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极简黄河史读后感1800字欣赏
  • 极简黄河史读后感1800字欣赏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9-01-04
  • 移动端:极简黄河史读后感1800字欣赏
  • 极简黄河史读后感1800字欣赏 本文关键词:黄河,读后感,欣赏

    极简黄河史读后感1800字欣赏 本文简介:《极简黄河史》一书由杨明所著,带我们走进黄河的历史变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孕育我国很多人群,它对我国有着重大影响,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黄河的历史呢?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极简黄河史读后感1800字欣赏。先说说黄河我们今天看到的黄河与历史上的黄河出入很大,与五千年前的更是差之霄

    极简黄河史读后感1800字欣赏 本文内容:

    《极简黄河史》一书由杨明所著,带我们走进黄河的历史变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孕育我国很多人群,它对我国有着重大影响,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黄河的历史呢?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极简黄河史读后感1800字欣赏。

    先说说黄河

    我们今天看到的黄河与历史上的黄河出入很大,与五千年前的更是差之霄壤。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三大特点,在历史上不断改道,在决口泛滥的1600多次中,较大的改道有26次。清康熙年间,胡渭编著了著名的历史地理图书《禹贡锥指》,提出的五次大改道学说,为清代以来的历史地理学家所推崇。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黄河,就是黄河第五次大改道(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后形成的。

    黄河与人

    先民择水而居,傍水而耕,依水而衍生出文化与思潮。水成为生活的必需,继而形成了社会的必需。早期古人不懂治水,因此对水(自然)充满敬畏,奉之神明。大禹治水,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即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着地形把因围堵而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向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和通四海来平息水患。大禹治水,可以说是中华文明中治水成功的首例,说明了先民的科学在进步,人类懂得了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既要顺应自然,同时还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顺天应人”的自然观。在这之后,在中国的治黄史上,不断涌现了各路英雄豪杰,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治水方略。

    这本书从大禹治水开始,梳理了黄河五千多年的变迁史,以及在历陈五次黄河大变道的过程中,古人与水的关系。

    黄河的符号作用

    翻开《极简黄河史》的第一页,卷首语直撞灵魂:有黄河,家国生生不息。

    流水其实是固态大陆的纽带,让一成不变的土地流动起来,从高到低,慢慢迁徙。空气的流动和水的流动,让囿于重力的沙土移动,形成广袤平原的同时,也形成了黄河文化。

    从空间上说,黄河贯通了中国三大地形阶梯,是指彼此之间不再为山脉所隔;从时间上讲,黄河串联了华夏五千年的沉浮,将其所流经地方(黄河流域,约75.2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融会贯通,一脉相承,甚至塑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影响至今。

    黄河水孕育了中国人,黄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文化。所以我们也称黄河为“母亲河”。因此黄河是一个象征,一个中华民族的符号,也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代言。例如《黄河大合唱》、《黄河谣》、以壶口瀑布为主题的画作等等艺术作品,都是在民族危亡时刻,凝聚中华力量的典型代表。它精神指向远高于身为一条实体河流的存在。

    黄河与家国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简单说来,国家的时运与兴亡,受之于天时地利人和,而黄河安澜总与太平盛世“不期而遇”。

    按作者本人的意思即:在历史上,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的政治中心,黄河治理的成败,与国家政治的安稳混乱,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关联。甚至可以讲,历史上许多朝代的覆灭,洪水泛滥就是压垮一个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北宋时期,黄河大规模改道,胡渭将此时期改道称为黄河第三次大改道。整个北宋167年间,黄河决口165次,几乎每年都有水患。朝廷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然而效果甚微,国力式衰。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黄河在瀛洲、沧州决河,民死者百万,这可能是黄河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洪水灾害了。也正是在这次决河后不久,北宋就在金兵的大举南侵之下灭亡了。整个皇室不得不落荒而逃至杭州,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而在金朝行将灭国之际,黄河进入了历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道,其绵延范围之广,历时时间之久,给蒙古人入驻中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时至今日,距上一次黄河大改道已经过了160多年,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不但没有发生改道,几乎连一次决溢也没有发生。国家对黄河的治理思路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根据黄河洪水陡长陡落的特点,在中游干流修建大型水库以削减洪峰,此为“上拦”;充分利用河道排洪入海,此为“下排”;“两岸分滞”则是在必要时利用滞洪区分滞洪水。不断加固的堤坝与兴建的水库,以人为的方式削减了水患肆虐的危害,同时上、中游的不断植树造林,减少黄河携沙,也能够进一步防止水灾在下游的产生。

    反观北宋年间的治水策略,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辙等人都曾面呈治水方针,却因疏导河患究竟是北流还是东流始终争执不一,而赵氏王朝采用“堵口”的保守方法解决河患。书中直言,“有宋一代,黄河治理不可为不用心尽力,然其实际效果实在乏善可陈,唯堵口技术有长足进步。”堵来堵去,堵得国破山河也不复以往。

    所以,究竟是黄河的安澜成就了太平盛世,还是国力的强盛安置了躁动的河水呢?

    这个答案,估计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了


    极简黄河史读后感1800字欣赏》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943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18残疾人年会交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