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考试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来源:卡耐基范文网
  • 时间:2020-06-30
  • 移动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第一单元准备课


    课(一)

    课(二)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5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
    。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
    (2)动脑动手
    A、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B、练习2
    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板书设计:
    数一数1、2、3、4、、5、6、7、8、9、10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
    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2)
    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3)
    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习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比多少课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位置

    课(一)

    课(二)
    第一课时???认识上下和前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教具准备:例题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
    ????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
    ????①卡车在轮船的(??
    ?)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
    ?)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关系。
    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9的图,请学生观察: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
    ????并回答:
    ????①李林在王英的(??)面,王英在李林的(??)面。
    ????②张宁在李林的(??)面,王英在张宁的(??)面。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王英的位置关系(对李林来说,王英在李林的后面;对张宁来说,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3)完成练习二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二、巩固练习
    ????1、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2、看图想一想,填一填。板书设计:上、下、前、后----------在-------的--------面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一)第二课时??认识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根据画面找出有关上下前后的关系的物体。?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
    谈话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新的位置关系。
    ?1、教师背对学生出示右手,问:“这是哪只手?”请学生跟着举起自己的右手。然后,用同样方法教学左手。
    ?2、观察自己的左右手,说一说我们的左右手有什么不同点,认清自己的左右手方位。
    ?3、小游戏:同桌喊口令,按同桌的口令出示自己的左右手。再进行反口令训练,如:同桌口令为左手时游戏者出示右手。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左右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5、小结:我们的左右手是好朋友,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离不开它们。左右这两种位置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
    ??6、练习,完成“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模你的右耳。
    ??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自己为中心,说说自己左右前后同学的名字,再说说自己从前往后、从左往右是第几人。
    7、同桌面对面伸出右手,互相握一握。然后,面对面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左右边各有什么。
    8、小结:我们的左右手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把4写在8的左边,把2写在8的右边。
    ?2、说一说你的相邻同学都有谁。
    ?3、教科书练习二第4题。先由教师指定一组学生进行示范练习,加强学生的综合方位感。然后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巩固练习。
    4、教科书练习二第5、6题。板书设计:
    左、右---------在-------的左边
    --------在--------的右边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的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对“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和熟练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所学的方位来判断物体位置。
    教学方法:
    复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方位?
    学生个别汇报:
    上、下、前、后、左、右。
    2
    、游戏: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听反话的游戏。我说一个方位,你有用手指出与它相反的方位。
    (1)师生互玩
    (2)同桌互玩
    二、巩固新知,完成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有学生独立剪贴完成故事情境图。
    (2)
    请个别学生看图说说龟兔赛跑的故事。
    (3)完成题中说一说的内容。
    2、课本第12页练习二的第4题。教师(出示题目图):晓东搬进了新房子,大家一起来帮他整理好房间吧。
    3、课本第12页练习二的第5题。(1)学生按题目要求进行剪贴。(2)小组内互相提问,解答。
    4、课本第13页练习二的第6题。教师(出示题目图):小蚂蚁在迷宫里迷路了,谁能帮助它?
    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练习课

    上、下、前、后、左、右
    课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备
    课(一)

    课(二)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
    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1~5的顺序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1~2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1

    2

    3

    4

    5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
    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
    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
    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板书设计:
    比多少
    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第三课时

    第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
    道是哪里吗?
    (1)出示挂图第20页的图画。
    (2)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三、反馈练习:
    1、第23页的第1题: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第四课时
    分与合
    教学目标:
    1、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3○4
    4○2
    5○1

    2○3
    3、看图回答












    一共有()△,从右边数,☆排第()。
    从左边起,第5个是(
    )。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
    1和3
    组成4………再自由读(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

    55

    51   4  2  3  3  2  4   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
    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4

    4
    4
    1
    3
    2
    2

    3
    15   

    5
      

    5
       
     51   4 
    2  
    3 3 
     2 
    4  1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五课时
    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形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空。
    2、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交流。
    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
    板书:3
    +
    1

    4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在算术本上本术规范的写法。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3、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
    4、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三、巩固发展
    1、第24页做一做
    要求一边看一边说过程。
    2、练习五的第1题。先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说图意,然后在方框里填得数。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设计:
    加法
    3
    +
    1

    4

    :

    加号
    等号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第六课时1~5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填数
    ○○

    ○○○

    ○○

    ○○








    二、探究发现1、出示25页主题图
    仔细看,图中画了什么内容,说出图意,同座同学互说。
    根据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怎样列算式?
    2、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2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
    来的?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代表汇报。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
    3、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
    又表示什么?
    三、巩固深化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先看图说图意,再在全班交流,说算式,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完成做一做第3题:边摆边列算式
    3、游戏:找朋友
    1+24+11+3
    3+2
    34

    5
    2+3
    4+12+21+2

    3+1

    4、完成练习五的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
    1~5的加法
    3+2=55分成3和2。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第七课时
    减法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
    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的兴趣。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计算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确定被减数。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4+1
    3+1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出示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小丑手里拿着4个气球,飞走了1个)

    师:像这样,从4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板书:—)2、学习减法算式
    问:4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飞走了一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飞走一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像这样飞走了、去掉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4-1=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出示第26页的第2幅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问:谁知道虚线圈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2、第26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三、巩固反馈

    1、P28页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用减法?怎样计算减法?
    板书设计:
    减法
    4个气球,飘走了1个,还剩几个?
    4
    -1
    =3读作:4减1等于3
    :

    减号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第八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口算5
    以内的减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对口令:5以内数的组成
    2、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27页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完整题意。
    2、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启发提问:要求还剩几只松鼠,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算式是怎样的?
    5-3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师:同学们有的用5的分解来算的,有用5的组成来计算的,有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来计算的。你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方法来计算减法。现在请同学们再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3的?
    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第1题: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要求还剩下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独立完成第2、3题
    三、巩固深化
    1、练习五第4题先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练习五第5题
    四、总结提炼
    1、说说本节课自己学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在计算减法时,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组成和算减想加的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5以内的减法

     
    5
    5-3=2想:
    3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第九课时

    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渗透辨证统一的思想,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卡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5
    (  ) (  )  
    (学生口答)
    2、数的组成
    □   5   
     □   
     
    52  
    3  1  □  2 
     2  
    3 

    3、5以内加法练习
    出示
    1

    2
    3

    4把数字卡片放在方格的上面并移动,做口算1+1,1+2,
    1+3,1+4。再把卡片放在下面并移动,做口算2+1,3+1,4+1,将数字卡片换成其他的,分别练习5以内的加法。
    4、5以内减法练习

    分别用5减去比它小的数,依次练习。
    二、指导练习
    1、P29页的第6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再把算式补充完整。
    2、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3、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9页的第7题。
    全班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
    (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板书设计:
    加减法练习课
       5 
       5 
      
       
    3□2□
    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十课时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能较工整的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能正确的书写0。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
    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同时出示挂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盘子里有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盘子里有1个桃,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盘子里有1个桃也没有,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3、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1)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4、教学书写0(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3)学生写0  在书中第30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1页的第1题
    2、完成第31页的第2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1、什么也没有。
    2、起点。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十一课时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0的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既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0的加减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出示第2幅图: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出示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3、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3-3=0

    4+0=4
    、5
    -0=5
    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30页的做一做(全班集体评价)
    3、第31页的第3题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5题。
    2、第31页的第4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相同的数相减得0,一个数和0
    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板书设计:
    有关0的加减法3-3=0
    4+0=4
    5
    -0=5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利用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整理复习,探索发现加法表和见发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拓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学习习惯,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加法表
    减法表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上节复习课,复习0~5的认识及加减法,大家高兴吗?
    二、联系实际,巧设情景
    (1)复习序数
    出示情境图,放学啦三位好朋友一起回家,看他们在说什么呢?
    小绿说:我家住在第三层,到我家去做作业吧!
    小蓝说:我家在他家下面一层,到我家去吧!
    小红说:我家在他家上面一层,到我家去吧!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红小蓝分别住几层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小组交流汇报
    (2)复习数的组成
    我们已经学过5以内数的组成,你们还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呢?指名上台展示,师板书
    三、主动探究,寻找规律
    (1)加法表
    1、小朋友喜欢游戏吗?我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谁来当邮递员呢?先算出得数是几,再把信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吧
    2、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5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呢?
    (2)减法表
    1、补充表格
    表中出现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看他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的顺序把其余的算式补充完整。
    2、寻找规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的排列规律。顺着算式某一行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算式的得数
    3、熟练计算减法
    教师任意指定算式让学生接得数
    四、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口算
    (2)完成练习七的习题
    五、拓展思维,课堂小结

    )+(
    )=5(
    )+(
    )=3课堂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解决真么多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后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课(一)

    课(二)
    第一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柱

    球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二课时
    我会拼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6袋各形状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2、取出四个长方体,(学生操作)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
    2、完成教科书P37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37第5题。
    4、完成教科书P38第7题。
    5、完成教科书P38第6、8题。
    四、课外实践作业。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拼出你所喜爱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的练习课
    拼一拼

    搭一搭
    课后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一)

    课(二)
    第一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难点:6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二、新授
    1、学习数数和认数。

    ①出示第39页的主题图。

    ②观察思考。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
    板书:6
    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
    板书:7
    2、教学数序。

    ①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②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③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3、比较大小。

    ①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5<6
    6>5
    ②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6<7
    7>6
    4、教学6、7的序数。

    ①看书第43页。从左数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②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
    ③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指导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②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③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三、巩固练习
    1、抢答练习。

    ①5后面的数是几?
    ②6后面的数是几?
    ③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九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6、7的认识
    5<6

    6<76>57>6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7根,小圆片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数到7;从7数到1。
    2、口答。6前面是几?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是几?
    二、新授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填?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教师巡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②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7的组成。
    问: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想到什么?
    三、练习
    1、对口令。

    2、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板书设计

    77761

    52

    4
    3

    16

    25

    3
    4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三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l=l+2=

    3+1=

    1+3=
    4+1=1+4=

    2+3=3+2=
    2、对口令。
    二、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5+l=1+5=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1)让学生自由摆学具,并说出加减法算式。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
    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5、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5+l=7+2=

    3+4=

    6+3=
    7-1=6-4=7-5=6-2=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四课时6、7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
    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
    练习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教具准备:
    1、7以内加减算式卡片,0—7的数字卡片。
    2、6、7的点子图。
    学具准备:
    0—7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7-3=6+1=7-1=
    6-3=
    3+4=2+2=
    1+6=4-3=
    7-4=
    5-4=2+5=
    2+4=3+3=
    2+3=
    7-7=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九第10题。指定时间,看谁能够一次做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九的第12题。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图意和解答方法、算式,集体订正。
    三、发散练习
    练习九的第9题。出示数字卡片。你能摆出几种算式?将算式填在书上。
    四、创新练习。让学生自己用小方块摆一摆,再填一填。(教科书第52页思考题)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4-3=6+1=7-2=
    5-3=
    6+4=
    1+5=
    2+4=
    3+3=
    7+3=
    7-7=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五课时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一、情境激趣
    师:看,游乐场有这么好玩的游戏。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到滑滑梯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有关6、7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观察图画。
    师:我们先看一下小兔子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②认识大括号和?号并解答。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个场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师: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2、教学有关6、7的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现在老师带你们小河边游船,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师:看这幅画与刚才小兔子的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强化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这是要我们干什么?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课本第47页做一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一题,同桌之间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分别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8页第1题。
    五、总结。
    师: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游玩,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师: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板书设计:

    用数学
    4+2=6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

    加法
    7-5=2
    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减法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六课时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3、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迅速地口算6、7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6点子图、口算卡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吗?
    (学生可能会说:我今年7岁了;我家有五口人,我是一年级5班的学生)
    师:是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小兔图)

    (1)引导学生口述图意:草地上有4只兔子,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
    (2)问同学们,要求一共多少只,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算式写在自己的随堂作业本上。

    (4)让学生相互交流。
    最后告诉同学们在解题时要先看清题意,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再列式。
    三、游戏。

    (1)让学生看大屏幕,老师问:看一看,我们这一次要玩什么游戏?(看点子说减法算式)。
    多媒体课件出示点子卡片(7个点子),接着又盖住了几个点子,只露出3个点子。问学生:看明白了吗?谁能看点子图说一个减法算式?引导学生说算式:6-5=1。让同桌互相出示点子图,相互说说算式。
    (2)卡片游戏
    拿出0-7八张数字卡片。从八张卡片中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去小数。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动手。两人一组互相交流,一人拿卡片另一人算。集体交流。

    四、口算比赛

    完成练习十第5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五、课中训练
    1、完成练习十第4题
    引导学生先说图意,交流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2、投影出示第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已经能够根据图意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题时,要弄清题意,想想计算的方法,然后在列算式。板书设计:
    用数学练习课
    说一说:1、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七课时

    8、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一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能规范正确的书写8和9。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数数量是8、9的物体。
    教学难点:能规范书写8。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8个小圆片,9个三角形,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数: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2、口答。
    问: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问:你知道7后面的数是几?8后面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
    二、教学8、9的认识。
    1、教学主题画。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或9?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4、教学8、9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②出示直尺图。

    0
    1
    2
    3
    ()
    5
    6
    ()()()

    5、教学比较7、8、9的大小①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②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

    8>79>89>7
    6、教学8、9的序数含义(打开书第51页。)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7、指导书写8和9。
    问:8和9分别像什么?
    教师范写8和9,并说明书写技巧。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2、3题。
    四、课堂练习
    书写8和9。
    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7<8
    7<9
    8<9
    9>8
    9>7
    8>7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八课时
    8、9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8○98○69○5
    3、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㈠教学8的组成。

    1、创设情境。
    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①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
    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㈡教学9的组成
    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9的组成补充完整。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㈢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课堂练习
    练习八的第4、5题。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板书设计:
    89



    1

    7
    1

    8
    2

    6
    2

    7
    3

    5
    3

    6
    4

    4
    4

    5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九课时
    8、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令。复习有关8、9的组成。
    2、看图列式。
    ○○○○ ●●●
      ○○○○|●●●
    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二、新授。
    ㈠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出示红花图画)
    师:漂亮吗?
    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3、8-3=5
    师:看一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
    ㈡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
    1、摆5个红小棒,4个绿小棒(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4=9、4+5=9、9-5=4、9-4=5㈢出示想一想:4+4=(
    )
    8-4=(
    )
    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的第6、7、8、9题。
    1、第6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
    2、第7题。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看图列式,集体订正。
    3、第8题。
    计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第9题。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 ●●● 
    □□□□
    ■■■■■
    5+3=84+5=9
    3+5=85+4=9
    8-5=39-5=48-3=59-4=5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十课时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3、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6+2=8)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看小鹿们在干什么吧!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
    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
    4、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像这样加、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想一想:你能试着举出几个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大声的说图意,并在书上列式计算。2、练习十一的第3题。
    要求:互说图意,独立填空。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并结合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小结收获,渗透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用数学9-3=6

    6+2=8

    8-3=5
    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十一课时
    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l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重点: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猜一猜。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②能与O做邻居的又是谁?③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2、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l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l0”,10比9大。)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学习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①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②出示主题图。
    数一数,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总人数、气球个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③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lO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
    ④出示计数器。
    老师拨珠子,学生数数。
    问:9再添上1是几?10在几的后面?
    ⑤10的位置与大小。

    出示尺子。
    学生观察。
    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2、10的写法。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3、l0的组成。
    ①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分,然后将分得结果填在书上。)
    (板书10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课本60页做一做的。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十二课时

    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圆圈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新授。1、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
    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
    10-1=9、10-9=1
    学生齐读算式。

    2、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
    问:你们会用四道算式表示呢?
    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lO2+8=10
    l0-2=8
    10-8=2
    学生齐读算式。
    3、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图的算式补充完整。
    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②请两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3+7=lOl0-7=310-3=7
    6+4=104+6=1010-6=410-4=6
    4、想一想。
    出示:5+5=口10一5=口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将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l0。
    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为10。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九第5题。孔雀开屏。
    板书设计:
    10
    1+9=10

    10-9=1
    1

    92+8=10
    2

    810-2=8
    3

    73+7=10
    4

    610-3=7
    5

    5
    5+5=1
    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十三课时
    填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不看图,能正确填出未知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3
    8-5
    7+8
    10-66+6
      9-8
    10-85+5
    10-25+3
      2+2
    5-1
    7+2
    6-0
    0+10
      10-10
    4+27-4
    4-41+8
    2、看卡片说组成。10

    10

    1010

    /\
    /\
    /\
    /\

    2


     □
    4
    7 □

    1
    698
    7
    /\
    /\
    /\
    /\

     2  
    4 □

    35
     □  
    二、新授。
    1、出示63页第6题。
    问:左边是什么意思?
    问:怎么填写呢?
    板书:1+(
    )=10问:这个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这里的括号表示什么数还不知道,也就是要填的未知加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师:这里括号读作几,因此可以读作:1加几等于10。
    带领学生读算式:1加几等于10(两遍)。
    问: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几种方法都可以,那么你认为哪种想法最简便呢?
    2、出示63页第7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启发生思考。
    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问:我们要再画几个圆片呢?
    问:方框里要填几?(填空后齐读算式两遍。)
    问:这道算式如果不看圆片,你怎样想括号里的数?(3和7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7。)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十四课时10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
    练习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学具准备:
    0—10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0-3
    9+110-110-35+5
    10-43+72+84+6
    10-8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三第9题。
    指定时间,看谁能够一次做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第11、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的第10题。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说图意和解答方法、算式,集体订正。
    三、发散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说说那些可以用7+3=10表示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10-3=7

    4+2=6

    5-5=0

    7-4=3
    1+5=65+3=8

    3+6=9

    10-8=2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十五课时
    连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2、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连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十2十1=8
    三、应用拓展——动手操作。
    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
    列算式说得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
    2、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课堂练习:练习十四第3题。
    板书设计:
    连加
    5+2+1=8

    7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十六课时
    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第一步减得的结果记在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次运算。教具准备:例题图片,10个三角形片,复习用连加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10个三角形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1)

    4+2+43+3+l5+0+3
    2+7+l2+4+33+7+0
    (指定两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10以内的减法。
    10-3
    8-6
    9-2
    4-4
    7-4
    9-0
    6-3
    10-7
    8-4
    10-6
    7-6
    3-1二、新授。
    1、师: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2、学习连减
    出示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去掉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④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⑤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板书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第65页“做一做”。
    2、练习十四的第4题。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6题。
    板书设计:
    连减
    8-2-2=4

    6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十七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10-3-4=8-2-3=9-0-6=

    9-2-5=

    10-1-6=

    5-3-1=
    2+4+3=

    3+2+2=
    二、教学加减混合计算。
    1、教学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
    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
    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学生齐读算式,请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2、教学天鹅例题2。
    演示:先有4只天鹅,把其中2只移开,演示飞走。
    问:有4只天鹅,飞走2只,还剩下几只?怎样列式?
    板书:“4-2”。
    演示:在黑板上又贴3只天鹅。
    师:又飞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把刚才的算式接下去写完整?
    学生答后老师在“4—2”的后面接着写“十3”。
    3、小结: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二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4+3-2=□

    4-2+3=□

    ︺︺
    7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十八课时

    加减混合计算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
    1+4+310-2-5

    2+7-6
    指名口算出得数。
    指名说出每道题的运算过程。
    说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第67页的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5题。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4题。
    师:括号里是要我们填横行、竖行上3个数相加的结果。
    学生理解后填数。
    老师指名学生说结果,并说出计算顺序。
    四、课堂游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的练习10-4+2=8-4-2=9-4+3=
    4+4-5=
    6-5+7=2+4+3=
    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的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l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书写0—10各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复习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有关10以内的加法。
    复习难点: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复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复习数的认识和顺序。
    1、猜一猜。
    ①出示第69页第l题主题图。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②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三、复习数的组成和加法。
    1、数的组成。
    ①师:我们已经学过l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②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说说组成。
    ③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④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⑤做课本第71页第1题。
    2、第69页第2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你能说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4、5……10的加法算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指导学生横看加法板书表。
    问:第一行有几道算式?得几?
    问:第二行有几道算式?它们的得数是几?
    问:第三行有几道算式?它们的得数都是几?第六行的算式得数是几?有几道算式?第八行呢?
    师:横看加法表,共9行,每行算式的得数都一样。第一行得2,第二行得3……第九行得10。
    让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地读算式说得数。

    (2)指导学生竖看加法表。
    问:第一竖行是加几的?有几道?第二竖行是加几的?有几道?第三行呢?……

    (3)练习。老师任意指一道题,学生都能迅速、正确说出得数。
    四、课堂总结。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二课时:10以内减法和综合练习的整理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减法表的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10以内减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3、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
    复习重点:
    10以内数的减法及图画应用题。
    复习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7-2
    5-1
    10-3
    6-2
    5-3
    8-5
    9-2
    7-4
    10-97-7
    10-5

    8-0
    二、整理复习10以内减法。
    师:昨天我们已经复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今天我们复习10以内数的
    减法算式。你能说出2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3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4减几?(老师板书)
    问:5减几呢?(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10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横看减法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第一行是2减l,也就是2减几,第二行是3减几,第三行4减几……
    第9行是10减几。每一行第1题都是从减l开始。
    接着请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读算式说得数。
    问:每一横行的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规律呢?(老师边问边指题:5一l和5—4、
    5—2和5—3,先由学生试说,后老师补充:每一横行左右两边的算式是有联系的,如:5一l=4,5—4=1;5—2=3,5—3=2。他们都可以用同一个组成来想。)
    接着老师任意指题,学生说出有联系的算式。
    三、复习指导——练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1)出示放大的熊猫图(71页第3题左图)

    (2)练习十六第5题,学生独立填算式计算,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在课本上作题,老师计时,看3分钟内完成的人数。做后订正,达不到要求的个别辅导。
    2、练习十六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第7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10以内减法和这个单元的综合练习。10以内减法算式除了减0和得数是0的题以外,全部都在这个表中,一共45道题。这些题都是最基本的,要做得又对又快。在综合练习中,我们练习了看一个图列4式,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填加法算式中的括号等,都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争取好成绩。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男生在6层,女生在8层。
    7+3=10
    8-3-1=4课后教学反思: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课(一)

    课(二)
    第一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图片、小棒。
    教学重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新授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1、电脑出示教科书P73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揭示课题
    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
    2、教学例1。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0里面有几个十?
    老师所数学生(11
    15
    20)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
    手摆小棒。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
    3、练习。
    你会读这个数吗?学生读教师板书:11读作十一
    分别出示12
    13
    14
    15
    16
    17
    18
    19的小棒图。学生看图,并说说组成,再读数。
    出示:14、16、19、20。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后,教师讲评。
    提问: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例2。
    电脑出示直尺图。
    问:图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3比15大还是小?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的第1题。全班齐读,然后再个别读。读完后,再让学生从20倒数到7。
    2、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书(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的第2题。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个十和1个一……2个十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二课时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
    边数:
    “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
    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十位
    个位
    1
    1
    1
    72
    0—要写,“0”起占位作用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三课时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10+3
    师:等于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13-3=
    13-10=
    师:怎样算?
    2、教学例5
    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上2颗珠子,根据拨出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生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
    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
    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13-210+714-4
    11+313-211+28+10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板书设计: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0+3=13

    13-3=1013-10=3
    11+2=13

    13-2=11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四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准备。
    2、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重点:1、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练习纸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倒20倒数到1,2个2
    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出示11—20各数,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3、填空。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3)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
    ,十位上的数字是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个数是。
    4、口算。
    13+2=
    16+2=

    16-3=
    19-9=

    7+3+5=15-4-10=
    12-2+8=
    2+8-4=
    二、巩固练习
    1、指导练习练习十七的第2题。
    2、练习十七的第3题。
    3、练习十七的第3题。
    观察:9、10、11懂得了什么?(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提问:从11到?,?比11多几?该怎样列式?
    (11+4=15)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任意一个方框里打问号,要求学生算出问号里该填几?
    4、游戏。(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
    三、情境,引出课题
    四、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2、组交流:怎么排的?
    3、汇报操作结果。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

    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题目要求数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点讲解用列式解决的方法
    15-10-1=4
    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的练习课
    第10
    第15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数学乐园
    教学目标:
    借助“数学乐园”这一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有数学存在,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教学难点:
    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具准备:
    放大图一张。2—10数字卡,3个信箱。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去游玩,喜欢吗?(板书:数学乐园)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游戏图
    2、说明游戏规则。
    按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就谁赢。每走一格就要答题。答错了就倒退一格,不能走与别人相同的路线,
    3、前后四人一组开始游戏

    活动总结
    问: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哪些游戏?
    师:通过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的游戏,我们懂得了“数数、数的组成、加减法、数序、大小比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用。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去发掘数学的一些小奥秘,并能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四、补充游戏
    师:请大家看,老师手上有9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数字。现在老师从中抽出一张卡片,看看上面写着数字几?(8)
    问:几和几组成8?还有什么不同的组成方法吗?按顺序想一想几和几组成8一共有几种?
    师:现在老师要求按桌开火车,老师抽出一个数字,同桌合作,根据抽出的数字,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说出另一个数,然后两人合起来说说几和几组成几。每桌同学的答案要求不一样。
    3、送信游戏
    (1)出示3个信箱,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这是什么?信箱上都写着什么号码?(3、7、9)。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张口算卡,先请大家算算,把算的得数写在口算卡后面,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再根据得数把口算卡投到与得数一样的信箱号码中。如信箱号码与你得数不同,你就把等式贴在黑板上。
    4、比大小。
    ①两人一队,每人拿10个圆片,站在桌子右边,把一个小篮子放在桌面左边,轮流投圆片,并把投入的个数记下来。
    ②汇报每队投入的个数情况。
    ③找几队说一说: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④按上面说法,同桌同学互相比一比投入个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数学乐园

    ②③
    起点→终点
    ①④⑤⑥

    ⑦课后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课(一)

    课(二)
    第一课时

    认识整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个录音机,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91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小结: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板书设计:认识整时分针:又细又长
    时针:又粗又短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二课时

    认识整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拨钟游戏

    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问:怎么认?

    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上台拨)问:怎么拨?2、表示时间

    教师拨钟,学生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点人演板,其余做在本子上)。
    二、创设情景,指导练习
    1、周末就要到了,小明周末怎么过的呢?你能看图编一个故事吗?
    (独立观察——同位交流——全班汇报)
    2、练习十九章5题
    你会认时间了,小东认得对不对呢?如果不对,请改正。
    3、照样子说一说,练习十九章6题

    与我们认识的整时有什么不同?把下一行的钟,照样子说一说。
    4、练习十九章8题

    最后一个钟的时针应指向___,分针应指向___。
    三、总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四、练习
    课后教学反思: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一)

    课(二)第一课时
    9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2、练习二十第2题。
    板书设计:
    9加几
    凑十法:9+4=139+5=14

    9+7
    =16


    1
    3

    10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第二课时
    9加几的巩固练习
    练习目标:
    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练习重点:
    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练习难点: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并说说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9+1+5
    9+1+4

    9+1+89+69+5
    9+9
    2、指名说说“9+6”、“9+5”、“9+9”这三题计算时怎样想?
    3、出示口算卡片。
    (1)开火车口算:
    9-2=9+6=9+10=9+2=
    7-5=9+9=10-5=

    9-5=
    9-6=9+4=9+8=9+0=
    (2)指名口算:
    4+5+3=6+3-2=9-2+4=
    9-4+3=10-l+5=

    2+7+9=
    (3)做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9加几的算式卡片和10—18的数字卡片发给学生。一位学生拿着卡片“9+2”走上讲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11”也走上讲台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大家齐读:9+2=1I)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2、练习二十第4题。
    看图填算式。这是一道开放性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情景图,图下是口十口=口,没有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只蜜蜂”,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朵鲜花”。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复习了9加几的计算,还复习了应用题和填括号里的计算题,大家都学得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要多练习,尽快提高计算速度。板书设计:一共有几人?9+7=16(人)一共有几只蜜蜂?9+5=14(只)一共有几多喇叭花?9+4=13(朵)一共有几多黄花?6+3=9(朵)课前教材解读:备
    课(一)

    课(二)第三课时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十5。
    师:8十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十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十4、7十6、6十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l0,然后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6、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十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做一做”。
    板书设计:
    8

    7

    6加几
    8+5=137+4=11
    6+5
    =11


    2
    3

    10
    (1)凑十法:
    (2)因为8+5=13,所以5+8=13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第四课时

    8、7、6加几的巩固练习
    练习目标:
    1、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练习重点:
    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练习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练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十8=10—8=
    7十5=4十6=
    8十8=9十9=6十9=6十7=
    7十8=7十8=8十5=8十9=
    2、听算。
    6十9=7十7=9十8=
    7十6=8十7=6十5=
    7十5=6十4=9十6=
    二、计算能力训练。
    1、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教师把第2题写在黑板上,随便指在某一数上方,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学生接力读,看看哪组读得又对又快,对于读得不对的同学,再让他多训练。
    2、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一的第4、5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三、课堂练习。独立完成练习21第7、8题。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8、7、6加几的巩固练习
    8+7=15

    7十4=11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第五课时

    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8十3=
    9十4=
    9十2=
    8十4=
    7十5=
    6十5=
    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做一做。①看图列式。(第1题)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4、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5分成3和2,
    3和7凑成十,
    5+7=12
    5+7=12﹛7分成5和2,5和5凑成十,5+7=12
    因为5+7=12,所以7+5=12→比较简便
    5+8=134+8=123+9=12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第六课时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解决。
    3、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2)
    找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一(1)班的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4、学生评一评: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P97页“做一做”
    (1)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P99页第1题。
    (1)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2)独立填写算式,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8+6=14(人)
    (3)教师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4)学生评价这两种解法,说一说体会或感受。
    四、完成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填未知加数。以8+(
    )=12为例,让学生交流想的过程。
    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做抢答游戏。
    活动小结,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五、完成课本第97页的例题6。教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你想怎样解决?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用加法计算。
    六、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完成P98页的“做一做”。
    2、P100页第8题。
    3、教师小结。问: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七、全课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有什么体验或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用数学
    前排的人数与后排的人数合起来,列式为8+7=15(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合起来,列示为9+6=15(人)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复习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复习过程:
    一、整理和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教师指着竖行式题。
    问: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二行是9,第二行都是8……。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式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
    2、教师指着横排式题。
    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回答。
    (1)每一横排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的,加2、3、4……。
    (3)每一横排式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
    3、教师继续提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答出。
    (1)5加6和6加5的得数一样,7加4和4加7的得数一样……加数的位置调换以后,得数不变。
    师说明:记住大数加小数的题,就可算小数加大数的题目。
    (2)表中有四道题都是两个加数一样。6十6、7十7……。
    如果学生发现其他规律,要给予表扬。
    4、教师按照课本第l01页加法表画上粗线,说明:记熟左边20道题,就可以计算全部20以内进位加法了。
    (1)齐读表中左边的20道加法题。
    (2)教师随意指表中一道式题,让学生举出得数卡片。
    (3)教师指着小数加大数的题目,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
    二、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1题。
    让学生把和是ll、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限定2分半的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四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完成。课后教学反思:第九单元
    总复习备
    课(一)

    课(二)
    第一课时20以内的数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复习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学具准备:
    1—20各数的卡片。
    复习过程:
    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让学生先自己做,再集体订正。
    完成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完成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完成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6题。
    板书设计:20以内的数数数

    数序

    读、写数序数

    组成课后教学反思:

    课(一)

    课(二)
    第二课时

    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1、出示课本第106页第2题的表格。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
    (2)你从表格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排列?
    (3)将得数是10的算式涂上红色,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课本第107、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9题。
    3、完成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5、17题。
    4、看图列出四个算式。
      从9、7、17、16这四个数中选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
    5、直接写出得数。
      9+2=

    7+4=

    7-5=

    8+
    5=

    4+5=

    9+9=
      9-2=3+9=

    5+7=

    10-8=
    6+8=

    8-2=
      8-7=
    9-3=

    6-4=7+6=

    10-9=

    8+7=
      9+8=

    8-6=3+4=
    16-3=7+7=

    7-3=
    6、写出和是11的算式。
    7、在○里填上>、=或<。
      6+7○114-11○13

    7+6○7+9

    9+5○9-5
      9+8○1518-6○1410-4○10-1

    9-6○8-5
    想一想,以上有哪一道题可以不用计算就比较出大小?请画上△,并说一说“怎样比”。
    8、把下列算式按照得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5+10

    16-5

    3+9

    7+7

    11-2

    8+8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三课时
    认识图形和钟表
    教学目标:
    1、复习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及其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2、通过复习有关钟表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和钟表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和钟表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识图形。”
    1、复习。
    (1)说说我们这个学期学了哪些图形。
    (2)这些图形有哪些特点?
    (3)小组内说一说,你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拼组成什么新的图形。
    2、完成课本第106页的第3题。
    3、完成课本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的12~14题。
    二、复习“认识钟表”。
    1、认钟。教师任意拨钟,考学生对整时的认识。
    2、拨钟练习。
    请同桌之间互相拨钟,一个说时间,一个在钟面学具上拨时间。
    3、比较区分整时和快几时了、几时刚过一点儿的区别。请学生说说这三者有何区别,如何判断。
    4、完成课本第105页第1题的第(6)小题。
    5、完成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和钟表
    四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分针时针
    整时;指着12指着几就是几时
    快几时了:接近12

    接近几就是快几时了

    几时刚过一点:在12和1的中间

    超过几就是几时刚过一点
    课后教学反思:备
    课(一)

    课(二)
    第四课时
    用数学
    教学目标:
    根据情景图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题卡,让学生口答。
    8+53+9

    6+7

    17-7

    10-5
    4+10
    12-2

    8-4

    9+92+9
    任抽两题,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括号里该填几?
    8+(
    )=16

    11+(
    )=13

    )-10=312-(
    )
    =2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8题。
    教师: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
    说说9、5、14三个数在算式中表示什么?
    2、出示课本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0题。教师:在小组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根据你所发现的信息,可以求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巡视指导。出示课本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1题。
    3、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道题有几种可能,相应的算式该怎么列?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三、总结练习。课堂总结,说说解决问题的注意点。板书设计:
    用数学
    你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该怎样解决课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86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