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试题答案 > 任末好学阅读答案
  • 任末好学阅读答案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任末好学阅读答案
  • 篇一: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一、短文断句练习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 家 与 少 陵 复 生 必 有 低 首 俯 心而 遵 其 改 者 必 有 反 复 辩 论 而 不 遵 其 改 者 要 之 择 摘 于 字 句 间 虽 六 经 颇 有 可 议 处 固 无 劳 二 公 之 舍 其 田 而 耘 人 之 田 也。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答案 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 咏 之 间 吐 纳 珠 玉 之 声 眉 睫 之 前 卷 舒 风 云 之 色 其 思 理 之 致 乎 故 思 理 为 妙 神 与 物 游 。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

    答案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古 之 君 子 其 责 己 也 重 以 周 其 待 人 也 轻 以 约 重 以 周 故 不 怠 轻 以 约 故 人乐 为 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节选自韩愈《原毁》)

    答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编 戏 有 如 缝 衣 其 初 则 以 完 全 者 剪 碎 其 后 又 以 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凑 成 难 凑 成 之 工 全 在 针 线 紧 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答案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

    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故 每 诗 以 人 见 人 又 以 诗 见 使 其 人 其 心 不 然 勉 强 造 作 而 为 欺 人 欺 世 之 语 决 不 能 欺 天 下 后 世 究 之 阅 其 全 帙 其 陋 必 呈。其人既陋,其气必苶,安能振其辞乎?

    (选自叶燮《原诗》,有删节)

    答案 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决不能欺天下后世/究之阅其全帙/其陋必呈。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传记所载曾皙待其子参不慈,至 云 因 锄 菜 误 伤 瓜 以 大 杖 击 之 仆 地 孔 子 谓 参 不 能 如 虞 舜 小 杖 则 受 大 杖 则 避 以 为 陷 父 于 不 义 戒 门 人 曰 参 来 勿 内。予窃疑此事,殆战国时学者妄为之词。且曾皙与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侍坐,有“浴乎沂,风乎舞雩”之言,独蒙“吾与”之褒,则其为人之贤可知也。有子如此,而几置之死地,庸人且犹不忍,而谓皙为之乎?孟子称曾子养曾皙酒肉养志,未尝有此等语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答案 至云因锄菜误伤瓜/以大杖击之仆地/孔子谓参不能如虞舜小杖则受/大杖则避/以为陷父于不义/戒门人曰/参来勿内。

    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盖香山主于用意,用意则属对排偶,转不能纵横如意;而出之以古诗,则惟意所之,辨才无碍。且 其 笔 快 如 并 剪 锐 如 昆 刀 无 不 达 之 隐 无 稍 晦 之 词 工 夫 又 锻 炼 至 洁 看 是 平易 其 实 精 纯。

    (赵翼《瓯北诗话》卷四)

    答案 且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

    8.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 申 君 之 说 秦 昭 王 及 出 身 遣 楚 太 子 归 何其 智 之 明 也 后 制 于 李 园 耄 矣 当 断 不 断 反 受 其 乱 。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答案 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耄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 以 其 事 难 尽 从 然 其 序 君 臣 父 子 之 礼 列 夫 妇 长 幼之 别 不 可 易 也 墨 者 俭 而 难 遵 是 以 其 事 不 可 篃 循 然 其 强 本 节 用 不 可 废 也 。

    答案 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以 成 教 也。”遂烹彘也。

    答案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6处)

    然诸子之论,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绝也。夫 王 迹 熄 而 诗 亡 离 骚 作 而 文 辞 之 士兴 历 代 盛 衰 文 章 与 时 高 下 然 其 变 态 百 出 不 可 穷 极 何 其 多 也。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

    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

    答案 夫王迹熄而诗亡/离骚作而文辞之士兴/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先 其 无 以 易 之 柔 之 胜 刚 弱 之 胜 强天 下 莫 不 知 莫 能 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答案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管 宁 华 歆 共 园 中 锄 菜 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捉 而 掷 去 之 又 尝 同 席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宁 割 席 分 坐 子 非 吾 友 也。

    答案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二、小故事断句练习

    14.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 年 二 十 九 发 尽 白 蚤 死 孔 子 哭 之 恸 曰 自 吾 有 回 门 人 益 亲 鲁 哀 公 问 弟 子 孰为好 学 孔 子 对 曰 有 颜 回 者 好 学 不 迁 怒 不 贰 过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今 也 则 亡。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答案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5.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为人大须学问

    (唐) 太 宗 谓 房 玄 龄 曰 为 人 大 须 学 问 朕 往 为 群 凶 未 定 东 西 征讨 躬 亲 戎 事 不 暇 读书 比 来 四 海 安 静 身 处 殿 堂 不 能 自 执 书 卷 使 人 读 而 听 之 君 臣 父 子 政 教 之 道 共 在 书内 古 人 云 不 学 墙 面 莅 事 惟 烦 不 徒 言 也 却 思 少 小 时 行 事 大 觉 非 也

    答案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16.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任末好学勤记

    任 末 年 十 四 时 学 无 常 师 负 笈 不 远 险 阻 每 言 人 而 不 学 则 何 以 成 或 依 林 木 之 下编 茅 为 庵 削 荆 为 笔 刻 树 汁 为 墨 夜 则 映 星 望 月 暗 则 缕 麻 蒿 以 自 照 观 书 有 合 意 者 题其 衣 裳 以 记 其 事 门 徒 悦 其 勤 学 更 以 净 衣 易 之 非 圣 人 之 言 不 视

    临 终 诫 曰 夫 人 好 学虽 死 犹 存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

    答案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7.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 权 谓 吕 蒙 曰 卿 今 当 涂 掌 事 不 可 不 学 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权 曰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博 士 耶 但 当 涉 猎 见 往 事 耳 卿 言 多 务 孰 若 孤 孤 常 读 书 自 以 为 大 有 所 益 蒙 乃 始 就 学及 鲁 肃 过 寻 阳 与 蒙 论 议 大 惊 曰 卿 今 者 才 略 非 复 吴 下 阿 蒙 蒙 曰 士 别 三 日 即 便 刮 目相 待 大 兄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肃 遂 拜 蒙 母 结 友 而 别

    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8.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陆游筑书巢

    吾 室 之 内 或 栖 于 椟 或 陈 于 前 或 枕 籍 于 床 俯 仰 四 顾 无 非 书 者 吾 饮 食 起 居 疾 病呻 吟 悲 忧 愤 叹 未 尝 不 与 书 俱 宾 客 不 至 妻 子 不 觌 而 风 雨 雷 雹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间 有 意欲 起 而 乱 书 围 之 如 积 槁 枝 或 至 不 得 行 则 辄 自 笑 曰 此 非 吾 所 谓 巢 者 耶 乃 引 客 就 观之 客 始 不 能 入 既 入 又 不 能 出 乃 亦 大 笑 曰 信 乎 其 似 巢 也

    答案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9.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 人 从 学 者 遇 不 肯 教 而 云 必 当 先 读 百 遍 言 读 书 百 遍 其 义 自 见 从 学 者 云 苦 渴无 日 遇 言 当 以 三 余 或 问 三 余 之 意 遇 言 冬 者 岁 之 余 夜 者 日 之 余 阴 雨 者 时 之 余也

    答案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20.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智永与退笔冢

    永 公 住 吴 兴 永 欣 寺 积 年 学 书 后 有 秃 笔 头 十 瓮 每 瓮 皆 数 石 人 来 觅 书 并 请 题 额者 如 市 所 居 户 限 为 之 穿 穴 乃 用 铁 叶 裹 之 人 谓 为 铁 门 限 后 取 笔 头 瘗 之 号 为 退 笔 冢 (坟)

    答案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坟)

    21.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匡衡凿壁借光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居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发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邑 人 大 姓文 不 识 家 富 多 书 衡 乃 与 其 佣 作 而 不 求 偿 主 人 怪 问 衡 衡 曰 愿 得 主 人 书 遍 读 之 主 人感 叹 资 给 以 书 遂 成 大 学

    答案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2.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张溥与七录斋

    (张) 溥 幼 嗜 学 所 读 书 必 手 钞 钞 已 朗 读 一 过 即 焚 之 又 钞 如 是者 六 七 始 已 右 手 握管 处 指 掌 成 茧 冬 日 手 皲 日 沃 汤 数 次 后 名 读 书 之 斋 曰 七 录??溥 诗 文 敏 捷 四 方 征 索者 不 起 草 对 客 挥 毫 俄 顷 立 就 以 故 名 高 一 时

    答案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3.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 平 公 问 于 师 旷 曰 吾 年 七 十 欲 学 恐 已 暮 矣 师 旷 曰 何 不 炳 烛 乎 平 公 曰 安 有 为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 师 旷 曰 盲 臣 安 敢 戏 君 乎 臣 闻 之 少 而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壮 而 好 学 如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炳 烛 之 明 孰 与 昧 行 乎 平 公 曰 善 哉

    答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三、长文断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6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1)少颖悟绝伦举茂才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2)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

    篇二:2011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_4

    2011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22分)

    1.正确规范书写下面一段文字。(2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拼音与汉字;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锲( )而不舍 .

    踌chú( )磐( )石 .jiǒng( )然不同

    3.下面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加以修改(不改变原意)(2分)

    ①一阵急促的哨声打破了宁静的深夜。

    ②《水浒传》这部小说对我是再熟悉不过了。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亲。 ....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

    D.周伟燕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

    5.名著导读(2分)

    《童年》是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___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的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是一个_______的人,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6.名句默写。(6分)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唐·李商隐《无题》)[来源:学|科|网Z|X|X|K]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⑤《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古往今来,不少的文人骚客吟诵过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至少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实践题(4分)[来源:Zxxk.Com]

    (1)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挫折的磨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挫折面前,我们该何去何从?为此,某校七年级(3)班开展了以“战胜挫折”为题的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活动开始前,班主任张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两条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请你自己写出搜集到的两句。(1分)

    ②假如该班有一位同学因为遭遇挫折而变得一蹶不振,现在让你来安慰她,你会怎样劝说?(不超过50个字以内)(2分)

    ③请你在活动即将结束之际,用两个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战胜挫折的事例与大家共勉。(1分)

    二、阅读(共4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古诗文阅读(5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来源:Zxxk.Com]

    [注释]:洛城:洛阳。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

    8.这首诗全篇扣紧哪一字,抒写自己的感受,请找出来。“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分)

    9.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加点字 (2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2.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注释】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令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⑦笈(jí):书箱。③庵:茅草编制的小屋。④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⑤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⑥悦:敬佩。⑦易:交换 ⑧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或依林本之下(有时).

    B.观书有含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写) .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 .

    D.虽死犹存(还,仍然) .

    1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f4分)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15.本文具体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品质。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2分)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完成16~19题(10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来源:学科网]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6.“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的“这个方面”指什么?(2分)

    17.选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三件事,一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内容。(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3分)

    18.选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请分别找出一例。(2分)

    19.你从“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来源:学+科+网Z+X+X+K]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完成20-25题(17分)

    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

    孙道荣

    35岁的熊明强,是躺在母亲的背篓里长大的。

    熊明强是父母亲的第一个孩子,他的出生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短暂的快乐,紧接着命运就把他们推向了苦难的深渊。因为先天畸形,他的四肢没有骨骼,这意味着他永远长不大,永远不能走路。35岁了,他的身高只有80厘米,体重也只有26公斤。

    每天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上街串门,65岁的老母亲,都会将熊明强小心翼翼地放进背篓,背在身上,然后一起出门。在重庆巴南区南彭镇鸳鸯村泥泞坎坷的山路上,你经常能够看见这样一幕:一位身穿蓝色粗布外套、脚穿解放鞋,身体瘦弱的老妇人,背着一个小背篓,背篓里装着一个面相30多岁、身高却只有几十厘米的男子,“嘿哟,嘿哟”,缓慢而吃力地走

    在路上。

    躺在母亲的背篓里,熊明强看到最多的,是母亲的后脑勺。有一天,他惊讶地看见,母亲头上出现了第一根白发,那是连母亲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这个发现,让他难过不已。那时候,母亲还非常年轻,村里像母亲这个年纪的女人,都显得格外秀气漂亮。他想帮母亲拨下来,母亲却摇摇头。就像夜里_______样,没几年,母亲的头发就突然变得花白了,像霜打的一样。他已经无法数清白发有多少根了,他很伤感。母亲反而笑了,天下还有哪个儿子,会留意到自己妈妈头上的第一根白发呢?

    躺在母亲的背篓里,熊明强明显地感觉到,母亲的背篓,在慢慢地倾斜。他的重量,加上背篓自身的重量,接近60斤。这个重量,一个成年男子背着都会感到吃力。以前,母亲背着他下地于活,因为山里的地,离家很远,所以,走着走着,累了的母亲,腰就会慢慢弯下来。母亲的腰一弯曲,他就知道,母亲是太累了,他就会让母亲将背篓放下来,休息一下,这时候,他会用双手,帮母亲揉揉肩膀。靠在背篓旁的母亲,一脸_____的样子。可是,现在,刚背上背篓,就倾斜了,向前弯曲,他知道,这是因为母亲的脊梁,已经弯曲了,母亲年纪大了,她的腰杆,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挺直了。这让他愧疚不已,是自己将母亲的腰杆,压弯了啊。母亲却总是很欣慰的样子,天下还有哪个儿子,会留意到自己妈妈的背,是从什么时候变弯的呢?

    熊明强从小就很少喝水,出门下地干活之前,母亲都会让他多喝点水,免得在田头口渴,但他总是摇摇头,从小他就不大喜欢喝水。只有他自己知道,多喝一口水,母亲的背篓就会多一口水的重量啊。

    沉重的背篓,使母亲习惯了低头走路,熊明强就会从背篓里伸出头,帮母亲看前面的路,有个沟,有条坎,有个树枝什么的,他就提醒母亲。坐在背篓里,看着母亲埋头在田里干活,熊明强会经常抬头看看天,如果有乌云过来了,他就喊母亲,赶紧找地方躲雨;如果正午的太阳,把自己的影子缩进背篓里了,他就告诉母亲,该回家做午饭了。

    35年了,母亲已经背坏了二十多个背篓。不论走到哪儿,老母亲都背着背篓,和背篓里的儿子。年迈的母亲,已经忘却了这是苦难。她艰难地弯下腰,背起背篓,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那是回家的路。儿子躺在背篓里,和她说着话。这让她很满足,儿子和她如此相依为命,这也是上天的礼物啊。 《齐鲁晚报》2010年1月23日

    20.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 (2分)

    ①就像夜里_____样,没几年,母亲的头发就突然变得花白了,

    A.突然 B.忽然 C.骤然 D.猛然

    ②这时候,他会用双手,帮母亲揉揉肩膀。靠在背篓旁的母亲,一脸_____的样子。

    A.适意 B.满意 C.乐意 D.惬意[来源:学|科|网]

    21.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22.作者运用哪几种描写方法来塑造这一伟大形象?是举例简要分析。(3分)

    23.母爱,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仁慈的爱。其实父爱同样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请用简洁的语言描写父亲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一百字左右。(3分)

    24.本文在叙事的基础上最后一段进行了议论和抒情。试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25.一句短短的祝福可以让母亲永藏心底。今年5月8日是母亲节,母亲节即将来临,母亲节时你是否想给母亲祝福,请你以短信的方式给母亲表达祝福。(不少于30个字)(3分)

    三、写作(50分)

    26.生活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微笑是对他人的尊

    重,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生活的尊重。生活虽然困难重重,常有风吹雨打,但只要我们面对微笑,风雨兼程,我们依然能够掌握自己的方向盘,走好自己的路。带着微笑出发,生活将没有不可能;带着微笑出发,你就是生命的主宰着。

    请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0-2011学年度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评分标准:字要求首先要正确、其次要规范。

    2、qièpán躇 迥

    3、①“宁静的深夜”改为“深夜的宁静”

    ②改为:我对《水浒传》这部小说再熟悉不过了。

    4、D[来源:Zxxk.Com]

    5、高尔基、 阿廖沙、 吝啬 贪婪 专横 残暴、慈祥善良 聪明能干 热爱生活。

    6、①影入平羌江水流 ②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蜡炬成灰泪始干④ 明月何时照我还 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⑥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小溪流向大河,那是在启示我们积少成多。

    7、①示例:失败是成功之母、阳光总该风雨后。

    ②示例挫折并不可怕,平静的湖面磨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缔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只有经历风风雨雨,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只有经得起考验,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③示例:司马迁遭遇“宫刑”,却发愤创作《史记》;海伦·凯勒克服身体的缺陷,成为著名作家;等等。

    8、“闻”夸张;

    9、故乡思念。

    10、通“耶”语气词;擦擦眼。

    1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12、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13、C

    14、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②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

    15、在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来源:学科网ZXXK] 事例:行尸走肉。常用来比喻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16、作为革命家的一面。[来源:学+科+网]

    17、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上骂特务;走在游行队伍前头。

    18、语言描写:“我们要准备向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神态描写: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9、示例: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说到就要做到,必能光说不做,否则就会让我们失去别人的信任,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20、C;D。

    篇三:六下语文月考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教学质量检测

    六年级 语文试卷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 (40分)

    一. “字如其人”请你正确?漂亮地默写(宋)王安石的《元日》 3分

    4. 《学羿》这篇课文选自《列子·汤问》,《手指》一课的作者是丰子恺。( )

    六.按要求写句子 6分 1.泱泱华夏,有56个民族。(改写成比喻句,把少数民族比喻成民族之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改写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腊月和正月,正是最闲的农村。(改病句)

    元日 ( )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Zhǎn lǎn fěi cuì jùzhǒng yǎn yì

    () ( )() ()

    nuó yí zhēng róng kūwě duàn liàn

    () ( ) () ( )

    三.辨字组词 4分

    蜡( ) 粟( ) 锻( ) 勃()

    腊() 栗( )缎( ) 脖( )

    四.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5分

    甘败下风 ________ 坐无虚席________ 语重心常________

    养遵处优 ________ 一筹莫展 ________ 出人投地________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 ( ) 2.成语“邯郸学步”,这个故事讲他学人走路,结果把自己原来的 走法也忘了,它的近义词为东施效颦。( ) 3.客家民居是围楼或土楼,傣族民居是吊脚楼,蒙古民居是蒙古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句填空 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师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最能表达出那种凄凉、悲凉的心境。 5.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转》

    6.杜甫早年创作的山水名作《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透露出一股少年英气。

    阅读部分30分

    八.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一) 10分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

    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 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这在当 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 文中提到的《红楼梦》《水浒传》你读过吗?试着把下面的人物分类。 林冲 贾宝玉宋江 林黛玉 薛宝衩 武松 《水浒传》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来?

    (一)课内文言文(一) 3分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课外阅读 《中国皮影戏》 (二) 12分 1将文中第二句加上标点;1分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2找出第二句中的通假字并说出通假字的意思。1分(每个0.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段中哪句话能概括元宵节时的热闹景象?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神情恍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点名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一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悠久历史—( )—( )— 广泛流传 3分 3.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 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8分

    ; 3古文今译:“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任末好学》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胃之行尸走肉耳。”【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用“ ╱ ”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1 分 常 以 净 衣 易 之 2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 ) A.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 C笈从师(背)D. 夫人好学,死犹存(虽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1)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2)常以净衣易之。 4.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1分

    习作部分30分 真题在线。 题目:我 的一个人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喜欢” “尊敬”等,也可以填“讨厌” “憎恨”等。②通过事例突出这个人的特点,并写出你对这个人

    的评价。③不少于500字。(作文纸自备)


    任末好学阅读答案》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27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王冕好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