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黄山奇石教案优秀3篇
  • 黄山奇石教案优秀3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2-14 18:58:28
  • 移动端:黄山奇石教案优秀3篇
  •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黄山奇石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篇一:《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准生字字音,会读有关词语,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正确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爱黄山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2—5自然段,了解黄山奇石的样子。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奇”在哪里。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质疑。

    (利用遮屏功能遮住题目和图片)

    开课质疑,课件出示课题“黄山奇石”,同学们你们看图上都有什么?(石头,松树…)这幅图是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图。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著名! 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移动遮屏),齐读课题<黄山奇石> 其中“奇”字用批注功能批注。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奇?(谁能说一说奇是什么意思?)

    二、欣赏课文的情景朗读,初读课文质疑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情景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欣赏、领略黄山美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把书打开,自由小声读课文,并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一遍。然后出示课件,检查学生们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 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抓注重点词语理解本段内容,导读全篇)

    (1) 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请你画出来。

    (2) 交流:

    重点词语:闻名中外 景色秀丽神奇 尤其

    (3) 课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黄山风景区——资料介绍(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

    导语:黄山四绝,所以说黄山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 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

    2 学习2——6自然段

    (1) 读课文,同桌画找:课文介绍了哪些怪石?把它们的名字画下来,再读一读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 交流:

    提问:哪些怪石是具体介绍的?哪些怪石是简单介绍的?(教师板书怪石的名字)

    (3) 学习内容

    (注:按学生的回答,选择一种怪石进行精读指导,总结方法,其他几种怪石按此方法学)(此环节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如:名字:猴子观海

    样子: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想象:猴子在干什么,看到什么?把你想象的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课件演示:猴子观海

    小结方法:名字 样子 想象 (师生共同完成)

    (2) 课件演示:(拓展内容)

    (有名字的怪石欣赏,没有名字的怪石,发挥你的想象给他起名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当教学到“仙桃石”时,课件出示仙桃石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聚光灯突出仙桃石)可以看到山顶的巨石就像一个大桃子,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结合看过的神话传说,如《西游记》等,发挥想象,想象一下仙桃石的来历,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一讲。

    当教学到“猴子观海”时,课件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形状像猴子的石头,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以此解决心中的疑团。

    当教学到“仙人指路”时,课件出示仙人指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巨石就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正在给游人指路呢。可以让学生学一学仙人指路的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要读出对仙桃石来历的一种猜想。读第三自然段要突出猴子观海的有趣,声音可以轻一点,仿佛怕惊动了正在观海的猴子。而第四自然段则要读出仙人指路这个传说的神秘感。朗读的方式也要多样化,有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将描写“金鸡叫天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理解什么是“金光闪闪的雄鸡”、“不住地啼叫”是什么意思。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发挥想象,画一画“金鸡叫天都”,再选几幅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大家来评一评谁画得好。

    最后一自然段,让孩子们在课文中勾出课文还写了那几种怪石。(利用批注功能批注还有那些怪石)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四、扩展想象

    然后让学生欣赏黄山其它被命名的怪石。再仿照课文练习说话,如:天鹅孵蛋,它好像……。.最后欣赏没有名字的怪石,让孩子试着给起名字,看看谁起的名字好,并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有趣

    仙桃石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 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

    篇二:《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

    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点

    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难点

    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搞笑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www.niubb.net)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明白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3.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板书:奇特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4.板书课题:

    黄山奇石

    (奇特)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用“――”划出,交流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海

    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四、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完成课后2、3题。

    检查自学:

    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状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五、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搞笑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2.交流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二、学习课文

    (一)第二节“仙桃石”

    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①形状像桃子;②巨大;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搞笑。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节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节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板书:搞笑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搞笑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搞笑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述“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情绪的词。自读体会。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搞笑,――(每当……啼叫),但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先“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搞笑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板书:变)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搞笑。

    5.齐读第4节

    (四)第五节

    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资料。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节;

    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仙桃石:像桃子、巨大、飞、险、牢

    猴子观海:形象逼真

    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变搞笑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篇三:《黄山奇石》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

    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具准备:课件

    一、观看黄山的风光片,导入新课:

    教师担任导游的角色,播放黄山的风光片,请学生观看,并讲解: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看,一会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山的一大景观——奇石,教师接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心里跟着老师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同桌检查预习圈画字词情况,检查完互读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读,互读。

    4、师:刚才我们与生字宝宝交了朋友,老师相信这回读课文肯定会更容易些,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宝宝重复读两遍。

    5、师:生字宝宝的好朋友很孤独,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6、师:词语宝宝玩了这么长时间,想妈 妈了,我们一起把它送回家,好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词语宝宝重复读两遍。

    7、师: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大家都认识了,老师把句子请出来了,你会读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读、互读。

    三、读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文。

    2、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用“——”划出,交流

    四、指导二类字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

    2、找关键笔画。

    3、教师范写。

    4、学生口头组词、说话。

    5、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书写本课二类字。

    2、熟读课文。

    六、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出示字词,开火车读。

    2.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3.交流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过渡:

    1、教师:这节课我邀请同学们当小导游,结合画面、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黄山,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看看谁是:最佳小导游。下面我们先练习练习怎样概括地介绍景点

    2、教师请学生当小导游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学习课文,理解第一段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一)第二段“仙桃石”

    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①形状像桃子;②巨大;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段,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段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段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段。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板书:特别有趣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指导朗读。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板书:变)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

    5.齐读第4段

    (四)第五段

    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3、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三、 拓展延伸巩固

    1. 师:黄山的奇石又何止这四种,有些石头还没有取名字,正等着你去发觉呢!

    2. 出示图片,请学生取名。再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这幅画。

    3. 朗读全文

    大自然真是神奇,她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好好的把黄山奇石的奇、趣夸一夸,把我们祖国山河的壮丽赞一赞,把整篇课文轻声读一读。

    4. 黄山真是令人向往。这里有介绍黄山的一段影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指导二类字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

    2、找关键笔画。

    3、教师范写。

    4、学生口头组词、说话。

    5、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四段;


    黄山奇石教案优秀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86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