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感14篇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感14篇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9-06-26
  • 移动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感14篇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感14篇 本文关键词:有感,改革开放,十周年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感14篇 本文内容: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感185.5亿元,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3821元,同比增长8.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超过了1010万,录取新生逾570万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学习,提升素质,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五】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就是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改革是社会制度演进的基本方法

    在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的存在和价值,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只要存在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是制度的发展方式,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式。

    人类创造了很多制度,用制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障自己的权利。制度是人创造的社会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社会必需品,是为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改革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等等,各种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本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现实存在的制度,只能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只能是特色的。

    制度发展无非有两种基本方式。当制度不可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革命的办法,以激烈、暴力、流血的方式,改朝换代,政权更迭,来满足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制度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改革的办法,以和平、渐进、不流血的方式,变革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制度进步的过程,也是制度演进的方法。历史上这两种变革方式,始终在进行着。

    一种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有没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假如社会主义制度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不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那将和一切死去的制度一样,要被送进博物馆。邓小平同志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是“第二次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的方法不同于暴力的、流血的革命,其目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一切存在的、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特色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道路,即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的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探索,既是实践的探索,又是理论的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探索的源泉、动力、真理标准和价值体现。理论探索总坚固践探索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探索的发展。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演奏出中国改革的华彩乐章。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思考。正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一样,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就不会成功。古今中外,改革失败的例子还少吗?

    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制度都将长期处于不断变革中。环境、条件、形势的不断变化,促使制度要适应这些变化。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经验,只能产生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别国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就像是开不同的锁,只能用不同的钥匙。今天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进步的时代,13亿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这是何等壮观的历史画面!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靠自己,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今天中国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四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就是敢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长期稳定、长期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长期发展。长期**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要长期稳定就必须改革,不改革也不可能长期稳定。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翻船”。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篇六】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6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9 年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7 年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8 年我们在战胜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 大地震灾害之后,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圆满完 成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在这 段记忆里,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的坚毅。1993 年北京申办 2000 年奥运会的失败并 没有令中国人民灰心气馁, 反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申办奥运会、 筹办奥运会、 举办奥运会, 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有特色、 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

    1998 年,我们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今年,我们经受住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 害的考验。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展开了气壮山河的 斗争,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正如总书记那鼓舞人心的话语: “事实再次充分证明,任 何困难都压不倒伟大的中华民族和英雄的中国人民! ” 我知道, 在我们与祖国共奋进的 征途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我们伟大祖国的今天,海峡两岸尚未统一,国际社会很不安宁,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敌对势力仍虎视眈眈, 世界经济发展趋缓。

    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建立, 国家经济发展仍不平衡,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大,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中华民族复兴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年轻一代会把成功作为新的起点,把挫折和困难当作成长的动力,去 赢取更大的胜利。

    我们从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的道路中感受到了 “胜不骄, 败不馁” 真实含义。

    我们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铭记这六个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是祖国的富强 之路, 是社会的和谐之路, 是人民的幸福之路, 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成功之路。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感14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有感14篇》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184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18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