3)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4)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应用举例:
    ①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

    根据是: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575、2468
    )。
    ②根据2688-26=2662,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2688-2662=(

    )根据是: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26)
    26+2662=



    根据是: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2688)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如:3+3+3+3=12

    用乘法计算:
    4

    3
    =

    12
    因数

    因数
    =

    (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如:12

    ÷

    3
    =
    4
    被除数÷
    除数=

    (3)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
    ╳因数=积

    被除数÷
    除数=商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应用举例:
    已知算式275÷25=11,根据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3.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a+0=
    a?
    a-0=
    a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3)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0÷a=0  (a≠0)(注意:0不能作除数  a÷0错误)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a×0=
    a
    4.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几种情况:
    (1)同级运算,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两级运算,算式里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如:158
    ╳〔(27+54)
    ÷9〕

    =158
    ╳〔81
    ÷9〕

    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先观察算式
    =158╳9
    再按运算顺序计算。为了避免错误
    =1422

    开始可以用画横线的方法来标记运

    算顺序,
    5.如何改写综合算式。
    类型1:
    表格型
    方法:从最上层开始一层一层往下写,根据运算顺序的需要加上小括号、中括号。如上题:先写第一层438÷73,再写第二层的920+,因920+在前,所以920+写在438÷73的前面,成为
    920+438÷73,(本来第一步要先算438÷73应加括号,但它是除法,第二步是加法,所以这里不需要括号),最后写第三层的×34,为了保证第二步算加法,前面的算式必须要加小括号了。于是写成:(920+438÷73)×34=31484类型2:算式型
    例:把下面的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357÷7=51
    25-12=1351×13=663
    357÷725
    -
    12
    方法:
    替换法
    先找到一个基本算式(基本算式的判定方法是看这个算式中的数字能否用其他算式代替,一般是最后一个),然后从基本算式开始想起,把基本算式中左边的数字用和它相等的算式来替换,有时可能出现数字要倒推替换两次,还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运算顺序要加上合适的括号。如上题,观察发现51可以用
    357÷7来替换,13可以用25-12来替换,为了保证先算出13,替换后25-12要加上小括号。
    于是写成:

    357÷7×(25-12)=663
    6.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
    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调整时要做到多租租金便宜的,少租租金贵的,且尽量坐满,没有空位。但有时不一定座满是最省钱的,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灵活处理,比如下面这道题

    例:一位老师带48名学生去公园划船,大船限乘5人,每条船的租金是30元,小船限乘3人,每条船的租金是21元。怎样租船最省钱?
    30÷5=6(元)21÷3=7(元)
    大船租金便宜。
    48+1=49(人)49÷5=9(条)……4(人)

    此时有如下方案;

    ①租9条大船和2条小船空2个座位。

    租金为30×9+21×2=312(元)

    ②租8条大船和3条小船正好座满
    租金为30×8+21×3=303(元)

    ③租10条大船
    空1个座位。
    租金:30×10=300(元)

    对比3种方案租10条大船虽然有空位却最省钱。所以解决租船问题时,不能一味的认为余下的人调整后坐满是最省钱的。有时要具体分析,灵活处理,把几种可能的情况进行对比。
    二、
    《运算定律》

    (一)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区别:加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的位置,加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加法结合律使用的标志是小括号的使用。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减法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连续减去这两个数,等于这个数。
    a-(b+c)=a-b-c
    (3)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4.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
    a×b=b×a
    5.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字母表示:(
    a×b
    )×
    c?
    =

    (b×c
    )
    6.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与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字母表示:(a+b)×c=a×c+b×c
    或a×(b+c)=a×b+a×c推广:
    (a-
    b)×c=a×c-b×c
    注意:括号外面的数要分别和里面的两个数数相乘,再分别相加或相减。
    7.除法的性质:
    (1)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b÷c?=
    a÷(b×c)
    (2)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a÷(b×c)
    =
    a÷b÷c?
    (3)一个数连续除去两个数可以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a÷b÷c=a÷
    c÷b
    (二)常用简便计算方法及举例:
    1.连加的简便计算:关键是“凑整”也就是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把两个数个位相加满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在一起。观察数字特点时首先想到把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
    结合。
    例:65+28+35+72
    =(65+35)+(28+72)

    (因65与35,28与72的
    =100+100
    和都是整百数)
    =200
    2.连减的简便计算:
    主要运用减法性质,主要有下面2种情况;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几)个数,如果这两(几)个减数能凑成整十、整百数。
    运用减法性质:a-b-c=a-(b+c)

    例:106-26-74
    =106-(26+74)
    =106-100
    =6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几)个数,如果先减去后一个减数能得到整十、整百数, 我们可以交换两(几)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运用:a-b-c=a-
    c-b
    例:318-26-118
    =318-118-26
    =200-26
    =174
    3.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如果一个算式中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保证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可以带着数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简记为带符号搬家。搬家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使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因此要仔细观察数字特点。
    例:①123+38-23
    =123-23+38

    (第一个数123不动,23带上“-”搬家) 
    =100+38=138???????

    ②146-78+54-22
    =146+54-78-22  (146不动,54带上“+”搬家)
    =200-(78+22)
    (根据减法性质,可以减去78与22的和)=200-100
    =100
    ③105×9÷105×9
    =105÷105×9×9(前面的105不动,后面的105带上“÷
    =1×9×9搬家)
    =81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如
    25与4;
    125与8
    ;5与20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有时还需要拆数,常见的拆数有32=
    4×8,
    72=
    8×9等)。
    例:99×125×8

    125×72125×32×25
    =99×(125×8)
    =125×8×9

    =(125×8)×(4×25)
    =99×1000

    =1000×9
    =1000×100
    =99000
    =9000
    =100000
    5.连除的简便计算:
    主要运用除法性质,主要有下面2种情况;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几)个数,如果这两(几)个除数的积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运用a÷b÷c?=
    a÷(b×c)
    例:2600÷25÷4
    =2600÷(25×4)
    =2600÷100
    =26
    (2)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几)个数,如果先除以后面的除数能得到整十、整百数,我们可以交换这两(几)个除数的位置


    运用
    a÷b÷c=a÷
    c÷b
    例:2600÷25÷26
    =2600÷26÷25
    =100÷25
    =4
    6.运用去括号使计算简便:
    (1)一个数减去两(几)个数的和,如果这个数减去括号里的两(几)个数之一正好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数,我们要先去掉括号,特别注意,括号里的“
    +“变成”-“。相当于逆用减法性质:a-(b+c)=a-b-c
    例:156-(56+38)
    =156-56-38
    =100-38
    =62
    推广:一个数减去两(几)个数的差,有时也需要去掉括号才简便,特别注意括号里的“-”要变成“
    +”,
    这种情况最容易出错。
    例:1998-(998-389)

    =1998-998+389=1000+389
    =1389

    小结: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括号后括号里的要变号,“-”变“+”,
    “+”变“-”
    (2)一个数除以两(几)个数的积,如果这个数先除以括号里的两(几)个数之一正好可以口算出结果,我们可以先去掉括号,特别注意,括号里的“×”变成“
    ÷”,有时还要带符号搬家。相当于逆用除法性质
    a÷(b×c)
    ?=
    a÷b÷c
    例:
    7300÷(73×25)
    =7300÷73÷25
    =100÷25
    =4
    7.乘法分配律应用的常见类型:类型一(分解式):(a+b)×c??

    ?
    (a-b)×c
    =
    a×c+b×c?????
    =
    a×c-b×c
    注意:括号外的数要分别和括号里的两个数相乘。
    例:25×(40+4)
    (80-8)×125
    =25×40+25×4
    =80×125-8×125
    =1000+100
    =10000-1000
    =1100
    =9000
    类型二(合并式):a×c+b×c???

     a×c-b×c
    ???

    ?=(a+b)×c???
    =(a-b)×c
    注意:相同的数写在括号外面。
    例:99×12-99×2=99×(12-2)
    (99写在括号外面)
    =99×10=990
    类型三(特殊式):a×99+a?????
    a×b-a
    ???
    =
    a×(99+1)???=
    a×(b-1)
    注意:把单独一个a?看成a×1
    例:99×256+256

    =99×256+256×1
    =256×(99+1)
    =256×100
    =25600
    类型四(拆数式):a×99?????
    ?
    a×102
    ??
    ?=
    a×(100-1)
    =
    a×(100+2)
    注意:一百零几的写成100加几,九十几的写成100减几。
    例:45×102
     36×98
    =45×(100+2)
    =36×(100-2)
    =45×100+45×2
    =36×100-36×2
    =4500+90   =3600-72

    =4590
    =3528(三)易错举例:?????

    (1)45×99
     45×99
    =45×(99+1)
    正确解答:

    =45×(100-1)=45×100

    =45×100-45=4500
    =4500-45
    错误
    =4454
    此题第一步拆数时要保证数的大小不能改变,99=100-1。
    (2)25×(40+4) 

    25×(40+4)
    =25×40+4正确解答: =25×40+25×4
    =1000+4  
    =1000+100
    =1004
      
    =1100
    错误
    此题第一步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括号外的25要分别乘括号里的数。
    (3)125×88125×88
    =125×(80+8)

    正确解答:=125×(80+8)
    =125×80×8
    或(125×80+8)
    =125×80+125×8
    =10000×8

    =125×80+125×8
    =80000
    =11000
    错误

    此题拆数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乘法分配律,运用时和乘法结合律混淆了。此题还有另一种更简洁的方法:
    125×88
    =125×8×11
    =1000×11
    =11000

    综合练习
    一、填空。1.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1200÷48=25

    )、(


    3.两个数的和是365,其中一个加数是76,另一个加数是()。
    4.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100,被减数是()。
    5.[42+8×(19-7)]÷3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然后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6.
    先求出
    中的结果,再根据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221×3=
    663(2)
    208÷16=

    13663+13=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7.“我”减去62得84,猜一猜,“我”是(

    )。
    8.
    (100+4)×25=100×25+4×25运用了乘法(
    )律,这个定律用字母表示为(
    )。
    9.在○里填上“<”“>”或“=”。

    (47+3)×16○47+3×16
    125×32○125×8×4
    79×99+79○79×100
    35×8×14○35×(8×14)
    10.
    小明玩24点的游戏时,抽到了2、3、4、6这几个数字,你能帮他算一算怎样才能得到24吗,请写出综合算式(可以用括号):24=11.小东看一本故事书,前4天共看68页,后3天共看72页,求小东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列式为:(

    )。

    二、能简算的要简算。
    (70+80)÷(68-18)
    [(216-24)÷3]+198

    (16×40-380)÷65

    175×56+25×56626-174-226

    3600÷25÷4
    88×125

    9999+999+99+9三、解决问题。

    有46名同学去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怎样租船最省钱?
    第二部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
    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字就称为几位小数。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4.小数和分数的转化方法: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反之小数也可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
    如0.6=
    它表示十分之六,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可以写作0.1,
    6表示6个0.1。
    0.06=
    它表示百分之六,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可以写作0.01,
    6表示6个0.01。
    0.006=
    它表示千分之六,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可以写作0.001,
    6表示6个0.001。
    从上面3个例子可看出: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5.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⑴数位顺序表中每
    相邻
    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即:10个0.001是1个0.01
    ,10个0.01是1个0.1,
    10个0.1是整数1……⑵小数部分的数位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⑶没有最大的一位小数,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
    6.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注意: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要读几个零,小数末尾的0也要读出。
    如:31.031读作:三十一点零三一
    (2)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漏写。。
    如:一百二十点零零九八
    写作:120.0098
    二、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性质。
    注意:是“小数的末尾”不是“小数点的后面”,还有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去掉。
    如:0.360末尾的0去掉后大小就不变,只是计数单位改变了。
    0.306的0在中间,去掉0成了0.36,大小就变了。
    2.小数的性质应用举例:
    ⑴要想增加或减少小数的位数而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
    ”。

    ⑵改写整数为小数的方法:整数改为小数,首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添上相应个数的0。
    如:0.2=
    0.20
    =
    0.200
    =0.2000
    =……
       3=3.0=3.00=3.000=……
    3.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注意:
    ⑴小数的大小和数位多少无关,不是位数多的小数就大。
    如:3.7896和37.8。
    ⑵两个整数或小数之间,如果没有小数位数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易错举例:
    小数都比1(整数)小。(
    ×
    )
    此题错在误以为小数都是整数部分是0,小数点的左边可以是任意的整数,如3.8等。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3.
    0.1与0.10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它们的计数单位不相同。
    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
    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注意:
    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整数部分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果小数部分不够,要在右边添“0”补足数位。要数清移动的位数。
    口诀:小数点,本领大,走一走,数变化。右走扩大用乘法,左走缩小用除法。移动缺位也不怕,快用“0”来补足它。
    3.应用:一个数分别乘(或除以)10、100、1000……也就是小数点就要相应的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如:
    36÷100=0.36

    除以
    100,小数点要向左移动2位)
    0.302×1000=302(
    乘以
    1000,小数点要向右移动3位,整数前面的0去掉不写)
    四、小数与单位换算:
    1.低级单位数与高级单位数互化时,当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换算。10

    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
    ÷(进率)100
    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1000
    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的单名数
    的单名数10

    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
    ×(进率)100
    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1000
    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诀窍:大化小乘以进率,小数点右移;小化大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
    2.生活中常用的单位及进率:
    质量: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五、小数的近似数和改写:
    1.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数,保留到哪一位,只要看它后面这一位数字四舍五入就可以了(无论有多少位数,都不用考虑)。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求小数的近似数的三步法:
    (1)想:保留什么,舍去什么;
    (2)看:舍去部分最高位是多少,是“舍”还是“入”;
    (3)写:注意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用“≈”。
    例:8.396≈
    (精确到百分位)
    想(百分位上是9,要舍去9后面的),看(9的下一位是6,应向前进1,前一位9进1后又满十再向前进1),写(8.40,这个0一定不能去掉。)
    3.小数的改写: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如果前面位数不够,用0占位。
    注意:改写时一定带上单位万或亿。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改写是不改变数的大小的,用“=”,如果需要求近似数,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用“≈”。4.易错举例:一个两位小数,近似数是5.6,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最大:在近似数后面添4即可,得5.64。
    最小:在近似数末尾减1添5,得5.55。六、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注意:不要忘记了小数点。竖式计算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2.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简算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七、小数四则运算中常见的简便方法举例:
    例1:2.37+18.09+0.63+4.91=(2.37+0.63)+(18.09+4.91)=3+23=26
    几个小数连加时,如果其中的两(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相加能凑整,先把这两(几)个数相加,可使计算简便。
    例2:
    23.7-1.73-4.27
     =23.7-(1.73+4.27)
     

    =13.2-6 

    =7.2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小数时,如果这两个小数相加的和能凑整,可以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
    例3:
    18.84-(4.76+3.84)

    =18.84-3.84-4.76

    =15-4.76
    =10.24
    一个数减去两个小数的和,当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被减数的小数部分相同时,可以先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个数,然后再减去另一个数,计算比较简便。
    例4:

    6.3+(3.7+4.29)   ② 6.47-(1.5-0.53)
    =(6.3+3.7)+4.29  
       =6.47-1.5+0.53=10+4.29  =(6.47+0.53)-1.5
     
     
    =14.29
      
    =7-1.5=5.5
    在小数运算中,可以利用添括号或去括号使计算简便:无论是去括号或添括号,当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如①;当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如②。
    例5:
    4.95-2.67+1.05
    =4.95+1.05-2.67
    =6-2.67
    =3.33
    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第一个数不动,后面的数带符号搬家到合适的位置,下一步再使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综合练习
    一、我会填。
    1.
    0.5里面有()个0.1;有()个0.01。
    2.
    4个十分之一,
    9个百分之一,
    组成的数是( 
     
    ),
    它的计数单位是( 

     
    ).
    3.在4.04中,右边的4在()位上,它表示()。
    4.不改变大小,把右面小数写成三位小数:10.1(

    5.用3、4、8、0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小数是().
    6.把168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是(
    )。
    7.
    1.36去掉小数点后是原数的()倍,比原数大(
    )。
    8.在里填上“>”“<”或“=”。

    0.82千克820克
    7米23厘米7.2厘米

    0.490.499
    12.0012.01
    9.
    43.6□≈43.6,□里可填的数有(



    6.39□≈6.40,□里可填的数有(


    10.把3.6缩小到它的(
    )是0.36,把(
    )缩小到它的是0.214。

    11.
    涂色表示下面各小数:0.4
    1.50.06米
    12.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后是3.4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3.按要求写数。保留整数
    精确到十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
    3.5
    067.9831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二、列式计算。
    475与398的差乘以255与15的商,积是多少?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65+3.72+5.3534.52-16.78-12.225.85+1.89-2.85??
    四、解决问题
    小马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给弄丢了,结果他读成了七万零七,原数只读一个零,你知道原来的小数是多少吗?第三部分
    空间与图形
    一、《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二、《三角形》
    (一)基本概念
    1.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它有3个顶点,3个角,3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如: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类;如: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6.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这三类。如:
    7.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8.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度。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9.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o。把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10.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11.可以用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的方法得到: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度×(多边形的边数-2)(二)方法与技巧
    1.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用画垂线的方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一般画虚线,标上直角符号,写上高。每个三角形都可以画3条高。锐角三角形的3条高都在内部;直角三角形的高一条在内部,另外两条高是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的高1条在内部,两条在外部。分别如下图:画钝角三角形外部的两条高最易出错,这时对边不够长时,要画虚线延长。
    2.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看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
    例:已知三条线段分别是7cm、4cm、2cm,它们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2+4<7

    不能
    3.已知两条边a、b(a>或=b)的长,确定第三条边c的范围。
    方法:a-b<c<a+b
    例: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分别长5cm和9cm,第三边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解:9+5=14cm
    9-5=4cm
    4<第三边<14
    如果第三边长度是整数,那么第三边可能是5、6、7、8、9、10、11、12、13cm
    4.三角形中求角度
    例;下面的等腰三角形中,底角是50o,求顶角的度数。
    180o-50o×2=180o-100o=80o
    等腰三角形中:底角=(180o-顶角)÷2

    顶角=180o-底角×2
    三、《图形的运动(二)》

    (一)轴对称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②然后根据各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③最后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序连接各对称点,就画出了所有图形的另一半
    4.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如: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
    注意:(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没有对称轴。
    5.易错概念辨析概念:
    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它的对称轴。(
    ×

    辨析: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正方形的对角线是线段。

    (二)平移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现象例如:

    缆车、观光梯、推拉门等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确定方格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方法:
    (1)根据箭头的指向确定平移的方向;

    (2)找出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一组对应点,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平移图形的格数。
    例:把图形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
    ???)图形。
    解答:要想准确地找到平移后的图形,就要了解平移的本质——大小、形状不变,原图形的每个顶点都向左平移5格。可以从原图中找到一个点,再在左边两个图形上找到对应点,数对应点和原来这个点之间的格数。答案:B。
    4.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
    (2)标出原图形各关键点按要求平移后的对应点。

    (3)把这些对应点顺次连接起来,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5.我们可以运用平移的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规则图形,从而求得图形的周长或面积。
    例:下面阴影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把两边的半圆平移到中间,阴影部分正好是一个长方形,
    6×2=12(平方厘米)
    综合练习
    一、填空
    1.
    一共由()个小正方体组成,从()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面看到的形状是,从()面看到的形状是
    。2.A图向()平移()格得到B图;B图向()平移()格得到C图。
    3.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
    4.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在△ABC中,∠C=70°,∠A=50°,则∠B=(

    )度。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20o,它的底角是(

    )度,按角分它是()三角形。
    6.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单位:厘米。填“能”或“不能”)
    (1)3,4,5(

    )(2)8,7,15(

    (3)13,12,20(

    (4)5,5,11(

    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8,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8.如图,AD垂直于BC,∠1=40°,∠2=30°,
    则∠B=度,∠C=

    度。
    9.如图,∠1的度数是(
    )。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8厘米,已知底边长是4厘米,腰的长是(
    )厘米。
    二、选择

    1.做房屋的屋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A.有三条边的特性
    B.易变形的特性
    C.稳定性
    2.有一个三角形,从它的一个顶点起,用一条直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A.
    90°

    B.
    180°
    C
    .
    360°
    3.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
    C.钝角
    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cm,一边是7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3cmB.13cm或17cm
    C.17cm
    5.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40°,另外两个内角是()。

    A.必定是40°和100°。B.必定都是70°。

    C.必定是40°和100°或都是70°。
    三、操作: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前
    前上
    左前
    前上

    第四部分
    统计与数学广角
    一、统计知识
    1.平均数能清楚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数并不是实际每份的数量。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
    ?
    ?
    ?
    (2)常用方法:先合后分计算:  总数÷份数=平均数
    3.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组数据不同的地方。4.复式条形统计图可分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必须要有图例,单位长度需统一。
    5.比赛中计算平均得分时,一般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二、“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3
    个头,从下面数,有36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方法一:列表法。

    13
    12兔
    0
    1脚
    26
    28在上表中鸡兔的数从13,0开始,依次分别减1加1,算出对应的总脚数,直到脚的数量为36为止,注意在依次填表时,脚的总数有了两组数据时,会发现它呈加2(几)的规律,所以这时按加2(几)的规律去填就行。
    方法二:“抬脚法”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现在,地面上出现脚的总数的一半,也就是36÷2=18(只).在18这个数里,鸡的头数算了一次,兔子的头数相当于算了两次.因此从18减去总头数13,剩下的就是兔子头数18-
    13=5,有5只兔子.当然鸡就有8只.
    上面的计算,可以归结为下面公式:
    总脚数÷2—总头数=兔子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上面的解法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做一次除法和一次减法,马上能求出兔子数,多简单!能够这样算,主要利用了兔和鸡的脚数分别是4和2,4又是2的2倍.可是,当其他问题转化成这类问题时,“脚数”就不一定是4和2,上面的计算方法就行不通.因此,我们对这类问题给出一种一般解法----假设法.
    方法三:假设法。
    (可以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者全是兔)如果设想13只都是兔子,那么脚就有:4×13=52(只)
    比36只脚多了:

    52-36=16(只).
    脚多了是因为把鸡当成了兔,每只鸡比兔子少2只脚,用多的脚除以
    2就可以算出把多少只鸡当成了兔:16÷(
    4-2)=8(只)
    兔子:
    13—8=5(只)
    公式:
    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注意:(1)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都可用“鸡兔同笼”方法来解答,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比较简单。
    假设的是鸡最先求出的就是兔,假设的是兔最先求出的就是鸡。
    (2)在得失问题(如倒扣分)中,上面公式中的(兔脚数-鸡脚数)这一步,即得分和倒扣分后的相差数要用加法,类似的还有损坏后倒赔偿问题。

    综合练习
    一、填空
    1.()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已知8、12、a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则a是(
    )。
    3.甲筐苹果36
    kg,乙筐苹果40
    kg,丙、丁两筐共有苹果100
    kg,平均每筐苹果()kg。
    4.停车场上三轮车和小轿车共7辆,总共有25个轮子。三轮车有(
    )辆,小轿车有(
    )辆。
    5.数学竞赛共20道选择题,答对1题得5分,答错或不答倒扣1分。小王同学在竞赛中得了82分,他答对()道题。
    6.两个大人带几个小孩去公园游玩,大人门票每人5元,小孩门票每人3元,买门票一共花了22元,则这两个大人带了(
    )个小孩。
    A.3

    B.4

    C.5

    7.搬运站运送100只花瓶.规定每只运费1元,如果损坏,每打破一只不仅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1元,结果搬运站共得运费92元。搬运过程中共打破了(
    )只花瓶。
    A.8B.4C.2

    8.学校买回4个篮球和5个排球一共用185元,一个篮球比一个排球贵8元,篮球的单价是(
    )元。
    A.17
    B.20
    C.25

    二、操作题
    实验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1.
    平均每个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男生有多少人?
    2.(
    )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

    )年级参加的人数最少。
    正安县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四年级数学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
    2.计算82
    +
    540÷(98-38)时,要先算(
    )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3.
    8.64是由(

    )个1、(

    )个0.1
    和(

    )0.01组成的。
    4.用6、2、7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一位小数,其中组成的最小与最大相差()。
    5.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身长5厘米,合(
    )米,体重不超过2克,合(
    )千克。
    6.三角形内角和是(

    )度,它有()条高,它具有(

    )性。
    7.在
    ......中,第1568个



    )(填“三角形”、“圆”或“正方形”。)
    8.水果店卖出橘子25筐,香蕉18筐,橘子和香蕉每筐都是48千克.下列算式结果表示什么?
    (1)48×25+48×18:表示

    (2)48×(25-18):表示
    9.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的近似数是7.00,这个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0.等腰三角形底角是顶角的2倍,顶角是(
    )。
    11.2108千克=(
    )吨
    7千米35米=(
    )千米
    12.把1067536999改写成“亿”作单位且保留一位小数是(
    )亿。
    13.(
    )扩大到它的1000倍是5。
    14.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4厘米,第三条边是(
    )厘米。
    15.下列图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条


    )条
    二、我会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共5分)
    1.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
    如果÷



    ,那(

    ×

    )÷=
    1
    ()
    3.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位的0不能去掉。
    ()
    4.

    0.2小时=20分钟。()
    5.
    小刚班的数学平均成绩93分,小兵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5分,小兵的数学成绩一定比小刚好。
    ()
    三、
    我会选择。(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共5分)
    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中一个锐角是30度,则另一个锐角是(
    )。
    A.
    30度
    B.

    60度
    C.
    90度
    2.
    5.0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A.

    508B.

    50.8

    C.

    0.058
    3.
    两个(
    )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
    等底等高
    B.
    面积相等
    C.完全一样
    4.
    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A.
    360°

    B.
    540°C.720°5.
    从右面看到的形状(

    )。
    A.
    B.C.
    四、我会计算。(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0
    +
    0.9

    39
    ×
    99=
    1–0.72

    5.2
    +0.48

    3.75
    ×100=
    0
    ÷
    13=
    125×16=
    7.68
    +0.44=
    2.四则运算。(10分)
    17.63
    +
    0.86
    -
    9.43

    376
    +
    208
    ÷(108
    -
    56)

    25×[(368
    +
    136)÷
    63]7.63
    +
    3.7
    +
    2.37
    +
    6.33.怎样简便怎么算。(10分)
    7.95
    -
    2.36
    -1.6488
    ×
    125
    17.5
    +
    2.9
    +
    2.5

    436
    ×
    101

    436五、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20分)
    1.画出下面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4分)2.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2分)

    底3.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现有△
    ABC和点O,△ABC的顶点和点O均与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
    (1)在方格纸中,将△ABC先向_____平移_____个单位长度,再向_____平移_____个单位长度后,可使点A与点O重合;(4分)
    (2)
    画出平移后的△OB1C1。(2分)
    4.看图回答问题。(8分)

    (1)四年级借书数量最多的是(??
    ?)月,最少是(?
    ?
    )月;(2分)
    (2)五年级9-12月一共借了(??

    )本书,平均每月借了(
    )本;(2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4分)六、解决问题(16分)

    1、刘小宝同学学习习惯好,待人友善,对人有礼貌,又乐于助人,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被评为了全校最美少年。爸爸妈妈为了奖励他,决定带他去滑雪,他可高兴了。十一黄金周,刘小宝和爸爸妈妈一同去了南川金佛山滑雪场。他们3人从起点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到达山顶后3人一起滑雪下山,每分钟滑行70米,用了20分钟到达起点。他们滑雪行了多少米?滑雪比乘缆车多多少米?(4分)
    面包车限乘30人,每辆400元;
    大客车限乘50人,每辆600元。
    2.四年级师生270人去桃花园旅游观光,怎样租车最省钱?最少需要多少钱?(4分)??3.六一儿童节学校购买32套舞蹈服装,上衣每件63元,裤子37
    元。共付多少元?(4分)
    4.在车棚里有自行车和三轮车共72辆,车轮有166个,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4分)
    学校
    班级姓名
    座号

    ………………………………………密………………………………封………………………………线……………………………………
    四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题(一)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我会填。(共25分)
    1.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
    2.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3.
    9.9549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4.
    135—
    67—
    33
    =135
    —(

    +)
    5.把0.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这时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
    6.
    3.06的计数单位是(),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7.
    数学竞赛共20道选择题,答对1题得5分,答错或不答倒扣1分。小王同学在竞赛中得了82分,他答对()道题。
    8.
    圆的对称轴有(
    )条,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条.
    9.

    30吨20千克=(
    )吨1米70厘米=()米
    2.03吨
    =(
    )千克
    80g=(
    )kg

    10.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5.3015.1035.31
    5.13(
    )
    <
    (
    )
    <
    (
    )
    <
    (
    )

    11.在一个三角形中,∠1=72°,∠2=48°,∠3=(),按角分,它是()三角形。
    12.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36°,则顶角是(

    )。
    二、我当审判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131-63+37=131-(63+37)

    ()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
    3.把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三条边也相等。
    ()5.
    4.5和4.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三、选择题。(10分)
    1.下面各题中,运算顺序是减法→除法→加法的算式是()。
    A.48-27÷3+25

    B.85+(45-18)÷9
    C.(48+112)÷(35-30)
    2.
    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大小 (
    )。
    A.不变B.会发生变化
    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3.
    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风车

    B.拨动的算珠

    C.钟表上的分针
    4.计算小数加法时,不小心把加数3.2看成了32,和增加了()

    A.不变B.32C.28.8
    5.
    0.1和0.9之间有(
    )个小数。
    A.7

    B.8C.无数四、计算(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7.5÷100=
    8.8+2.02=

    20.3÷1000=
    25×13-25×3=
    42.9—2.9=

    4.06×10=

    0.22×100÷10=
    37十68×0=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51-500÷(16+84)25.3-(6.75-2.8)

    55×101-55
    298-153-47
    99×37

    4.5+17.8+23.2
    3.用小数计算。(4分)
    5米23厘米+3米5分米

    10千克-3千克60克
    五、动手操作: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6分)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共24分)。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2.新华书店新购进两种图书,
    《童话书》零售价26.5元,《故事书》比《童话书》便宜5.6元,王明准备各买一本,50元够不够?
    26.5元3.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两种方案: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团体5人以上(包括)5人每人100元。
    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6人要去游玩,想一想怎样买票最省钱?4.100千克芝麻可榨油58千克,照这样计算,1t芝麻可榨油多少千克?
    5.四年级某班进行跳高测验,小刚跳了1.23
    m,小明跳的比小刚低0.07
    m,小亮跳的比小明高0.12
    m,小亮跳了多少米?6、四年级(1)班某小组同学两次跳绳测试成绩如下图。
    (1)
    与第一次测试相比,第二次测试谁的进步最大?(2)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87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常用行政公文写作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