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篇】
  •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4-03-20 19:35:41
  • 移动端: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篇】
  • 让写作更有效率,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篇】吧。下面和大家精心分享多篇《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篇】》写作下载,请大家写作参考和借鉴,一起观看一下,当然您还可以搜索到更多与《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篇】》相关的范例。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有益探索,为X建设现代化X新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近日,我们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走访了解等形式,对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队伍现状

      近年来,我区围绕“人才强区”目标,加强党管人才,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培养了一批靠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

      (一)机关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全区现有公务员X人,其中城区X人、镇(街道)X人。从学历结构上看,研究生X人、本科X人、大专及以下X人。从年龄结构上看,X岁以下X人、X~X岁X人、X岁以上X人。从职务结构上看,副处及以上X人、科级X人、科员级X人、办事员X人。从籍贯看,本区X人、区外市内X人、外市X人,本区的多为年龄较大的公务员,外地的多为近年新招录公务员。

      (二)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全区现有事业单位人员X人,其中管理人员X人、专业技术人员X人、工勤人员X人、编外X人。从行业分布来看,教育系统X人、卫生系统X人,其他事业单位X人。从学历结构上看,研究生X人、本科X人、大专及以下X人。从年龄结构上看,X岁以下X人,X~X岁X人,X岁以上X人。从职务结构上看,管理人员七级职员X人、八级职员X人、九级职员X人、十级职员X人,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X人、中级职称X人、初级职称X人。从籍贯看,本区X人,市内区外X人,市外X人。

      (三)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全区现有城乡劳动力X万人,参保企业X户,企业员工约X万人,在岗技术工人约X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X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X,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X人。从等级结构上看,高级技师X人占X,技师X人占X,高级工X人占X。从行业结构看,机械加工X人占X,化工X人占X,纺织行业X人占X,计算机网络X人占X,餐饮服务X人占X,其他行业X人占X。从年龄结构上看,X岁以下X人占X,X至X岁X人占X,X岁以上X人占X。

      总体来说,目前党政人才相对充足,能够基本满足需要;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所占比重偏低,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全区人才总量小,且人才内部结构不合理,尤其高层次人才流出严重,已成为制约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存在问题

      随着人才观念的变化,以及新形势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区人才工作还存在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与省、市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在人才总量指标、人才结构与行业分布、人才素质结构等项指标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从调查结果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总量逐年增加,但发展不太平衡

      1.队伍之间发展不平衡

      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较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队伍内部发展不平衡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从事教育、卫生职业人员为X人,约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X,并且新引进的人才中教育卫生专业也占绝大多数。而其他事业单位只占X,且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集中在区直事业单位,造成镇(街道)基层和企业高级人才偏少的现象。

      (二)人才素质有所提高,但结构不太合理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多,掌握高新科技的专业人才少;熟悉党政工作的多,熟悉经济工作的少;熟悉农村工作的多,熟悉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少;熟悉一般行政管理的多,熟悉现代企业运作规律、能主动有效地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服务的少;老成守业的多,善谋大事敢创大业的少。

      (三)人才招聘有所增加,但流失现象严重

      一方面,受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人才政策调整的影响,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回区工作的比较少,造成人才从源头上流失。另一方面,受人文环境、经济利益等因素的驱动,造成现有人才的外流,而且流失的大多是业务骨干和较高层次人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流失情况

      近X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流失X人,仅调进X人(不含经组织部调出的股级以上干部),其中公务员X人,流失率X;事业单位X人,其中教育系统X人,流失率X、卫生系统X人,流失率X、其他机关事业单位X人,流失率X。按籍贯分,X籍X人占X,回原籍X人占X。从年龄上看,X岁以下X人占X,X~X岁X人占X,X岁以上X人占X。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失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大多来自市内其他区,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想办法回原籍或调往市直。流失的原因:(1)待遇问题。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X以上的人是因谋生需要而从事现有的工作,对收入的满意率只有X;流失的原因,有X认为工资低、有X认为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缺少、有X认为回原户籍。(2)家庭问题。新招录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刚刚从大学走上社会,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到X工作后普遍有一种失落感,或者仅仅将X作为入编的跳板,他们急切地希望到城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出于对人生的整体规划,他们不愿意在X恋爱结婚,所以纷纷重新考试、想办法调离。(3)发展问题。就公务员而言,X体量小、职位少,各机关、镇(街道)属于最基层的岗位,缺乏向上提升的空间,普通公务员交流机会少,一干就是多年的心理预期,使职业倦怠迅速提升。事业单位职称政策前些年过度宽松,导致高职称比例过高,X年岗位设置后,年轻人评聘职称无望。以教育系统为例,一方面大量高级职称人员不在教学一线或不上班,另一方面许多县内乃至市内骨干教师无法晋升职称,导致教师之间恶性竞争,大多数教师不再安心教学,纷纷想办法找关系调离X。

      2.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情况

      抽样调查的X家企业,近X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X人,流失X人,流失率达X。其中X户籍X人,占流失人员的X;外地X人,占流失人员的X。流失的原因:(1)收入问题。员工注重的是收入待遇的提高,企业注重的是效益的提高。X因经济欠发达,企业发展本就处于低质效水平,员工工资与发达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尤其高层次人才与在其他城市发展的同类人才相比,在X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2)城市吸引力问题。目前,X尚未能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地理位置、经济问题、文化地位等还处于建设阶段,人才制度、社会服务都没有大城市健全,加之距离经济发达城市太近,人才纷纷向附近的城市流动。(3)企业问题。X的工业产业链尚不健全,在洪企业多为化工、机械行业,不能提供多种多样的岗位,难以满足多层次人才的就业需求。同时,X企业还处于生产加工阶段,企业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不多,也缺乏对这方面的足够认识,满足于订单生产,缺少急切招聘高层次人才的动力和需求。

      (四)人才工作环境不够宽松,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

      1.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

      一些部门和单位作为人才使用的主体,不能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论资排辈、官本位等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导致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存在着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的现象,对真正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不能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导致部分人才对发展环境、成长空间不满,挫伤了干事激情。

      2.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全区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且单位领导有“鞭打快牛”的思想,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不安心本职工作。

      3.政策环境不够宽松

      一方面,受编制等政策限制,有岗无编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区上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生活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个别人才引进后,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向往进“官场”,在具体工作中脱离专业岗位,造成了人才的隐性流失和浪费。

      三、加快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着“立足区情,适度超前”的原则,依托X成员的社会影响、专业地位,加快完善人才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进一步创新机关事业单位培养机制,让人才工作有活力

      1.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

      在生态旅游方面,在抓好导游、餐饮、礼宾、外语等服务型人才的同时,要迅速制订旅游创意规划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规划,并及早招录培养。在工业经济方面,针对园区高端人才总量偏小的实际,应大胆选拔使用招商引资方面的人才,开展委托招商。

      2.建立完善的薪酬机制

      以撤县设区为契机,迅速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按其他区年人均X万元标准执行,同时落实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各项职工应得的福利待遇,并将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部分拿出来分配,与实绩挂钩。

      3.建立最佳的激励方式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打破公务员、事业人员身份,做到人尽其才。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靠论资排辈与人际关系疏通的干部生态,善于发现工作中默默奉献、肯干实干的同志,不让老实人吃亏。建立明确的职务或工资晋升制度,对连续X年考核优秀或X年内X次考核优秀的公务员,优先晋升职务或按高一级职务兑现工资。参照市开发区做法,对已评职称受岗位限制的事业人员,由财政保障资金,由用人单位按已评职称标准给予职称补贴。对全区、市内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事业人员,不受职称指标限制,优先评聘。

      4.奖励政策要兑现到位

      以前出台过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无论是面向企业还是招商有功人员的,要按政策兑现到位,并研究出台符合规定的新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激发全区同志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5.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时,要合理设置条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招聘专业。结合X产业发展实际,建议向上级争取特殊招聘政策,急需人才面向本土生源招聘;重点人才面向X、X院校招聘。新招录人员设置服务期制度,并签订服务协议,服务期未满不得报考其他地区。以调动方式流动的,需经区委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建立公务员继续教育制度,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将培训内容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培训促进能力提升,以培训促进工作态度转变。对机关事业单位新招录的未婚工作人员,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要加强关爱,经常组织青年干部联谊会,提供交流平台,缓解新环境造成的不适,同时为青年们恋爱成家营造条件。工会要进一步发挥关爱职能,经常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建立优秀职工疗养制度,不断增强X干部的向心力。

      (二)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让人才有发展环境

      制定出台X年人才需求规划,集聚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专家和青年后备人才体系,经认定评审纳入区管专家范围,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享受各项配套优惠政策。

      1.吸引科研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来洪发展

      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并安排住房,或发放安家费和住房补贴。建立区政府特殊津贴,高层次人才在洪服务期间,经考核合格的,按月享受特殊津贴,随工资发放。对直接用于我区社会事业或企业技术的课题,给予科研启动经费资助,经费由区财政足额保障。

      2.实施人才梯队工程

      采取个人自荐、专家举荐、组织推荐等多种方式,将发展潜力大、业绩突出的同志择优选拔,纳入“X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梯

      队”,对其进行重点培养,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结对,采取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培养高层次人才。在培养期内,对后备人才由区财政按年度予以一定的专项经费。

      3.解决岗位聘用问题

      实施部分专业技术类机关工作人员聘任制,用于招聘高层次专业性领导人才,工资待遇比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薪酬标准制定。事业单位引进符合认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如编制已满的,可由主管部门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申请;因岗位职数不足的,区人社部门设立特殊岗位,并享受相关待遇。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需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按引进单位经费渠道解决。

      4.改革职称评审办法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把人才创新能力、工作业绩和行内认可作为重要依据,建立以能力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以贡献为目标,体现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5.建立功勋奖励制度

      对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由区委区政府设立功勋奖,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大力宣传高层次人才典型事迹,着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创新失误,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6.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凡引进符合认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统筹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以提供人才公寓(或发放购房补贴、安家费)的形式,协助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问题;根据高层次人才配偶原就业情况及个人条件,按照双向选择为主、统筹调配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有重点、分层次协助解决其就业问题;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可安排在区内优质公办学校就读。

      (三)要进一步创新评价机制,让人才自身有压力

      领导干部考核,要以完善考核办法为重点,实行领导干部绩效审计,激励领导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经不经得起历史检验作为提拔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企业人才考核,要建立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和反映人才综合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新体系,组建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心,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资格评定委员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资质评价,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任职职业化、选聘市场化。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要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实行事业单位人员由用人单位自主聘用合同制度,被聘用人员享受所聘岗位相应待遇,岗变薪变。

      (四)要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让人才成长有动力

      改革分配制度,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取报酬,充分体现知识、创造、劳动和人才的价值。制定激励政策,用适当的待遇激发人才活力。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在镇(街道)党政正职岗位连续工作五年以上的领导干部,可享受副处级干部待遇;对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的优秀党政副职领导干部,可提拔重用;对本单位综合考评未完成年度任期目标并处于全区后X名的单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要责令其辞职。对长期从事科研和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市政府津贴获得者和市科技拔尖人才获得者,可享受区政府特殊人才津贴。

      (五)要进一步创新选拔机制,让人才出现有机会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选拔机制,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方面,要将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和范围,由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职位扩大到正科级领导职位,每年公开选拔的科级领导干部比例要逐年提高。在选拔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要坚持量才使用,实现人尽其才。每年要选拔一批区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在科研开发、课题研究、专著出版、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支持。在选拔农村实用人才方面,坚持是才必用,有计划地选拔镇(街道)农村实用人才进入X区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2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现状的实地调研得出以下结论: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35岁以下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但近年来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增幅明显;职称结构较稳定,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而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出现脱节现象。

      关键词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湖南长沙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2-0309-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但人才的短缺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拦路虎”之一。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于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农业产业化开发方面相对落后,需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攻关,这直接有赖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而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基层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中坚力量,由县到乡镇再到各个村以及各个农户,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最终也是最关键环节,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的实地调研和访谈,试图了解其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是典型的城郊型县,交通便利。长沙县总面积为1996.66km2,总人口为103.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69.7万,城市化率为57.42%。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年无霜期300d左右,不存在永久冻土。耕地面积为58047.08hm2,园地面积为2711.12hm2,林地面积为88161.52hm2,草地面积为516.84hm2;森林覆盖率42.5%,林木绿化率48.04%,活立木总蓄积371万m3。长沙县既是省级农业创新示范区,也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2]。

      1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条件及人才队伍结构数据分析

      1.1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条件

      长沙县现有3所省级农校,4所市级农校和8个市级示范农科教中心。自2008年以来,县农广校(县农科教办)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科教办)为龙头,涵盖省、市、县、乡镇、村、组各级培训体系,全县有省级示范农校3所,市级示范农校4所。农民教育培训基地305个(其中县级2个,乡镇22个,村级274个,组级3个,龙头企业5个)。讲师团教师46名(其中专家型的教师14人,基层技术员及专业教师系列20人,农民行家系列12人)[3-4]。

      1.2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

      笔者通过对长沙县农业局进行实地访谈,结合长沙县近3年的农业科技人才相关数据做如下整理分析。

      1.2.1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2012―2014年,在岗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波动较小,2013年因个别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并,人数稍有下浮;2014年在岗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有所回升。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在岗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虽有增长,但仍为个位数,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35~45岁和45~55岁的2个年龄阶段的农业科技人员是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中坚力量;55岁以上在岗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各年份和各年龄分层中占比最高,反映出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严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从事农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1.2.2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受教育程度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当前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中高中和中专学历层次的人员占到了全体人员的半数;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人员数量总和整体低于高中/中专学历层次的人员数量;但高学历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可见,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但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2012―2014年人数总和占总人数百分比分别为40.74%、55.38%、42.67%,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本科及以上人数2012―2014占比分别为19.75%、30.77%、28.00%,增幅明显。

      1.2.3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职称结构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2012―2014年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各职称层次人员数量比例稳定,2013年高级职称人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2013年因个别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并重组以及部分高级职称人员退休带来变化。总体而言,2012―2014年高级职称的人员百分比分别为23.46%、10.77%、17.33%,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2014年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员总数百分比分别为50.62%、60.00%、54.67%,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数分别为41、39、41人,总体没有变化;而2012―2014年助理级和技术人员总数百分比分别为25.93%、29.23%、28.00%,总体呈上升趋势,人数分别为21、19、21人,总体没有变化。可见,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职称结构较稳定,其中各职称人数中,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其次是高级职称和技术人员人数相当,使得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再次是初级人员数,而人数最少的是助理级人员。而助理级人员也正是35岁以下年轻人居多。2012―2014年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

      2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访谈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笔者对长沙县部分农业科技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主要涉及长沙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情况、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体系、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考评与奖励政策等相关问题。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2.1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湖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为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区县“三农”的发展,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三农”的关键。省政府对各县、各乡镇的农业科技在编人员进行整改,推行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当前,农业科技人员的选拔参照公务员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通过者才能上任工作;长沙县农业局及其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农业科技人员1年工作的业绩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待遇逐年提高,在岗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与公务员水平持平。但在各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出现在编人员不在岗和其他部门工作借调的现象。

      2.2长沙县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情况

      省政府每年为各区县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提供财政支持,长沙县农业局根据年初各乡镇上报的农业相关学习需求进行汇总和统计,统一由县政府安排培训事宜。但因为实际条件的限制,培训时间一般较短,培训学习提供的实践型学习较少。长沙县农业局组织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课程,政府为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每人1000~3000元不等的培训费用。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出现的问题在于培训人员多针对于农村合作社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对培训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高,对农民群体的适应性有待加强。长沙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高,普通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程度较低,很多普通农民也不愿意参加培训,多数是在进行农业生产中出现问题时才会愿意寻求相应的帮助,所以使定时定点的培训所起到的作用和实效有所限制。因此,农业科技人才在技术推广方面要更多为农民提供经常性的“咨询”指导工作,技术要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这是对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尤其是技术推广类人才的重要素质要求。

      2.3长沙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而且具体到个别乡镇农业科技人才紧缺,时常出现各乡镇之间的借调,同时年龄上出现断层现象,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堪忧。长沙县涉农企业对技术研发人才的需求居于首位,而农业主管部门认为提高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农业的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急需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可见,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目前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学术型而缺乏应用推广型,尤其是能吃苦耐劳,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可以与农民进行良好沟通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与农业科技应用人才。而农科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不同程度上出现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的现象,值得相关农科教育部门反思与改进。

      3结论

      首先,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完善,但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不够紧密。拥有省、市2级农校7所,形成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龙头的县乡镇村组各级培训体系,其中以村级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基地274所,培训基地农业科技人才为农户提供的是固定时间、地点的培训,但是农户需要的是田间地头遇到问题时及时的“咨询”服务,这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服务的方式与农户本身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方式上的不匹配现象,所以需要探寻及时提供技术咨询的方式、方法,比如电话、网络、书籍,针对年轻农民的微信公众号服务以及入户进田间的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农科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学习提升机会、加强与高校沟通资源共享,建立“产学研”一体模式,形成双赢多赢格局。

      其次,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35岁以下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这需要政策调整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否则会形成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后备力量匮乏的局面。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以高中、中专学历占人数的50%以上,2012―2014年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增幅明显,这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提供了良好基础。职称结构较稳定,其中各职称人数中,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其次是高级职称和技术人员人数相当,使得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而人数最少的是助理级人员。而助理级人员也正是35岁以下年轻人居多。2012―2014年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

      最后,从中央到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区县“三农”的发展,这为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条件,省政府对各县、各乡镇的农业科技在编人员进行整改,推行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功能,为农科科技人才发展提供更良好的发展、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人员待遇逐年提高,在岗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与公务员水平持平。但在各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出现在编人员不在岗等现象,引起资源浪费和不良影响。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出现脱节现象,需要相关农科教育部门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做出调整,重视技术的发明、应用、推广和人才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

      4参考文献

      [1]赵泽洪,全薇.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效应与基本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304-307.

      [2]宋华明,余柳,单正丰.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人才分层培养:问题与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0-125.

      [3]罗鹏,杨学德,张为,等.浅析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1(3):91-93.

      [4]陈新忠,李忠云,李芳芳,等.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35-139.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3

      司法行政队伍是政法队伍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既是司法行政机关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正确履行职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关键和保障。根据县委政法委关于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调研工作的指示精神,近期我们对全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概况

      全县队伍包括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乡镇司法助理员。目前全县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xx人;乡镇司法助理员xx人;从业基层法律工作者xx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有x人,占xx%;30-40岁的有x人,占xx%。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以上学历x人。党员x人。

      近几年来,我县司法行政系统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按照新时期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采取重学习、严制度、抓整建、造氛围等措施,为打造一支政治上坚定、业务上精通、作风上优良、纪律上严明、执法上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作了不懈努力。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了司法行政队伍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几年来,在机关干部队伍中,先后开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创先争优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在全体司法行政队伍中还针对不同人员,开展了多种类型的业务练兵和学习培训活动,使司法行政队伍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

      二是建立了规范司法行政队伍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警”的指导思想,把建章立制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先后建立了《学习制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执法执业档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司法局工作规则》、《司法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制度》等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了司法行政队伍的行为,使队伍的纪律和作风都有了较大改善。

      三是营造了争先创优的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氛围。我们在重学习、严制度、抓整建三管齐下抓队伍建设的同时,把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创先进、促先进作为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抓建设在队伍中树立弘扬正气、爱岗敬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清正廉洁、服务为民、执法公正的好思想、好作风,促进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使全县司法行政队伍在政治素质、纪律作风、业务水平、社会形象等方面都有了提高。

      二、当前我县司法行政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虽然近几年在加强队伍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县司法行政队伍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中,部分干部身上存在着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本职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由于有少数干警本身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队伍建设中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或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思进取;二是领导班子不能完全发挥出应有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战斗力,领导干部自身对工作缺少诚心,奉献精神不足。因此,要改变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重聚人心,重树信心,重朔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的形象。

      二是在基层司法行政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主要一是有的乡镇司法助理员中有的不熟悉工作、有的不尽心工作,形成了“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有人不干事”的局面;二是乡镇司法助理员都是身兼多职,影响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发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乡镇司法助理员大部分都刚进入到岗位,很多都不太熟悉业务,加之人员管理体制、经费等问题。因此,要解决这支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及时加强业务培训,其次多方联动、上下配合,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尽量争取把人员管理体制、经费理顺,把能干事的、会干事、想干事的的.选进来,充实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力量,充分发挥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

      三、关于改进和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几点探讨

      (一)抓好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各项素质。队伍建设,素质是根本。只有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队伍建设才能真正搞好。因此,要把素质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一要组织队伍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理论著作和文件规章,在全体队伍成员中开展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廉政教育、风纪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队伍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素质。二要组织队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让队伍成员能够以熟练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各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班子是队伍的核心。队伍建设搞得好不好,班子建设是前提是关键。要在队伍建设中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目前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实干、廉洁的坚强集体,充分发挥班子在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坚持两个原则,促进队伍建设取得实效。一是要坚持“从严治警”的原则。队伍建设的成效如何,要看社会各界的评价和反映,社会的评价和反映怎样,来自于队伍中是否存在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对队伍的监督管理,要认真做好队伍的执法检查和信访查处工作,要及时解决队伍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倾向和问题,要把这些不良倾向和问题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能姑息迁就,养成后患。二是要坚持“从优待警”的原则。从优待警,从善待警,是搞好队伍建设的一项政治武器。要认真关心和爱护司法行政队伍中的每一名成员,思他们所思,想他们所想,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干无所忧、干有所为。

      (四)结合开展“发扬传统、坚持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在司法行政队伍中形成正确的精神导向。创建活动是队伍建设的精神载体,开展创建活动是搞好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司法行政部门要在抓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适时开展各种类型的创建活动。如创建“五型”机关、创建文明单位、创建优秀司法所、创建执法先进单位、创建“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单位和司法行政工作者”等等。

      通过开展这些创建活动,在司法行政系统内营造一种健康的精神氛围,激发和调动广大司法行政队伍成员在工作上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求实创新。

      (五)强化工作机制,使队伍建设能够长抓不懈。机制是队伍建设各项举措能够有效落实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才能使队伍建设长抓不懈。一是要强化领导责任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队伍建设的领导工作机制。单位的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队伍建设负总责,班子成员中要安排一人专抓队伍建设。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逐层逐级地落实好本地本部门的队伍建设各项任务。二是要建立工作协作制。要充分发挥机关职能科室在队伍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到队伍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确保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促进队伍建设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4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

      xx年,我县开始实施“遂州英才”招聘行动,主要采取到高等院校直接考核招聘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到事业单位的博士和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落户xxxx并购买住房的,按照本单位经费渠道发放10万元安家补助费;引进到事业单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硕士和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落户xxxx并购买住房的,按照本单位经费渠道发放3万元安家补助费。组织、人社、编制、财政、公安等部门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时为引进人才办理上编、工资、经费核拨、社会保险、户口迁移、住房公积金贷款等相关手续。

      xx年,xxxx县事业单位引进硕士研究生3名,xxxx年引进硕士研究生4名。其中:县国土局人文地理学1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1名,县农业局农学类2名,植物保护类1名,县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类2名。年龄均在20-30岁,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同时,通过主动衔接和政策扶持,积极协调中省市专家组成专家智力团到蓬服务,培育、建立县级专家专家服务基地4家,市级专家服务基地2家。另外,在接受本次调查的国有电力公司、县国有粮食储备库、鑫威门业、渝奥纺织公司、佳琦电子等企业中,高级工80人,高级技师6人,高级工占技能人才总数为17.7%,技师占技能人才总数为27.8%,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总数为0.21%。

      目前来看,高层次人才在企事业单位中所占人才比例总体偏低,如全县专业技术人才5618人,其中高级职称只有614人,仅占11%。且多聚集在教育、卫生等行业性部门,职称层级变化较大。而在被调查的企业中,领导对高技能人才比较重视,对技能人员的工资薪酬国有企业能基本能保证。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有突出贡献、特殊技能型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享受市级及以上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津贴为空白;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能力不够,高层次研发人员匮乏,难以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具备良好理论素质、较强技能知识和能独当一面、高度负责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数量不大。调查中不少单位反映“人员那么多,但能独当一面高质量完成某方面工作的人员只有30-40%。一方面,许多事情没有合适的人专干,另一方面,许多人没事干。

      (二)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一是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全县专业技术人才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员所占比例偏底。二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现有人才主要集聚在教育、卫生等第三产业上,而轻纺、门业、规划建设等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第一、二、三产业人才呈现“断层”现象。三是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较多,而熟悉市场经济的人才较少,从事教育、卫生、农业、行管等传统学科专业人员相对富余,而从事法律、金融、工业、招商、经济管理、文化旅游、工民建等专业人员奇缺。

      (三)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xxxx属革命老区,经济不发达,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激励措施不到位,本地高素质人才不愿回来发展,外地一些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到xxxx来工作,特别是许多优秀人才外流,一些用人单位和县财政对人才工作经费投入较少,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与发达区县相比缺乏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有心想事,无力办事”的局面。

      (四)高层次人才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领军人才非常缺乏。被调查单位中36-45岁,大专、高职学历的人员成为人才的主力军,高层次高学历的创新人才、领军人才非常缺乏。二是高层次人才积极性和专业特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有近70%的高层次人才认为会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并有30%认为他们自己发挥了较大作用,40%认为专业特长得到比较充分发挥。但仍有一部份人认为,他们个人的意见或建议没有受重视。三是创新情况不理想。调查了解到获得发明和专利的高层次人才非常少,这说明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技能与创新实践活动有待加强。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确保高层次人才“最吃香”。

      牢牢把握宣传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加大对“人才强县”战略的宣传力度,带头深入学习贯彻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社会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共同推进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和宣传力度,重奖那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各类高层次人才向“洼地”聚集。积极宣传和推介各地人才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完善引进政策,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

      一是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等指导性文件。对企业、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给予政策支持,配套落实来xxxx工作人才的户籍、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优惠政策。二是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对符合劳动模范基本条件的技术能手,优先推荐参加市劳模、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对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还可申报享受省政府、市政府特殊津贴。完善激励机制。企业聘用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可比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称的待遇水平,享受相应待遇。三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柔性引才”和智力引进促进办法,鼓励用人单位以柔性引才的方式吸引高级智力服务xxxx。实施刚性引才工程,通过招聘、遴选、考录等方式,实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柔性引才工程,通过部门建立专家顾问库、政府建立专家顾问团、企业建立专家服务基地等方式,实现人才引进计划,创新柔性引才机制,统筹建立柔性编制制度,专门用于县属企事业单位招聘、遴选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实施智力引才工程,通过采取兼职兼薪、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贸结合、人才租赁以及联建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方式引进智力,吸引拥有科学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掌握高新技术及紧缺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到xxxx工作、创业,实现智力引才计划。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在引资的同时,连同智力一同引进。

      (三)加强培养开发,确保高层次人才“留得住”。

      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实用高层次人才培养“供需衔接”。一是健全xxxx高层次人才、重点人才、后备人才信息库,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人才动态管理。二是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办法,加强公共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和分类、分层的继续教育体系,倡导用人单位鼓励员工参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历教育,实行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职业资格挂钩的人才终身培训制度,定期开展科研课题培养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三是加强农村人才培养,重点实施农村致富带头人、执业农民和农村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鼓励各协助志愿组织发展,引导退休党员干部等社会成员参与志愿者服务行动。四是紧扣用人单位发展需求,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探索实施社会化评价,在社会模板性强的系列和专业试行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评价,打破专业、岗位限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一岗多证、一专多能。探索专业人才公务员职称评定机制,对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在职称评定上不受身份限制。

      (四)深化制度改革,确保高层次人才“用得活”。

      始终将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深化制度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一是加强部门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把高层次人才工作经费支出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捐款资助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专家库,积极搭建服务和对接平台,在现有高层次人才资源基础上,以专业决定使用方向,做到专业对口、岗位适合,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三是打破年龄、身份、资历、学历限制,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改善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的工资生活待遇。

      总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赖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要自觉地为他们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办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干事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一种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围,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发展中去。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5

      X书记、各位领导:

      当前农业现代化的特出问题之一是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队伍的相对滞后。基层和农业部门反应很大,进一步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根据这次主任会议议题,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召集部分乡镇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和基层农业服务单位同志进行座谈,并赴浙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过多年摸索、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公益性、经营性和帮扶性三种推广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农技推广的针对性,也兼顾了新技术应用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推广了适用于我市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水稻新品种及其机插高产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蔬菜新品种及其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在畜禽、水产新品种及其集约化饲养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奠定了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这其中,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通过包村联户、“一村一品”,技术培训等扎实工作,有效推进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存在问题

      应该看到,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薄弱之处,从市、镇、村,农技人员呈倒金字塔形,基层农技人员严重缺乏。一是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偏少,同时,非农专业人员占编超编情况较为普遍。二是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不稳,存在随意抽调农技人员从事其它工作,事实上忽视了农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专业性。三是基层农技人员逐步老化,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结构老化,约XX%农技人员超过45岁。四是农技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基层农技单位要兼顾经营创收,人心不稳,精力不够集中。五是农技推广机制也不够完善和灵活,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三、几点建议

      I.定编,定岗,定责,职责到位,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人员落实开始,人员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一是人员落实,定编定岗。疏理一下各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情况,尽快恢复和落实到位,做到定编定岗、在编在岗,落实到位后,人员岗位上墙公示。做到这一点,首先市里要有明确意见,明确要求,其次各镇(街道)要有明确态度,明确观念。人员落实是检验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农业的一杆标尺。二是明确职责,职责到位。农技人员岗位职责一定要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一定要明确,做到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有效履行职能。三是明确服务内容,强化绩效考核。明确岗位农技员的服务责任区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并量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续聘等挂钩,有效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

      2.特点、特色、特出,统筹服务。由于农业的多样性,基层农技服务机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实行各镇(街道)特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服务。一是各镇(街道)根据自有农技人才专业特长和本地农业产业特点,特出一至两个农业技术重点,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农技服务特色。二是统筹农技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农技服务。市级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农技服务面向全市,提高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形成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思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条件、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技术渠道、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起市级主导、镇级主体,村级配合,户级参与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

      3.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构建为主体,以强化公益职能为主导,以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宗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提高和完善上述“四级联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能力与水平,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专业生产组织进行农业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倡导成立合作联社、产业联盟、公司+农户等联合联营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专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技术服务,可以极大完善、覆盖和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第三是推进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建设。通过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创新和实现高品质、高效益、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4.强化人才政策保障,为农业科技进步奠定坚实基础。拓宽思路,完善政策,营造良好氛围,让农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一是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运行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设施,实现基层农技人贝留得住。用得上,稳得住,做到爱岗敬业,经费落实是检验各统政府是否真心重视农业的块试金石。二是实行农业科技学培养农技人才,人才定向养策略。通过高考体制规范操作,邦优录取,吸引一本优秀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领城,收到极好效果。三是强化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即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推广,关健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5.务实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点很多,科技创新是重要一环,其中,互联网+时代的农业信息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农业组织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各种服务于农业农村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十分重要,对于全面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产品销售和增强

      农业核心竞争能力都十分重要。要善于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形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想格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6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县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近日,我们组织有关人员采取走访座谈、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对我县基层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结合我县现状,就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

      苏石县地处苏东部,距市城20公里,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与安徽省铁乡和固县方镇、段集乡相邻,黄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92.3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154个居民组,农村人口1.38万人,耕地面积7847亩。

      二、我县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人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层人才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对基层人员的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我县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部分人才流失,大量农村基层人才外流,造成我县基层人才短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县农村基层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基层人才流失问题的客观原因

      1、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部分人才外流,造成人才流失。我县平均每乡每年有1500人常年在外务工,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近2000人掌握一至二项专业技术,他们怀揣过硬技术到沿海城市或内地较发达城市务工经商,给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却给家乡的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2、部分在外务工人员,在务工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刻苦钻研,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这些人有可能带着技术和方法回乡发展。因家乡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交通、场地、劳力、税费等,不愿回乡创业,回归工程十分艰难。

      3、一些学有所成的大中专毕业生,追求大中城市的优越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不愿回乡搞家乡建设。家乡的住房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生活单调、小孩入学难等诸多因素,对其没有吸引力。再者公务员身份难以解决,凡进必考,也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4、由于费税改革,县乡村两级收入较少,特别是村级“三提五统”取消后,每村仅靠25000多元的财政补贴,村干部工资发放困难,部分40岁以下的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干部难以坚守清贫,辞职外出经商或务工,不同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

      5、乡镇七所八站工作人员,他们各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工资难维持\家属下岗,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岗位,抛妻别子,远走他乡。

      (三)存在的问题

      1、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县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较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市场的配置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将人才纳入竞争之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相对较好人才,包括部分干部、职工、农民,往往以此为资本,居功自傲,与政府讲条件,要位置,稍不如意,便以此相要挟,炒了政府的鱿鱼。其二,别的单位,如上级单位或其他的企事来单位,当其内部人才出现空缺时,便对我单位人才虎视端端,以高薪厚禄等手段,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将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挖走。第三,县以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局委,经常招收公务人员,人往高处走,一些符合条件的拔尖人才,勇跃报考,一考就成,谁也不敢阻拦,无可奈何被上级钓走。

      2、用人机制的弊端影响人才队伍的健全。

      政府的用人机制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明朗的阳光也有其阴暗的一面,用人唯亲或用人失察时而有之。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的人员,往往不被重用,千里马无缘伯乐。相反,一部分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人,利用其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不良优点,往往赢得上级的青睐,被安排在重要工作岗位。这样一来挫伤了真才实学者的积极性,愤而走之,二来贻误了工作,给县乡村两级组织带来不利后果,形成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下一步打算

      1、以情感人,留住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县村两级组织,应扑下身子,拿出一颗真诚的心,留住人才。一是实事求是告知人才对象,家乡条件虽苦,但要以艰苦朴素的精神,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舍弃他乡他单位优厚的条件,留下来一块共同奋斗。二是尽最大努力改善现有的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留住人才。三是给现有在乡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能力空间,解决其身份,给其适当位子,人尽其才,配套其工作环境、工作所需资金、器材等,发挥其最大潜能。四是提供平等竞争平台,能者上,庸者下。上者给以相关位子和待遇,下者给以重新竞争机会,让其感动,为我效力。

      2、利用政策,招来人才。

      一是利用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涉农人才政策,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其发挥优势,协助村“两委”发展村域经济,搞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优化环境,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招商吸才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吃亏,敢于让利,谋求“双赢”,树立安才、亲才、护才意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别人图利益,我们图发展。三是多措并举,让现有人才招来人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边远穷地区,条件虽苦,但苦中有乐,扎根山区,也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有些现有人才已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让这些思想已认识到位的人才,多方联络,跟踪追击,让他们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来。

      3、改善条件,稳住人才。

      人才来了,如何让其安下心来,扑下身子为我服务,就需要政府改善各方的条件,稳住人才。一是改善其发展环境,由政府出面协调,在征地、劳动力、税费、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其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二是对于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解决其公务员身份,提高工资待遇,让其享受与大中城市同样或基本一样的待遇。三是提供其发展保障,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保障其发展的和谐空间,减少干扰,变换政府领导者为服务者的角色。对影响或干扰投资者的利益的人或事,轻者批评教育改变方式,重者打击处分重新决策,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7

      为了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的配置工作,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按照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县委组织部和县人事局组织人员对全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全县党政群机关、县属各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经济实体。主要采取发放“人才情况问卷”和走访咨询的形式进行。据调查显示,我县目前各类人才总量为20232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6%。其中,行政管理人才1539人,占人才总量的7.6%;专业技术人才8135人,占人才总量的40.2%;规模以上企业人才6874人,占人才总量的34%;农村实用技能人才3684人,占人才总量的18.2%。

      二、问题显示

      (一)全县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我县现有各类人才总量为20232人,仅占全县总人口的2.6%,专业技术人才8135人,仅占全县总人口的1.04%。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260人,分别低于全国512人、全省294人、全市278人的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二)人才布局结构不合理

      一是专业和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就全县来说,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体现在教育、农业、卫生类,其他各类人才相对偏少,计算机人才、管理类人才和文秘人才供不应求,市场营销人才、工民建与城建规划专业人才、商贸旅游人才和生物(食品)工程人才更是稀缺;就人才个体的知识结构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216人,占人才总量的45.6%,但“多能一专”人才、“高、精、尖”的科技学术型人才严重匮乏。

      二是分布不合理。从区域上看,人才的70%以上集中在县城,乡镇基层人才较少;从行业上看,教育、卫生系统集聚了80.16%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农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则处于严重的人才贫乏困境。

      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县现有人才队伍高、中、初级结构比例为1:21:40,高级人才年龄多在55岁左右,35岁以下的中青年高级人才稀少,显示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紧迫的“青黄不接”局面。

      (三)高层次人才偏少

      从有8135人的专业技术队伍看,第一学历,本科以上约488人,占6%;大专2359人,占29%,中专及以下5288人,占了65%;而其中的高级职称者131人,仅占1.6%,中级2790人,占34.3%,初级5214人,占了64.1%。高、中、初结构比为1:21:40,与最佳结构比1:6:18相去甚远,远不能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人才素质偏低,与工作不相适应

      有的单位现有员额已经“满编”或“超编”,仍在要求充实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探其究竟,是人才素质偏低,与工作不相适应。

      (五)人才外流较多、引进少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今,教育上流失的教师近200人,而去年仅正常流动的就有52人,这些人多是单位的中青年骨干,被县外用人单位“挖走”。从人才引进上说,2006年仅调入人才5名;2007年调入人才3人。大中专毕业生回县工作情况,以2007年为例,回来报到的大学生有857人,而留下来在我县工作的只有65人,其余的都流往外地。

      三、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足,忽视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很大一部分人忽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选人上,认识不到人才的价值,持着“能干事就行”的平庸标准;讲人情、卖面子、照顾关系,进一些“占编”却无多大用处的人,拒“人才”于门外;用人上,不考虑人才特点,无视人才在谋求发展、创新工作上的潜质,主观、武断、随意,无法真正形成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爱护人才的环境氛围,往往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流失。

      (二)人才资源开发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抓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关系x前途命运的大事,理应受到所有人的关注、关心,得到全民的支持;县委、县府各部门更应高度重视,密切协作,与组织人事部门一道齐抓共管。但事实上很多部门片面地认为人才工作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在这一重大工作上各自为阵、袖手旁观,组织人事部门始终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

      (三)人才开发培养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人才开发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我县目前的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人才开发培养的领域不够宽,激励措施不健全,资金的投入上也仅仅是以政府投入为依托。

      (四)经济环境滞后,创新人才机制的政策措施贯彻不到位,人才梯度建设不落实。

      知识分子较注重自身价值的认可,对周围环境和领导的期望值较高。近几年,我县经济处于暂时困难境地,工作生活环境与大中城市比差距突出,单位的奖金、福利、住房等待遇相对偏低。虽然县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人才机制的政策措施,但贯彻不到位、不彻底。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一些知识分子没有获得肯定其价值的岗位、报酬,逆反心理和“换环境”想法自然就产生了。“时异事则异”。面对人才频繁流动的现实,单位本应及早搞好人才的梯度建设,但有的单位工作不落实,以致专业人才一旦流失,单位的人才断层危机立即产生,“报缺”、“唤需”之声又此起彼伏。

      四、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之所在。x历史积淀的经济窘迫局面已不允许我们有任何喘息的时间。在新形势、新格局下,我们要树立全新的人才理念,强化“人本”意识,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打开人才工作视野;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人才,从发展的角度谋划人才,从根本上确立x的人才强县战略。要充分利用文件、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加强宣传,开展人才重要性学习,组织专题讲座……总之,务必让“人才第一资源”、“人才工作第一要务”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全民爱才、敬才、重才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各单位、部门更要有针对地开展好关心人才工作,与人才多交流,主动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上的问题,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做最大努力。

      (二)建立人才开发配套机制,提升现有人才素质,增加人才总量。

      1、强力推行人才开发责任制。针对我县人才开发的绵软现状,我们应尽快成立人才开发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人才开发培育政策措施,强力推行人才开发责任制;积极落实人才开发培育阶段性目标、任务,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逗硬实施,逗硬奖惩。要求上,一是党政领导干部务必率先牢固树立从经济行为、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对待人才的人才资本观念。二是县委、县府务必牢固树立把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否有利于人才的聚集和作用的发挥作为较长时期内衡量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的观念。

      2、进一步完善并真正贯彻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切实改革分配机制。要继续稳步推行县属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对有业绩、无资历,有能力、无身份的优秀人才客观评价、重新定位;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开展竞争上岗,全面实现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改革分配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基础上,体现绩效优先,打破平均主义,坚持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充分体现工作人员的责任大小、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的差别和业务技能的高低。

      3、拓宽人才选、育渠道,加大人才开发培育力度。一是要积极拓宽人才选、育渠道,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培育,落实农村各类人才的培育,积极挖掘社区囤聚的人才资源,进一步抓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和创业引导。二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事业单位投入、社会捐资和捐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实现人才开发投入主体多样化和市场化,促进人才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要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县教育和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及政策倾斜;鼓励省内外重点高校来我县举办各类教育培训班,兴办各种层次的教育实体;要积极发挥县“人才开发基金”的作用,让其成为人才开发的“催促剂”。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按照“围绕大开发战略,树立大人才观念,实施大培训工程”的要求,坚持“点面结合”原则,突出我县人才“紧缺急需”的重点,采取送出去、带回来的培养办法,选送有潜质的现有人才到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进行系统培训、进修,加速知识更新、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切实解决我县占编人员素质不高的难题。要着重抓好文秘类、管理类、商贸旅游、建筑规划和农林生物学、法学等专门人才的选育。在此基础上,力争建立健全优秀人才优先培训、重点人才重点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青年英才及早培训,面向全民人人培训、面向未来终身培训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开发新机制,整体提升现有人才素质,增加我县人才总量。

      4、建好人才市场,促进人才优化配置。要进一步完善县人才市场建设,充分运用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社会化”管理优势,配合企事业单位改革,变“单位人”为“社会人”,破除旧体制对单位和人才的束缚,营造开放化、市场化、自主化的x人才大市场新气象。要让县外人才解除“来去不自由”的顾虑,放心地参与x经济建设;让县内人才自主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长、专业的岗位;让下岗分流人员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尽快找到新的岗位,开始新的创业。另外,人才市场中介机构还要积极开拓农村人才市场,为农业产业化培养、引进一大批生产开发、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专门人才。

      5、宏观调控,科学整合现有人才队伍。虽然我县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合理,但只要经过县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的宏观调控,仍然可发挥强大的战斗力。我们要大力支持教育、卫生等系统的基层优秀人才向县城区正常流动,适度降低人才进城“门槛”,这样既可减少人才外流,又能集中人才资源,做大做强一批“名牌”品牌。教育系统相对说复合型人才较集中,可以公开选拔部分充实到其它系统从事文秘、管理等工作;党政部门有志于创业的各类人才、思维敏捷、敢想敢做的大中专毕业生,我们要积极为他们到企业第一线创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三)做好引才、引智工作

      在对外大力宣传我县现有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时,应时刻关注周边县、市人才政策新动向,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新的引才引智特惠政策措施;要继续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到省内外高校“求才”。在本科以上人才、我县紧缺急需的专门人才引进工作上,要敢于突破编制限额,坚持优秀人才多多益善、来者不拒、优先安置的开放引人观念。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交通、通讯便利条件,积极开展引智合作、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短期租赁等“人才”柔性工作;保持与县域外x籍人士的联系,鼓励他们回乡工作、创业。

      (四)落实人才进出监督制约机制,搞好人才梯度建设。

      对县内人才的正常流动,既要鼓励,又要加强监督,防止出现新的人才布局不合理结构。对单位推荐深造对象,要用权利和义务均等的协议加以约束,尽可能减少深造对象学成就远走高飞,造成人才、财力的损失。各单位、各部门要有“伯乐”眼光和“人才危机”意识。在用好现有人才同时,要积极发现、培育新的人才,搞好人才梯度建设,防止某些岗位的人才一流失,就出现“缺才危机”。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8

      近年来,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增效三大主题,紧扣“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在加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基层人才队伍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我县基层农业技术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X县不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主要有4支技术人才队伍。

      一是政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X县共有农业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X个,分别是X、X等,专业技术人员X人,涉及农业、林业、畜牧等。按行业分,农业X人,林业X人,畜牧X人。按职称分,高级X人,中级X人,初级X人。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人才队伍。X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农业合作经济组织X个,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蔬菜X个,共有专业技术人员X人。

      三是高校专家教授队伍。X县与X大学等X个高校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教授X人,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按职称分:教授X人,副教授X人,讲师X人。

      四是农民自身队伍。现有懂技术、善经营、精管理、富经验的本地“土专家”“田秀才”X人,职业农民X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领导重视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加强全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X县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重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人才机构、人才资源、人才利用等重要事项,围绕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工作重心等方面研究部署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建立了科学的用人机制,使此项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是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机构队伍。近年来,X县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和特色产业,不断完善机构建设,适应新时代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先后成立了县X站、县农业科研中心等农技推广机构,为壮大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奠定了基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不受毕业生青睐的工作,为破解这个难题,X县主动出击,通过到定向招聘、绿色通道、快速补充紧缺人才等方式,不断充实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近年来共引进专业技术人员X人,其中研究生学历X人,高级职称X人。在补充人员力量的同时,突出提高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在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重,将专业技术人员送出去“取经”,沉下来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省、市技能大赛舞台来检验水平,让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线战场上得到历练。

      三是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不断吸引技术人才。近年来,X县持续落实农业优惠政策,加大社会农业组织建设,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吸引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成为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建设者,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才格局。如:位于X乡的X农资公司在短短3年时间内,延伸服务链条,从单一的销售业务逐步发展为集农资销售、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连锁企业,与该公司长期合作农业教授X人,高级职称人才X人,常驻专家X人,为提升科级含量、发展壮大当地农业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真正成为了当地的“农民之友”“致富之源”。

      四是注重发挥政府职能,不断增强队伍建设。X县以职业农民培育为重要抓手,以将农民就地转化成技术员为目标,不断壮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近三年,举办开展各类培训班XX余期次,培训农民XX人次,其中农业类X次,林业类X次,畜牧类X次。其中,参训龙头企业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种养大户X户。按照贴近主导产业、贴近农时季节、贴近服务对象的原则,选取X栽植、蔬菜种植、X养殖技术为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农业专家培训与种田能手示范相结合等培训模式,认定职业农民XX人。通过培训,传统农民就地转化为农技推广员,大大提高了“职业农民”的造血功能,壮大了技术人员队伍。

      五是注重搭建沟通平台,不断加强人才交流。为解决农业专家匮乏问题,X县积极与高校加强技术合作,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农户”模式,利用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资金、人员、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建立农技推广服务专家库和科研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农资、培训和技术服务。目前,专家库涵盖农、林、畜、果、菜五大产业,吸纳专家X人,其中教授职称X人,高级职称X人。我们还将干部职工、种养殖能手、社会技术人员“送出去”,到高校和其他科研示范基地“取经”,学习引进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水平。

      三、取得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近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和技术能手,这些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9

      根据宣区人才[2013]1号文件要求,我委对全区农业从业人员进行了综合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区辖26个镇乡办事处,177个村,42个社区。总人口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2万人,农业劳动力45万人。现有各类实用人才1.55万人。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多种培训,努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1、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根据我区农业生产特点及农民需求安排新型农民培训内容,授课方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操作性强,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培训面、增大培训力度,2012年共组织农民培训910场次,培训农民达8万多人次。

      2、开展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系统的专业培训。每年市区农委都举办农技人员培训班,请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的教授为农技人员集中培训。分析讲解当前最新的农业生产形势、种养殖技术。通过培训,让农技人员学习了解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为农服务的本领。

      3、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广大农技人员按照包村联户制度要求,每人联系10个大户和一个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大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培养他们成为种、养殖能手。今年参加包村联户的农技人员219人,联系服务2184户。

      4、组建农业科技人才咨询服务团。根据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送科技下乡"等各类咨询服务活动。通过专家答疑、播放光盘、散发科技资料等现场培训形式,为农民解疑答惑,每年发放技术资料20余万份。

      (二)树立典型,带动发展农村实用人才。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原则,注意发掘先进典型人物,树立一批科技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及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专业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实用人才科技致富、艰苦奋斗的事迹,表彰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热情。通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取得的经济效益,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实现"树立一批典型,带动一方群众,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

      (三)依托协会,发展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各种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形式,为人才发挥用武之地搭建舞台。目前,我区建立粮油、植保、畜牧、蔬菜、茶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70个,集聚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扩大了技术辐射半径。另外,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6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在品种更新、产销对接、优质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如我区朱桥乡种植大户吴本生,成立了建成粮油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种植,建立自己的稻米加工企业--本生米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已成为我区粮油生产龙头企业。

      (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业活力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中国共产党xx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农户、农村经纪人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凡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5万元、2万元;对当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统筹安排15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以项目的形式扶持2-3家规范化程度高、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核心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级优秀实用人才、种养大户、农村科技经营示范户等评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激发实用人才创业的热情。利用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重点宣传一批优秀实用人才带动周围农民致富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实用人才荣誉感。

      三、经验与存在问题

      (一)取得经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才培养,从外界强化各种措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典型引导使培养对象从主观上形成一种强烈愿望,进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成才的氛围。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论采取何种模式,典型示范的作用不能忽视。

      (二)存在问题

      随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一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是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老化。我区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相对老化,生产操作是传统技术,老法老样偏多,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强继续教育。同时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很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基本上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其他非农行业,在家从事农业的实用人才年龄大部分都在四十岁以上,缺乏创新精神。

      二是农业从业人员水平较低。农村分布面很散,普通农民多,水平较低,多为分散型作业,且生产品种多样。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但目前培训经费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大。

      三是农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较高,而大中专、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小农意识强,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环保型、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活存量,扩大总量,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2、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增强,基本建立与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3、更新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创业人才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企业,带动更多人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建议

      1、完善扶助机制,创建良好环境。一是服务上支持。建立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开放式农技推广服务协作新机制。二是技术上支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打造"技术+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院校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

      2、完善聚才机制,扩张人才总量。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工作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重才用才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认真组织人才工作宣传报道,及时报道我区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流动等环节以及在人才环境营造、人才激励和保障等方面采取的新举措、新成效,大力营造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0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国内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党中央实施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认识深入人心,造成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xx区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区,没有资源和资金优势,也没有地域优势,如果要建成农业强区,就必须依靠人才。前几年,xx本地人才已经出现了不少“孔雀东南飞”和“走西口”的现象,导致了本地人才结构失衡,特别是高级人才引进的难度和成本加大,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大力倡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转变人才观念,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了现有人才队伍的,保障了人才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促进了xx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人才观

      以前我们对人才的界定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服务和管理也只延伸到国有的单位,近两年来,我们转变观念,在全区上下逐渐形成共识,认识到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人才,在全区各级各单位,逐步树立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的科学人才观。我们将对人才的管理和服务拓展到民营企业、每个农村村组,打破了人才的身份界限,从而发现了不少埋没的人才,将很多“田秀才”、“土专家”、“技术工匠”等都纳入人才范畴。通过我们澄清底子,全区民营经济和农村等非国有单位人才已达7500人,占到了全区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一。

      二、重视人才引进,实现人才总量增加

      我们这几年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等方式,设立人才引进奖励专项基金,用于招聘重奖优秀拔尖人才。出台优惠政策,为引进人才妥善解决经济待遇、住房、配偶子女就业就学等问题。实行“候鸟”政策,对不愿定居的优秀人才实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灵活政策,以“假日专家”、“客座教授”、“周末工程师”等形式引进智力。通过努力,我区人才总量有较大程度增长,截止2004年底,xx区人才资源总量约2.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6%,包括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在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达到14607人,占总人口的1.7%,占人才资源总量的66.4%。党政人才、国有企事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分别为2600人、12010人、6000人、1508人。

      三、重视机制与配置,实现人才存量的盘活

      通过制度创新,加大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积极实行优胜劣汰的激励竞争机制。我们一是努力做到能者有其资。据能力和现实工作表现分配工资,按能绩大小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对智力、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参与利润分配。对停产、破产企业的科技人才给予基本生活保障,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科研条件。全区乡镇站所、卫生系统、水利系统已经完成分配制度改革,教育系统年底前也将完成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完成后,将有12000人占全区人才总量的54.5%做到按其岗位和贡献获得报酬。二是能者有其位。制定倾斜政策,通过考试、考核,公开选拔优秀人才,择优提拔重用。近几年来,我们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学校校长、区直医院的领导班子、有关企业和单位的负责人等都实施竞争上岗甚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通过改革,具有一定研发水平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状大,涌现了一批成绩突出的人才和成果。如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的肝病专家吴忠文、农业专家陈嘉铭、水利工程专家武令如,著名地方戏曲作家黄士元,湖南省先进工作者、高级农艺师黄道芬等。

      四、重视教育培训,实现人才质量的提高

      我们一是加强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根据我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现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认真做好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计算机知识、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大力开展了职业培训、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积极鼓励在岗自学。二是根据本地需要,有关企事业单位选送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到相关学校、医院脱产深造培训。三是校企、校地联姻,实行定向培养,为本地“量身定做”实用型人才。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高我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五、重视市场导向,实现人才流量的调控。

      首先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促进人才有序、合理流动。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建设,近几年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区人事局筹集30余万元,投入人才服务中心的建设,建成了计算机培训基地、联接全国各大人才市场的人才信息网络、可容纳10000册人才档案的档案库,区人才交流中心已基本建成集交流、培训、测试、储备、代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场所。其次,积极引导了人才向民营经济领域流动,弥补该领域人才的严重不足。xx区民营经济中管理、销售,工程技术人才占民营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为3.5%,远低于国企10.2%的.水平。通过大力工作,我们为国有企业下岗技术人员、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积极提供民营经济需要人才的信息,为他们再次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他们到民营企业建功立业。第三,加大农村产业人才倾斜力度。xx属典型的农业区,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大。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的大力发展,创立农业品牌,走优质高效农业之路,实施农业产业化,现有的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急需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实用人才大军。

      近两年来,我们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发力度,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有关部门一道抓好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训,先后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期,开展实用技术讲座8次,培训人员达2800多人次。组织开展专家下乡服务活动23次,服务对象达2200余人,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我们还认真做好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工作。对符合技术职称评定的实用技术人才,主动为其提供职称评定服务,现已评定农民技术人员240人。大力开展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向市里推荐了牛鼻滩镇棉花大户李正球和十美堂镇珍珠大户李正军两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

      今后,我们已做出规划,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各类技术培训,发展能够创办高新技术农业,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引导农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农工贸一体化的各类农村经济人才。通过建立农村生产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科技平台、服务平台、加工企业平台等,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促进农村产业化人才的增长。

      总之,通过创新,xx人才资源有了较多积累,开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整个人才队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xx两个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篇】相关关键词:调研报告 人才队伍 情况 建设 十篇,格式模板,仅供写作参考,阅读!提高写作效率。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892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革命纪念馆观后感2000字高中汇合③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