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0篇】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0篇】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篇一: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0.12= 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 20×0.2= 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7-2.5+4.6= 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 6.75+2.52÷1.2=

    (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讨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题如果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②如果要先算(1.2+0.5)×5应怎么办?(加中括号。)

    教师介绍: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号“[ ]”是公元17世纪首次出现在英国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试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两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计算中出现3.6÷1.7和3.6÷8.5除不尽时,教师讲解

    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要想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几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继续计算后,订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问:为什么①题中第二步要用约等于号“≈”,而第三步却要用等号“=”。(因为在第二步计算时,3.6÷1.7除不尽,在第二步计算时,要取它的商的近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连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积10.6是准确的结果,应该用等号连接。)

    4.小结

    (1)什么情况用等于号?什么时候用约等于号?(当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于号;当取准确值时,用等号。)

    (2)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可以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馈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说出运算顺序;

    (2)计算并且验算;

    (3)订正并小结验算方法。

    验算方法:①原式验算;②互逆验算;③交换验算。

    3.判断下面各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说明原因。

    (1)0.8-0.8×0.7=0( );

    (2)1.6+1.4×2=6( );

    (3)50-3.9+6.1=40( );

    (4)20÷2.5×4=32( );

    (5)9.6+0.4-9.6+0.4=0( );

    (6)4.8×2÷4.8×2=1( )。

    4.P40:4。先计算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5.课后作业:P40:1③④,2③④,3。

    设计说明: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具体算式的分析及计算,引导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概括、总结和提高,使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系统的认识,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学生容易掌握,但又容易被数字迷惑,造成错误,因此设计判断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约等于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采取由学生先试做,再讲道理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了口算练习,并要求学生验算,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篇三: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说明运算/顷序。

    中括号是加在小括号外面的第二重括号。请同学们照课本上

    读一读,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告诉大家。

    提问: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怎样算?(板书: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题,小学数学教案《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现在请大家看下面的例题,(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

    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板书算式,说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提问:小括号里面计算的结果是几?(板书递等式)接着要再算哪一步?(说明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请同学们接下去一步一步算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追问: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顷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运算过程。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方框里填数。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在方框写出相应的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第2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运算顺序在练习本上列出这两题的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要把前两步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什么要把减法这一步括在括号里?

    想一想,使用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运算顺序。

    让学生依次说一说练习五第2题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要怎样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题。

    篇四: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

    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小结、归纳、提高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分母有理化.

    2.教学难点:分母有理化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小结,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步骤、运算顺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1 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步骤和顺序:

    (1) (先乘除,后加减).

    (2) (有括号,先去括号;不宜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3)辨别有理化因式:

    有理化因式: 与 , 与 , 与 …

    不是有理化因式: 与 , 与 …

    化简一个式子,如果分母是二次根式,采用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的方法(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例如:等式子的化简,如果分母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应该怎样化简?

    引入新课题.

    【引入新课】

    化简式子 ,乘以什么样的式子,分母中的根式符号可去掉,结论是分子与分母要同乘以 的有理化因式,而这个式子就是 ,从而可将式子化简.

    例2 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 ; (2) ; (3)

    解:略.

    注: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简的步骤、关键问题、化简的依据.式子的化简,若分子与分母可分解因式,则可先分解因式,再约分,使化简变得简单.

    篇五: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式题,课本第 38- 39 页的例 1 - 3 ,练习十 1-4题。

    一、复习

    1、口算:

    3.6+ 4.4 10- 5.2 3.4 × 0.2 7.8÷ 6

    1÷4 7.5÷0.3 9.8- 8 0÷27.9

    6.5 ×0.2 0.1×0.5 13.2+6.8 0.15÷15

    二、新授

    (一)、1、 教学例1,讲解“级”的含义。

    2、做一做 第 37 页

    请四位同学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教师讲评。

    (二)、教学例3,讲解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全课总结(略)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练习十1、2题个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十 4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 3

    ⑴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

    ⑵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⑶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篇六: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2)56+73(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2)-(3)-(4)+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4)练习课

    篇七: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练习三 P11P12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

    学生独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学的内容。

    二、知识梳理

    1、梳理知识。

    (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三、综合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练习三第4~6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

    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从

    左到右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有乘、除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篇八: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重点: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

    篇九: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教法学法: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说说解题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出示7×6+24,指名学生板演计算,总结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在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择“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来研究。

    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归纳方法。

    (1)鼓励学生探究

    师:关于这一节的问题,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老师想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依托小组的力量,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收集信息。

    (2)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发现,教师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

    (3)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减法,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拓展 强化新知

    (1)课件出示算式,147-72÷6   327-56+78   56÷8×15  32×3+37

    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2)给计算顺序分类,(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再计算。

    设计意图:练习时按照,先说计算顺序,再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最后计算的模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有说到做,明确了计算顺序,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板书设计: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45-70÷2

    =45-35

    =10(元)

    1、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通过板演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及时的进行计算顺序的文字总结,给计算顺序分类明确。达到学生正确计算的目的。

    篇十: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篇十

    课题: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

    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369

    47-21+5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6395

    =()+()=()()

    =()=()

    46-74426+39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24-168

    =366=88

    =6=1

    15-62153+2

    =92=5+2

    =18=7

    3.计算.

    72+1630+56850-46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53-39

    68+434976

    637-581-455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智填运算符号

    游戏目的

    引导学生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训练,培养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戏材料

    1.4开白纸8张,教师出比赛题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游戏程序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使用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取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巧妙使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2.分发第一组题目(教师自已出题)

    例:4444=0

    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教师自己出题)

    例:5555=2

    注意事项

    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长进行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始填.

    2.只记小组成绩,鼓励同组内的同学互相启发、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0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46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