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考试教案 > 2016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
  • 2016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月国开(XX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83;

    课程代码:00510;
    考试手段及成绩: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的观点是(C)。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2.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A.公共政策主体
    3.成本效益分析以(A)为测量标准。A.货币价值
    4.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A)。A.评估准备
    5.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B.利益主体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
    6.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取决于(BC)。
    B.公共政策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的法制化状况C.公共政策本身的合法性
    7.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A.政治领导者B.危机事件C.抗议活动D.传媒曝光
    8.信息沟通机制包括(ABC)。
    A.信息的下行B.信息的上行C.信息的平行
    9.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包括(ABC)。
    A.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

    B.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C.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
    10.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BC)。
    B.精英分析模型C.集团分析模型
    三、名词解释
    11.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团体利益聚合功能。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经济文化水平、利益分配状况等会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活动方式和作用大小。利益集团的财力资源、社会地位、组成方式、团体规模、凝聚程度、领导技巧、成员素质、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行为。
    12.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围绕着社会问题展开的,只有首先界定好社会问题,才有可能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的,社会成员或目标群体则构成了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
    13.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14.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四、简答题
    15.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导向功能: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16.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1)政策方案规划的目标导向。
    (2)政策方案规划的变革取向。
    (3)政策方案规划的选择取向。
    (4)政策方案规划的理性取向。
    (5)政策方案规划的群体取向。
    17.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制订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准备和做好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
    (2)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包括政策实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和监督控制等活动环节。
    (3)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追踪决策等活动环节。
    五、论述题
    18.试论述新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应用。
    (1)新政策工具在我国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公民社会的逐步壮大、行政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别是政府职能的持续转变,我国政府管理实践模式和理论体系都亟待进一步创新。引入“新政策工具”,转变管理方式,将成为我国21世纪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①市场化进程加速。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某些部门和领域已尝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政府采购制度、公共工程的招标投标;土地的有偿使用、营业执照的拍卖等;同时,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合同聘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等工商管理技术也逐步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得到推行。
    ②第三领域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领域在我国兴起,并在消除贫困、农村发展、教育、卫生保健、妇女儿童保护、赈济救灾、生态保护等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积极培育第三领域,并发挥它们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新政策工具在我国应用的实际效应
    首先,新政策工具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例如,在政府行政管理中,重视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施政目标;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授权;采用创新的政策与管理,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公务员思维,达到管理的目标等。
    其次,新政策工具的运用将竞争机制引入,提高了市场的竞争活力,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尤其体现在对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实行公开竞标这一方面(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产业中),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瓶颈”现象。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培育非政府组织和社区自治,力所能及地分担部分政府职能,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它们远比政府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在部位及某一阶段社会肌体的特定需求,在为公众排忧解难时也远比政府及时、有效、低成本,被称为政府的“替补者”。
    (3)新政策工具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立足国情选择使用。各国国情不同,价值偏好不同,对新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也不完全相同。任何理论、方法的引进都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不是每一种新政策工具都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盲目引进。
    其次,要弄清每种新政策工具的应用机制、条件和范围。每一种新政策工具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在应用于公共管理时,应弄清其机制、条件和范围,在实践中使其优化。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监督监管职能。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民营化、承包、出租、委托代理等形式交给非公有部门来履行,是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式之一。但各竞争主体的监督制约保障机制缺位,易导致各竞争主体行为失范,而一个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的组织,难以保证其自身的健康和行为的高效。
    政策工具的选择关键的是要关注环境和人的因素,研究和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并针对政策目标选择正确的政策工具,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败的可能性,提高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2016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81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19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