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创业找项目 > 范文大全 >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本文关键词:结构调整,新时期,深化,思考,战略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本文简介:第一篇: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培育开发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农村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作为我省##城市,如何加速结构调整,构建外向型优势农业,实现“兴边富民”目标,已成为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一、廓清思路,规划引导,为农民指明调什么科学规划主导产业。扩张出口果菜业。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本文内容:

    第一篇: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培育开发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农村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作为我省##城市,如何加速结构调整,构建外向型优势农业,实现“兴边富民”目标,已成为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廓清思路,规划引导,为农民指明调什么

    科学规划主导产业。扩张出口果菜业。抓住俄滨海边区2/3果菜依赖中国进口的契机,积极引进名优特品种,大力建设出口果菜反季节生产基地。20**年,果树面积达##万亩,发展蔬菜5万亩,出口地产果菜5万多吨,创汇400多万美元。我们将根据俄市场需求,加快组建以外经贸公司为主体的果菜销售集团,实现贮藏、保鲜、包装、流通增值,规划到20**年发展果菜##万亩,产量21万吨,成为全省沿边最具活力的无公害出口果菜基地。提升食用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发展袋栽木耳##亿袋,总产700万斤,收入超亿元。我们将继续巩固和规范专业镇、村、户建设,推广优质菌种,扩大黑木耳、菇类生产规模,到20**年发展食用菌2亿袋,实现耳、菇平分秋色。壮大药材业。引进培育优质种苗,发展药材近3000亩。我们将依托资源、气候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全面推广药林、药草间作套种,20**年发展中药材3万亩,成为全省医药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发展畜牧业。稳定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畜牧业产值达8393万元,占农业产值23%。我们将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鼓励兴办家庭牧场,20**年猪、牛、羊、禽、鹿、蜂、熊饲养量形成规模,建成对俄出口无特定病原和药物残留畜产品生产基地。

    因势调整区域布局。组织专家会诊团逐镇摸实情、比产业、算效益,调整、培育“一镇一业”。##两镇发展中药材20**多亩,占全市66%;##

    第二篇: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培育开发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农村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作为我省##城市,如何加速结构调整,构建外向型优势农业,实现“兴边富民”目标,已成为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廓清思路,规划引导,为农民指明调什么

    科学规划主导产业。扩张出口果菜业。抓住俄滨海边区2/3果菜依赖中国进口的契机,积极引进名优特品种,大力建设出口果菜反季节生产基地。20**年,果树面积达##万亩,发展蔬菜5万亩,出口地产果菜5万多吨,创汇400多万美元。我们将根据俄市场需求,加快组建以外经贸公司为主体的果菜销售集团,实现贮藏、保鲜、包装、流通增值,规划到20**年发展果菜##万亩,产量21万吨,成为全省沿边最具活力的无公害出口果菜基地。提升食用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发展袋栽木耳##亿袋,总产700万斤,收入超亿元。我们将继续巩固和规范专业镇、村、户建设,推广优质菌种,扩大黑木耳、菇类生产规模,到20**年发展食用菌2亿袋,实现耳、菇平分秋色。壮大药材业。引进培育优质种苗,发展药材近3000亩。我们将依托资源、气候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全面推广药林、药草间作套种,20**年发展中药材3万亩,成为全省医药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发展畜牧业。稳定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畜牧业产值达8393万元,占农业产值23%。我们将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鼓励兴办家庭牧场,20**年猪、牛、羊、禽、鹿、蜂、熊饲养量形成规模,建成对俄出口无特定病原和药物残留畜产品生产基地。

    因势调整区域布局。组织专家会诊团逐镇摸实情、比产业、算效益,调整、培育“一镇一业”。##两镇发展中药材20**多亩,占全市66%;##发展袋栽木耳6600万袋,占全市66%;##、##发展果树10.5万亩、蔬菜3.5万亩,分别占全市84%和70%,初步形成了“南药、北菌、中果菜”的外向型优势产业区域布局。

    积极扶持专业生产。深入开展“建争带”活动,实行干部包村屯、包产业、包项目责任制,扩大各类专业村、户生产规模,形成“一村一品”、村村联动、户户行动的聚集和联动效应。涌现专业村、一品村55个,占村屯总数的54%。

    二、创新模式,示范带动,让农民知道怎么调

    流通市场链接型。推行“市场+农户(企业)”模式,使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常建市常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建设##大市尝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出口果菜批发市场,规范农副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放大市场拉动作用,形成了外联市尝内结农户的区域性营销网络。抓经纪人。靠政策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农技人员、下岗职工和农村能人从事加工运销业,放手放胆搞活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队伍已达2500人。供信息。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提供价格、生产、供需信息和中长期市场预测,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树品牌。整合农副产品品牌,统一包装、销售,扩大了市场份额。签订单。组织经营配套的外经贸企业、涉农企业与基地村、户签订农副产品收购合同,以销定产,承包承销,降低了农民市场风险。

    科技园区辐射型。推行“园区+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引种、示范、育种、推广的聚集辐射作用,促进农产品高产高效。争取专项资金建设农业高科技试验示范园区。建成##条万亩无公害果树节水灌溉示范带,启动建设国家级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重点建设对俄星火国际化示范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基地,3年内主导产业品种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挂、靠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吸收和推广科技成果,推动结构调整。大胆尝试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鼓励农技人员留职留薪领办、创办示范园区及农业科技企业。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和劳力投入等形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培植了一批新型科技示范户。鼓励干部群众投资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区。沿道、沿河、沿边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点)32个,推动了先进实用技术普及推广。##镇干部和农技员租赁农民土地300亩,引导示范全镇农民集中连片种植日本圆葱470亩,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经验传给了农民。

    加工企业带动型。推行“政府+企业+农户”模式,政府提供服务,企业负责市场调研和收购,农民只管种养,建立完善产业内部新型利益关系。政府减税让利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在市场介入、资质评估、项目审批、产品进出口、基础建设、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全方位让利,促进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成长壮大。累计投资、减免3000余万元,重点扶持##等百户优加工、贮藏、包装企业,年销售农副产品7万余吨,延伸了产业链条。龙头企业让利反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设立结构调整风险基金,以保护价收购、预付定金、二次结算等方式反哺基地和农户,实现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近两年,老黑山淀粉厂出资62万元补贴农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积极探索增收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民股份合作,吸引农民以土地、原料及进厂做工等形式参股分红,由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伙伴关系,改变了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模式。

    行业协会调控型。推行“协会+能人+农户”模式,按产业组织龙头企业、购销大户、流通组织和农民成立行业协会,统一开展生产、经营和科研活动。市食用菌、果菜、烤烟产销协会及300多个分会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形成了“一家一户为基础,千家万户成规模,区域布局作基地,龙头组织拓市潮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市食用菌专业协会以家庭为经营单位,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食用菌科研中心为培训示范基地,以农村经纪人为桥梁,把尽可能多的农户生产纳入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联合开发之中,形成了食用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体系。吸纳##等##家外经贸企业和63个基地村、5000多户农户加入市果菜专业协会,构建了外辟多元市尝内建特色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果菜生产新格局。

    大户群体扩张型。推行“大户+农户”模式,重点扶持种、养、加、运、销和为农服务的农村大户

    ,使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总结评比大户。培养树立各类大户200多户,运用交流经验、参观考察等方式推动生产,一批高效标准化果菜园、万元效益田、50万株苗圃、千头猪尝500头肥牛尝万只禽养殖场迅速隆起。扶持发展大户。领导干部和有关职能部门与大户挂钩,全力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引导大户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形成技术、生产、市尝信息联盟;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干部参与大户生产经营,促其成为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骨干力量。宣传表彰大户。召开优秀大户表彰大会,推介典型经验,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促进典型辐射到户、带动到户。

    劳务团组转移型。推行“劳务团组+农户”模式,组织农民离土离乡从事非农生产,促进增收。大力开展对俄劳务合作。发挥地缘、劳动力及科技优势,以##公司为龙头,有计划地组织劳务团组赴俄开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在俄创建了一批综合开发型农场,并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建筑工程承包等领域拓展。20**年执行对俄农业合作项目37项,合同派出劳务人员##人、总值##万美元。有序组织农民外出打工经商。发挥亲缘优势,鼓励农民到国内发达城市及国外务工经商。##镇8000多朝鲜族人口1/3在外打工,年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积极鼓励发展二、三产业。实行户籍、经营、政策、办事手续、子女入学“五放开”,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落户、经商办厂。全市从事二、三产业农民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9.5%。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使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为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三、尊重~,维护利益,给农民保障放心调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摒弃“一阵风”、“一嘴噘”、“一刀切”的长官意志,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财产所有权和民主权利,做到了引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市乡干部改进作风,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营造了齐心合力推进结构调整的良好氛围。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XX、xx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一项制度”、“八个禁止”规定,坚决防止负担反弹,实现了“减负促调整”。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准确把握农产品生产规律、市场需求、价格走势,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增强主动性和预见性;组织镇村干部学习世贸规则,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学会运用保护措施有效规避风险。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落实优质优价政策,提高农产品质量。打破一己利益局限,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损农坑农行为,强化执法监查,维护公平竞争,净化市场环境。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多予、少娶放活,积极主动为农村出谋划策。搞活土地使用权,补贴新上项目,引导股份合作和规模扩张,促进了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的聚集。制定调整规划,及时提供指导,深入挖掘典型,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最大限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调整积极性。牵线搭桥,结对挂钩,完善服务,使农民真正在结构调整中富起来。

    第三篇: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按照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我镇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樊相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 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吸引农业大户、种植能手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制定了现代畜牧养殖、蔬菜瓜果、设施农业等发展规划,围绕生姜、食用菌、大地蔬菜及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采取的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推动发展。着眼于落实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任务,充分认识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立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农业技术人员、村“两委”班子组成的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农业结构调整办公室,负责围绕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目标,积极抓好项目申报实施,带动和引导群众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并积极帮助解决群众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问题。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搞好督查考核。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工作责任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到人,同时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督查考核,确保预期

    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开展地块调查登记建档工作。由各包村领导牵头,组织包村干部、村组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地块调查登记建档工作,将每一宗地块性质、面积、地名、户主姓名、劳力情况、现用情况及规划用途等内容一律标注清楚,并按户签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责任书,确保每一宗地块都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进行农业生产。

    (二)明确责任、层层分解、重点扶持。将任务层层分解,实行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齐心协力,充分发动群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在普遍动员各行政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同时,注重发展种植蔬菜专业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上官、小屯、留村、连铺、秦庄等传统种植先进村优先发展蔬菜种植,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资金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指导,从而调动群众发展成方连片规模种植的积极性。

    (三)广泛宣传、加强引导、组织培训。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进度,使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创先争优的重点聚焦到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上来。除了召开广播会、群众会进行广泛宣传之外,我镇还组织群众外出到山东省、我县张三寨、丁栾、满村等地参观学习当地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超前的

    种植管理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我镇充分调动了群众进行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农户种植的水平,镇里农业技术人员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他们分赴田间地头,手把手的指导农户种植,并发放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书籍,确保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成方连片,优质高产。

    (四)制定优惠政策、奖优罚劣、示范带动。在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中,突出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主体是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注意培养典型,镇里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工作突出,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每流转100亩耕地奖励500元,每建一座大棚奖励100元,对落后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年终各项评先评优资格,通过严格奖罚,充分地调动了镇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纷纷制定各自的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努力,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农业生产结构有了新转变,高效经济作物、食用菌、生姜、中药材、果木花卉等成为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整,我镇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生姜、大地蔬菜、苗木花卉为主导的高效农业发展格局。洋葱、马铃薯、葛根、板兰根等高产经济作物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二)农业生产布局有了新突破,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许多村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产品和产业。如上官的大地蔬菜、八黑马的生姜,小屯的红提葡萄,留村、连铺的中药材、洋葱,谷寨的食用菌等,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新提高。一是发展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全镇涉农企业5家、农业合作社24家;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特色专业化基地。全镇已建成红提葡萄基地1000亩,生姜种植基地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500亩,通过基地流转了土地,农民获得了租金,部分农民还成为了在涉农企业、合作社务工的工人,充分发挥了各类基地增收致富的带头示范作用。

    (四)农村产业结构有了新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渠道。据调查,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成立涉农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流转了20**0亩耕地,使外出打工人员增加了3200余人,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34.5 %。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179.47元,比上年增长11.02%,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6%。

    目前,我镇通过深入开展农民增收致富活动,坚持以合作社、种养大户、种养能手为依托,采取多种办法、多项措

    施鼓励群众发展高效农业,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截止目前全镇共新发展高效农业5955亩、发展大棚550座,分别占全年任务的99.3%和91.7%,初步实现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第四篇: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过去的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农业发展的目标、条件与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过去的资源约束为主转向以需求和资源双重约束为主;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开始从供给总量不足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宜而形成的结构问题和“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要注重有效配置农业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农业资源,使之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合同定购制度,使合同定购数量与价格的确定能切实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挥价格杠杆对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激励和诱导作用,除了反映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方面外,还集中反映在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流通环节进行合作,构造新型的流通合作组织,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弱小的农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

    对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规划,一方面围绕区域比较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开辟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条,在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特别是培育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和加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验和创新农业生产的新的机制,新的组织形式,在农产品品质一致性、农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优秀农产品推广、农业生产要素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劲的目的。为适应农产品国际竞争要求,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应用农业机械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目标,加大农业固定成本的积累和农业投资力度,逐步加快农业资本积累的步伐,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增长。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的突出表现是技术壁垒,而农产品是对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农业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遭到破坏性的影响,因此保持或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品质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农产品的生产必须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投入的化肥、农药标准与投放数量符合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的要求,生产过程符合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要求。国家也需要统一制定农产品分级标准,实行优质优价政策,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要注重优化整合农产品

    优化整合农产品,首先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农产品品质质量是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是增大农产品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空间,促进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农产品的层次化、专用化发展为农产品品种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市场开发引进不同品种,开辟新的国际农产品市场,通过产品差异占据市场,避开通过激烈的价格竞争争夺市场。中国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尽管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的要求,中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已经从过去的追求数量为主的“增产”战略转向了以追求质量和效益为主的“增收”战略,中国农业生产确实达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但这是以土地超负荷使用,土壤有机元素靠外来补充的情况下实现的,土壤板结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休

    耕”以实现耕地恢复肥力也将是农业资源整合的又一个新的内容。农业“休耕”必须有总量供给平衡的保证,因此,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可从三个层次全面优化整合农产品。(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层次的结构,根据自然资源、市场情况和相关产业发展,调整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水产养殖业的产业构成,扩大市场需求大的产业的生产规模,缩小市场需求萎缩的产业的生产,并使各产业间相互协调、联动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业资源、市场规模和相关产业相协调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地域有农产品进出口的条件,应该有限发展出口量大的产业,摆脱国内市场需求约束,发挥产品出口对地方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2)调整优化产品层次的结构,协调生产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优化部门内部产品结构,使产品既符合地区资源优势,又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比如吉林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玉米种植业,形成玉米产业等。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要考虑资源、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单一因素造成市场风险。(3)调整优化产品品质层次的结构,即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及相关产业发展,调整某一中产品内部品质层次的资源配置,实现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的协调一致。随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由主要追求数量上的满足和保障逐渐转变为转向追求品质的满足,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的生产必然在结构上突出品质和质量,把提高品质作为农产品生产的结构灵魂。农业生产对品质质量的追求和农业主管部门对产品品质质量标准的规范,使农产品在品质质量上分为多个层次,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一方面,细分了农产品市场,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为农产品生产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培育了农产品的市场信誉,为农产品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作好了准备。在以市场竞争为目的的经济生活中,特殊品质的农产品具有专门的应用途径,在产品品质多样化、优质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的专用化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要注意利用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农业竞争力

    在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后,我国可以在有限度地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前提下,对国内农业实施适度的保护政策。所谓有限度就是只开放部分农产品市场。这部分市场的开放,一是不能冲击国内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就业,二是开放的目的主要是调剂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余缺,支持农业生产结构的转换。所谓适度保护政策是指在不违背关贸总协定或世界贸易组织体系有关农产品贸易协定的条件下,根据中国国情和财政实力,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给予必要的保护,并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

    根据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要分别确立长期措施和短期措施。由于“绿箱”措施以政府提供一般性服务、农业安全和环境保护为主旨,免于削减义务,用好“绿箱”措施是政府长期战略。当前,中国在部分“绿箱”措施的实施领域还不具备载体,如缺少行业组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箱”措施的应用。另外,短期内国家财政收入的预算约束,也不足以支持“绿箱”措施的深度实施。从中国现阶段看,关键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黄箱”措施以补贴和价格支持为主,对国内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更大,更直接,短期内农业政策,以“黄箱”措施为主导

    第五篇:农业品牌战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农业品牌战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突出重点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中的产业步子怎么迈?靠谁来拉动?如何开拓市场、赢得市场?实施品牌农业战略为产业化经营及结构调整提出了目标、要求、实现形式,提供了拉动力量、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发展品牌农业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在农业已从产品时代进入了商品时代期间,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还必须进入到品牌时代。品牌竞争,是包含了产品质量、价格、包装、贮运、服务、生产方式、生产环境、企业文化等在内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竞争。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拥有市场就能把产业做大做强,就能拉动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带动农民增收,有了品牌,结构调整就能调得动、调得准、调得深、调出成效。

    所谓品牌农产品,是指农业各产业质量水平高、消费信誉好、市场占有率大、经济效益显著的产品。她是农产品精华,也是农业资源与先进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农业和农产品质量水平的象征,是市场和消费者喜爱的“宠儿”。因而,品牌农产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奋斗目标,质量要求,实现形式。

    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1、品牌农业是农业结构性调整的带动力量。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和成败的关键,而要进入市场首先就得要有一个好的品牌产品,品牌产品一经形成,市场销路就会不断的扩大,从而自然会带动某个产业的大生产、大发展,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

    2、品牌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发展品牌农业,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

    3、品牌农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与市场紧密联结起来,把小而全的小农经济引到区域化专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经济上来,还可以通过农业品牌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企业牵头,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县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巫溪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我县地域条件不好,交通不便,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薄弱,农业长期效益低下;另一方面,我县又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粮、油、生猪、果、茶、中药材、水产、蔬菜等。如何把这些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实施“品牌农业”战略,为此提供和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已获得农业部、**市名牌农产品称号有一定数量都有一些知名度。但这些农产品在新的市场分工、竞争与合作中,市场占有率低,不是有质量无规模,就是有规模无质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名牌带活一个产业。把现有的龙头企业盘大盘强,将带活相关产业,因此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期的历史时期中农村经济工作,要确立品牌农产品战略的发展思路,通过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上档次、上规模、上效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农民增收,培植更多财政税源,从而推动全县经济的发展,实现富县裕民奔小康的目标。为此,必须解放思想,牢树四个观念:一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把重点放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名牌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这个新的增长点上;二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通过大抓特抓名牌农产品的发展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三是名牌农产品必须同时具备优质化、规模大的条件才能享誉市场,增加效益;四是培育名牌农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就等于扶持农民增产增收。这四个观念概括为:把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放在名牌农产品开发上,把着眼点放在形成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上,把落脚点放在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上,把后续点放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上,以名牌农产品战略来促进全县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横向来看:与其他区县相比,我县的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生产规模、企业营销能力,产业化程度远不及万州、涪陵的榨菜、江津的米花糖、忠县的豆腐乳。这些也是**市名牌和农博会名牌。我们的差 1

    距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利益关系不紧密,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带动能力目前较弱,普遍存在有质量无规模,有规模无质量的现象。②扶持重点不够突出。我们的产业相对分散,特色产业、优势产品不够突出,没有集中人力、财力突出扶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③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企业生产经营的其他费用过重。④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我县地方性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还末进入起步阶段,无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设备。

    三、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

    实施品牌农业的总体目标应是: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使产业化组织的产品质量效益和加工增值能力有一个大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比较优势形成的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体制趋于完善,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品牌农业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全县农业整体竞争力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品牌农业战略的基本思路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名牌农产品企业为龙头,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牢牢抓住这些关键环节,就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品牌农业战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一批品牌要有一批规模性的生产基地和几个龙头企业及几个畅销的市场渠道。

    四、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的主要途径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业主

    龙头企业是名牌农产品的有效载体。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住机遇,促进龙头企业有更大的发展。要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大移民,加入世贸组织和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多下功夫,防止盲目地“多角经营”、上项目、铺摊子。鼓励具有品牌优势、比较优势的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发展龙头企业,企业家至关重要。龙头企业的经营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已,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正确处理与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的关系,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办事公平、作风正派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加大对名牌农产品企业的扶持力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不管什么所有制和哪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使农民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就应该大力扶持,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抓好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制定的关于扶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政策的落实;二是按照wto规则的要求,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切实加强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1、突出区域布局。农业部和**市出台的《优势农产品布局》,将我县的马铃薯、山羊、土鸡被列为**优势产业带。这标志着全县农业布局将面临大调整。按照县上提出的经济布局,各地一定要迅速调整区域性产业布局,不搞“小而全”,不搞重复布局,要服从国家、市、县产业布局大规划,该调整的立即调整,该放弃忍痛放弃,该重组的要优化重组,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要集中精力,整合资源,聚合资金,坚持不懈,把优势区域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以布局的大优化实现产业开发的规模效应。

    2、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仅是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的有力支撑,而且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凡列入生产基地的区域,禁止一切破坏产地环境质量的其他项目上马。县里各相关部门要将生产基地建立与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等项

    目资金捆绑起来使用,予以重点支持。

    (三)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发展“公司制”和“合作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继续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要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重视对名牌农产品的“包装”。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名牌农产品不能“躲在闺阁无人晓”,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社会影响。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活动开展宣传,三是开展节假日促销宣传;四是举办名牌农产品文化节活动等等,把名牌农产品的名声做大、做响、做强。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的宣传,从注册商标,到商品包装全过程都要注重品位和档次。

    (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和服务

    1、转变政府职能,为品牌农业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农户和企业是品牌农业的主体,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把保护和调动农户及企业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扶持措施,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农户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要与品牌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大支持力度。县委县府应把名牌农产品开发工作纳入各部门、乡镇目标考核内容。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应列为届期目标任务,将此项工作抓出成效。做到领导精力、部门服务集中到具体的产业、产品、品牌和区域上,一个区域、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领导和工作专门班子,负责到底,落实到底。在近年内每年从农发基金中挤出部分资金,对获得市级和国家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的有关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企业优先列入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待;对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成功的企业,参照其他区县的做法,以奖代补,无论国有、民营企业给予企业适当的奖励。对农产品注册商标及农产品质量监测认证的费用均给予适当补助或扶持。

    2、在尊重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下,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3、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推进品牌农业的合力,为名牌农产品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各相关部门农业、工商、技术质量监督、商务、金融等,要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转变工作重心,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尤其在税收、信贷、商标注册及各种管理费用收取上给予龙头企业一定力度的倾斜,为企业提供宽松环境,促进企业发展。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duwu/3410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公司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员工人员管理的通知(共6篇)