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卡耐基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
  •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小明是一名初二的男生,有关他的一些数据估测,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
    质量大约是60kg
    B.
    身高大约是167dm
    C.
    体温大约是37℃
    D.
    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
    2.(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3.(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C.
    要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应佩戴镜片是凹透镜的眼镜
    D.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4.(3分)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再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污染,这一实例利用的原理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光的漫反射
    D.
    光的折射
    5.(3分)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3分)体育课上,小磊发现手中的铁饼磨掉了一小部分,则该铁饼未发生变化的是()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表面积
    7.(3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d四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使蜡烛位于a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使蜡烛位于b处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
    C.
    使蜡烛位于c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使蜡烛位于d处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实像
    8.(3分)一个空瓶恰能装下1kg的水,则它一定能够装下1kg的()
    A.
    麻油
    B.
    酒精
    C.
    汽油
    D.
    牛奶
    9.(3分)小青和小山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甲和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山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较近
    B.
    小青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较近
    C.
    小青靠近被拍同学时,你会变小
    D.
    小山靠近被拍同学时,你会变小
    10.(3分)用标尺刻度如图所示的天平测量1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mg),下列方法可取的是()

    A.
    先测铁块的质量,再测铁块和1枚大头针的总质量
    B.
    先测铁块的质量,再测铁块和2枚大头针的总质量
    C.
    直接测出2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2,就得到1枚大头针的质量
    D.
    直接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100,就得到1枚大头针的质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2分)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传到小轩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对小轩来说,这样的声音噪声(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12.(2分)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动车上,以动车为参照物,小英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她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以为参照物.
    13.(2分)小方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照镜子,她向平面镜靠近了0.5m,则像离她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4.(2分)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m3木块的质量为kg.质量为600g的同种木块,体积为cm3.
    15.(2分)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后.
    16.(2分)经常提到的:①平面镜成的像;②银幕上成的像;③放大镜成正立的像;其中成虚像的是;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选填序号)
    17.(2分)玻璃瓶的质量为5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250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210g,则玻璃瓶的容积为cm3,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

    三、作图与简答题(18题4分,19题4分,共8分)
    18.(4分)请在图甲中正确画出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图乙中正确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点F是透镜主光轴上的焦点.
    19.(4分)如图所示,在离壶口稍远处,竖直放一块玻璃片,将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壶口喷出,玻璃片表面有一团“白气”产生: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请解释“白气”产生和手感觉热的原因.四、实验与探究题
    20.(6分)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
    (1)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见图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该小组每次实验都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图乙是该小组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分别标记了每一次蜡烛的像与蜡烛对应的位置,则该小组接下来应该怎样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请写出具体的处理方法.

    21.(8分)请根据你所在小组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解答下列实验问题:
    (1)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如图1所示,保持烛焰、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观察烛焰的像的方法是,观察到的像是的像.
    (3)拿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如图2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生物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在光屏上又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幅眼镜是用的镜片做成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所患的视力障碍是(选填“近视”或“远视”).

    22.(6分)某综合实践小组想利用太阳光粗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f,并利用该透镜和一只能发光的小电珠自制平行光.下面是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着太阳光(选填“斜对”或“正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拿一张白纸(光屏)正对着凸透镜,保持不动,来回移动白纸,直到观察到白纸XX出现一个的光斑.
    (2)用刻度尺量出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3)在凸透镜前用一张黑纸(或不透明材料)遮挡住太阳光,取走白纸,将发光的小电珠放在白纸原来的
    位置,这个位置是凸透镜的;保持凸透镜不动,在凸透镜和黑纸之间就能获得平行光,该小组这样做是利用了光在折射时,的原理.
    23.(8分)小梦想测量家中热水瓶中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m,示数如图甲所示;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
    ④读出水的体积V1;
    ⑤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⑥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所示,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V3.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软木块的质量为g,软木块的体积为cm3,软木块的密度为kg/m3.
    (2)小梦实验时,多余的一个步骤是(只填序号).小梦发现该木块具有吸水性,测量的体积实际的体积,所以,测量的密度实际密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3)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则测量该木块体积的方法是.

    五、计算题(24小题4分,25小题6分,共10分.解答过程中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主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4.(10分)某跨海特大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全长8.4km,铁路桥全长5.4km.一辆小轿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
    (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
    (2)一列长100m的火车在3min内通过铁路桥的平均速度.
    25.(10分)我国有4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镜,下表是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
    材料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技术指标
    92%
    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腐蚀
    (1)若要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材料的镜片?写出理由.
    (2)求一块体积为3cm3树脂镜片的质量.
    (3)如图所示的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做一副完全相同的镜架,求:钛合金镜架的质量.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小明是一名初二的男生,有关他的一些数据估测,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
    质量大约是60kg
    B.
    身高大约是167dm
    C.
    体温大约是37℃
    D.
    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167dm是16.7m,太大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37℃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2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具有能量;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解: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错误;
    B、敲锣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应用、声音的特征以及减小噪声的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3.(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C.
    要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应佩戴镜片是凹透镜的眼镜
    D.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考点:
    漫反射;光的色散;红外线;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③光的色散以及红外线的应用.
    解答:
    解:A、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不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而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红外线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红外遥控,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故B正确.
    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C正确.
    D、光的色散现象把白光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故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学一些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本类型题是近年来中招的重点.
    4.(3分)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再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污染,这一实例利用的原理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光的漫反射
    D.
    光的折射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①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沿特定的方向反射出去,如果人眼接收到反射光感觉很强;
    ②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它可以把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人在各个角度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而且接收的反射光不太强.
    解答:
    解: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当光照在墙上时,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发生漫反射,光向四处传播开来,减弱了光的强度,对人们的眼睛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C.
    点评:
    根据题意环保漆墙面凸凹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漫反射,使光不会集中反射在一块,能够保护视力.本题考查了光的漫反射的特点,是较为基础的应用题.属于常见的考题.
    5.(3分)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
    解:①冰雪融化成溪流,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②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符合题意;
    ③雾散去,是液态小水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④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凝华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6.(3分)体育课上,小磊发现手中的铁饼磨掉了一小部分,则该铁饼未发生变化的是()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表面积
    [来源:学,科,网]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解答:
    解:A、铅球表面磨损以后,其所含的物质减少,则质量减少;
    B、磨损以后,剩余的体积会比原来的小;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体积减小,表面积也会减小.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3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d四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使蜡烛位于a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使蜡烛位于b处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
    C.
    使蜡烛位于c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使蜡烛位于d处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实像
    [来源:Z&xx&k.Co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
    解:A、使烛焰位于a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a点的物距大于物体在b点的物距,即a点物距最大,像距最小,像最小.故本选项正确.
    B、使烛焰位于b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使烛焰位于c点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D、使烛焰位于d点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正确理解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8.(3分)一个空瓶恰能装下1kg的水,则它一定能够装下1kg的()
    A.
    麻油
    B.
    酒精
    C.
    汽油
    D.
    牛奶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V=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瓶子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大的物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因为ρ=,
    所以由V=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大的物质.
    因为麻油、酒精、汽油的物质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麻油、酒精、汽油;
    牛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容纳1kg水的瓶子,能容纳1kg牛奶.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知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9.(3分)小青和小山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甲和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山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较近
    B.
    小青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较近
    C.
    小青靠近被拍同学时,你会变小
    D.
    小山靠近被拍同学时,你会变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
    解:(1)由图知,小山拍的像比小青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山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青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小山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青,小山靠近被拍同学时,像都会变大;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只要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便可以解决此题.
    10.(3分)用标尺刻度如图所示的天平测量1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mg),下列方法可取的是()

    A.
    先测铁块的质量,再测铁块和1枚大头针的总质量
    B.
    先测铁块的质量,再测铁块和2枚大头针的总质量
    C.
    直接测出2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2,就得到1枚大头针的质量
    D.
    直接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100,就得到1枚大头针的质量
    考点:
    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
    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最小测量值),要想测出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应该应用积累法,即测出多根大头针的质量,用总重量除以大头针的个数就得出一根大头针的质量.
    解答:
    解:(1)由于一、两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所以用天平测量一个铁块加一、两枚大头针的质量与一个铁块的质量是区分不开的,故A、B错误;
    (2)2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放在天平上测是测不出质量的,故C错误;
    (3)先称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用所得数据除以大头针的个数100,就可以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我们常采用测多算少的办法,即累积法.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细钢丝的直径、一枚大头针的质量,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2分)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空气传到小轩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对小轩来说,这样的声音属于噪声(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
    解答:
    解:
    鼾声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如果鼾声过大,影响了别人的休息,那么鼾声就是噪音.
    故答案为:空气;属于.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及对噪声的判断,是基础题目,要根据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12.(2分)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动车上,以动车为参照物,小英是静止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她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是以动车为参照物.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动车上,小英和动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动车为参照物,小英是静止的;路旁的树木与动车之间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动车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动车.
    点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要看选谁作参照物.
    13.(2分)小方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照镜子,她向平面镜靠近了0.5m,则像离她的距离为2m,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此题.
    解答:
    解:(1)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她走xx面镜0.5m,即物距减小0.5m,为1.5m﹣0.5m=1m;
    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像离她的距离为1m+1m=2m.
    (2)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所以当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5m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2;不变.
    点评: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对于这一点与我们平时观察到的“近大远小”似乎有出入,但这是人的一种错误感觉,需要正确理解.
    14.(2分)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m3木块的质量为600kg.质量为600g的同种木块,体积为1000cm3.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物质的密度值的物理意义,若正确描述,关键是对单位的理解要准确无误,密度所描述的就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即可求出体积的大小.
    解答:
    解:根据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因此木块的密度为0.6×103㎏/m3,它的物理意义就是体积为1m3的木块质量是600kg.
    根据公式ρ=可知,质量为600g的同种木块,体积为V===1000cm3.
    故答案为:600;1000.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物理量复合单位的理解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正确表述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复合单位的物理意义,这类题目,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都找出来进行系统总结,对比理解、记忆.
    [来源:学+科+网Z+X+X+K]
    15.(2分)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是由于镜片上的小水滴又发生了汽化现象,形成水蒸气;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6.(2分)经常提到的:①平面镜成的像;②银幕上成的像;③放大镜成正立的像;其中成虚像的是①③;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②③.(选填序号)
    考点: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①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②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来源:Zxxk.Com]
    ③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解答:
    解:①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②电影银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分析:成虚像的是①③;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②③.
    故答案为:①③;②③.
    点评:
    本题考查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了解三种现象的成因及相关实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7.(2分)玻璃瓶的质量为5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250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210g,则玻璃瓶的容积为200cm3,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已知空瓶的质量以及瓶和水的总质量,可求水的质量,利用V=可求出水的体积,也就是玻璃瓶的容积;
    (2)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子的容积等于这种液体的体积,根据装满液体后的总质量是210g和空瓶质量可求出液体的质量,再利用公式ρ=即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
    (1)水的质量为m水=m总1﹣m瓶=250g﹣50g=200g=0.2kg,
    因为ρ=,
    所以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V=V水===0.2×10﹣3m3=200cm3;
    (2)m液=m总2﹣m瓶=210g﹣50g=160g=0.16kg,
    液体的密度ρ液===0.8×103kg/m3.
    故答案为:200;0.8×103.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体积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计算瓶子的容积,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注意本题的隐含的条件:即瓶子的容积与水的体积、某液体的体积是相等的.
    三、作图与简答题(18题4分,19题4分,共8分)
    18.(4分)请在图甲中正确画出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图乙中正确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点F是透镜主光轴上的焦点.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先确定所给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解答:
    解:
    (1)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来源:学科网]
    (2)对于凹透镜,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点评:
    (1)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19.(4分)如图所示,在离壶口稍远处,竖直放一块玻璃片,将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壶口喷出,玻璃片表面有一团“白气”产生: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请解释“白气”产生和手感觉热的原因.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简答题;解题方法.
    分析: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解答:
    答:水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如果这时在管口放置一玻璃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片上,因为液化放热,玻璃片的温度将升高,所以手感觉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其现象,以及液化放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四、实验与探究题
    20.(6分)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
    (1)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见图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该小组每次实验都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图乙是该小组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分别标记了每一次蜡烛的像与蜡烛对应的位置,则该小组接下来应该怎样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请写出具体的处理方法.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2015届中考物理专题.
    分析:
    (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
    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三个像与三个物对应点的位置.为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连线与平面镜垂直的特点,需连接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并测量出相对应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判断是否相等.
    故答案为:(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在白纸上分别连接点A和点A′、点B和点B′、点C和点C′,判断线段AA′、BB′、CC′分别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相对应的两个点到镜面的距离,比较二者是否相等.
    点评: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入了“归纳法”,“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
    21.(8分)请根据你所在小组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解答下列实验问题:
    (1)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如图1所示,保持烛焰、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烛焰的像应成在大于20cm的范围.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观察烛焰的像的方法是取下光屏,眼睛透过透镜向蜡烛所在一侧观察找像,观察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
    (3)拿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如图2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生物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在光屏上又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幅眼镜是用凸透镜的镜片做成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所患的视力障碍是远视(选填“近视”或“远视”).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XX.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入眼镜后,像靠近凸透镜,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从而确定透镜的种类;
    近视眼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过强,应用凹透镜进行矫治;
    远视眼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过弱,应用凸透镜进行矫治.
    解答:
    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XX.
    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即说明此时物体恰好在2倍焦距上,故此时的焦距是f=10cm;
    (2)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图1中物距大于f,小于2f,像应大于2f,而光屏小于f,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物距将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应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
    (3)由题意知,拿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后,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生物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在光屏上又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可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
    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需要戴凸透镜来进行矫治.[来源:Z xx k.Com]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10;(2)不能;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烛焰的像应成在大于20cm的范围;取下光屏,眼睛透过透镜向蜡烛所在一侧观察找像;正立、放大;(3)凸透镜;远视.
    点评: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同时考查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关键熟练掌握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22.(6分)某综合实践小组想利用太阳光粗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f,并利用该透镜和一只能发光的小电珠自制平行光.下面是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选填“斜对”或“正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拿一张白纸(光屏)正对着凸透镜,保持凸透镜不动,来回移动白纸,直到观察到白纸XX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2)用刻度尺量出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3)在凸透镜前用一张黑纸(或不透明材料)遮挡住太阳光,取走白纸,将发光的小电珠放在白纸原来的
    位置,这个位置是凸透镜的焦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在凸透镜和黑纸之间就能获得平行光,该小组这样做是利用了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的原理.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用平行光(如日光)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后放一张白纸,移动白纸位置,在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2)测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此距离就是焦距.
    (3)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可通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由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会变为平行光.
    解答:
    解:(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需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这样光与主光轴平行,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拿一张白纸正对着凸透镜,保持凸透镜不动,来回移动白纸,直到观察到白纸XX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变为凸透镜的焦点.
    (2)根据焦距的概念,用刻度尺量出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3)由题意知,小电珠放置的位置即为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由焦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将变为平行光,所以在凸透镜和黑纸之间就能获得平行光.
    故答案为:(1)正对;凸透镜;最小最亮;(2)白纸到凸透镜;(3)焦点;光路可逆.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测凸透镜的方法,解决此题,关键掌握焦点、焦距的概念及光路的可逆性,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有好几种方法,除去本题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求得.
    23.(8分)小梦想测量家中热水瓶中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m,示数如图甲所示;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
    ④读出水的体积V1;[来源:学科网ZXXK]
    ⑤用细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⑥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所示,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V3.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软木块的质量为22.8g,软木块的体积为40cm3,软木块的密度为0.57×103kg/m3.
    (2)小梦实验时,多余的一个步骤是④(只填序号).小梦发现该木块具有吸水性,测量的体积小于实际的体积,所以,测量的密度大于实际密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3)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则测量该木块体积的方法是用量筒排沙法(或将软木塞切成正方体,用刻度尺量出棱长a,则体积为a3).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没水前后水面对应刻度值的差;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
    (2)实验中测量水的体积是多余的.由于物体吸水性很强,测量物体的体积会偏小,质量不变,测量的密度值偏大.
    (3)由于物体有很强的吸水性,测量体积之前可以让物体充足吸水,或用排沙法.
    解答:
    解:(1)软木塞的质量为:m=20g+2.8g=22.8g,
    软木塞的体积:V=90ml﹣50ml=40ml=40cm3,
    软木塞的密度:ρ===0.57g/cm3=0.57×103kg/m3.
    (2)实验过程中,测量水的体积是多余的,所以步骤④是多余的.
    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干软木塞放在水中,软木要吸水,所以测量软木塞的体积偏小,质量不变,测量软木的密度偏大.
    (4)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可以采用排沙法,或让物体充足吸水(或将软木塞切成正方体,用刻度尺量出棱长a,则体积为a3).
    故答案为:(1)22.8;40;0.57×103;(2)④;小于;大于;(3)排沙法(或将软木塞切成正方体,用刻度尺量出棱长a,则体积为a3).
    点评:
    (1)由于物体有很强的吸水性,测量体积之前可以让物体充足吸水,或用排沙法.
    (2)对于密度测量值偏大或偏小的问题,一般分析在质量不变时,分析体积判断密度大小,或采用体积不变,分析质量变化判断密度变化.
    五、计算题(24小题4分,25小题6分,共10分.解答过程中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主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来源:学 科 网]
    24.(10分)某跨海特大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全长8.4km,铁路桥全长5.4km.一辆小轿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
    (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
    (2)一列长100m的火车在3min内通过铁路桥的平均速度.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根据v=求出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
    (2)火车通过铁路桥所走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桥长,根据v=求出火车的速度.
    解答:
    已知:公路桥全长s公=8.4km,铁路桥全长s铁=5.4km,轿车速度v轿车=60km/h,火车长s火车=100m=0.1km,时间t火=3min=0.05h
    求:(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t轿车=?;(2)火车速度v火=?
    解:(1)由v=得:
    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
    t轿车===0.14h;
    (2)火车通过的路程:
    s火=s火车+s铁=0.1km+5.4km=5.5km,
    火车的速度:
    v火===110km/h.
    答:(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为0.14h;
    (2)火车通过铁路桥的平均速度为110km/h.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火车通过铁路桥所走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桥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5.(10分)我国有4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镜,下表是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来源:学x科x网ZxXxXxK]
    材料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技术指标
    92%
    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腐蚀
    (1)若要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材料的镜片?写出理由.
    (2)求一块体积为3cm3树脂镜片的质量.
    (3)如图所示的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做一副完全相同的镜架,求:钛合金镜架的质量.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从题目所给数据中可以看出树脂镜片的透光度好,且密度小,同样体积的镜片质量小;
    (2)已知玻璃片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树脂镜片质量;
    (3)已知铜合金镜架的质量,根据公式V=可求铜合金镜架的体积,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镜架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m=ρV可求这副镜架的质量.
    解答:
    解:
    (1)我会选择树脂镜片,因为树脂镜片不但透光度好,而且质量相对较轻.
    (2)因为ρ=,
    所以树脂镜片的质量为m=ρ树脂V=1.3×103kg∕m3×3×10﹣6m3=3.9×10﹣3kg=3.9g;
    (3)铜合金镜架的体积V镜架===2.5×10﹣6m3;
    镜架体积不变,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这副镜架的质量
    m钛镜架=V钛合金ρ钛合金=2.5×10﹣6m3×4.5×103kg∕m3=1.125×10﹣2kg=11.25g.
    答:
    (1)树脂镜片.因为树脂镜片不但透光度好,而且质量相对较轻;
    (2)树脂镜片的质量为3.9g;
    (3)这副镜架的质量为11.25g.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体积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43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20小学教师业务工作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