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政治试题
  • 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政治试题

  • 来源:卡耐基范文网
  • 时间:2020-07-16
  • 移动端: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政治试题
  • 2019-2020学年高三政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排片票房双双逆增长的背后,是观众的疯狂推荐,甚至因此催生了一个网络新名词“精神股东”。“每天比吴京还紧张,时时刻刻都在查票房,好像自己投资了一样”,不少观众调侃,恨不能推荐所有人去看《战狼Ⅱ》。网络新名词“精神股东”的出现说明:

      ①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②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的交往行为

      ③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④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尽管有网友调侃“春运买票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出门在外的人,还是会选择春节期间回家。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离家在外的中国人认为回家陪父母过年是一种孝道。这反映了(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③文化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关于成语,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表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香港著名导演陈德森说过:“电影需要带给人正能量,你进电影院这两小时,我的任务就是让你投入、忘忧,让你觉得这个世界是有爱、有希望的。”这说明( )

      ①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②人们在同一时期内的文化需求是相同的

      ③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大众喜欢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5.长城,是一个建筑的奇迹,更是一个蕴含着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与象征。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也是世界上体量和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被我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面关于文化遗产正确的是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④长城是凝固的艺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20xx年5月,xxxx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人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由此传向世界……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互学互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

      7.当今,直播在各行各业都是非常火的,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常态化。很多学校的公开课、运动会、篮球比赛等都会通过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来观看,直播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缩小教育之间的差距。-“直播”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每一波的三农自媒体浪潮,都和中国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并反映了社会方向。前段“农村网红”乡村小乔上央视,引发广泛关注,三农网红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这一现象表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B. 自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C. 网络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D.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9.美国学者詹姆斯·埃金斯认为,中国水墨画是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艺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墨画不断引入西方教育中的写生素描元素,并强调画作与艺术家的个性表现相结合,新水墨领域逐渐形成。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0.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中国民歌大会》,以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曲为内容,通过准确的思想定位、精心的总体设计、丰富的艺术手段、精美的舞台呈现,唱响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好声音。中国民歌是

      ①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为时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

      ②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对提高个人文化修养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④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1.近年来,国内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获得了广泛好评。它们以多视角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同时以积极、光明、温情作为坚定的艺术选择,带给人们温暖与前进的动力。这些电视剧的成功表明

      ①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了文化产品

      ②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精神塑造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钢琴剪影的景观小品、屋檐上的钢琴黑白键、能够发声的钢琴楼梯……在某乡镇的街道上,这样的音乐元素随处可见。当地人以琴为媒,以展现钢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弹奏出一首优美的乡村振兴“钢琴曲”,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由此可见

      A. 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

      B.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发展公益文化事业

      C. 精神文明建设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D. 社会主义文化要用核心价值凝聚共识

      13.《中共XX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刀把楼、北京结、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是明代长城最险段之一。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②“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箭扣之美”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

      ④文化需要发展,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

      A. 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 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

      C. 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

      17.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规划指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的意义在于

      ①维护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

      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③培育崇信尚俭、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

      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 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 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9.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0.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①人们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某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十百千万”传统工艺人才培育工程以来,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正在成为当地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从苗族蜡染手机套到苗绣小书包,各种非遗技艺贴合生活需求,让游客爱不释手。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

      ①推进了民族共同繁荣

      ②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

      ③凸显了地域文化差异

      ④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 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 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 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5.《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法国绘画大师高更的代表作。在这幅作品中,有初生的婴儿、采摘水果的青年妇女、垂暮的老妇人等,描绘了人从生到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画家还运用了独特的“散点透视法”,将不同时空的情节表现在同一画面上,赋予了它特殊的魅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促进文化进步

      ④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

      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构英烈精神的逆流。通过国家意志来褒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无疑有助于弥补法律空白,扎紧法治栅栏,让尊敬英雄成为习惯。我们应自觉遵守英烈保护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立法保护英烈的必要性。

      28.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林召开了20xx年世界遗产申报会议,来自全世界的很多国家进行了申报。申报者必须证明申报景点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这是自1978年开始以来的固定要求。加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非常令人垂涎的,这意味着会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会带来非常可观的全世界游客和旅游收入,成功者往往意味着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铜仁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是贵州省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后的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贵州省首个独立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铜仁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影响。

      29.《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提倡戏曲进校园活动。

      30.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后,迅速掀起收视热潮。专题片“不落窠臼、不落俗套、引人人胜”,从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起笔”,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国防军队、党的建设各领域改革“运笔”,再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收笔”。既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又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电视画面大气磅礴、精美新颖,解说词自然朴实、深入浅出,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舆论宣传推向新的高度。

      从文化创新角度,分析(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什么能迅速掀起收视热潮。

      31.从“解放”蒸汽机车到“东风”型内燃机车,从“韶山”型电力机车到“和.谐号”动车组,直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纽。从“博采众长”到“自力更生”,从追赶到引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中国高铁走过了高效而辉煌的引进、消紇、吸收、再创新之路,成为代表中国制造新高度的名片。

      运用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中高铁是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


    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政治试题》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95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部队半年工作总结5篇精选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