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贴心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芬芳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芬芳观后感 篇一
水,是最干净的东西吗?
以前的我固执的认为就是这样,因为印象中总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样的句子。可在《芬芳》这部电影里,每一个爬在泥石上寻找亲人的孩子都是那么的无助又令人心疼,他们绝望的嘶吼,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也许以后,每次大雨都会让他们想起那个痛苦的夜晚。仅一夜之间,他们的心就判若两人,失去了最亲爱的人,也失掉了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变得脆弱、敏感,如身陷黑暗之中,伸手摸不到边,所及皆是混沌。
他们的生命在那场大雨的冲刷下裂开了缝隙,可正是这样阳光也照了进来。周老师和江老师拨开了孩子们心中那层雾霾,用阳光将他们带离深渊。一次次的拥抱,一声声的叮咛,每一次上路都只为能够让孩子们尽早的走出阴影。当周老师独自一人骑行在崎岖的山路上时,那个父亲说:“你不像个老师。”是啊,他不像老师,因为他不仅仅是老师,更像是孩子们的父亲。他和江老师一起让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影片的结尾,亮起的那一片灯海和老师的眼睛里的泪水,那是老师们心中的骄傲啊,自己的学生战胜了心魔。他们教孩子们去勇敢,自信,坚强,充满希望,学会爱。
一个多小时的影片很快结束,看到最后的蓝天、白云、雪山,江老师在那问:你好嘛?群山不语。但背后的人影告诉我们也许孩子们的船长回来了。眼睛竟有些湿润,影片与我的回忆逐渐交织在一起。也想问一声,王老师,您好吗?我家失火的时候,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王老师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组织班里同学、甚至动员全校同学给我捐款,当我拿到那沓钱的时候,心情沉重。因为我知道在我们那个偏僻的地方,小孩子们极少有零花钱,所以我能想象到这次捐款的不易,王老师带着我回到了家,亲手把钱交给了我的父母。一周时间,房子勉强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其实还有焦黑的痕迹,能看出这房子曾经所经历的灾难。王老师每天都开导着我,指导我写作文,还推荐我参加了那届的语文报杯。在王老师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到后来初中匆匆毕业,还未来得及破开少年的蚕茧,认真给老师说声谢谢。至今仍记得那篇作文的名字:《师音》。老师的深深教诲至今还存留在我的心中,老师的声音,伴着我迈向更好的远方。
多吉:有人说手握勇气铸成的宝剑,经过地狱的考验,才能磨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晓晓:人低着头只能看见自己的脚,抬起头才能看见这个世界。
影片结束了,多吉有了雪山的颜色,学会了勇敢;晓晓抬起了头看见更美好的世界,学会了自信;云草和苗郎带着坚强走向了远方。他们在另一场灾难到来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其中,让像他们一样的孩子不会失去眼中的光。所以啊,即使在雨天的阴霾里,即便伤痛和泪水一路相伴,但最终光明和希望一定会降临在我们的身上。
因为有了老师们的坚持,那些失去了光的孩子们才能在生命的裂缝中重新开出花朵来,因为昨日经历苦难,今日我们才能不惧风雨,一路前行。
电影《芬芳》观后感 篇二
灾难纵使可怕,但灾难过后,生者仍要继续。发人深省的是,我们究竟是沉浸在灾难的悲痛中,还是干干脆脆地走出这阴郁的灾难。
——题记
人们惧怕灾难,但人们又不得不去面对灾难,这就是灾难之后,人们的故事。
电影开始,一场暴雨,打破了夜里的宁静,一夜之间,全没了,拥有的,未曾拥有的,带走的不仅有物质上的,房子,财产,还带走了亲人,昨天还给自己讲着故事的母亲,今天便没了气息,死在自己的眼前,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灾难面前,我们又是多么的弱小,无力,不光带走了这些,还带走了期盼,希望,仿佛所有活下去的意义都不复存在,生活陷入死寂,前途一片灰暗,人没了信念,也失去了对前途的憧憬,这,就是灾难。
一件高兴的事不会使人高兴一年,但是如果经历过一次灾难,那阴影便是终身难忘,而电影中也有所表现。
灾难面前我们多么的脆弱。我们多么的弱小,又是多么的无力。连自己爱的事物,都无法保护。
之后,我们坐上了校车,虽然校车走的路依稀可见,但我们的路似乎已经没了方向………
救灾的来了,我们算是被救了吧。
但是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似乎想要真正的救灾,还是需要把受到灾难重创的心灵重新安抚吧满分作文网。
可能就是因为我没有抓紧母亲,母亲才会死,不,不是!老师打断了我,对我说,我没有必要自己背负这种罪恶感,况且,母亲的死,固然难过,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责任。
也许这就是扶贫先扶志,救人先救心吧!我,我应该告诉老师吧,是他带我,又出去的,不然的话,这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我决定拾起自己的梦想。
正是因为自己经受过灾难,所以,不想让别人也经历和自己相同的痛楚,我踏上梦想的船舶,看的更远了,也明白的更多了。
那时年少,我们身处无灾难之中,长大后,走出了灾难的阴影,长出了翅膀,成功走出阴影,是个奇迹,但需要人相信,而老师就是那个相信奇迹的人,相信奇迹的人,本就和奇迹一样伟大!
走出电影的视角,我深知,我的生活安定,没有经历灾难,但是,若是灾难来临,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又会怎么办,或许大多数人,会和电影中的晓晓一样,无法走出阴影……
但是,我们也应该有一颗克服困难的心,去走出这一切,重新做那花朵,开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同样,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影片中的江雨涵一样的师长,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一切灾难最后,都会被克服,人们依然砥砺前行,走向属于自己的芬芳!
电影《芬芳》观看笔记 篇三
我看到《芳华》的画面,我又想起午后的林荫路上我耳畔的音乐和我脑内的剧场。这就是歌里唱的那样的芳华啊。萧穗子在片尾娓娓道来:“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我想不论是冯导,还是严歌苓女士,内心深处都是柔软的,所以在电影里安排了一个温暖的结局,“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但待人温和。”
这也是我头一次看到如此柔软的冯小刚的作品,看他的《老炮儿》、《让子弹飞》,处处都能感到那一股儿北京老爷味儿,于是这一次,他一反往日京派的做法,在《芳华》里展现出无比的细腻柔情。
那种色调是芬芳年华里独有的色调。影片伊始,是繁忙的文工团练功房,其中是肆意的荷尔蒙,汗水附着柔美的肢体,呈现出朦朦胧胧的光泽。陈灿的号也镀了层淡淡的金辉。没有一个人是突出的,所有人都仿佛融入了这张巨大的网里,没有人能够逃逸,就包括刘峰。而到了战争时期,色调一转,没有了那样的微茫的风格基调。画面清晰而鲜艳。清晰的是伤员触目惊心的伤口,鲜艳的则是那白大褂上鲜红的血。一向到之后,画面又变为昏黄的色彩,一切又转为平静。好似所有的年岁都沉淀了下来。
那种心境也是芬芳年华里特有的心境。《芳华》里的感情讲得不明朗,因为人们内心里不明白如何言爱,却又期待爱。而当感情降临时却各有各的不一样。无所适从者,如林丁丁,她高傲虚荣,所以不惜践踏刘峰的感情;害羞又有些自卑者,如萧穗子,她对陈灿的感情暗自生长着,却由于种。种缘故,没有踏出另一步;过于理性者,如郝淑雯,我们很难看出她的感情变化,她只是觉得感情里的双方应当门当户对。至于何小萍,她对刘峰的感情,不能单纯以感情来定义。起初是仰慕之情,从心底里将他作活雷锋来仰望。之后刘峰被下放,她也去到南疆,仰慕成了有点心痛的思念倾心,当那个16岁的男孩问他有没有对象时,她回答:“算有吧,他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比雷锋还好。”那是什么感觉呢,是果丹皮那样酸甜的爱。我一向觉得剧本给了他俩一个最好的结局——相互扶持,到没有结婚。不温不火,意味无穷。
那种镜头里张力却是超越芬芳年华的张力。自然,如果只是儿女情长,并不够撑死整部作品。他们也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岁月,有刘峰那样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激烈感情,有大卡车门栓一开不堪入目的震撼与悲恸。也有矛盾与释然。小萍因为忽然受到嘉奖,大惊而出现精神障碍,她穿着病号服眼神空洞,直到那支舞又出现。她的生命好像又被激活。那是让每个观众都印象深刻的场景。待到《芳华》上映很久很久后,再提起,也许大家都会想起那段夜空下的独舞。何小萍身姿绰约,肢体舒展,她已经完全释然了,释然了对从前那些厌恶自我的人的愤怒,对那些一昧索取刘峰的付出的人的愤怒,也是释然了对自我一生的愤怒。那支舞,抗诉着命运不公,而又最终给予了对生命的热爱。我甚至觉得影片到此就要结束了。
但电影继续了下去,讲述了分离又重逢,讲述了老练成熟又回首往事,也继续批斗社会的不公、命运的荒。唐。之后便是那个镜头了,小萍问:“我能抱抱你吗”
她释然了所有,最终拥抱了她的爱人、她的初梦、她永恒的芳华。
《[芬芳的红杜鹃电影观后感]芬芳电影观后感(精彩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26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