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经典句子 >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
  •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

  • 来源:创业找项目
  • 时间:2018-05-06
  • 移动端:佛语经典语录句子
  • 篇一:大慈大悲100句经典佛教语录

    大慈大悲100句经典佛教语录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6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6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7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7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80、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8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8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8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85、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8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8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9、真心是菩萨净土。

    9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1、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9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9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96、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佛语经典语录

    9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10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佛教经典语句

    篇二:十大经典佛语

    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佛语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佛语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陈永涛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里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

    《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佛语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

    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

    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 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

    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佛语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

    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经典佛语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佛语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佛语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

    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

    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佛语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

    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佛语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佛语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

    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篇三:佛教十大经典语录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经典语录句子》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