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精选4篇】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精选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9-13 21:40:39
  • 移动端:《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精选4篇】
  •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4篇《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篇一:《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 篇一

    一、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课题)。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生:(齐)父亲。

    师:对!那是父亲对谁说的呢?

    生:(齐)对儿子说的。

    师:同学们看书看的真仔细!老师要再考考大家,知道的举手发言,好不好?

    生:好!

    师:父亲在什么时候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生:父亲在儿子困在半山腰的时候说的。

    生:儿子在有困难的时候。

    生:儿子在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时候说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我请一个同学将刚才的内容来个小结,如何?

    生:当儿子在半山腰,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他说的很好!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说出来,好象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

    (生小声议。)

    师:下面,我们来给这个事件配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让它更具体,好不好?

    生:57年前的7月,费城,天气很闷热,我与小朋友们想爬到山上凉快,可是,由于我的身体比较瘦弱,胆子也比较小,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却已经到了山顶,并且准备回家了。后来他们把我留在了那里。当我一个人在恐惧与哭泣的时候,父亲来了,他要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脱险。

    师:他说的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老师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东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二、重点解读

    师:同学们,“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在文中什么地方,请你们找出来。

    生:从“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这里是写我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脱险的全过程。

    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听我说“很好“,以为这就是标准答案了,于是不再举手了。)

    师:我说“很好”,并没有说他说的就是标准答案啊!同学们,在我的课堂上,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只要你能言之成理,就行!

    生:从“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我想。”

    师:你为什么将后面的那段没有要呢?

    生:因为我觉得最后一段是写“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的事,不能要。

    师:有道理!老师问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

    生:从“‘听我说吧。’……我想。”

    师:你为什么没有要前面的呢?

    生:我觉得前面的那段是父亲来与我的谈话,还没有涉及到“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很好!大家都说的很有道理,就要这样!请继续!

    生:从“‘听我说吧。’……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师:请说理由。

    生:我觉得“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到脱险才对!

    师:刚才同学们给了四个答案。请大家认真朗读这些内容,同桌的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答案。

    (生讨论异常激烈。)

    生:如果回答“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段落,那就应该是从“‘听我说吧。’……我想。”这里是父亲指导我走,以及我如何走的。如果说是脱险的话,那就应该是从“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师:同学们就要这样读书,就要这样去分析,很好!下面我们看这几段中,哪里是“走一步”的内容?哪里是“再走一步”的内容?

    生:从“‘听我说吧。’……我顿时有了信心。”是父亲指导我走一步,我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后面的是“再走一步”的内容。

    师:哪一部分用的笔墨多呢?为什么?

    生:“走一步”用的笔墨多,因为万事开头难!

    师:很好!当我迈出了第一步后,我开始有信心,我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下面请同学们进行朗读,认真地读出那种心态与语气。

    (生读。)

    师: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故事?

    生:发生在57年前的故事。

    师:事隔57年了,我还记得,那么这件事一定在当时给了我极深的印象,在后来也对我的生活有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

    师:这最后一段也就是这个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哪句话体现出来了?

    生: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是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我所要到的地方。

    师:就是这句。那么我们题目的含义如何去理解呢?

    生:也是这句。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是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地走下去。

    篇二:《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 篇二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在20世纪的美国,有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

    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当有人赞叹她超凡的毅力和勇气时,她只是微微一笑说:“攀上高高的峰巅,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而踏上山脚的那条小路,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也许,只要把最初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勇气保持到底,任何人都可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一位65岁的作家莫顿·亨特就向我们讲述了他8岁那年保持这份勇气的经历。

    (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

    老师现在并不想让同学们接触课文,我想让你们来做一个“猜猜猜”的游戏——我们来预测一下故事情节的发展,看谁的想象力丰富,猜的又准又好!

    (二)、预测阅读 理清情节(6—7分钟)

    (出示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预测三个情节,教师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一会请大家看着屏幕上的图片,尽量伸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你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

    1、在七月一个闷热的夏日里,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聚在一块玩耍。可他们玩厌了弹弹子的游戏,正商量着要玩点什么新花样。你们猜猜看他们会想出些什么新花样来玩呢? (2分钟)

    2、他们呀,竟然要去爬悬崖!可真够大胆的,是不是?!虽然这座悬崖只有二十多米高,可它却是一堵几乎垂直的峭壁,上面还有凸出来的岩石和蓬乱的灌木,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应该是非常危险的。亨特是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8年来他陆陆续续都在生病,妈妈一再告诫过他不许随意冒险。但是为了不让小伙伴们瞧不起,他跟着爬上去了。当他爬上了悬崖的三分之二时,却实在害怕得紧,腿都软了,却又不敢走回头路。伙伴们不愿停下来帮助他,都一一离开了。夜色渐渐降临,你们猜猜看这个时候亨特心里会怎么想呢?(2分钟)

    他肯定心里充满了恐慌。

    3、正在他百般无助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杰利领着他的父亲,赶到了悬崖下面。父亲焦急的望着亨特。你们猜父亲会怎样营救亨特呢?(2分钟)

    亨特的父亲没有象一般的家长那样,慌张得不知所措。他很镇定的对亨特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的到的”。

    那么后来亨特有没有爬下悬崖呢?他是怎样爬下悬崖的呢?如果你们想知道答案,现在就可以自己在文章里寻找了。

    (三)、精读课文 探究理趣(23分钟)

    A、为了让你们能够更好的感悟全文,老师来给大家朗读,你们边听边找,一定带着你们自己的童年回忆,去感受文中那些孩子们获得了哪些乐趣。(6分钟)

    B、好,下面的时间留给大家自读课文,在文中找寻两个问题。

    1、(7分钟)作者用丰富的语言和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6个孩子的探险经历,使文章充满了童心童趣,那你们可以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乐趣呢?请把它们找出来。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某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趣”可以在游戏花样翻新——找出关键词:闷热天气→玩弹子→新花样→爬悬崖……

    “趣”在悬崖富有挑战性——找出关键词:垂直的峭壁,凸出的岩石,蓬乱的灌木,险峰,左折右转……

    “趣”在孩子勇敢探险——注意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飞跑,应着,跟着跑,一个接一个……

    品析语言:比如“左折右转”这个词 ,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来?不仅可以看出悬崖的走势还是很险峻的,还可以感受到孩子们那种不怕艰险勇于攀登的志气。

    2、(10分钟)课文表面上看好象只写了作者童年时的经历,让我们也重温了儿时的梦。其实作者写作本文还有一个更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从这次经历里给读者揭示深刻的道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现在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看看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领悟到一些道理?请用这样的句子概括你所感悟到的:

    “理”从______而来:____。

    “理”从父亲救我的方式而来:家长应该提倡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创造的空间,无论什么事,都应该充分相信他们一定能行!

    “理”从杰利返程救我而来:朋友就应该在患难的时候伸出手,绝对不能临阵脱逃!

    “理”从“我”坚持不懈而来:遇见困难并不奇怪,我们应该勇敢面对!

    (四)、学生感悟 教师小结(10分钟)

    (1分钟)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人生如棋,不会输一辈子,但总会输一阵子。生活中,谁可能保证“一帆风顺”?谁又可能不经历一点挫折和风雨呢?一个人是否可以成功,就在于他在挫折面前是软弱妥协?还是坚持到底?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从网上下载的公益广告,请大家认真看,仔细体会。思考一下:在那些好象与我们很遥远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我们该怎样走我们的人生路?我们在路上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又应该怎样走下去呢?

    (播放flash)(4分钟)

    此时此刻,我们不需要语言,只需要行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语文本上写下你的此时的心灵感悟。(5分钟)

    (五)、布置作业 串联思索(1分钟)

    1、阅读材料《生命之路,越走越长》,再次感受生命的力量。

    2、积累类似素材,将来把它们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3、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我黑暗中的光明》

    篇三:《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的朗读课文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

    掌握复述的方法,学会具体地复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我们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课文后,能从中得到一些人生方面的启迪。

    (二)词语教学(检查预习)

    训诫(jiè)耸(sǒng)立啜(chuò)泣纳罕(hǎn)

    嶙(lín)峋(xún)峭(qiào)壁目眩(xuàn)颤(chn)抖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默读要求:

    (1)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

    (2)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

    (3)了解课文内容大意,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数字

    2、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1)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义?后来又为什么跟着小伙伴们爬山了呢?

    (4)“我”在爬山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5)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6)“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具体指什么?

    (四)结合以上问题的要点,复述故事情节

    1、边讨论边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投影出来,

    2、复述要求:

    a、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b、其余部分,把握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来组织

    c、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复述步骤:

    a、把课文分成“爬上悬崖”和“爬下悬崖”两部分,然后分组复述

    b、给学生3分钟时间准备

    c、在四人小组内复述

    d、请两名学生在全班复述

    e、请其他同学点评

    (五)感悟道理,体验人生

    问题设计: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2、你能用一些名言来表达这个哲理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六)课堂小结,教师赠言

    ◆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经受挫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么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教师送一首小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你的每一步/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2)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揣摩心理描写的作用,体会记叙周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阅读文本,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研读重点语段,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1、有感情地朗读脱险部分(分角色朗读)

    2、品味文中重点词句

    (1)文章题为“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之前,我的心态如何?

    (2)“走一步”时是什么心态?

    (3)“再走一步”时我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

    (4)“走”下悬崖后,我有怎样的感觉?

    (5)“似乎”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找出相关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品读,并且归纳心态,形成板书:

    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下悬崖

    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我下不去,(“这似乎能(“我能

    我会摔死的”)办得到”)办得到”)

    ◆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有感情的朗读以上三句话

    (6)在爬下悬的过程中,“我”曾两次啜泣,这两次啜泣的原因一样吗?

    明确:啜泣1:小声地哭,真切传神地写出了特定情况下的恐惧心理。

    啜泣2:百感交集,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欢欣,有先前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有战胜困难后的巨大成就感。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的阅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讨论: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或者抗梯子把我抱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三)、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2、预习作业。

    篇四:《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获得正确面对困难的有益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或难读字的字音;学习运用下列常用词语。

    字音 闷热(mēn) 玩弹子游戏(dàn) 不能动弹(tán) 全身颤抖(chàn)

    着眼(zhuó) 卜卜乱跳(bo bo) 连攀带扒(bā)

    啜泣(chu) 瘦骨嶙峋(lín xún)

    常用词语 训诫 迂回 凝视 啜泣 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3、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寓理于事、文字浅显、故事性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阅读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对待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学习和影响是无法外加的,它必须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内化才能起作用。本案例设计试图从以下两点着手,以期达到上述目的:

    1、学生体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不管是学生自读还是课堂讨论,都强调学生情感体验的主动参与。

    2、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只有独立学习,主动体验,主动发现,学到的才有可能成为自己一辈子受用的东西。这篇文章适合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只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体悟得更深刻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按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策划。学习活动分三个环节。

    (一)学生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想,提出疑难问题。

    自读目标呈现:①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②初步体验“我”小时候历险经过,感受对待困难的态度与方法。回答: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最大的启发或感想是什么?③发现问题,回答: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学习障碍预测:①朗读过程中对多音字字音准确性的忽略;②口头表达能力较弱者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的主动性的丧失。

    教师帮助对策:①自读前呈现本课难读的多音字;②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弱者安排课前预习,阅读感想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可进行书面准备;③必要的鼓励。

    (二)整合师生问题,教师必要引导,学生深入体悟。

    学习效果期待: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是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文章充分描写“我”在悬崖上的恐惧心理和绝望处境,是为了说明“我”当时面临的困难的巨大程度;而这么巨大的困难最后在父亲的指点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终于被战胜,化险为夷。“我”经历了极度的恐惧后又体验了成功的极大快乐与激动,这种大悲大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才使这件事成为“我”终身难忘的记忆,才使“我”在以后的回顾中悟出了终身受用的“人生经验”。学生只有进入故事情境,充分感受“我”的心理和“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到达目的地的过程,才能深刻体会文中的生活哲理。假使“我”的遇险脱险的经历能成为学生难忘的记忆,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能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那是达到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最佳效果,对人生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

    学习障碍预测:由于生活阅历和阅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读课文的最大问题可能出现在对“我”恐惧心理的漠视,对“我”面临的困难的小视,对克服困难过程的忽视。他们可能会因为“我”的伙伴们轻而易举地爬上悬崖而忽视了“我”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产生“这么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等想法。这必定会削弱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师帮助对策:在学生交流之后,迅速整合关键问题,要求学生关注重点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在阅读、想像、整合中让学生充分体悟。

    重点问题和引导方式、引导内容先拟:

    1、对“我”为什么被困在悬崖的岩石架上及当时心理的关注与体会

    引导方式:让学生细读课文,就引导问题,筛选重点语句读读议议,调动学生的生活前经验去体会想像“我”的处境和心理;

    引导内容:一是关注“我”是怎样一个孩子,与别的孩子的有什么不同(“希望自己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瘦骨嶙峋”,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健康强壮);二是“我”当时的处境,有没有人帮助“我”,鼓励“我”?这对“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无助,孤身一人,其他小朋友不但丢下“我”走了,还嘲笑“我”;这无疑增加了困难对“我”的心理压力,“我”会很难过,很伤心,也会更加害怕);三是关注“我”被困时的心理,找找描写“我”爬悬崖时心理感受的词句(“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说说对“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两句话的理解(极度紧张恐惧,以至连自己哭了都不知道;认为“绝对”不可能爬下悬崖,因为“会摔死”,近乎绝望)

    2、对父亲的态度、做法及意义的关注和探究

    引导方式:用假设情境激活思维,如“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不听母亲告诫,在外冒险,陷入困境,你父亲会……”或“假如你是那个父亲,将怎么办?”等,在学生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关注文中父亲的态度、做法,探究其意义。

    引导内容:一是关注父亲的态度(安慰与鼓励,如父亲找到“我”时的第一句话);二是关注父亲的指点“我”下悬崖的方法(将困难分解,“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三是关注“我”下悬崖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及脱险后的心理感受(探究父亲这样做的意义)

    (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由言说,内化所得经验。

    1、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过你认为无法克服的困难?你认为你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现在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你有没有需要大家帮你想办法解决的困难?

    2、假如你是杰利,将怎么办?

    四、教学活动片段

    师:

    在自读提问时,有同学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他父亲不上去把他抱下来,而是让他自己一步一步走下来?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假设你是那个父亲,你将怎么办?

    生1: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看到我儿子卧在悬崖上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会害怕得不知所措,连忙打电话给警察,让警察来救我的儿子,然后对儿子说:“不要怕,警察叔叔一会儿就来,你再坚持一下!”(众人大笑)

    生2: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不会像文中的父亲那么伟大,教他走下来:万一他一害怕,摔下来怎么办?我只会自己慢慢靠近孩子,小心地把他抱下来。

    生3: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也很可能会自己爬上去把孩子接下来。但我知道那是不对的,这样对孩子是不会有好处的。所以我只能选择让孩子自己勇敢地从悬崖上慢慢走下来,不断的给他鼓励,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地下来。

    生4: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不会自己爬上去救他。我要鼓励他自己去战胜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克服眼前的一个个难关,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当然我也会为他照那束光,让他明白,前方总有希望,在他遇到困难时,他的父亲总会支持他的。

    师:

    虽然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但都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我比较赞同后两位同学的意见。你们不但知道文中的父亲怎样做,而且能深刻地理解他这样做的目的,很好!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父亲上去把他抱下来,那么“我”以后碰到困难时会怎样?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和指点,“我”能不能获得让我一辈子受用的“人生经验”?

    …………

    生1:假如我是杰利,我不会抛下朋友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从崖壁上爬下来;即使我没有那个能力,我也会马上跑去叫大人来帮忙。

    生2:

    杰利没有“抛下朋友不管”,虽然他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对“我”不放心,心里还一直牵挂着“我”,爸爸能找到“我”,肯定是杰利带来的。

    生3:假如我是杰利,如果我们去爬悬崖,因为知道他身体不太好,所以我会跟在他后头,帮助他爬上悬崖,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在往下爬的时候,我非但不准许别的同伴嘲笑他,还会让这些朋友一起鼓励他。

    生4:如果我是杰利,我会在大家决定把他丢弃在一边时,劝大家想办法营救他,一边营救,一边让一两个人去通知他的父亲。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从中能看到同学们身上有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对同学、对朋友有一颗爱心。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并不是因为困难,我们才失去信心,难以办到;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信心,有些事情才显得困难,难以办到。”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多鼓励他,帮他树立信心,勇于面对困难。

    五、教学设计反思

    1、关于本课的教学重点的确立。以认知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放在突出的位置,把情感目标当作一种附属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语文教育则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以人的生存发展为出发点的教学重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特点(文字浅显,哲理性强)和它所在的位置(以人生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决定了它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思想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学习并内化对待困难、克服困难的经验,而不是某一具体知识和能力。

    2、关于本课的教学形式的选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本文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应该选择学生自主阅读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阅读指导应以学生的学情为依归,就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一句话,不是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我们指导什么。同时,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感悟体验才能有效实现。

    3、关于本案例的具体编写问题。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设计,必定带来教师思考重点和备课方式的改变。过去的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考虑的是怎么导入,设计哪些讨论问题,怎么结尾。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的线性流程。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思维不会依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维流程运转,只要断开其中任何一环,教学流程就不再顺畅。本案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具体写法上试图进行突破,但很不成熟,还有许多矛盾和遗憾。

    六、教学资源汇编

    (一)练习题设计

    1、变换角度复述故事。要求:尽量运用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随着叙述人的变换,叙述的内容要重新整合,有所创造。

    ①从内德的角度(以内德为第一人称)来叙述事情的起因(1-6自然段)

    ②从杰利的角度(以杰利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莫顿爬悬崖陷入困境的经过(7-15自然段)

    ③从父亲的角度(以父亲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莫顿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经过(16-22自然段)

    2、搜集并摘录三、五条对待困难的名言佳句,在班级交流。

    3、进入情境,想像作文:假设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个小伙伴,以《当同伴陷入困境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相关资料

    1、 学生范文

    勇敢些,再勇敢些

    这篇作文是厦门一中初一年级学生学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后进入情境“亲临亲历”的优秀习作。作者将自己假设为亨特的好友杰利。

    我和内德他们走出了森林,可是,我人在向着回家的方向走,而心总想回到小悬崖上的亨特身边。我不停地回头,真希望看到亨特下了悬崖,向这里跑来。可是,我的身后只有我的影子。

    “嗨,杰利,还在想亨特吗?跟他呆久了,你也会成为胆小鬼的!哈哈!”内德说着,其他人也笑了起来。我会变成胆小鬼吗?还是回家吧,亨特他一定会回来的。

    正在吃晚饭时,莫顿叔叔急冲冲的进来:“杰利,你知道亨特在哪儿吗?”“亨……亨特,他还没回去?……我不知道……莫……莫顿叔叔。”我结结巴巴地答道。“哦,是吗?”莫顿叔叔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顿时慌了。

    莫顿叔叔走后,我急匆匆地拿起手电筒,向森林里小悬崖的方向冲去。森林里的夜色很美,可在我心里,现在的美景根本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亨特的安危。

    “亨特你在哪儿呢?”

    “杰利!快救我!”

    亨特的声音带着恐惧,带着哭腔,在颤抖着。他哭过了。他饿极了。他累坏了。瘦弱的身影蜷缩在石架上。这都怪我。

    “亨特,呆着别动,我上去!”

    “……”

    这悬崖就像随意堆叠的一堵堵石墙,我爬起来并不吃力。不多时,我就来到了亨特的身边。

    “杰利!”亨特十分激动,声音古怪地结巴着,就像我们已有几十年未见一样。他的手死死地抓住我,身子死命地往里靠。

    “亨特别着急,抓住我的手,眼睛不要往崖底看,勇敢点,我走一步,你走一步,明白吗?”

    “嗯。”

    现在你把左脚踩在我踩的这块岩石上,再将右脚移到左脚边”,“很好,很好,再跟我将左脚踩在左下方的大岩石上,勇敢点,再勇敢点!”

    一切很顺利,没多久,我们就在悬崖下了。亨特抱着我,将身子全挂在我身上。

    这时,边上的树旁边出现了一道人影,是莫顿叔叔!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得格外灿烂,笑眼里闪着泪光。

    2、同题诗歌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四)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案【精选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20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