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试题答案 >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 篇一:最全公共政策分析题库(含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最全)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B,法律和市场C,宪法和法律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

    (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B,中国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

    - 1 -

    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

    - 2 -

    综合性,权威性

    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

    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18,公共政策的主体(B)

    A,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党 D,全体公民

    19,对公共政策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制度是(A).

    A,决策制度 B,议会制度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20,传统的政策决策往往较多地依赖(D).

    A,政治系统自身因 B,智囊团 C,理性原则 D,领导人的个人直觉和预见能力

    21,作为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政治文化与法定制度是(C). A,等价的 B,对立的 C,自洽的 D,矛盾的

    22,决策制度涉及的内容有(A).

    A,最高决策者是谁 B,决策者的个人能力 C,决策集体的执政能力 D,决策的内容

    23,决策质量的主要标准应该是(B).

    A,能否使决策者受益 B,能否使绝大部分人受益

    C,能否使少部分人受益 D,能否使特定人群受益

    24,在传统社会中对世袭地位的认同属于(A).

    A,系统文化 B,过程文化 C,政策文化 D,生态文化

    25,下列政策手段中不是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是(C). A,关税壁垒 B,"绿色壁垒" C,举证壁垒 D,非关税壁垒

    - 3 -

    26,影响公共政策的内部环境因素中的制度与政治系统自身因素中的政治制度之间(A).

    A,没有清晰的界限 B,有清晰的界限 C,完全一致 D,完全不同

    27,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公共政策往往(D).

    A,对个人思想的放松控制倾向 B,对个人行为的放松控制倾向

    C,出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倾向 D,出现对私有财产的剥夺倾向

    28,新制度主义经常把文化称为(A).

    A,"软制度" B,"外在制度" C,"价值尺度" D,"道德约束" 29,利益集团一般代表了(B).

    A,"大众"的利益 B,集团成员的利益 C,"弱势群体"的利益 D,政策决策者的利益

    30,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将地理条件因素看作是影响国家历史进程的(B).

    A,决定因素 B,"长变量" C,"短变量" D,"恒定量"

    31,外部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A). A,继续增强 B,进一步减弱 C,保持不变 D,以上答案均是错误的

    32,"马太效应"指的是(C)

    A,越是利益受到损害,其利益就应当受到更多的补偿 B,社会经济越发达,政府职能越广泛

    C,越是利益受到损害,越是缺少利益诉求的渠道,越是容易受到进一步的利益损害

    D,社会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化越严重

    33,公众对于政治过程的倾向属于(B).

    - 4 -

    A,系统文化 B,过程文化 C,政策文化 D,生态文化 34,系统文化和过程文化对于政策的作用是(D).

    A,无效的B,决定性的C,直接的D,间接的

    35,抗拒全球化风险的最好方式是(A).

    A,参与全球化 B,回避全球化 C,闭关锁国 D,通过贸易壁垒保护民族产业

    36,政策科学家在进行政策研究时的起点一般是(A).

    A,界定政策问题 B,发现因果关系 C,确定政策目标 D,明确利害相关者

    37,各色各样的政策分析具有(A).

    A,类似的大致环节 B,完全不同的环节 C,完全一样的环节 D,以上选项均错

    38,设计政策方案时应该(C)

    A,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方案 B,只要找到少量的方案就行了 C,达到"满意"的程度 D,以上选项均错

    39,进行政治(伦理)可行性评估时要综合考虑(A) A,政策将为谁增加福利B,理性因素

    C,技术上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D,弱势群体的因素 40,界定政策问题时,要做的工作包括(B)

    A,找到解决方案B,找到问题的成因C,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D,设计评估标准

    41,政府通过税收比率,价格补贴,罚金等手段建立实际的价格机制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这种政策方案属于(B).

    A,直接货币方案 B,间接货币方案 C,备选方案 D,常规方案 42,政策评估过程也是一个(D).

    A,辩护过程 B,展示过程 C,整合过程 D,反馈过程 43,理性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分析者(A).

    - 5 -

    篇二: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5、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容。

    1、公共政策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而且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按照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2、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指那些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自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群体,它是政策的作用对象,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

    3、社会利益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公共政策根本目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6、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

    (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

    7、简述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

    2、体制或制度条件。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

    3、政治文化,影响政策输入,影响政策体制的组织方式,影响政策执行。

    4、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选择。

    8、简述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总任务、价值取向及其对公共政策的要求:

    总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新时期的;

    价值取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对公共政策的要求:1、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2、经济体制转型对资源配置方式、政府经济角色和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等产生影响,要求实现公共政策基础和功能上的转变与转换。

    9、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在公共政策方面的重要价值

    1、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

    同一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出操作主义倾向。

    2、它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

    10、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叫"思想库"、"脑库",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设计、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其特征表现为:

    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

    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

    1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

    1. 地位:(1)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在社会利益与权势集团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2. 功能:(1)进行政策咨询;

    (2)从事政策研究;

    (3)提供政策评估;

    (4)充当政策宣传机构;

    (5)形成"旋转门"机制。

    12、简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

    (1)象征性执行。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2)附加性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

    (3)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4)替代性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

    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

    (6)照搬式政策执行。执行主体机械照搬照抄。

    13、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是如何构成的。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 2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

    3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4、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1)含义: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2)意义: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1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2)向决策者提供新思想观念。

    (3)评估政策结果,提供有关信息。

    (4)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专家与官员、

    (5)对公众进行公共政策教育。

    16、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的构成:

    1、决策中枢体统。它拥有最后决定权,是决策体制的核心,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参谋咨询系统。这是充分开发智力、协助中枢系统决策的组织,负责提供备选方案和提供建议。

    3、信息情报系统。在决策过程中专门从事信息情报收集、贮存、加工和处理的系统,为决策提供信息。

    17、简述决策中枢体统的地位与作用:

    (1)中枢体统拥有最后决定权,中枢系统形成的基础是拥有最后决定权,其他系统围绕决策中枢系统建立的,按照中枢系统的要求工作;

    (2)中枢体统处于决策体制的核心,核心是拥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或领导者个人,其组成与政治体制和行政领导体制相关;其构成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3)中枢体统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18、简述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的因素。

    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的公共政策水平、个人的法律观念、个人对问题和公共政策方案的判断力、个人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及个人对信息的敏感性。

    19、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1)问题诊断。通过突破重点、带动全面,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进行问题察觉、问题诊断、问题描述。

    (2)目标确定。原则是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3)制定方案。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后果预测,尽量用数据表达公共政策,且方案应至少在两种以上。

    (4)方案验证。对备选的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判断备选的方案是构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5)宣布公共政策。以各种载体和形式向社会公布公共政策。

    20、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

    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指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目标

    (2)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的是政策制定科学化的保证

    (3)民主化与科学化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败

    21、简述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启示

    博弈理论的视角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这一视角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篇三:《公共政策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导向功能。

    (2)政策控制功能。

    (3)政策协调功能。

    (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

    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

    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自下而上的途径; “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工具选择途径等。

    11.什么是政策执行?

    答: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成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12.什么是政策评估?

    答:政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3.政策评估有什么标准?

    政策评估有如下五个标准: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

    14.政策评估有哪几种模式?

    答:政策评估有八种模式:目标达成模式、附带效果模式、无目标模式、综合模式、顾客导向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经济模式、职业化模式。

    15.什么是政策监控?

    答: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的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16.政策监控有什么作用?

    答:政策监控有如下作用:保证政策的合法化、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使政策终结。

    17.什么是政策调整?

    答:政策调整就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18.我国的政策监控包括哪些内容?

    答:我国的政策监控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民主党派对政策的监控、人民群众及人民团体的政策监控。

    19.什么是政策终结?

    答: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20.政策终结有什么方式?

    答:政策终结的方式有: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合并、政策分解、政策缩减、政策法律化。

    21.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是什么?

    答: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为:常规变化和范式转换或中断-平衡模式。前者是指政策在保持基本方向或目标的前提下的发展演化,后者是政策连续过程出现中断或飞跃。

    二、辨析题(21小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大众传媒是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之一。

    答:对。大众传媒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对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施加影响。

    2.危机事件能促使政策出台。

    答:对。危机事件通过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危机形势,形成把某类问题提上政府的政策议事日程,促使政策及时出台。

    3.“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不是科学的决策方式。

    答:错。“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是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政策决策方式。

    4.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错。政策执行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5.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答:对。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6.1950年,丹尼尔〃勒纳发表的《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之最近发展》一书,是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丹尼尔〃勒纳的系列著作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丹尼尔〃勒纳被誉为“政策科学之父”。

    答:错。1951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合作发表的《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之最近发展》一书,是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的系列著作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拉斯韦尔被誉为“政策科学之父”。

    7.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作了题为《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的报告。

    答:错。1986年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全国软科学座谈会上发表了《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的报告。

    8.官方政策活动者就是政治家。

    答:错。官方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政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关、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

    9.政策工具就是制定政策时使用的笔和电脑。

    答:错。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10.政策执行力是一种合力。

    答:对。政策执行力是指各级政府执行国家(其代表是中央政府)意志(包括战略、规划和政策)行动力的合力。

    11、企业制定的营销策略也是公共政策。

    答:错。企业不具备公共权力,因而不能制定公共政策。

    12.生产力标准是政策评估的唯一标准。

    答:错。政策评估的标准还包括公平正义等价值判断标准。

    13.实践标准是判断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答: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质询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策的一种形式。

    答:对。质询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之一。

    15.行政监察属于我国政府系统的外部监控。

    答:错。行政监察属于我国政府系统的内部监控。

    16.财政困难是政策终结的原因之一。

    答:对。财政困难必然引起政府采取行动终止过时、多余、无效的政策。

    17.政策终结会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

    答:对。政策产生的利益集团必然不愿意政策终结。

    18.政策终结也意味着新政策的诞生。

    答:对。新陈代谢是政策发展和完善的机制。

    19.政策周期是指政策周而复始的运行过程。

    答:错。政策周期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20.传达期限、贯彻期、和变通期是我国政策周期表现的一个显著特点。 答:对。这反映了中国政策变化的现实情况。

    21.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写过一本书:《科学革命的结构》。

    答:对。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革命”的科室革命观。

    三、论述题

    1. 请谈谈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性。

    政策评估一般有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5个标准,由此可见,政策评估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而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性即是政策评估者在政策评估过程对政策方案和政策效果进行优劣判断的准则之一。一项好的政策应该是努力实现公平、合理分配的政策。一项政策很有效率,又能取得较高的效益,但却不一定是一项好的政策,其原因有可能是造成了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一项好的政策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只有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才是真正的效率。

    2. 请谈谈对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加强政策顶层设计的看法。

    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我国跨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两个一百”的目标也为我们描绘出美好愿景。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一是以往推进快速增长的动力明显弱化。我国制造业的外需拉动已难回归以往;我国老龄人口剧增,“人口红利”大大削弱;长期以来依靠政府扩大投资引领经济发展的做法带来产能过剩、通货膨胀等弊病。我国经济增速已趋于回落,由快速增长期步入中高速增长期,急需寻求新的发展动力。

    二是社会矛盾趋向增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侵犯群众利益的做法则引发了较多的矛盾与事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更在挑战国家治理体系和党的执政能力。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101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趣味智力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