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指南)
为及时高效有序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乡(镇、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
基本情况
1.
人口及房屋情况。现有人口×户×人,其中常驻人口×户×人、外来人口×人、五保困难家庭×户、残疾家庭×户×人;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户×人;留守儿童×户×人。现有危房×户×间。
2.
地域及耕地。下辖村×个,耕地总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农作物面积×亩,森林面积×公顷。
3.
水利设施。境内河流(溪)×条,桥×座,水库××座,总蓄水量×万立方米。
4.
重点单位及企业。养老院×家,学校×所,境内有各类工厂×家。
5.
安置点。本乡(镇、街道)有×个集中安置场所,分别是××避灾点(可容纳×人)、××避灾点(可容纳×人),负责人×××(手机号)。县级×避灾安置场所可容纳×人,距离×公里,负责人×××(手机号)。
二、
灾害隐患
1.
自然资源部门标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个,位于村(社区)×位置。如发生灾害,需转移安置×户×人(名单见附表)。
2.
水涝灾害隐患点×个、低洼地×处。如发生台风洪涝灾害,需转移安置×户×人(名单见附表)。
3.
××灾害隐患点×个、低洼地×处。需转移安置×户×人(名单见附表)。
4.如发生火灾和其它突发性事件,需转移安置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其他灾害隐患情况。
三、
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及分工职责
由乡(镇、街道)工作成员及党员骨干和灾害信息员组成,指挥中心设在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地点。
总指挥: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手机号),负责全乡(镇、街道)的救灾指挥协调工作。
副指挥:由乡(镇、街道)长(主任)×××担任(手机号),协助总指挥做好救灾工作。
下设机构及工作职责:
设立分指挥部,由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组成。
办公室:召集指挥部成员,传达指挥部指令,开展救灾各项工作等,负责人×××(手机号)。
灾害信息组:负责接收和发布预警预报、统计上报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负责人×××(手机号)。
救援抢险组:负责救灾抢险工作,负责人×××(手机号)。
转移安置组:组织工作人员转移安置受灾人员。负责人×××(手机号)。
后勤保障组:负责转移安置人员生活保障、抢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服务、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等工作,负责人×××(手机号)。
评估及隐患排查组:负责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灾害发生前后安全巡查等工作,负责人×××(手机号)。
四、
启动条件
出现以下情况时,启动本预案。
1.
××河流水位涨至×米时。
2.
地质灾害点预警时。
3.
×水库预警信号发出后。
4.
上级下达命令实施转移。
五、
人员转移
灾害预警发出后,结合相关村预案,制定人员转移方案。本乡(镇、街道)共需转移×户×人。其中外来人员×户×人,重点关注转移的五保户×户×人,低保户×户×人,残疾家庭×户×人;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户×人。另有幼儿园、小学等,共计学生×名。村民小组、(网格)长×××(手机号),帮扶人×××(手机号)。
火灾和其他突发性事件,人员转移按实际情况决定。
六、
转移路线
1.
因水涝、地质等灾害需转移安置到×县、乡(镇、街道)及邻村避灾安置场所的,在各村预案明确的处集中乘车前往,重点对脆弱人群转移安置实行一对一帮扶对接。因地震灾害需转移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集合点。
2.
分散到村(居)民家中安置的,自行前往。
七、
救助准备;
乡(镇、街道)做好救助准备。进行救助款物需求测算,并进行筹措。资金、物资不足的,通过预备费保障需救助人员应急救助,或向县(市、区)申请救助款物。
八、
灾后救助
1.
调查了解灾情。组织受灾村填报《因灾倒房花名册》;如有因灾死亡、伤病人员,填报《因灾死亡人员花名册》;及时填报因灾农作物损失情况。
2.
及时发放救灾款物。根据各村需救助情况制定救助方案,公示各村救助物资数量及救助资金数额等。
3.
如有需重建倒房,帮助开展重建工作。
九、
信息传递
1.
行政命令传递
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网格)→户(自上而下)
通过行政命令下达转移安置指令时,一般情况下通过电话、广播、短信、敲锣、口信等方式进行传递。
2.
转移安置情况和灾情信息传递
户→组(网格)→村(社区)→乡镇(街道)→市县(自下而上)。
转移安置情况、灾情汇总由村灾害信息员上报至乡镇(街道)联系人×××(手机号),乡镇(街道)汇总后上报到市县联系人×××(手机号),同时上报应急救助需求。
十、
演练与培训
每年汛期前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和演练。
重要提示:乡(镇、街道)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参考村(社区)预案要素和转移安置点设置管理规范编制具有可操作性并与属地县(市、区)预案相衔接,重点是人员转移集中安置场所详细地点、数量和为各村(社区)可提供×处安置点、安置×人等内容。
例如:可为×村(社区)在×避难点提供给安置×人数及负责人×××(手机号)。(逐一完善人员转移集中安置内容)。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二)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伍;
(三)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物资、设备;
(四)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灾情信息的报告、处理;
(五)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
(六)灾后应急救助和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措施。
乡(镇、街道)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完毕后要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进行评审,评审修改后套红头以正式文件(乡(镇)政府办或街道办)颁布实施,并报县(市、区)告知性备案。
注:1.自然灾害是指干旱、洪涝灾害、台风大风(沙尘暴)、风雹冰雹、低温冷冻、寒潮、暴雨(雪)、雷电雪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2.各乡镇(街道)将自然灾害种类认真研判结合辖区易发、多发灾害类型有针对性的编制,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的预案。(指南中描述的灾害、隐患等是一小部分,请不要误解,导致编制误入局限,出现与辖区灾害类型不符)。
3.指南中(例如、括号(手机号)、标题(指南)、重要提示、注等字样删除,形成规范正式行文格式)。
附件: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员名单表
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员名单表
序号
姓名
脆弱人群数量
脆弱人员状况
(老幼病残等)
家中人口
对口协助转移干部
(至少填2人)
转移目的地
备注
合计
《乡(镇)街道应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模板指南)》由:卡耐基范文网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37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