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8篇)
  •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18 19:49:21
  • 移动端: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8篇)
  •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篇一: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 篇一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篇二: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二

    一、复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第58页整理 niubb.n niubb.net et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二、复习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巡视并指导)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3)点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订正)

    (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课件出示小结)

    (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3、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点名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对回答不完整的,给予补充。

    (2)师:第一问有几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连乘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第二问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疑问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第三问,点名说一说。(课件出示示例及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93 700 380 780

    6800 54000 120 20xx

    第2题:256 289 324 484

    888 2640 20xx 774(竖式略)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5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4题:28×22×6=3696(个)或28×(22×6)=3696(个)

    第5题:1260÷7÷9=20(元)或1260÷(7×9)=20(元)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8×4×9=288(人)或8×(4×9)=288(人)

    (2)288÷6÷3=16(人)或288÷(6×3)=16(人)

    (3)答案不唯一,例如: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篇三: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生作答)

    12×3 500×7 15×4 60×70 350×2

    卡片出示197×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100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的竖式)

    师:来,你做得最快,请你上黑板板演,请注意书写工整。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方案一)

    生:她计算错了。

    师:哪里出错了,他是如何错的。

    (生具体回答)

    师:你观察真仔细,老师帮他改过来。

    师对板演的学生:以后可要注意,计算要处处细心。

    (方案二)

    生:她做对了。

    师:谁来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生鼓掌)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海南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师:李叔叔从哪到哪去?

    生:从海南去广州。

    师: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生:火车

    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12小时李叔叔可以到广州。

    生:火车的速度的每小时145千米。

    师: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海南到广州有多少千米?

    师:你能列出横式吗?

    生:能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生列式)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

    师:谁与谁乘得0。

    生:二五得十,写零进一。

    师: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接着说。

    生:二四得八加一得九、一二得二,一五得五……

    师:五写在哪?

    生: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是吗?

    生:是

    师:请接着说。

    生:一四得四,一一得一。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个位是多少

    生:个位是0,十位写4进1,百位6加一得7,千位上的1移下来。

    师:她说得怎样?

    生:她说得很清楚,完整。

    生自觉鼓掌。

    师: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刚才说过程时,为了不打断她,我有一个问题没提,那就是那个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谁能帮我解答?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说得好,要是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请看小黑板。(出示两种竖式)

    师: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师:还想到节约能源上去了,想得真细致。

    篇四: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四

    复习内容

    教材P2---12页位置与方向知识。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公园线路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复习重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认识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复习难点

    能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动手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手控一下,找出四个方向。

    2、揭示课题:位置与方向与复习

    (二)展示目标(见复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复习提纲:

    (1)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结合具体情境,辨认其余的四个方向。

    (2)会找线路图,根据图,描述线路图。

    2、围绕提纲,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学教材P2页---14页中的方向和线路。

    3、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4、检测题:

    (1)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

    (2)站在操场中间,指明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

    (3)小明坐在教室的中间,他的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联系生活,强化方向和线路图的关系。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学生回答学习效果。

    3、我们的教学楼在北面,大门在(),东北是(),东南是(),西南是()。

    四、达标训练

    1、通常说的四面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

    2、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更清楚、明白。

    课堂: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五、堂清检测

    1、《学习与巩固》P4页第2题。

    2、《学习与巩固》P5页第1题。

    3、看一看,填一填。

    (1)小熊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走()米来到运动场,运动场在小熊家的()方向。

    (2)小狗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方向走()米到森林诊所,森林诊所在小狗家的()方向。

    (3)小鹿家在运动场的()方向,两处相距()米。

    篇五: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

    3、体验“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

    实际问题掌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宇宙等方面)的运行速度,还有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出示课件)

    1)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我们把特快列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3)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4)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5)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使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2、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出示主题图)

    1)根据信息,独立计算

    80×2=160(千米)225×10=2250(千米)

    2)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学生根据算式写出关系式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4)总结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3、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速度?

    1)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

    3)汇报结果

    小组派代表汇报板书

    4、小结: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以鼓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正确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方法应用

    1、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________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________

    2、潇潇每天早上跑步20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10米/分,潇潇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3、课件出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正确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收获的过程中,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篇六: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经历观察发现、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积的变化规律的全过程,获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口算比赛

    (1)6×2 =

    (2)6×20 =

    (3)6×200=

    师:两组算式的积分别得多少?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况

    2.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况

    (1)由此你能猜到,在乘法算式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

    (2)两人一组,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研究:“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这个猜想。

    可以以口算题为例,也可以自己举例。

    ①20×4=

    ②10×4=

    ③5×4=

    (3)汇报。

    (4)通过验证研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5)刚才举例验证时,另一个因数除以几都行吗?除以0行不行? 为什么?

    这条规律还要补充什么?(板书:0除外)

    3.归纳小结:

    最开始,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能完整地说说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吗?

    师:“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就乘几或除以几。)

    4.应用规律。

    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根据前面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去经历探究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三)规律拓展

    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这部分内容作为弹性要求,应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选用。)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2.交流讨论,概括规律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把学习引向课外。

    篇七: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并对计算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复习验算和估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教学资源: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做第15页复习第1题。

    1、卡片出示下列各题。

    800÷2 280÷7 690÷3 300÷6

    320÷8 500÷5 440÷4 460÷2

    2、开火车口算,相机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齐算。

    二、复习竖式计算。

    做第15页复习第2题。

    1、指名3人板演,其余同学选择其中的2组完成。

    2、反馈交流。

    3、比较每组中的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做第15页复习第3题。

    1、小黑板出示:

    848÷4÷2900÷2÷3909÷3÷3848÷8900÷6909÷9

    2、学生独立计算。

    3、指名说说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四、做第15页复习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填写表格。

    2、组织交流。

    提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每班有图书的本数”的?

    (2)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五、做第15页复习第5题。

    (1)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尝试计算,填写表格。

    (3)反馈交流。

    (4)提问: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规律。]

    六、做第15页复习第6题。

    1、出示题图,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信息?

    2、理解“一律按半价出售”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求出每件玩具的半价。

    4、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5、反馈交流。

    七、全课小结。(略)

    八、作业: 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做第16页复习第7题。

    1、让学生仔细看图。

    2、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左边和右边各有3行树,一共有72棵数)

    3、学生列式计算。

    4、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做第16页复习第8题。

    1、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分析思考过程。

    2、再出示第(2)小题,同样让同学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分析思考过程。

    3、比较:这两小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做第16页复习第9题。

    1、出示题图让学生理解题意。

    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完成第(1)小题。

    交流思考过程:

    因为108÷8=13(枝)……4(元),而108÷3=36(枝),

    所以108元买了36枝圆珠笔。

    同理,60元买了30个乒乓球。

    3、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

    交流:方法一,108+60=168(元)

    168÷9=18(本)……6(元)

    答:不够买20本。

    方法二,108+60=168(元)

    20×9=180(元)

    因为168<180,所以不够买20本。

    四、思考题。

    1、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2、 交流。

    3、 补充三题。

    五、全课小结。(略)

    六、作业:完成练习册。

    篇八: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教学设计 篇八

    (一)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二)学习内容

    基础性学习包

    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

    4、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5、积的变化规律

    开发性学习包

    聪明小屋(设计两三位数乘法计算中,有些因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不知道,进行推理的算式)

    拓展性学习包

    算式因素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

    近期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笔算乘法的学习,今天着重研究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始终是6,第二组的第二个因素始终是4。下面在分别来看。

    第一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扩大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到20扩大了10倍(乘10),同时,积也跟着扩大10倍(乘10);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20到80,扩大了4倍(乘4),积也跟着扩大了4倍(乘4),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第二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缩小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0到10缩小了2倍(除以2),同时,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10到5,缩小了2倍(除以2),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

    (三)整合点解读

    1、学科单元内整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师要用一个课件讲述计算时,对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乘,然后相加;其他的特殊情况,如因数末尾有0的再进一步强调。

    2、自主练习中的“志愿者擦玻璃”“信息窗1发放传单”等,教师要利用与品德课的整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语文课第四单元有关动物的内容进行整合,加强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65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家长对孩子的寄语优秀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