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2020课程准备与写教案
  • 2020课程准备与写教案

  • 来源:卡耐基范文网
  • 时间:2020-07-27
  • 移动端:2020课程准备与写教案
  •   2020课程准备与写教案

                                                                                                                                         ——新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培训讲座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课,就能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好。可是有的教师对认真备课认识不足,往往对于教材-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知半解,因而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不能讲清道理。有的教师备课不深不透,因而课堂上只能平铺直叙,不能突出重点。所以,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做好课前准备,老师讲课首先要过好备课这一关。

      备课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一)学期备课;

      (二)单元备课;

      (三)课时备课;

      (四)课前备课;

      (五)课后备课。

      下面一一加以说明:

      (一)学期备课:在学期开始前,要在钻研教学大纲和通览教材的基础上订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其主要内容是:

      1.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

      2.合理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3.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

      4.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5.做好教学准备(包括教具)。

      学期授课计划,可以写成文字,也可以列成表格。(如:《教学进度表》、《教学日历》等)

      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在假期里,教师就应该钻研全册教材,领会编辑意图,熟悉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作出课时划分。

      通览教材的作用是:

      1.可以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知道它是在什么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它又能为后面的哪些教材作好准备。如果备一节讲一节,不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更不能贯穿教材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览教材是掌握知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有助于教师讲课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一般在开课前的一个学期,所有的授课老师都要集中,讨论各单元重点篇目,确立各篇(节)的授课重点,然后集中备课和分散备课相结合,效果会相当不错。我们自制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每篇课文都有详细的目标、要求。)

      3.可以综览全局,居高临下,给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提供依据,通盘安排教学进度,不致于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4.能了解教这册教材有什么困难,及早进行准备。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或准备参考书籍,同时把需用的教具都事先准备齐全。

      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一是走马观花,随意浏览,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儿。一是细嚼慢咽,玩味不已,结果时间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备出几篇。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都不能达到通览教材的目的。因此,通览教材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和精力,明确通览的目的,确定通览的重点。

      (二)单元备课

      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备课,拟出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各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2.妥善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

      3.根据教材重点、难点,确定授课内容的主次、先后、详略。

      4.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和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教育。

      单元备课的好处是:

      1.便于全面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这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教师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钻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事先加以解决。

      3.能把备课和业务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致于“临渴掘井”。

      如果上一节备一节,不考虑这一节课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上课时就不能做到有系统,也不能突出重点。

      (三)课时备课

      钻研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之后,虽然为备好每一节课做了准备工作,但是全册教材或单元教材的任务,都要通过每一节课去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得备好每一节课。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2.钻研全册教材、单元教材和每节课的教材,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应贯穿,“从全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全体”的原则。即从全册教材的系统性中看到每一部分知识所占的地位,又从那个部分知识中看到它与旧知识和未讲到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胸中有数。(课时备课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写教案”,后面还有详细讲解)

      (四)课前备课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有的教师误以为写好教案或讲稿,就是备课工作的结束,讲课就不成问题了;也有的教师自恃讲课多年,教材比较熟悉,无需再花时间熟悉教案或讲稿,结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写好教案或讲稿,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进行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平时,要下深功夫写详细教案,课前提炼教案内容,列出提纲挈领,确定教学方法,既可以作为板书的内容,又可以作为讲课时的纲领。不仅仅是去熟悉教材、默记讲稿,而是面向学生,着重研究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学生。

      所以,课前备课,除了要熟记教材以外,还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

      1.备方法。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教法。因为只有通过恰当的方法把学生教会,才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备课时要反复琢磨怎样形象直观,怎样布局板书,怎徉讲练结合,等等。只有方法得当了,才能教得生动,学有所得。所以,每次讲课以前,都应该把写好的教案摆在案头,想想有哪几种讲法并加以比较,选出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来讲。

      2.备感情。除了备方法外,备好思想感情也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走进教室以前,如果自己是兴奋、愉快而且是信心百倍的,那么教课时就会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全神贯注,讲课的效果就好。如果教师对教材体会不深而缺乏信心,或是课前心情不畅,那么,课堂效果就不会理想,教室气氛也不会活跃。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感情充沛、心情偷快,上课前,总要收收心(可能杂事分心,收起来),养养神(回忆回忆讲授内容),这样讲起课来,就能轻松愉快,精力充沛,滔滔不绝,娓娓动听。

      3.备语言。课堂讲授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虽然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

      4.备教态。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采。因此,教师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讲课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为了更好地改进教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课前试讲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试讲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非讲出声音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在黑板面前默讲一遍。这对于熟悉教材,改进教法,发现问题,弥补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有机会能在其他教师面前先试讲一下,那就更好了。(以《风景谈》为例)

      5.备教具。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使用教具,可使讲授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也会更加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同时又可节省教学时间。

      对于需要演示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教师必须预演一遍。最好是用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各做一次,把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搞清楚,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周到。对于实验用的药品,事先要进行周密地检查,以免临时发生了问题,措手不及。

      体育教师对场地器材设备应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鼓舞学习情绪,避免发生事故。如果学生冬天集合时面朝北风,练习时面向阳光,场地不干净,沙坑未松平,跑道没划好,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反之,设备器材有条不紊,学生一到操场就劲头十足,兴趣盎然,无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秩序就会有条不紊,教学时间也会相对充裕。所以,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搞好课前备课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无不如此。一位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说:“我备好了课,还有最后三道‘工序’:前一天,默演讲稿,组织语言,理清线索,备全教具;前一小时,澄清过滤,去粗取精;临上课前十分钟,还要在脑子里重温一遍。”有的教师对于一两句话,也一改再改,直到语言精粹,概念清晰,方才罢休。从而使他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超凡脱俗。(典型案例:①《秋水》中的“不辨牛马”;②《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遂为母子如初”③《答李翊书》中的“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五)课后备课

      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源曾经谈到:梅兰芳在香港演出时,每当戏散人尽回到寓所,大家都忙着吃饭休息,他却不声不响地在那里静默沉思,起初我以为他累了,就不去惊动他,后来接连几日晚上都是如此,我心里便纳闷,是不是身体不爽哩?一天晚上我对他说:“兰芳,这一趟完事后,回京好好休息几天。”他睁开眼微笑着说:“你以为我病了吗?不是的。我有个习惯,演完一场戏以后,必须再默演一次。”谈到这里他诙谐地说:“别人演一次,我要演二次甚至三次。”从此以后,每当他默思过后,我们三五个人的话匣便又打开了,从剧本的结构到唱腔与表演,甚至一个锣鼓牌子的运用。整个一场演出,从头到尾,无所不谈,并且非谈到尽兴不止。从而也得出了加工修改的具体措施,几十年来,只要有演出,这个小小的艺术讨论会从未间断,有时边谈边改,彻夜不眠。

      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必须善于课后总结,也可以说是课后备课。有些教师以为讲课是备课的结束,讲完了课就万事大吉。不是的。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搞好课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这是由于:课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教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经验和教训都记载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一课教案在几个班讲,就修改几个教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当然,课后总结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该随时记下这些反映,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因为经验与意见零碎、细小而等闲视之。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二、写教案

      教案(这里指的是课时教案)是教学工作中的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密切关系到每次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质量。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因此,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

      (一)教案的作用

      1.有计划的安排教学活动。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3.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研究学生学习的状况,如: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等。

      4、是教学督导的重要依据。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可发挥积极作用,它具有监督检查、沟通协调、分析评价、指导激励、信息反馈、参谋咨询等功能,以督教、督学、督管为主,对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教案则可作为检查和评价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业务水平的高低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等方面的依据。

      (二)教案的内容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明课题:本课所讲的题目,一般要写在一页的首行中间,要醒目。

      (2)确立教学目标:是一篇(节)教材教学的行动纲领。要写得具体、准确、适中,有指导作用。防止笼统或琐碎,偏高或偏低现象。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目标一般应该有三个方面:知识传授、智能训练、思想提高。

      (3)明确授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实践课等。

      (4)找准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教材中那些对于学生来说不易理解的内容,或者说是那些太抽象、离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教学内容,授课时必须妥善处理好重、难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种情况下重点与难点是相同的。

      有时难点不见得是重点,但必须突破难点才有利于重点的解决。

      还有时,难点与重点无关。

      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师认为易学好懂的地方,学生不一定感到好学。

      (5)课时安排:课时安排要根据教材的分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各课时教学内容的分配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重点、难点的合理分布,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各课时教学内容的量要基本相近,不能过轻或过重。

      (6)教法与教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用不同方法,编写教案时要考虑选择并写明,以免课堂上手忙脚乱,造成被动。教师各有各的特点和专长,备课中应扬长避短,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不要追求形式。

      教具准备指课堂上需要用的教具挂图、电教仪器、多媒体素材等,要写清楚,防止遗忘。教具不仅写在教案中,还要提前检查和试用一下,这样可确保课堂上的成功利用。

      (7)教学过程(步骤):哪些内容在前,哪些内容在后,哪些地方进行板书,师生活动的调控等,都必须有一个周密细致的安排,没有固定的公式,但有一定的规律与要求:

      ①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

      ②符合逻辑规律,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做到既完整又系统。

      ③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有: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课堂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由于教学模式的不同,其教学思路和环节也不同。我们提倡革新传统,大胆创新。

      ④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抓住教材中的关键,归纳要点,即提炼出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的智能结构点。要点抓住了,讲课时才便于引申发挥,抓纲带目。(如《都江堰》的课堂讨论:“长城更伟大?”“都江堰更伟大?”)

      (8)板书、多媒体演示内容设计:

      教案中对板书设计的要求:

      一是科学性。是指板书的内容正确,布局合理,具有美感;

      二是整体性。是指板书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内容完整,简明凝练,是教案的缩影;

      三是条理性。是指层次分明、要点醒目、重点突出。(如《选择与安排》的板书设计)

      (9)课后分析:

      坚持写课后分析,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为以后的教学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0)注明教学参考资料。

      (三)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份好教案呢?我发现,一份教案如能做到系统、简明、实用、灵活,那么老师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顺利地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

      1.系统。每一节教案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课程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因为从一本书来看,它是整本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从一个单元来看,它又是一个单元的一个部分,正是这一节节的教案构成一个个单元,再构成整本书的教学系统的,因而,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把每一节的教案都放在它恰当的位置。我们无论备哪一节课都不能只顾它自己,要前翻翻,后看看,看看前后和该课的联系是什么,是不是需设下一个伏笔和下一堂课的内容衔接呢?总之,一句话,一份教案如果不具备系统性,那么可以说这位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是散乱的,那么教给学生的知识也形不成一个个的网络(如《“古文运动”…》。

      2.简明。简明就是简单明了,不罗嗦,该写则写,不该写则不写。有些教师认为教案越详细越好,大到课文重点、难点的全面分析,小到自己上课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历历在目。这些同志的这种做法果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有的教师是预计2个课时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结果3个课时还觉得紧张。这不能不说是备课的一个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对课文认识得不够透彻,还没有抓住重点,更不要说对教学目的的理解和设计啦,这种胡子、眉毛一起抓的做法,费力不讨好。

      教案是教师上课时大致思路的一个行动指南,而不是自己心里所有想法的罗列。因此,教案不应过于详细,只要能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设计好几个探讨的问题,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即可,不必样样都详(如《都江堰》)。

      3.实用。所谓实用就是指教案的设计,要适合于自己的学生,适合于自己的实际习惯,不能由自己的性子来,想怎样就怎样。有的教师备课时较认真,翻阅了不少的课外资料或特级教师的教案汇编,把别人的教案往自己教案本上一抄,就算是大功告成。但他却没想过别人设计的东西,怎能适合自己的学生呢。(如《季氏将伐颛臾》)

      4.灵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考虑全面,并对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闪光点”及时整理,结合到自己的教案中,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这样就要求教学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如《都江堰》)

      5.规范。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教案的书写应该在规范上多下功夫,因为“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在书写教案的过程中,要把基本环节认真梳理好,一些把握不好的问题可以用红笔标示出来,方便自己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另外在上每节课前必先温习教案,整理本节课的内容、步骤、环节、方法等,力求跨进教室前成竹在胸。

      综上所述,备课时如能紧扣教学目的,做到简明、系统、实用、灵活、规范,且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备出来的教案在上课应用时,既得心应手,又能事半功倍。(如《风景谈》)

      (五)常见的教学方法

      某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某种教材,却不适用于另一种教材。有些教学方法对某些学生特别有效,而对另一些学生可能效果不佳。因而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明确教学方法的职能,选择此时此地此情景下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包括:讲授法(如:专升本中的文言文)、谈话法(如:课堂提问时的对话、讨论法(如:《都江堰》、就业指导课的“团队精神”)、读书指导法等。

      以直接感知为主,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以实际训练为主,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

      以欣赏活动为主,如:陶冶法等。

      以引导探究为主,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参见①课件的24“巴班斯基教学方法”,②后面的附件“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

      事实上,没有一堂课自始至终是用一种方法教学的,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表明,教学效果显著,是由于他们以综合的、辩证的观点对待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利用,而不是教条主义,生搬硬套。(如:《风景谈》)

      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如下几点:

      (1)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原则。

      (2)学科的内容和方法。

      (3)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孔子的“启发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教师自身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做到扬长避短。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重点。

      新教师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每年都有一批新人步入教师工作岗位,教育职业经历从此开始起步,教学经验从此开始累积,如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如何实现更快的专业成长与成熟,不仅应该引起新教师的积极思考,同时也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师范院校,以及用人学校的普遍关注。

      一、新教师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向老教师学习的热情高,投入于备课与教学的时间多,但由于刚刚步入教学讲坛,缺乏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必备的学科教学素养,因而很多工作包括备课、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处理、实验现象与结果的预期等,都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这是新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新教师容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教学过程机械而呆板。

      新教师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备课的规范性、全面性,从教学目标设计到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都完完全全地体现在备课笔记当中,甚至从板书到课堂语言表达都有详细的计划。当他们进入课堂以后,他们就会过分依赖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过分追求教学设计中所规定的教学环节的落实了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强调的是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却有更多的问题存在:一是教师往往一味追求计划的落实了与完成,而不能随堂发挥,教学过程机械而呆板,一些有价值的生成性东西不能被捕捉;二是他们在遇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变故时,往往会手忙脚乱,茫然而不知所措;三是受教学设计的约束,备课笔记成了教师课堂教学“表演”的脚本,很难控制课堂教学节凑。

      (二)学科教学经验缺乏,教学内容处理容易失当。

      新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学科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的处理上,教学内容的引入或切入上和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上。新教师往往教给学生更多的是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些让学生感到新鲜的知识与结论,非常容易引起学生采用其最惯用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结果教学过程被简化为好比把一个容器的水倒往另一个容器中的过程。在处理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有两种非常常见的因素往往会左右着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一是新教师学生时期的既往经验,本人在高中阶段学习时自己的学科教师对有关内容的处理,成为新教师处理教材与安排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殊不知时过境迁,短短几年过去,有关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和教学对象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二是新教师本人对教学内容的现实把握和对教材的自我理解,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新教师最明显的不足就体现在对教学要求深浅把握不够,无法有意义地实施教学内容的内引外联,往往导致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知识的目标要求,而忽视能力与情感目标的要求。另外,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缺少实验经验,演示实验基本上是照单抓药,凭主观想像实验现象及结果,对实验偏差估计不足、分析不够,直接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差。

      另外,新教师还特别注重讲与授,课堂教学活动比较单一,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互动,忽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缺乏较为深刻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过于浅表,学生的思维深隧性难以得到培养,有些问题本身不严谨,指向性不明确,容易引起岐义,学生受不到很好的启发,也引发不了积极有效的思考。

      (三)过分依赖教材与教辅,忽视大纲的应用

      对教科书、教辅资料的过分依赖,已经成为新教师成熟与个性化成长极其不利的因素。新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是一成不变的“圣经”,很少去根据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容易走入“教教材”的误区。一些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生怕有任何的疏漏,非常容易地走向了面面俱到的极端。主要表现为他们非常容易地把新课上成复习课,恨不得把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全都交给学生,学生听起来感到新鲜(课本上没有),学起来过瘾(似乎全是新东西),用起来感觉好(迎合题海战术),但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学习甚至学科发展贻害无穷,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浪费,还会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更有可能对学生的学科思维与方法的形成产生副作用。有些新教师被教辅牵着鼻子走,教辅资料上的习题解决需要什么知识,就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什么知识。

      解题、做题,是巩固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训练解决思路与方法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教师特别是刚刚步入校门的新教师把学生考试得分高低与解题经历、解题经验与做题数量片面地发生因果联系,简单化地把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教学效果的提高寄托在大量地做题上,新教师最惯用的巩固与提高手段就是做题,很多学生在新教师的安排下也从高中阶段学习的开始就步入了题海战术的极端。这种非常简单化地强调试题的教学功能的直接结果,却影响与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把更大量的教学时间用在讲解例题上,让学生做题,分析试题答案上。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题海战术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显现一定的效果,但带来的后遗症将会逐渐暴露。

      (五)迷信于专家的权威性,影响教师个性化成长。

      新教师追求专业上的成长与业务上的进步,这种积极性应值得保护。新教师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他们对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也非常希望有现成的模式或做法可以借鉴。但正是这个时期的新教师,往往容易对本校的老教师、学科骨干或心中崇拜的知名学科教学实践专家产生依赖,迷信于他们的教学权威,对他们提出的教学观点、处理教材的见解坚信无疑,甚至模仿他们的教学风格。新教师的教学初始阶段,本是最容易赋予成长个性化的时期,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却因为过于迷信学科权威和专家的经验,而使其成长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新教师,长期受到本校所谓学科名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教学艺术及教学风格出现“同化”,“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当然,新教师还存在诸如教学语言不严谨、不丰富,对学科用语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不到位等问题。

      二、新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新教师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现实的。尽管有些是普遍的,有些是极富个性化的,但无论何种类型的问题都不是可怕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会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为有效的策略。作为新教师,对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每一节课下来,新教师都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反思:教学环节与教材的处理、教学语言组织、学生学xx动性调动、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等,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写出反思笔记,从而为下一次课或下一轮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

      广大新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是学科教师同伴,特别是担任平行班学科教学的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新教师要积极与学科同伴就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在坚持自己创造性主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分享他们的教学成果,特别是同一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资源共享、教学同步、教学要求一致,这既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需要。

      学会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对新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诚恳的态度,务实求真的精神,密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

      (三)学会教育科研,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中成长。

      新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普遍缺少的是教学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根据新教师存在的普遍性及个性化的问题,最为迫切需要的是积极参加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作为新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树立正确的教科研的态度,要把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当作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学会教学资源的开发,重视素材性资源运用。

      新教师最需要的是教学资源,最缺少的是教学资源利用能力。新教师要不断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开发各种服务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同时也要不断积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资源,既包括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包括失败的教学案例。由于新教师与学生年龄相仿,容易勾通,因此,要重视诸如个人学习经验与策略、教学积极性等素材性资源的运用,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五)学会在学习中内化,让能力与水平同步提高。

      新教师的学习,包括听课、学习专业理论、教学观摩等。每一位新教师都要学会听课、评课,学会借鉴与研究他们的教学观、教学艺术、教学行为,要不断学习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发展后劲,还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观摩教学。但要注意的是,新教师的学习,不仅要有积极性和热情,更要注意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决不能照搬照抄,不加选择地要把学到的东西直接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学习,学习,既要学,还要见习,即积极把学习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典型案例(略)


    2020课程准备与写教案》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516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腊八节祝福语 腊八节朋友圈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