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年度工作计划
  •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年度工作计划

  • 来源:卡耐基范文网
  • 时间:2020-11-24
  • 移动端:小学二年级数学学年度工作计划
  • 数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数学模型,数学研究和数学推断往往能作出先于具体经验的预见。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学年度工作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五还”为研究的抓手,打造一支个性鲜明、团结协作、充满智慧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塑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构建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主要工作 :

    (一)常规工作“日常化”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根据行事历的时间安排进行有专题的集体备课(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课型。)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发扬门户敞开,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中心组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建立学习沙龙制度,认真读好“新基础教育”的三本书,定期举行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初步了解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教师逐步用“新基础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针对“新基础教育”的学习进行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充分利用华师大专家组理论引领和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动态,确定数学专题研究的方向。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地学校的系列活动和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4.加强常规管理制度,每月25日左右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反思、学生的作业。)主要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每个学期举行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对考后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础达标体系,每个年级每学期确定一项单项小型竞赛。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考核评价上作进一步的调整,评价目标更加多元化,综合运用笔试与面试等方式,口算、笔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以减轻期末考试时学生的压力。

    (二)研讨活动“专题化”

    研究过程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活动的设计与推进考虑可行性与实效性。研讨活动以“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五还”为研究为抓手,以全体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准则,实实在在地在课堂实践中感悟“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教师发展“自主化”

    1.自主选择――小课题的研究

    老师们可以选择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兴趣地问题,或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自主选择,确定小课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个人自主申报,自由组合,认真作好过程记录,学期末进行课题展示与交流。各小课题的研究做到“四重”要求:重研究、重过程、重实效、重积累。

    2.自主发展――业务素养的提升

    (1)积极参加常州市组织的青年教师素质比赛活动

    (2)在反思中成长

    3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周有一篇至少有质量的教学反思;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4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3)及时总结,撰写论文

    在学习理论、开展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同伴互动,取长补短

    各备课组成员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研究课1节(包括备课组内研究课)。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学过程:

    一、 情境设疑 引出问题

    1. 谈话引入。

    师: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同学们,应聘工作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工资,工作环境待遇问题)

    师:很实际的问题。

    他看到这样两则招聘启事。

    引出两则招聘启事。(课件出示)

    本公司现有职员7名,平均每人月工资2200元,欲招一名职员,有意者请加盟。

    甲公司

    20_年9月

    本公司现有职员7名,平均每人月工资20_元,欲招一名职员,有意者请加盟。

    乙公司

    20_年9月

    师:假如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会去哪家公司应聘?为什么?

    生:甲公司。(如选乙公司,有不同意见吗?)

    师:说说选甲公司的理由。

    生: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比乙公司的高!

    师:选甲公司的,举手。

    2.激发认识冲突:课件出示每位职工具体工资情况统计表。(课件出示)

    观察辨析:

    师:仔细观察这两份工资报表,说说你的发现。

    生:甲公司的经理挣的太多了,挣了6300元。

    师:这里的6300是个特殊数据,它严重偏大。

    在一组数据中严重偏大或严重偏小的数我们把它称之为极端数据。(板书:极端数据)。

    师:这个数据可真特殊,它一出现可不得了!会怎么样?

    生:把工资的平均水平抬高。分析的非常透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两家公司的报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想选哪家公司?

    生:乙公司。

    师:选乙公司的同学举手。噢,都选乙公司了。说说为什么?

    生:乙公司员工的工资没有出现特别极端的数据,基本都在1900元左右。员工平均工资比较接近。

    师:虽然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比乙公司高,可是甲公司职工工资中出现了极端数据,会怎么样?

    生:把工资的平均水平抬高了。

    师:再使用平均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合不合适?

    生:不合适。

    二、探究新知:

    (一).感受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通过直观的统计图让学生感悟到平均工资2200元用来表示他们工资的一般水平不合适。

    师:那你觉得用哪个数来表示甲公司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好呢?(结合图表中数据比一比,找一找)为什么?

    生:我选1500。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500不大也不小。

    生:1500在最中间。最能代表一般水平。(可板书)你的想法和老师的不谋而合,老师和你握握手。

    师:的确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极端数据的时候,可以选最中间的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板书:最中间的数)

    师:我们把它起名叫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二)初步体验学习中位数

    1.初步理解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你认为哪个数会是中位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2.找中位数:①单数个数据的中位数:找乙公司工资的中位数(无排序数据)怎样能快速地找到?(排序 大-小或 小-大)

    ②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现在乙公司新招了一位员工G,工资1500元,你能找到中位数吗?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现在你能完整说说怎么找中位数吗?(边说边板书)

    (二)进一步理解学习中位数的意义(体验平均数与中位数的特点)(课件出示)

    1.不受偏大数据的影响:经理工资上调为4000元,想想现在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如果是5000、6000甚至是比6000还大的数呢?(通过课件演示)

    2.不受偏小数据的影响:如果员工G工资被下调为1000元呢?会怎样?如果比1000还小的数呢?

    3.体会中位数的优点:现在说说你对平均数和中位数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师生小结中位数的优点。(板书)

    (三)加强对比,灵活选择合理的统计量

    1.甲图:为什么用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2.如果是这样的呢?(出示乙图)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小结:是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量,当数据比较均匀的时候,既可以用平均数也可以用中位数来表示,当数据中出现偏大或偏小数据的时候,用中位数表示比平均数更加合适。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 夯实基础。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二、解决好课内课外关系。

    课内:(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2)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3)每节课留5-10分钟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内容。

    课外:(1)除了正常每天布置适量作业外,另外布置一两道中档偏上的题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到拔尖补差。(2)加强重点生中的缺腿生的辅导工作:①判作业时对缺腿生面批面改;②指出知识的疏漏,学法的不正;③每周5天集中辅导,对普遍问题讲解。

    三、强化学生“参与”“合作”。

    1.多让学生板演,对于有些章节知识,选择六至八道,按难易程度分别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板演,下面的学生尽量独自完成,无法独立解决的可以相互讨论。

    2.让学生自我小结,每一章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典型题目、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易错易做之题;

    3.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逻辑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

    四、精选习题。

    1.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2.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题目数量过大,学生易疲惫生厌,没有思考消化时间,删减偏难怪,技巧过于单一、计算过于繁杂的题目。

    五、复习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8月16日——8月底 集合简易逻辑、函数部分知识。

    9月初——9中旬 结束函数

    9月中旬——9月底 数列、不等式

    10月初——10中旬 三角

    10月中旬——10月底 平面向量解析第一章

    11月 解析第二章及立体几何

    12月初——12月中旬 排列组合、概率

    12月中旬——月底 统计、极限、导数、复数

    复习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而是从一个有机整体的角度对已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再认识过程是不断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过程,是不断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及提高能力的过程。

    首先,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基础。尽管高考强调考查能力和创新意识,但这些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其次,在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之间的途径和方法,反思如何通过分析问题提供有关信息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又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当前教学教革的中心课题和主攻方向,就是要向每个学生负责,尽一切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教研工作是关键。故本学期组织数学老师认真讨论并结合中心学校,县教研室的会议精神,联系实际,拟定出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宗旨作

    主要是围绕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研究,探讨新课改,引入新课改信息,总结教学经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开阔其视野,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具体措施

    1、本教研组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制定研究方案,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2、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以及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建党96周年诗歌演讲稿。

    3、每周五下午开展信息交流活动,主要探讨教学心得、反思。如“这个难点应当采用什么方法突破比较适当”、“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时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事联系在一起”、“怎样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能力”等要求每一位数学老师各抒己见,大家共同定出比较好的做法、方法,然后拟成有条理的书面记录。

    4、为了摸索课改教学规律,探讨教学新方法,新经验,更好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经组里讨论,拟定吉训满老师在第6周上一年级数学示范课,要求人人听课,认真做记录。本人要做好教学反思,以便今后改正。

    5、开展“说课”活动,说课内容由教师自拟说课后,评出最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6、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求各年级数学老师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做好教学反思,真正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7、举行数学各年级争“口算”的测试竞赛。

    8、每人每周至少听一节课,第五周上一节公开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并评课。

    9、在条件允许下,建议各年级老师到课改教学做得好的学校听课、取经。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年度工作计划》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564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本年度工作计划
  •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