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2篇
  •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2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2-04 20:45:43
  • 移动端: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2篇
  • 《赤壁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2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篇一: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 篇一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篇二:赤壁赋的艺术特点 篇二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意象连贯,结构严谨。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统一。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2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60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动物的成语精选7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