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试题答案 > 我不能走阅读及答案
  • 我不能走阅读及答案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我不能走阅读及答案
  • 篇一:2017 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邓稼先》训练题

    (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答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二)阅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答题。

    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2、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4、最后问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答案: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2、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

    4、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

    了父亲的影响。

    (一)阅读课文《说和做》(臧克家)选段,完成15~19题。(15分)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5.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6.第①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3分)

    17.找出文中与第③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18.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精神?(3分)

    19.说说第?段的作用,并以“贝多芬”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4分)

    15.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16.不是。(1分)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17.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8.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9.作用:总结全文,高度称赞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

    仿写:他,是生活的弃儿。他,是命运的改写者。或:他,是眼睛的盲者。他,是音乐的引路人。

    《最后一课》训练题

    (一)阅读“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答题

    1、“这可怜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把字帖想象成国旗表达了什么感情?反复将“法兰西”和“阿尔萨斯”连在一起出现有什么含义?

    3、赏析划线句“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案:1、表现了喊麦尔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珍视,也表现了小弗朗士同情老师最后一课的良苦用心。“可怜”一词表现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爱国之情;法兰西是祖国,阿尔萨斯是家乡,阿尔萨斯永远属于祖国,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和家乡。

    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语言比作钥匙,形象的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牢记本民族的语言,就能团结人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赶走入侵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二)阅读“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散学了—你们走吧”答题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3、如果将结尾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喊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

    在那儿话也不说的举动?

    答案:1、钟声宣告最后一节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育要代替法语,用这些声音烘托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痛苦和悲愤。2、表现了我对韩麦尔先生的崇敬之情。3、不好,此时韩麦尔先生内心无比痛苦,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用无声的描写更能突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阿长与〈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1、我以为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来问,也不好不说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 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4、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实是有很大

    的神力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

    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围城 》

    2.前

    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其中着笔

    篇二:课内阅读要点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课内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

    1、略2、(1)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

    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

    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

    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

    “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趣事:翻

    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3、色彩;形状;声音;味道。低处到__高

    处_____,由植物到___动物_____,由静景到

    __动物_;由整体到_局部___ ____,又由

    动物到____ 植物_____。

    5、6、略7、单是??乐趣。8、表现“我”幼

    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

    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

    展。9、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10、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

    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1.动词略 作用:准确而生动地描绘

    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热爱百草园的

    思想感情。2.A 3.C 5.从时间、条件、方

    法、收获这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写百草

    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

    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

    的心理,突出了中心。7.心理活动 排比 拟人8.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

    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三)一语双关。既表示爸爸的花儿凋谢了,

    也代表了爸爸的生命像花儿一样即将走到尽

    头,同时题目也是文章的线索。2、“快回家

    去??为什么呀?”“旁边的夹竹桃??很不

    像样。”4、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

    “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

    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四)(1)(2)(3)见课本P32练习二。

    (4)“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

    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

    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五、(一)1.qí dǎo cǎn gěng 2.钟声

    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

    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

    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

    托和铺垫作用。 3.“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

    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

    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

    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

    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

    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4.最后一课即将结

    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

    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

    起。

    5.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祖国必胜的信心。

    6.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

    感的无比崇敬。

    7.语言;动作;神态;爱国主义

    8.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9.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10.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

    崇敬。

    11.他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12.哽住;呆;靠

    13.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14.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第三单元祖国

    十一、邓稼先 答案:一、1。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3。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4。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5。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6、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二、1(略)

    2、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3、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4、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奉献精神

    5、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6、"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 邓稼先

    7、本文段运用的修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比喻 引用 B、引用 排比 C、比喻 排比 D、对比 引用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篇三:课内阅读

    七年级下学期课内文段阅读题选编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阅读“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答题。 1、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2、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答案:1、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2、“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3、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4、略 (二)阅读“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答题

    1.选文中父亲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3.选文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4.“爸爸气急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爸爸的这种教育方法你是怎么看的?

    5.迟到事件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是什么使“我”的变化这么大?如果你是作者此时你最想对“爸爸”说的话是什么? 6.课文题目取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丰富含义?

    7.文中写爸爸给我穿夹袄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感情?

    8.联系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爸爸在“我”的生活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 ①不许我乘车上学;②不许“我”逃学、打“我”。2、回忆自己因赖床不起爱爸爸的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3、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他表面严厉中双有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4、略 5、父爱。 略。6、题目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爱花的爸爸的辞世。文章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7、动作描写,表达了爸爸在严厉的父爱中饱含绵绵的父爱情意。8、爸爸表面严厉,内心却充满爱;鼓励孩子要坚强,懂得怎样教育子女;很重感情,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的人。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从爸爸那里,我也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做一个正直的、爱国的人。

    (三)阅读“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的说??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答题 1.请你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长大了”的内涵,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达。 2.语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英子此时矛盾与不舍的情怀? 3.英子为何要这么多次的重复家人要她做大人的叮嘱?

    4.爸爸教英子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1

    5.本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从记叙的顺序看,它属于插叙,简要分析它在此的作用。 6.“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7.“爸爸也拿我当大人。”这句话中的“也”照应了上文的哪些内容? 8.“蒲公英”在文中具有特殊作用,你能试着说说吗?

    答案:1、长大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承担义务与责任;长大了,是不是就表明你不再有更多的修正下任性;长大了,是不是就得提醒自己冷静与沉着。

    2、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3、因为英子的父亲已去世,暗示英子要帮助妈妈承担起教育弟弟妹妹的责任。 4、闯练。(培养英子自强自立,让英子早日成熟起来。)

    5、呼应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写出了大人们对“我”的期望,尤其是爸爸对“我”的教育,同时也暗示了人微言轻家里的老大,在爸爸去世后,“我”必须像个大人一样挑起重担。 6、害怕长大,对小学生活的无限留恋。

    7、照应前文宋妈、兰姨娘、蹲在草里的人都说过“我”长大了。 8、烘托了英子的喜悦之情。

    《邓稼先》训练题

    (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答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二)阅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答题。

    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2、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4、最后问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答案: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2、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

    4、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社戏》训练题

    阅读第22段—30段答题(月还没有落···不如及早睡得好,各自回去了) 1、“回望戏台在灯火光里···满被红霞罩住了”,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字如何理解?

    2、赏析划线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3、文中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童年伙伴形象,请联系课文以“我喜欢···,因为他··· ”的句式点评。

    4、这部分介绍了归航偷豆的经历,作者在结尾说“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真的是那夜的豆好吃吗?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回望”表现了我留恋、依依不舍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了戏台如梦似幻的情景,与来时的情形照应,也表现了我对戏台的向往留恋。

    2、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船行之快,突出小伙伴们划船技艺高超和心情愉悦。 3、双喜:胆大心细,聪明伶俐,思维周密,勇担责任〃〃〃;阿发:憨厚纯朴,真诚无私〃〃〃

    4、那夜的豆并不好吃,作者之所以多年之后还记得那夜的豆和戏,是因为它们是童年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标志,作者以此表现自己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以及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伟大的悲剧》训练题

    阅读“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答题。

    1.文中划线的“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指的是什么?

    2.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3.文中加点的“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答案:1.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⑵它们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⑶绝大部分老班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⑷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⑸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⑹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教。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侨。

    ⑺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段(1)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

    2.段(4)中两个“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连用好吗?为什么?

    3.请从选文中找出一句最能体现的“斑羚”精神的话:4.选问中两处描写了彩虹,请把有关的描写用“~~~”划出来并谈谈这样描写彩虹的作用。 5.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时的狩猎者之一,看到斑羚飞渡的壮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6.品读选文后,再阅读下面两段资料,你有什么发现呢?说说你的理解。

    ⑴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

    ⑵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护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

    答案:1、作者对老斑羚是否会全体献身表示怀疑,但事实证明,老斑羚没有贪生怕死,由此更突出作者对他们的敬意。 2、好。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和献身精神由衷心的敬佩,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3、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 4、(1)烘托了斑羚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壮美。(2)渲染出了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5、略。 6、选文是写因狩猎队的追赶,斑羚被迫飞渡。而资料一是说明羚羊的特点、习性等。二是说明近年来人们重视保护动物,很多珍贵动物群扩大了。

    《斑羚飞渡》训练题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7题。

    ⑴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班羚调换位置。

    2


    我不能走阅读及答案》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3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一束鲜花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