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人文甘肃读后感精选2篇
  • 人文甘肃读后感精选2篇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9-01-04
  • 移动端:人文甘肃读后感精选2篇
  • 人文甘肃读后感精选2篇 本文关键词:甘肃,读后感,人文,精选

    人文甘肃读后感精选2篇 本文简介:《人文甘肃》一书由陈自仁、程金城合著,通过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多民族风情,构成甘肃独有的人文环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文甘肃读后感精选2篇,大家一起来看看。篇一兰州大学是甘肃教育的名片,也是甘肃的名片,从设立之初就成为了我省的最高学府,培育出了大量

    人文甘肃读后感精选2篇 本文内容:

    《人文甘肃》一书由陈自仁、程金城合著,通过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多民族风情,构成甘肃独有的人文环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文甘肃读后感精选2篇,大家一起来看看。

    篇一

    兰州大学是甘肃教育的名片,也是甘肃的名片,从设立之初就成为了我省的最高学府,培育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西北教育人才的翘楚和基地。秦大河先生的这篇文章,是个人奋斗的回顾,也是大学精神的诠释。与当下的心灵鸡汤相比,有着更多的朴素和切实感受。读来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一、这是一篇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拼搏,为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成长史。

    秦大河先生,因为家庭成员出身的问题,与心仪中的大学失之交臂,却于不经意的善良中成就了一位冰川科学家,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里,我们要感谢省招办和兰州大学招办的工作人员,对国家事业的负责和对人才的喜爱。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氛围中能够有如此的坚守,是人性的光辉,是善良与责任的胜利。其中,“兰大地质地理系,即使像我这样的学生还真不少,都是出身上有点问题,但学习成绩比较好,人也聪明好些,都是品学兼优的”。通过这一段陈述,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政治环境对人才的影响,但同时也感受到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永远有那么一些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选材。这让我们相信,无论任何时候,善良的人都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也认识到,在时代的浪潮中,个人的命运是渺小的,前进是必然的,但道路的选择却是极端偶然的。

    坚持是成功的唯一选择,秦大河先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坚持是他能够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冰川科学家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无论是任何一种环境,坚持长跑的习惯为他的冰川科研和南极科考提供了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上帝的声音”使他在自己的短板面前能够克服心理障碍,持续不断的练习,拥有了一个爱好。这种坚持成为一种可贵的内在的精神品质,在参加工作后,克服重重困难,没有被世俗的生活所困扰,千方百计的找资料,坚持学习研究,一步步的走向自己的理想乐园,实现自身价值。

    这是一篇大学精神的昂扬旗帜,是任何历史时代大学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和建设主旋律。

    知识渊博、爱生如子的教授是大学的精神基石。当时的兰州大学校长是德高望重的江隆基先生,是当时全国高等院校校长的佼佼者,学识渊博,成为兰大兴盛的主导者。林迪生副校长无数次为贫困学生慷慨解囊,成为他们人生路上关键节点的无私长者,精神永远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王建忠老先生率先垂范,带领地质系的学生,外出实地考察,坚持野外作业,以60岁的高龄参与实践的精神,给学生树立了专业精神和训练方法。何志超老先生在学术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不顾自身安危,逐字逐句审阅学生实习报告,一丝不苟的修改指导学生实践,这种高贵的知识分子的情操,成为历史的标杆。

    勤奋学习,信念坚定的学生,是大学的物质基石。艰苦的生活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也可以造就人才,粗布衣衫、老布鞋、一张凉席就是全部行囊、借钱买书、五年大学的全部衣物装在一二角钱买来的旧纸盒子里,即使在这种艰苦的物质条件下,晨曦中几乎是用相同的姿势捧着书,聚精会神的朗读着外语,唯一的攀比话题就是看谁的论文发表了,谁攻陷了几门外语,从宿舍到教室,从资料室到图书馆,到处都有他们学习的身影,因为他们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坚信艰苦的生活是对他们的锤炼。因此在当时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兰大的学生们没有任何的怨天尤人、没有任何的灰心颓废,一如既往勇往直前的向科学的高峰攀登,成为改革开放后的中流砥柱。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正是当时的这种大学精神,才为我们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积累了坚实的智力财富。

    忆往昔,峥嵘岁月尽风流;看今朝,芙蓉国里显英豪。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因为物质条件的丰沛和时代的进步,与当时的生活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从主流上看,现在大学生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子,是我们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主体,我们应该坚持《人文甘肃》宗旨,多从正面进行宣传,提振我们的信心,弘扬时代正气。

    篇二

    《人文甘肃》系列丛书以“提振甘肃人文化自信”为主旨,第一册由寄语、前言及省内外名家力作和研究成果集结而成,共计20篇不同题材的文章,系统化、全方位、多视角、多层级的向我们展示了多元、开放、包容的甘肃文化精魂。它立足学术背景,采用叙述体的写作风格和讲故事的方式,让我情不自禁的被吸引,翻阅了两三遍,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又对感兴趣的部分查阅了一番。合上书感觉似乎是读完了,心中的波澜却一圈一圈发散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方文化。看着甘肃地图,生于斯、长于斯,扪心自问从懵懂无知到妙龄花季再到而立之年,在这片灵秀奇特的土地上镌刻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可若真让我系统的描述一下它神韵,一时间却不由的紧张,脑海泛起无数白帆,游丝万千难绘其形,微感心中有愧。

    作为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时代烙印的一代,我和其他八零后一样从出生到成年的人生经历是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一直亲眼见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

    回想,一个被时代赋予“小幸运”的平凡个体,一路走来即使倍受呵护也难免有浮萍之感,每一次锐变都是在满心欢喜的接近期望中的状态,每一次成长都是在小心翼翼的摸着石头趟过时间的河流,每一次获得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紧跟着时代坚定的步伐前进。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来时的路上没能把握住探究甘肃文化精髓的机会,但它的独特气韵依旧在潜移默化的融入我的生活,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亦悄无声息的引导和塑造着我。如此机缘巧合的我翻开《人文甘肃》的篇章,甘肃文化的明媚之光即在眼前。

    文化自信和中国思维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曾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无比自信的民族,现如今,党中央又在新的历史机遇中提出了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转化、发展。这一切正是中国思维方式赋予我们的养料:不拒绝任何能为我所用的启示与参照,不做任何刻舟求剑的傻事,同时懂得过犹不及,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循序渐进、稳中求快,保证改革不会走向歧路。

    文化是理念更是生活

    若诗书礼乐的教养与文化,琴棋书画的益智和审美,精致和简朴的生活态度,贫贱不能移与富而好礼的姿态,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耐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明达与开阔得到有效的传承,如果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散发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气质,我们今天的生活定会以一种更加优美的方式屹立于世。如此想来我们在文化传承中走了弯路。

    古代敦煌文化表明文化与教育始终紧密结合在一起,十六国时期敦煌私学勃兴,与官学并立;隋唐时期,新兴的寺学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补充与传统的官学、私学并立。看到这里,我会这么理解古代敦煌文化和各类教育的共同进步,塑造了敦煌强大的包容力,使得敦煌地区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文化长期并存,才彰显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其文学与艺术的发展也别具风格。反思现如今甘肃各个领域所呈现出的发展滞后和脱节,是否说明了我们在教育领域捆住了手脚、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缺位,才导致了几代人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发展创新缺乏活力、一再错过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多个黄金发展机遇期?

    文明的回归过程

    敦煌曾是中原面向世界的前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枢纽,是一个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独特存在。敦煌文化蕴含着开放、对话、包容、共存、和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气质,饱含着现在人类社会的许多知识。那么发挥敦煌文化的独特价值内涵,必然要走敦煌文化复兴之路,可是面对现实确需“先谋而后动”。那么,畅想一下,也许现在努力将包容、开放、向善、守正的敦煌文化转化为下一代的精神食粮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敦煌文化先在启蒙教育凸显活力,单单是瞄准文化书法知识的普及和壁画乐舞的情景再现,让经典成为全世界各个年龄段孩子们可以接触到的科普读物、绘本拼图、趣味读物、寓言故事、梦幻乐园、生活体验;也许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将敦煌文化形象化、数字化,丰富大众了解敦煌文化的渠道,满足大众在听、说、读、看、学方面的精神需要,使用的各种媒介将其价值延伸推广,针对不同精神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免费和层级付费的众多选择,让大众通过高低远近不同视角接触经典的敦煌文化和异域风情,使敦煌文化分众化之路在精神领域提前实现。

    文明的瑰宝熠熠生辉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有独具一格的民情风俗,有精美绝伦的建筑文化,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回眸间惊叹,她美得宁静智慧、美得万种风情、美得鲜活纯粹。


    人文甘肃读后感精选2篇》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943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落实政策不打折 攻坚克难出实招 纳税服务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