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考试教案 > 《传染病学》一至八章教学教案
  • 《传染病学》一至八章教学教案

  • 来源:卡耐基范文网
  • 时间:2020-06-18
  • 移动端:《传染病学》一至八章教学教案
  • 《传染病学》一至八章教学教案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感染过程的表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熟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和免疫应答的作用、传染病发病机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三、了解我国传染病的历史、现状与防治方面的成就,传染病学的范畴,传染病流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我国传染病的历史、现状与防治成就,传染病病种的变迁,传染病学的范围和内容,学习传染病的目的。
    二、重点讲解传染病的特征,强调基本特征是与其他疾病鉴别的要点。
    三、重点讲解感染的基本概念(感染、共生态、机会性感染、感染谱、首发感染、获得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四、介绍病原体致病力(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对感染过程的作用、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五、重点讲解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必备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六、介绍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七、重点讲解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应包含: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三方面。特别是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查在诊断上的重要价值。
    八、重点讲解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特别强调传染病的隔离、消毒、病原治疗的特殊性、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九、介绍传染病预防的三个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强调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和病种,强调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制度与时限。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参观病房、观看录像
    【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二章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目的要求】

    一、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
    二、熟悉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的诊断意义,并发症及预后,治疗原则及预防的主要措施。
    三、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治疗,病毒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学
    第二章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诊断,治疗及预防原则。
    2.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预防的主要措施。
    3.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预后。
    【教学方法】
    自学第二章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型肝炎病毒的相关抗原、抗体系统及临床意义;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急性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淤胆型肝炎临床表现特点;重点掌握重症肝炎的诊断要点、诱因及处理原则;掌握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及适应症。
    二、熟悉各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熟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熟悉肝性脑病诱因、发病机理及处理原则;熟悉常见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熟悉乙肝的预防。
    三、了解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中的传染源、易感人群。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定义。
    二、一般介绍肝炎病毒病原学类型:甲、乙、丙、丁、戊、庚六型肝炎病毒,以及TTV(输血传播病毒);
    三、详细讲解乙型肝炎病毒的特点,重点讲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区及其所表达的蛋白功能及意义。
    四、一般介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详细讲解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其意义;一般介绍人群易感性;一般介绍流行特征:季节、人群分布。
    五、详细讲解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
    六、重点讲解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肝衰竭(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慢性)的临床表现特点。
    七、详细讲解肝功能检查中
    ALT、AST、AKP、CHE、蛋白、PT、血氨的检测及临床意义。重点讲解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及意义。一般介绍其它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八、详细讲解肝性脑病临床表现,一般介绍其它并发症。
    九、详细讲解慢性肝炎的分度依据,重点介绍肝衰竭早、中、晚期,淤型肝炎的诊断要点,一般介绍其它各临床类型的诊断依据。
    十、详细讲解病毒性肝炎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黄疸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十一、一般介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一般介绍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
    十二、重点讲解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一般介绍其它治疗措施,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免疫调节治疗。重点介绍重症肝炎治疗及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一般介绍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应用。
    十三、一般介绍控制传染源,详细介绍切断传播途径以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的预防、献血员严格筛选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4学时第二章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乙脑病毒的特征与分型,发病原理,病理解剖的特点与预防原则。
    二、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的特点及其并发症,流行性乙型脑炎与其它脑膜炎及败血症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与其它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时介绍、VCD多媒体演播。
    第二章第九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各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各期的处理原则。
    二、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传播途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理、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三、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及流行病学特征。
    【教学方法】
    自学第二章第十一节
    狂犬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狂犬病的临床表现,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
    二、熟悉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内格里小体的意义,诊断与治疗。
    三、了解狂犬病病毒学特点,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教学方法】

    自学
    录像教学

    【教学时数】
    0.5学时
    第二章第十二节
    艾滋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艾滋病临床表现。
    二、熟悉艾滋病实验室特点。重点了解HIV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了解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方法及原理。
    三、熟悉治疗原则。了解抗病毒治疗方法、免疫重建及常见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四、了解艾滋病的流行概况。重点了解传播途径。
    五、了解艾滋病发病机制。
    六、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艾滋病(AIDS)的基本概念及艾滋病的病原。
    二、一般介绍HIV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三、一般介绍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
    四、详细讲解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重点讲解免疫损伤机理(CD4+T
    淋巴细胞受损的机理)。
    五、重点讲解艾滋病的分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艾滋病常见的指征性疾病。
    六、重点讲解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抗原、抗体检查(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
    七、详细讲解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原则,抗病毒药物种类及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疗效判断。
    八、一般介绍艾滋病的预后及预防。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章第十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表现及特点、尤其是早期、疾病进展期的特征。诊断要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及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二、熟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
    三、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学、预后和预防措施,强调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疾病的扩散与流行。
    【教学方法】

    自学
    第三章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目的要求】
    一、熟悉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的特点、外斐反应的意义,诊断及治疗方法。
    二、了解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时介绍、VCD多媒体演播。第三章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
    【目的要求】
    一、熟悉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的特点,确诊依据及治疗方法。
    二、了解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与流行性斑疹伤寒如何鉴别。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时介绍、VCD多媒体演播。
    第三章第三节
    恙虫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恙虫病特征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病原治疗的方法。
    二、熟悉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三、了解恙虫立克次体病原学特征、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病原学特征。
    二、详细讲解恙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征。
    三、一般介绍发病机理与病理。
    四、重点讲解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尤其强调特征性溃疡、焦痂特点及其好发部位。
    五、详细讲解外斐反应的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恙虫病诊断要点。
    七、详细讲解鉴别诊断及预防的主要措施。
    八、重点讲解病原治疗选择的药物及疗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四章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脑膜炎双球菌的特征与分型,发病原理,病理解剖的特点与预防原则。
    二、熟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和暴发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的特点,实验室特点,临床分型及其并发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其它脑膜炎及败血症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其它脑膜炎及败血症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时介绍、VCD多媒体演播。
    第四章第四节
    沙门菌感染
    【目的要求】
    一、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血常规,血、骨髓、糞便培养病原体的时间及其诊断价值;血清凝集反应(肥达氏反应)的意义和应用;治疗方法。
    二、熟悉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鉴别诊断;伤寒主要的预防措施。
    三、了解伤寒杆菌的性状、抗原结构及其特性、意义,副伤寒的临床特点。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伤寒的定义,临床特征及主要并发症。
    二、一般介绍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伤寒的菌体抗原及鞭毛抗原。
    三、详细讲解伤寒流行病学,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发病原理及病理改变特点。
    四、重点讲解伤寒的典型临床特点,临床类型,小儿伤寒与老年伤寒的临床特点,解释什么是伤寒的复发与再燃。
    五、重点讲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的改变(伊红细胞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骨髓、粪便培养病原体的时间及其诊断价值。肥达氏反应的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伤寒的诊断条件,详细介绍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
    七、重点讲解伤寒的治疗原则,病原治疗的主要药物及疗程。并发症的处理。
    八、详细讲解伤寒预防的主要措施。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九、一般介绍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尤其是丙型副伤寒临床表现多样性及易复发。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四章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目的要求】

    一、
    掌握菌痢的临床表现、临床类型、典型菌痢、中毒型菌痢的临床特征。
    二、
    熟悉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及其治疗原则。
    三、了解痢疾病原菌的病原学特点,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菌痢的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
    一、
    一般介绍志贺氏菌的性状特点,抵抗力、分类及其毒素。
    二、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与传播类型(食物、水等)、流行特征(散发与暴发流行、季节性)及易感人群。
    三、一般介绍各种志贺氏菌的侵袭力及所产生毒素的发病机制,中毒性菌痢的发病机制,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病理特征。
    四、重点讲解临床表现,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类型,着重讲解典型菌痢临床特征,尤其强调发热、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特点。
    五、重点讲解中毒型菌痢临床特征。
    六、一般介绍并发症与后遗症。
    七、详细讲解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性状及显微镜检查、粪便细菌培养,强调培养送检标本要求);
    八、详细讲解急性菌痢主要与阿米巴痢疾鉴别;中毒型菌痢与乙脑、败血症的鉴别;慢性菌痢与直肠、结肠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九、详细讲解治疗原则,一般治疗及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选用、耐药菌株的情况、慢性菌痢抗菌药物内服与药物保留灌肠疗法),休克型及脑型菌痢处理措施。
    十、一般介绍主要预防措施,发现与隔离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食物、水源及粪便管理;卫生宣教与个人防护(饭前便后要洗手);口服活疫苗(自然无毒株、有毒杂交株、变异菌株)。
    十一、课堂分析一个案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
    学时

    第四章第六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胃肠型食物中毒及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概念、感染的主要常见病原菌、疾病暴发共同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
    二、熟悉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预防措施。
    三、了解病原菌学的主要理化特征及在环境中的分布及预后。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胃肠型食物中毒及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两种类型食物中毒感染的主要常见病原菌种类。一般介绍常见致病病原菌的主要理化特征及在环境中的分布
    三、重点讲解两种类型食物中毒暴发共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四、详细介绍发病机理与病理、致病的影响因素。
    五、重点讲解不同种类病原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特点、强调神经型食物中毒的重症化或致死有关的原因。
    六、详细介绍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获得确诊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七、重点讲解诊断要点。
    八、详细介绍鉴别诊断,尤其是不同病原菌种类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鉴别及神经型食物中毒的症状相关性鉴别。
    九、重点讲解对症治疗为主的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强调早期抗毒素治疗对降低神经型食物中毒病死率的重要意义。
    十、一般介绍神经型食物中毒的预后。
    十一、详细介绍预防的关键措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四章第七节
    霍乱
    【目的要求】
    一、掌握典型霍乱临床表现及其过程、临床类型,诊断标准和疑似诊断,治疗原则
    二、熟悉霍乱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原理、致病的主要毒素、主要病理生理的变化。
    三、了解霍乱弧菌生物特性及血清型特点,预防的三环节。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霍乱定义,霍乱病原学,霍乱弧菌类型,血清型。
    二、详细讲解霍乱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及传播途径。O139霍乱的流行特征。
    三、详细讲解霍乱弧菌主要致病毒素及发病机制:水样腹泻的机理及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霍乱的病理生理:水、电解质及代谢性酸中毒。
    四、重点讲解典型霍乱临床经过病程分期:吐泻期、脱水期、恢复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霍乱的临床类型、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
    五、详细讲解实验室检查,粪便涂片染色,确诊标准和疑诊标准。
    六、重点讲解补液疗法:补液方法,一般介绍病原治疗及对症治疗。
    七、一般介绍预防措施,按甲类传染病隔离。
    【教学方法】

    自学、VCD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五章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流行特征。
    二、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分型,以及不同型别的临床表现。
    三、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抗病原治疗及赫氏反应。
    四、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变基础、实验室检查特点及鉴别诊断。
    五、了解钩端螺旋体病原体的特点,了解国内外常见血清群及其致病力。
    六、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预后及主要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钩体病概述及病原学特征。
    二、重点讲解钩体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鼠、猪和犬;传播途径(经皮肤及消化道传播)及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及职业),流行形式:洪水型(猪)、稻田型(鼠)、雨水型(猪)。
    三、一般讲解发病机理
    :病原体经皮肤侵入,形成钩端螺旋体血症,广泛微血管中毒损害、出血:肾、肝、肺、心、脑及脑膜、肌肉等病变。详细讲解基本病理改变特点:全身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损伤。
    四、重点讲解临床表现:早期(三症状、三体征)、中期(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恢复期临床表现;各临床类型的特点;后发症的表现。
    五、详细讲解实验室检查特点。钩体凝溶试验.
    六、重点讲解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早期及各型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分离及血清学检查的诊断意义)。
    七、详细介绍鉴别诊断:根据不同临床各类型与发热、出血、黄疸、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八、一般介绍预后。
    九、重点讲解治疗:治疗原则;病原治疗(首选青毒素G),青毒素G使用的注意事项;镇静药、强心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肺大出血的应用;重点讲解赫氏反应的定义、机理及防治。
    十、一般介绍主要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第六章第二节
    隐球菌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及诊断要点。掌握隐球菌病的治疗措施。。
    二、熟悉隐球菌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熟悉隐球菌病的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
    三、了解隐球菌的结构,一般了解隐球菌病的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一、重点介绍隐球菌病流行病学内容。
    二、一般介绍隐球菌病的发病机制。
    三、重点讲解隐球菌病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四、讲解隐球菌病的鉴别诊断和预防。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第七章第一节
    阿米巴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肠阿米巴病和肝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重点掌握肠阿米巴病普通型的临床表现和肠道并发症。
    二、掌握诊断依据与疾病的鉴别诊断。
    三、掌握治疗原则,注意抗阿米巴药物的选用原则。
    四、熟悉肠阿米巴病实验室特点,重点是大便性状及镜检。
    五、了解溶组织阿米巴的生活史,以及致病群与非致病群的区别。
    六、了解肠阿米巴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七、了解肠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肠阿米巴病
    一、一般介绍阿米巴病的概念及病原体的分类。
    二、一般介绍阿米巴原虫的形态结构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溶组织阿米巴生活史。
    三、一般介绍肠阿米巴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及流行特征。
    四、详细讲解肠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特点
    五、详细讲解肠阿米巴病的各种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重点讲解普通型肠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六、重点讲解肠阿米巴病大便的性状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要点及与细菌性痢疾的鉴别诊断。
    七、简要介绍一般治疗,重点讲解肠阿米巴病的病原治疗。
    八、一般介绍肠阿米巴病的预后及预防。
    阿米巴肝脓肿
    一、一般介绍阿米巴肝脓肿的定义。
    二、详细讲解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机制,重点讲解阿米巴肝脓肿的病理解剖特点。
    三、重点讲解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四、详细讲解阿米巴肝脓肿的诊断要点,脓液特点。重点讲解与细菌性肝肿及肝癌的鉴别诊断。
    五、重点讲解肝阿米巴病的治疗原则,详细介绍肝脓肿穿刺引流要点、手术治疗指征。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七章第二节
    疟疾
    【目的要求】
    一、掌握疟疾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疟疾的生活史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鉴别诊断。

    三、了解疟原虫的预后和预防。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概述:疟疾的概念、历史、现状与防治及其成就。简要介绍疟疾的临床特征。
    二、详细介绍疟疾的病原学:四种疟原虫及生活史,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活史及其与发病、复发或/和再燃、传播的关系。
    三、详细讲解传染源、传播媒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四、详细介绍疟疾的发病机制:临床发作的原理、脑型疟疾的发病原理。
    五、详细讲解复发与再燃的概念,着重介绍复发与再燃的区别。
    六、重点讲解疟疾的临床表现,
    典型疟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四型疟疾的临床特点,脑型疟疾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理、恶性疟疾及输血疟疾的临床特点。
    七、重点讲解疟疾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病原学、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实验室的确诊依据。
    八、详细讲解疟疾的鉴别诊断。
    九、重点讲解疟疾的抗疟原虫治疗及其控制疟疾症状及预防复发的药物。详细讲解疟疾的对症治疗及凶险疟疾及妊娠合并疟疾的治疗。
    十、一般介绍疟疾的预后和预防。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第八章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
    【目的要求】
    一、
    掌握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特点,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尤其是吡喹酮的使用。
    二、
    熟悉日本血吸虫病的生活史
    三、
    了解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预防,了解我国血吸虫防治成就。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八章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病原学诊断技术及临床价值、诊断要点、病原治疗的方法及预防措施。
    二、熟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鉴别诊断、预后。
    三、了解华支睾吸虫的病原学特征、生活史。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病原学特征及其生活史。
    二、详细介绍传染源、传播途径等,介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为主要传播途径。
    三、详细介绍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相关的发病机理与病理。
    四、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与感染程度关系。
    五、重点讲解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
    六、重点讲解病原学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七、重点讲解诊断要点。
    八、详细介绍鉴别诊断,尤其与病毒性肝炎的鉴别。
    九、详细介绍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十、重点讲解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原治疗方法及主要预防措施,强调不吃未经煮熟淡水鱼虾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八章第六节
    肠绦虫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肠绦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与治疗方案。
    二、熟悉肠绦虫病病原学、生活史、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其预防。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八章第七节
    囊尾蚴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病原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二、熟悉囊尾蚴病病原学、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三、了解囊尾蚴病的发病机理、预后、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一、介绍囊尾蚴病的病原及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二、详细讲解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
    三、一般介绍发病机制(强调囊尾蚴寄生部位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四、重点讲解临床表现: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
    五、详细讲解囊尾蚴病实验室检查(强调免疫学、影像学及病理检查)。
    六、重点讲解囊尾蚴病诊断依据,详细讲解囊尾蚴病引起的癫痫与原发性癫痫,软脑膜炎型囊尾蚴病与结脑、隐脑的鉴别,脑实质型囊尾蚴病与脑肿瘤的鉴别。
    七、重点讲解病原治疗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详细讲解对症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八、一般介绍预后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传染病学》一至八章教学教案》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74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课终结性考试三套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