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语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5篇
  • 语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5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17 19:50:49
  • 移动端:语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5篇
  • 篇一:悟境读书 篇一

    1、导语: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2、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师:看到了什么?

    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3、导语:此时此刻,深入正在抒发着自己关心国家国心民生的壮阔胸怀!

    4、幻灯出示杜甫《春望》,请生配乐朗读。

    5、师渲染气氛: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他流的是什么样的泪?(悲伤、愤怒)

    6、师: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7、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8、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9、杜甫的家乡在哪?(洛阳)

    师介绍洛阳并幻灯出示司马光《洛阳看花》,让学生感受洛阳之美。

    10、导语: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请小组读最后一句(评:到了巫峡),请大组读最后一句(评:到了襄阳),请全班读最后一句(评:洛阳到了!)

    11、导语:同学们,洛阳真美,你们看见了吗?

    12、让学生做动作(踮起脚看),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13、请一生上讲台说看见了什么,并作指导。

    14、请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15、学生读自己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

    16、导语:杜甫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不美也是自己的家乡啊!更何况,洛阳如此之美,也难怪杜甫听到胜利的消息会高兴的流下泪来。

    17、再次齐读全诗。

    篇二:说教法 篇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着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篇三:分工合作,自学古诗 篇三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

    2、出示小黑板(诗全文),请一生读。

    3、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4、分组自学古诗,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5、学生汇报。

    6、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

    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并体会加横线词,古今含义的不同。

    7、知识讲解: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可以看出?(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李白的一句诗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哪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生读诗,并把意思连贯说一说。

    9、用一个词表示杜甫当时的心情。教师送词并板书:喜极而泣。

    篇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评课稿 篇四

    本周内,我们小学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安排,组织新任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李文芳老师上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给各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本课时,李老师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呈现出“语文味”来。

    一、让古诗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杜甫作为“诗圣”,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让孩子【牛牛范文】亲近诗人,是李老师做的第一件事。“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工具书、文化积淀学语文,是语文课该做的事。于是学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们的诗“各有千秋”,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知道了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

    二、让质疑讨论贯穿于整节课中。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

    教学中也有几处不足:

    一、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彻底。在学生自学完毕后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展示,不应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展示,学生会的不讲,学生懂得不讲,只做适当的点拨补充即可,对学生应彻底放手。

    二、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对情感朗读的引导虽有层次,但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朗诵古诗的情感不到位。

    三、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不够民主,许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没有或是较少有发言的机会。

    篇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评课稿 篇五

    今天听了 张美丽老师的一堂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纵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这首诗的目标和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感受杜甫这一爱国的精神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首先,张老师在课堂开篇用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导入,让学生听配乐诵读,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去。接着介绍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以聊天式的宽松环境为之后学生的畅所欲言打下了基础,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纯介绍。然后介绍作者,通过学生对杜甫的了解来畅所欲言,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也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其次,张老师上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以读贯穿全诗。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要求,张老师抓住了诗句中古今读音和词义的不同,如“裳、妻子”加以点拨,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各式各样的读诗形式,如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张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浓浓的爱国情。通过“一听,一看,一想”不仅回答了前面的疑问,简洁明了的概括了作者喜欲狂的原因。把诗读薄读精,可谓是让学生受益匪浅。

    再者,这是我第二次听张老师的课。我发现张老师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比如,张老师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借助工具书;联系诗歌背景等方法。知识条的滚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诗文,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原则。除此之外,张老师还让学生运用“写批注”的读书方法来找出体现作者“喜欲狂”的诗句。张老师的教学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使学生在课堂上一步步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还有张老师亲切的话语,温柔的语调创建了一个非常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张老师通过对比教学,《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比较学习,从而更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进而表现出杜甫他这种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在课堂的结尾,张老师还给学生推荐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的相关诗篇,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学习领悟,升华了整堂课。

    这堂课,可谓是循序渐进,学生掌握得很扎实。以上是我一点浅薄的看法。


    语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63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党课教育_两学一做学习心得【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