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基础篇
  • 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基础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
    50
    篇详解
    这些都会,就够了!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
    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
    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
    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这是我国第一部志
    人小说。
    注释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
    闻:听,听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
    趣。
    2、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
    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
    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
    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古人
    会把职业和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师旷是叫旷的乐师。
    通国:全国。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大雁)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弗若:不如。弗:不。是否定词。
    矣:了。
    与: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道理: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
    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
    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3、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
    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
    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
    不师周公。”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
    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
    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
    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
    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学习)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施,实行。
    3、绥:安,体恤。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有表示尊敬的意思在里面。
    8、法:效法,仿效。也就是学习的意思。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为西周初期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公解梦的周公就是他。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更加
    13、以:用
    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拓展:袁公是什么样的人?比较自负,问题刁钻。
    元方是什么样的人?机智应变。
    4、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
    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子高先生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刻装饰的也是龙。
    在这种情况下,天上的真龙知道了这件事,就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
    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见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
    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
    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注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所以叫叶公。
    子高:叶公的名字。
    钩:衣服上的带钩。
    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是通假字。通“纹”。
    以:在
    闻:听说。
    下之:从天上到叶公住所处。
    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户。
    施(yì):延伸,同“拖”。
    堂:厅堂。
    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假字。通“旋”。
    走:逃跑。
    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是:由此看来。
    好:喜欢。
    夫:这,那。
    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拓展: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
    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
    它,反对它。
    道理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
    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
    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
    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5、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
    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
    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跑去
    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
    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人。帮助它生
    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闵(mǐn):通假字,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同“茫茫然”,疲惫不堪,很疲劳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表示我的词,还有余、吾。
    趋:小步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拓展:
    成语: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
    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寓意: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
    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
    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
    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6、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
    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
    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
    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
    化。
    译文
    邹这个地方孟轲(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他家的房子靠近墓地。
    孟子玩游戏就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
    住。”就离开了,房子靠近集市旁,孟子玩游戏时学了些商人吆喝叫卖的事情。
    孟子的母亲又说:“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迁徙(搬)到学宫
    旁边。孟子玩游戏时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里
    真可以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到孟子长大了,学习六
    艺,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圣贤。君子们说孟子的母亲善于逐步地教育孩子。
    注释
    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安顿儿子。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市:集市。
    贾(gǔ)人:商贩,商人。古代商人也成为商贾。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最后。
    卒:最终,终于。
    寓意:良好的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7、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
    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
    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
    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
    怎么做人呢?”
    注释
    既:既然
    之:代指猴毛
    方:才
    胜:能忍受。不胜就是不能忍受,不能承受。
    拓展:
    成语:一毛不拔: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8、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
    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
    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其他人(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吃。他嫌弃食物
    太淡没有味道。主人知道之后,于是给他增加了盐。感觉到了盐的美味之后,
    就自言自语说:“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更
    多一些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空口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
    祸患。
    注释
    1
    食:食物。2
    闻已:听到之后。3
    更:再次。4
    益:增加。5
    既:已经。
    6
    空:空口。7
    口爽:口味败坏。爽:差、败坏。8
    所以:……的原因。9
    复:再。10
    智:智慧。12
    故:缘故。13
    反:反而。14
    患:祸患。
    9、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
    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
    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
    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
    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
    式。
    成语: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
    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寓意:
    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
    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
    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10、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
    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
    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
    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
    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
    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
    钟子期的思念。
    注释

    :擅长,善于。
    鼓:弹奏。
    听:倾听。

    :断绝。
    志在高山
    :心中想到高山。
    善哉
    :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善,好;哉,语气词,表
    示感叹。
    峨峨
    :高

    :语气词,相当于“啊”。

    :像……一样。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洋洋:广大。

    :心里所想的。

    :一定,必定。
    之:他。

    :认为,以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
    xián
    的音。
    拓展:
    这篇短文是两个词语的出处:知音和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同时也是古琴曲的
    名字。
    11、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译文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得高兴,天下起雨
    来。文侯要出去赴约,旁边的人(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
    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
    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猎的活
    动。魏国因为这个原因开始变得强大。
    注释
    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期猎:约定打猎时间。期:约定
    是:

    罢:停止,取消。
    之:到,往。
    焉:哪里
    岂:怎么
    可:能
    乃:于是就
    启示:
    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事情就违背承诺。
    12、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
    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
    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管祭祀的官员,赐给门客们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
    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这壶
    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将要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
    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
    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注释
    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乃左手持卮(zhī):古代饮酒用器具。
    相谓:互相商议。
    为蛇:画蛇。
    引:拿,举。且:将要
    固:本来,原来。
    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安能:怎能;哪能。
    为:给;替。
    遂:于是;就。
    亡:丢失,失去。
    成语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启示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2.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13、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
    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得到了一口钟的百姓,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
    口钟太大了,不可以背起来,他就打算用锤子毁掉它。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
    很大的响声。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
    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
    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
    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6)遽(jù):立刻。
    (7)悖(bèi):荒谬。
    (8)恶:害怕。
    成语:
    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寓意: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
    14、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
    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在那
    里,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
    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
    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
    用来填塞东海。漳河就从这里(发鸠山)起源,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
    1、曰:本意是说,这里可以解释为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音同“叫”):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拓展:
    《山海经》:
    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
    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
    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15、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
    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
    不会蓄猫也。
    译文
    有个人讨厌老鼠,倾尽所有的家财寻求到很好的猫。用鱼肉喂养,用棉
    垫、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
    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为这个原因更加凶暴。这人害怕了,就再也不
    养猫了,认为天下没有好猫。这是没有好猫吗?这是他不会养猫的原因。
    注释
    (1)某:某个人;有一个人。
    (2)恶:讨厌;厌恶。
    (3)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破:倾尽
    (4)厌:满足。
    (5)以:用。
    (6)腥膏:鱼和肥肉。腥:代指鲜鱼。膏:肥肉。
    (7)罽:(jì)(罽蒘)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似芹,可食,子大如麦粒。俗
    称“鬼麦”。毡罽:毡子和毯子。
    (8)且:并且。
    (9)率:大都。
    (10)故:缘故。
    (11)益:更加。
    (12)暴:凶暴。横行不法。
    (13)遂:于是;就。
    (14)逐:驱逐,赶走。
    (15)蓄:养。
    (16)以为:认为
    启示:
    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环境过于安分,就会懒散,不
    思进取。
    16、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
    上。等到到了集市,却忘了带尺子。已经拿到了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子
    了。”就返回家去取尺子。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
    就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1..欲:将要,想要。
    2.者:(怎么样)的人。
    3.先:首先,事先。
    4.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5.而:然后
    6.置:
    放,搁在。
    7.之:代词,它。
    8.其:他的,指郑人的。
    9
    坐:通“座”,座位。
    10.至:等到。
    11.之:到……去,前往。(动词)
    12.操:拿、携带。(动词)
    13.已:已经。
    14.履:鞋子,革履。(名词)
    15.乃:于是(就)
    16.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17.反:通“返”,返回。
    18.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19.遂:于是。
    20.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21.自信:相信自己。
    22.以:用。
    31.吾:我。
    拓展: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
    教条。
    这篇故事的作者是韩非子。
    17、读书要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
    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
    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
    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
    不到乎?
    译文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
    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
    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
    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
    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
    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
    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注释
    误:错。
    倒:颠倒。
    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见:同“现”,表露出来。
    晓:知道。
    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急:重要,要紧。
    矣:相当于''了“
    岂:时常,习
    乎:吗,语气词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拓展:
    朱熹,行五十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又称朱文
    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
    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8、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
    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
    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
    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
    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译文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
    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
    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
    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
    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
    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
    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
    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没有德没有
    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没有德才的
    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注释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
    词即委派。
    以:因为。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袂(mèi):衣袖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贤,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拓展:
    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
    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19、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
    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译文
    齐国有个富人,家里有很多钱,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很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
    他。一天,艾子对富人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您的儿子)不通世务,他
    日后怎么能够持家呢?”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
    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情呢?”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米
    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承担造谣的罪名。”父亲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
    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富人神情变得严
    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太笨了,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艾子
    说:“不是他的父亲不生他的儿子(有这样的父亲,儿子怎么会不笨呢)。”
    注释
    累:积攒、拥有
    曷﹕何,怎能。
    克:胜任。
    敏:灵敏,聪明。
    恃:依靠,指具有。
    多能:多种本领。
    当:担当,承担。妄言:乱说,造谣。
    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以:从。
    寓意:
    讽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更说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
    理,孩子不可以娇生惯养,否则对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20、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
    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
    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
    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
    吃。”那人为了袒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
    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
    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
    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
    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
    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拓展: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
    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的话)”,反而不会有人
    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21、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
    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
    宣王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
    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到这件事后,便逃走了。
    注释
    (1)出自《韩非子》。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
    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让。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住在南城的人就以自己的住处作为姓氏。类似的还有东郭、
    南宫、西门等。
    (6)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
    养。
    (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
    (13)立:继承王位。
    (14)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拓展:
    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
    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
    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22、人有亡斧者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
    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
    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翻译
    有个丢了斧子的人,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
    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
    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没多久,他挖沟时
    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另一天,他再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
    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注释
    者:……的人。
    亡:丢掉,丢失。亡羊补牢的亡也是这个意思。
    意:同“臆“,估计,怀疑,猜想。
    其:指代邻人之子。
    窃:偷盗。
    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他日:另一天。
    复:再,又。
    俄:一会儿,不久。
    视:看。皆:都。行动:走路的姿势。颜色:容颜神色、表情。
    拓展:
    成语:疑邻盗斧
    启示: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23、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
    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翻译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
    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
    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注释
    1.方,正在。
    2.引:拉,牵。
    岂:难道
    3.故:原因。
    4.善:擅长
    5.遽:立即。
    6.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以:用。
    7.悖:违反。
    拓展:
    道理: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
    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可笑的。
    24、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
    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
    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
    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
    闻命矣。”
    翻译
    齐景公喜欢捕鸟。他命令(派)烛邹管理鸟。鸟却逃跑了。齐景公生气
    了,叫来官员要杀掉他(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举他的
    罪状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
    行,说:“烛邹!你给我们君王管理鸟,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
    们君王为了一只鸟的原因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
    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士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完毕,
    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
    好:爱好,喜爱。
    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这里指用弋射;捕鸟。
    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
    数(shǔ):历数;列举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这。
    故:原因,缘故。
    重:重视,以……为重。
    轻:轻视,以……为轻。
    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拓展:
    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
    直的精神。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
    害。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5、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
    旁有武氏岩。
    翻译
    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人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
    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经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
    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氏:姓…的人。
    拓展: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
    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
    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
    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6、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
    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
    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
    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翻译:
    邴原小时候失去父亲,几岁时,经过书塾就哭起来了,老师问他说:“孩子,你
    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
    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
    “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你,不收学费。”于
    是邴原就开始读书。一个冬天的时间,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注释
    孤:年少失去父亲。书舍:书塾。
    何:为什么
    中心:内心里。
    故:所以。
    得学:能够学习。
    恻然:怜悯,同情。
    苟:如果,要是。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就书:上书塾(读书)。
    拓展: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
    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27、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
    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
    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翻译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集
    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大王
    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怀疑这种说法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集
    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
    虎,那是很明显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距离大
    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
    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
    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够再见魏王了。
    注释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作人质。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
    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邯郸:赵国的都城。
    市:集市
    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信:相信。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
    语。
    明:明白,清楚。
    然:可是。
    去:距离。
    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愿:希望。
    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反:通“返”,返回。
    得:能够(得到)。
    见:拜见、谒见。这里指召见。
    拓展:
    成语:三人成虎
    启示: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
    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普遍,不加辨识,
    轻信谎言,就会让人犯错误。
    28、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
    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开始时)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
    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
    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
    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注释
    初:开始时。
    执:握,持,拿。
    亦:也,仍然。
    计:计谋,办法。
    俄:一会儿,不久。
    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吾:我。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矣:了。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以:用。
    遂:于是,就
    拓展:
    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
    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
    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29、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
    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
    信不可也!
    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咱约定等我
    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
    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
    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
    数。他坚守信用到这样的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三军信
    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注释
    昔:从前。
    故人:老朋友。
    期:约定。
    明日:第二天。
    令:命令,派。
    方:才
    之:代词,指“老朋友”
    俟(sì):等待
    恐:恐怕;担心
    可:行;可以
    信:信用
    非信不可也:不守信用是不行的。信,守信,讲信用。
    欤:语气词,吧
    宜:应该
    拓展:
    成语:自食其言
    启示:做人要讲诚信,别人才会信任你。
    30、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
    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
    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
    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
    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可以离开了!”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
    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的行为呢?”
    贼兵来了
    之后,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
    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
    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后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
    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留。
    注释
    疾:病。
    值:正赶上。
    语:对…说
    子:尊称,相当于“您”
    去:离开
    败义:毁坏道义
    岂:难道
    既:已经,在……之后。
    一:整个
    止:停留
    委:丢下;舍弃
    遂:于是
    班军:调回军队,班:撤回
    还:回去
    并:都
    拓展:
    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
    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
    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31、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
    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
    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
    伏而喜。
    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养的猴成为了一大群,他能懂得猴们
    的心意,猴们也懂得老人的心意。老人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们的欲
    望。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们的食物,害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
    己,就先骗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足够了吗?”
    众多猴子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
    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对那老人服
    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猴子。
    解:了解,理解,懂得。
    意:心意。得:懂得。损:减。口:口粮。
    充:满足。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匮:缺乏。限:限制。
    恐:恐怕。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朝:早上。
    足:够,足够。众:所有的。皆:都。
    拓展:
    成语: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
    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32、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
    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哭泣。曾子的妻子对
    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吃。”妻子到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
    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
    了。”曾子说:“和儿子不可以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
    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
    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
    猪给孩子吃了。
    注释
    1.彘(zhì):猪。
    2.曾子之妻之市:第一个“之”的意思是“的”。第二个“之”的意思是“到,往。”
    市,集市。
    3、反,通假字。返。返回。
    4、女:同“汝”,你的意思
    5.适:往。
    6.特:只是。
    7、戏:开玩笑。
    8.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9.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10.烹(pēng):
    烹饪,煮。
    拓展
    道理: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
    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
    人信任。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
    的。
    33、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
    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
    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翻译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兴时,他就叹息着说:“没有比做国君
    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
    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
    师,
    您撞谁呀?”师旷说:“现在有个在旁边说话的小人,因此我要撞他。”晋平
    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哎!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旁
    边的人都要求除掉(杀死)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
    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注释
    喟然:叹息的样子
    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
    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
    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
    援:执持,拿。
    被:通“披”,披着。衽:衣襟、长袍。
    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
    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除:清除,去掉。除之:除掉他
    故:所以
    释:放
    34、嫦娥奔月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
    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
    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
    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
    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
    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
    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
    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翻译
    以前,后羿在山里面狩猎。在月桂树下遇到了嫦娥。两个人就用月桂做证明,
    结成了夫妻。
    等到到了尧的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杀死了花草树木。
    老百姓都没有吃的东西。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等各种怪兽
    都出来祸害百姓。尧就派后羿杀掉了这些怪兽,百姓们都很高兴,推举尧作为
    天子。。
    后羿在西王母那里要到了不死药,托付给嫦娥保管。逢蒙前去偷不死药,
    偷窃不成功,就想害死嫦娥。嫦娥没有可以用来对付逢蒙的办法,就吃下了不
    死药飞到了天上。但是他不忍心离开后羿,就留在了月宫里。广寒宫里寂寞孤
    单,嫦娥很失落,没有什么可以打发日子,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
    药,想要配制出能够飞天的药物,以便可以重新回到人间。
    后羿听说嫦娥分到月亮上离开自己了,很背痛不想活了。月母被他的真诚
    感动了,允许嫦娥在月圆的日子里和后羿在月桂树下面见面相会。民间有很多
    人都听到了他们相会时的窃窃私语。
    35、枭将东徙
    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猫头鹰预见了斑鸠。
    斑鸠说:“你将要到哪儿去?”
    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移。”
    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为这个我要向东迁移。”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
    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
    注释
    枭(xiāo):又称鸺鹠(xiū
    liú),一种凶猛的鸟,猫头鹰。
    逢:遇见,遇到。
    鸠(jiū):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表示“您”。
    将,打算、准备。
    安,哪里。
    之,到。
    安之,即“之安”,去哪儿。
    东徙(xǐ):向东边搬迁。
    徙,搬迁。
    何故:什么原因。
    故,原因。
    乡人皆恶(wù)我鸣: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皆,都。
    恶,厌恶。
    我,
    这里指代猫头鹰。
    以故:因此。
    以,因为。
    故,原因,缘故。
    更(gēng):改变。
    犹(yóu):仍旧,还。
    拓展:
    启示:“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毕竟“治根不治本”不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的办法。做任何事都应从其本身着手,从而解决问题。
    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
    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
    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与肯定。另一种是我们站在枭的立
    场上看问题,枭不是逃避,而是遵循自然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新家。
    36、外科医生
    有医者,
    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
    剪去矢管,跪而请酬。裨将曰:“镞在膜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
    并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译文
    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有一个副将从前线回来,被飞来的箭射中,深入到肌
    肉里了,请(那)医生让他给自己医治。医生就拿并州生产的剪刀剪去了皮肉
    外面的箭,然后跪在地上讨要酬劳。副将说:“箭头还在肌肉里,必须赶快医治。”
    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医治”。副将说:“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
    诈的人。”
    注释
    善:这里有精通、擅长的意思。
    裨将:副将。
    阵回:从阵地回来。
    中:被击中。
    流矢:飞来的箭。
    膜:这里指皮肉。
    延:邀请。
    持:拿着。
    并州:古代地名,生产锋利的刀剪。
    矢管:箭杆。
    请酬:请求赏钱。
    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还在肉里,必须赶快治疗。簇,箭头。亟,赶快。
    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取肉内的箭头是内科的事,没想到也一起要求我来治
    疗!并,一起。责,要求。亟:赶快
    直:竟。
    拓展:
    我们做事可不要像他那样不从实际出发,只从表面看问题,而要认真负责,讲
    求实效,并千万不要上骗子的当。
    37、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
    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
    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
    间,遂通其经。
    译文
    承宫,琅琊姑幕人,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在他八岁的时候,给别人放猪。乡里
    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房前经过,
    看见那些学生在讲解朗诵,很喜欢,于是便忘记了他的猪,听徐子盛讲经书。
    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奇怪,便去寻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
    鞭打他。徐子盛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停下来。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
    门下学习。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这
    本经书。
    注释
    少孤:少,年少;孤,幼年丧父
    明:精通;懂得。
    授:传授;教。
    诸:所有的。
    好:喜欢,爱好,喜好。
    怪:对......感到奇怪。
    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樵薪:砍柴。
    苦:干苦活。
    庐:屋,此指书舍。
    欲:想要,欲望。
    笞(chi).:用竹鞭鞭打。
    数:几。
    拓展
    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学习须勤奋。承宫的特点是好学上进,吃苦耐劳学习要
    有毅力方可成大业。
    38、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
    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
    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译文
    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一会儿,
    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久久没得出结果,就去官府
    告状。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
    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击,看
    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它的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
    柴的人于是趴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注释
    1.负:背。
    2.薪:柴。
    3.同释重担:(两人)同时放下重担。同,同时一起;释,放下。
    4.且:将要。
    5.藉:垫、衬
    6.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7.遣:使,令,


    8、顾:回头看。
    8.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9.拷:拷打。
    10.群下:部下。
    11.咸:都。
    12.盐屑:盐末。屑,碎末
    13.实:事实。
    14.乃:才
    15.就罪:承认罪过。
    拓展:
    道理:1.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
    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2.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
    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3.处理问题要具
    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4.做事要多观
    察,多思考,不能贪图小利。
    39、画地学书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
    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
    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
    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
    时,欧阳修就很聪明,超过别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
    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叫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
    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被贬
    官放逐,到了好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注释
    母郑:母亲郑氏
    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诲:教导,训导
    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
    辄(zhé):立即,就
    冠:指成人
    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声:声誉
    及:到……的时候
    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反复多次
    40、多歧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
    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
    然变容,
    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
    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追者之众
    一作:追之者众)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翻译
    杨子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那人率领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
    羊),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
    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
    “捕获羊了吗?“说:“丢掉了!“杨子问:“怎么(为什么)会让羊走失呢?“邻居
    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很长时间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学生觉
    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是卑贱的畜生,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么为了
    这个减少了说话欢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心都子就说:“大路因为岔路
    多了而走失了羊,读书人则因为不能专心一致而葬送了一生。“
    注释
    党:家族亲属。
    竖:未成年的童仆
    反:通“返”,返回
    戚然:悲伤的样子
    怪:以......为怪
    多方:不能专心致志
    损:减少。
    拓展
    启示: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
    惑。
    41、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盾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
    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这个坚固的盾牌,没
    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这竿锋利的长矛,对于任
    何坚固的东西没用刺不穿的。”有人说:“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
    么样呢?”那个人不能回应了。那么,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
    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鬻(yù):卖.
    誉:赞誉,夸耀。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弗:不
    应:回答。
    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拓展:
    成语:自相矛盾。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2.也指同伙间的
    相互争吵或冲突。
    42、王勃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
    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
    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翻译
    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命令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便向宾客夸
    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
    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
    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吃惊地说:
    “这是个天才啊!”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写作文
    章、,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研磨数升墨汁,然后畅快地喝酒,拉过被子蒙
    头躺在那里,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
    王勃为“腹中写稿”。
    注释
    宿:事先。序:古代的一种文体。王勃最出名的文章就是《滕王阁序》。
    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勃:指王勃。
    泛然:轻松、愉快之意。
    语益奇:语言文字更加奇妙。
    矍(jué):惊惶貌。
    属(zhǔ)文:写文章。属,写作。
    寤:睡醒。
    易:更改
    43、虎求百兽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
    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
    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
    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
    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
    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翻译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
    臣无人回答。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掉它们。抓到了一只狐狸,
    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领袖(掌管百兽),今天如果
    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认为我的话不可信,我在前面走,
    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认为真
    是这样(认为这样是对的),所以和狐狸一起行走,百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
    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
    国土方圆五千里,穿盔甲的将士上百万,把这些将士都归属于昭奚恤管理。所
    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好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
    啊。”
    注释
    荆宣王:楚宣王。
    莫:没有,没有人。
    对:回答。

    :寻求,寻找。
    无敢:不敢。
    天帝:上天。
    使:派遣、命令。
    长(zhǎng):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掌管。
    逆:违抗。
    以......为......:认为......是......。
    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走:逃跑。
    以为:认为。
    然:认为......正确。
    故:所以。
    畏:害怕。
    是:这
    遂:于是,就。
    拓展:
    成语: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
    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启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
    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
    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
    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44、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
    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
    “善。”乃止。
    翻译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替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路过易水
    河,看见一只河蚌刚刚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就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
    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掉的河蚌。’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来,明天你的嘴出不来,就会有死掉的鹬。’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讨伐燕
    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
    为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这件事。”惠王说:“好吧。”于是停止(了
    讨伐燕国的计划)。
    注释
    且:将要。
    伐:讨伐,攻打。
    方:刚刚。
    曝:晒。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熟:仔细。
    拓展:
    成语: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
    者从中得利。
    45、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
    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
    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
    “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
    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
    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
    矣。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
    有老头一个人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
    乐!乙翁说:“以前我曾经去冀州、雍州远游,但是没有登过泰山,你有意和我
    一起去吗?“甲翁说:“这座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我已经老了,恐怕力气不够。“
    乙翁说:“你说的话,不对啊!以前的愚公,将近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
    日我们这些人才刚过六十岁,有什么老的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
    个老人一起前往泰山。越过钱塘江,渡过长江,到达了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
    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搀扶我。“从
    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爬到半山腰了。
    注释
    1.昔:以前.从前
    2.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组织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邑:城
    市。
    3.妻子:妻子和孩子
    4.叟:老头
    5.而已:罢了
    6.携:携带
    7.第:房屋、宅子、家。
    8.酌:饮(酒)
    9.向:以前
    10
    吾:我
    11.远游:到远处游玩
    12.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13.是:这
    14.然:但是
    15.同行:一同出行
    16.余:我
    17.亦:也
    18.未:没有
    19.然:然而
    20.恐:担心
    21.胜:能承受,承担。
    22.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23.曩:以往.过去
    24.年:年龄
    25.且:将近
    26.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27.方:才
    28.逾:超过
    29.甚善:太好了
    30.翌日:第二天
    31.偕:一起,一同
    32.越:经过
    33.绝:横渡
    34.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35.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36.何老之有:即为“有何老”;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拓展:
    启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中确定了目标,又付诸行动,就一定能成功。
    46、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
    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
    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
    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翻译
    起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
    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到陕西的时候,恰好张咏
    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很多酒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的
    时候,寇准把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
    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寇准没有明白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
    《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笑着说:“这是张先生
    在说我啊。”
    注释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谓:对……说。
    严:敬重。
    供帐:举行宴请。
    及:到了......的时候。
    还:返回。
    具:备办。
    待:接待。
    将:将要。
    去:离开
    适:恰好。
    谕:明白。
    徐:慢慢地。
    拓展:
    1、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2、张咏足
    智多谋,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说话注意方式,不会正面指出其不妥之
    处,语气委婉得体。
    47、林琴南敬师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
    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
    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翻译
    闽县人林纾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
    知道这件事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老师生气
    了,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
    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道是学生赠送老师礼物
    的礼节吗?”随即让人准备,林纾携带着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
    注释
    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
    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亟(jí):急忙。
    负:背。
    却:推却,推辞。却之不恭里的却也是这个意思。
    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呼备:叫人准备。
    赍(jī):携带。
    48、董行成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
    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
    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
    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翻译
    唐朝怀州河内县的董行成能够分辨出对方是否贼匪。
    有一名贼人在河阳长店偷
    了行路人的一头驴和皮袋,在天快亮的时候来到怀州境内,董行成走在街上,
    看到了他,就大声喝道:“你这贼子给我站住!立即从驴上下来!”
    那人一听立
    即下驴认罪。
    有人问董行成凭什么知道那人是贼,董行成说:“这头驴走得快
    都流汗了,不是长途行走的;这人见了路人也会拉缰绳从远处绕路,这一定是
    他胆怯害怕;因为这个我判定他一定是贼。”
    董行成将盗贼送到县衙,不一会
    儿,驴的主人寻着踪迹找来了,实际情况和董行成说的一模一样。
    注释
    策:辨认
    至:到
    遂:于是
    人问何“以”知之:凭借
    以此知“之”:代词,代这个小偷
    49、桑生李树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
    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
    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
    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
    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翻译
    南顿人张助,在田里种禾苗,看见一个李核,想把它带回去
    ,又回头看见根部
    枯空的桑树,里面有土,所以就种了进去,用剩下的水浇灌。后来有人看见桑
    树中忽然长出了李子,以为是神(感觉奇怪),就互相转告,有一个眼痛的病
    人在树下休息,说:李树君如果使我的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感谢。眼痛是
    小病,自己也会痊愈,众人盲目符合,说是失明的人重见了光明,远近轰动,
    来树下许愿拜祭的车、马在常常有数千,李树旁摆满了酒肉,过了一年多,张
    助从远处回来,看见了惊讶地说:“这算什么神呀,这是我种的啊。“于是就跑
    去把树砍了。
    注释
    顾:回头看,看见。
    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众犬吠声:一种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
    翕(xi)赫:轰动、惊动。
    滂沱:原来形容雨很大,这里指摆满了酒肉。
    语;转告。
    间;过了。
    乃;这。
    拓展:
    这个故事批评了那些不进行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人们,以及这种不正
    常的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社会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客观角度出发
    看待事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50、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
    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
    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
    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
    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
    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
    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
    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翻译
    南阳的人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走路遇见了鬼,问道:“谁?”鬼说:
    “(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
    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想要到宛市。”鬼说:“我也要
    到宛市。”两个就一起走。
    (他们)一同走了几里路。
    鬼说:“步行太劳累,可以轮流相互背负着
    走。”宋定伯说:“非常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你太重了,
    恐怕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比较)重。”宋定伯于是又
    背鬼,(这个)鬼几乎没有重量。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宋定伯又说:
    “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
    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着它一点声音也没有。宋
    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
    说:“我刚刚死不久,是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见怪。”
    走着快要到宛市,宋定伯便把鬼背在肩上,紧紧地抓住它。鬼大声惊叫,
    要求放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将鬼
    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卖了它。宋定伯担心它再有变化,就
    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当时石崇
    说:“宋定伯卖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注释
    南阳:古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诳(kuáng):欺骗。
    复:又。
    习:熟悉。
    故:所以。
    宛市:宛,即南阳;市,市场。
    亟(jí):疲劳。
    递相担:轮流相互背负。
    卿(qīng):您,敬称。
    略无重:几乎没有重量。
    了无:一点也没有。
    漕漼:涉水的声音。
    着:放置。
    急持:紧紧地抓住。
    咋咋(zé):像声词。
    索下:要求下来。
    负:背。
    值:遇到。
    作:发出。
    唯:只。
    故:原因,缘故。
    唾之:用唾液吐他。
    拓展
    它通过逢鬼、骗鬼和捉鬼的描写,赞扬了少年宋定伯的机智和勇敢,说明鬼并
    没有什么可怕,人完全可以制服它。
    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基础篇》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81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部编版六下语文小升初知识汇总之谚语、俗语、歇后语及广告语知识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