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村支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
  • 村支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

  • 来源:卡耐基范文网
  • 时间:2020-07-15
  • 移动端:村支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
  •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面对村里繁重的工作、顼碎的小事,他有着挺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胆识,有着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情怀,有着不忘初心、永不褪色的忠诚。他就是铁提尔村党支部书记袁海德。

      扎根基层的“排头兵”

      袁海德,男,回族,28岁,是一名内招公务员,在乡镇办公室工作半年后,他是第一个主动向镇党委提出申请到村开展工作、服务基层的年轻干部,他说“我们的老百姓还不富裕,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基层还有很多的矛盾和短板,对新疆社会稳定、脱贫攻坚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总目标造成很大的阻力。所以,我们年轻干部更应该在基层一线当好先锋、勇闯难关、巩固基层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脱贫攻坚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经镇党委的同意,任命到上阿图什镇铁提尔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初赴基层工作岗位,他面临“水土不服”、语言不通、衣食住行不习惯、工作无头绪,“高学历”、“高起点”在这里并不管用等问题。他静下心思考,这是身份转变带来的必然结果。只有树立主人翁意识,怀揣小学生心态,才能主动融入基层。

      他积极团结带领村“两委”和各支驻村力量,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快了解农村和适应农村,努力做到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所学之长,为农民群众服务,以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艰苦奋斗、扎根基层。

      建强队伍的“策划者”

      为解决村队党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村级储备年轻干部不足的现状,铁提尔对全村18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摸底,把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优秀青年纳入带培对象,确定每名党员联系2名以上农牧民入党申请人或积极分子的1+X带培模式,并严格落实了责任机制,带培对象严格执行包培养、包教育、包成熟、包发展。2019年,已有15名农村优秀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9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0人被吸收为预备党员,3人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和村干部后备力量不断壮大。

      针对村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低,业务能力差,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等薄弱点,他研究制定《铁提尔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开设国家通用语言口语班,计算机操作技能班。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向村干部教思路、教方法,形成“干中学,学中干”学习氛围,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服务能力。

      “我以前工作能力差,业务水平不高,遇到群众办事总是束手无策、手忙脚乱,是袁书记的耐心指导才让我有了更大的进步,现在给村民办事情效率高了,群众也很满意”村干部吐尔洪·吾斯曼说。

      为正确处理好党员与群众的关系,解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和团结教育群众功能缺位的问题,他要求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将无职党员、55岁以下的35名党员纳入协助村支部服务群众(利用党员活动日清理村级垃圾、协助无劳动能力家庭做党员义务劳动);他将老党员、老退休干部纳入支部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和信访工作。他要求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要注重使用亮身份的办法,引导广大党员通过亮明身份自觉接受监督、增强担当意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团结教育群众方面,要体现密切联系、培养发展、积极宣传、主动服务的原则,要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自觉听从党组织的号召,认同支持党组织的工作。

      增收致富的“引领者”

      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袁海德,深知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增加收入、口袋有钱、过上好日子,他就想方设法带着大家脱贫致富。不管在田间地头,还是农家门口,处处可见袁海德冲锋在前,默默奉献的身影。

      小麦、玉米是铁提尔村的主要耕种作物,过去很多村民害怕有风险、舍不得投入,种植小麦、玉米舍不得施化肥加上种子品质不好,亩产较低。通过选种、施肥、预防病虫等技术亩产量由原来的亩产量600公斤增长800至1000公斤。

      铁提尔村牲畜存栏2357头(只),针对养殖业收入较低问题,加大对农民的种养殖技能培训力度,集中农民邀请行业部门专家对品种(西门大),养殖等方面知识进行讲解,淘汰原品种(土牛、土羊),通过选配优良品种每头(只)增收500至2000元。

      按照“输出一人、稳定一家、脱贫一户”的工作思路,坚持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利用农民夜校、周一升国旗、干部住户、入户宣讲,改变等、要、靠思想。他鼓励群众走出去,引进来,他联系多家大小企业,带领村干部到企业实地考察,不断拓宽劳动力向外输出的市场,让338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全村36名村民在托帕口岸务工,在村周边各行各业就业人员302名,年收入500余万元。

      每周二和周四是铁提尔村自定农民国语学习时间,他主动担任国语老师,他引导村民从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设置情境式课堂,铁提尔村的村民们提起袁海德书记,个个都说:小书记“亚克西”!

      实现人生价值路很多,而袁海德选择的是一条“忠诚于党、扎根基层、服务于人民”的路,他似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铁提尔村的每寸土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他和村“两委”带领群众把追求安定和谐、温暖幸福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村民心里的“消防员”

      如何解决群众的困难诉求,袁海德手中的笔记本里早已有了答案。翻开他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群众反映的各种困难诉求,他心里只有农民的事情,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从来没有休过假,只要群众需要,他总会克服一切困难,第一时间赶到前线为群众排忧解难。

      20xx年10月凌晨4点半接到村委会委员迪丽努尔·艾尼瓦尔电话,“袁书记,1小队努如拉·斯拉木家羊棚着火了!”

      “先疏散羊,呼救邻居们救火、快点拨打110、119求救,我马上赶过来!”

      睡觉的他挂掉电话,立即赶赴现场。他发现,羊棚大火燃烧,无法判断里面有无伤亡,火势顺着清风扩散,及时组织群众用盆子、桶子接水泼,等待119来救援,经过2小时终于灭火。他给农民宽心,没事有我在,只要人没事,我们再建新的。村民努如拉·斯拉木拉着袁海德的手不停地道谢。

      群众有所呼,他就有所应,群众有诉求,他就有行动,他心里明白,群众无小事,只要群众需要,自己时刻准备着。

      为民办事的“服务员”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袁海德怀着一颗真诚为民服务的心,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优,成为群众心中可靠的“小家长”。

      入户走访中,他来到阿布拉江·纳斯尔的家,妻子汗古丽·依马木患有高血压,缺少劳动力,家里6亩小麦,麦穗驻满蚜虫,10多只羊因圈在房子里不通风导致上火流鼻,解决蚜虫、给羊泄火是首要问题。他自己掏腰包给羊买药,同时他不怕脏不怕累帮助阿布拉江·纳斯尔喷洒农药。从此以后,他隔三差五来到家里聊家常,解决生活生产困难。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群众工作无小事。我们要以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幸福生活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让我们的行动,为人民群众谋发展,求幸福。”袁海德说道。

      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随处可见他和村民聊家常,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场景。驻村以来,他用一个个微行动,解决一个个大问题,他先后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5件,解决群众困难诉求305件,为群众做实了事好事30余件。“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及时帮助他们,再苦再累也值得。”袁海德说。


    村支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93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