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最新4篇
  •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最新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28 21:22:13
  • 移动端: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最新4篇
  • 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4篇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篇一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篇二: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篇二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 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结论:

    实验2

    步骤: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中加入约7g氢氧化钙固体,再加入氯化铵晶体,排除袋内的空气,扎紧袋口,再将固体混合均匀,使之充分反应。

    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

    【问题讨论】

    实验1.2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

    分析构成原电池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篇三: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篇三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篇四: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篇四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 蒸馏水 热水 硬脂酸 氢氧化钠 乙醇 模版

    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 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 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

    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 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 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 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最新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87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22年幼儿园小班秋季学期工作总结优秀2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